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中科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中科院朱院士向学术官僚主义打响了第一炮!
热度 1 稻草 2017-6-14 11:10
中国科学界的腐败叫学术腐败,就是以学术的名义谋权谋利。 老百姓不知道科学界的事,但是科学界的正义人士自己知道。朱清时这位中科院院士,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以自己对量子力学事实的了解,进行了哲学反思,神学反思,得到了一些体会和观点。这本可以进行学术讨论,但是中国学术界根本不搭理它,原因就是搭理他,会使自己学术腐败的利益受到损失,甚至彻底丧失! 尤其是朱院士在中医药大学作他的个人观点的报告,引起了全国的老百姓的轰动,这下学术腐败分子坐不住了,纷纷举起主观唯心主义的“大旗”讨伐他。但是,已经晚了,他已经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的大讨论,中国科技界的新旧科学范式的大搏斗由此拉开大幕!暴风雨就要来了! 朱院士的观点,呼唤一种全新的哲学、科学理论出世,而这却击中了这些腐败分子的要害,他们“一张文凭吃到死”的好日子就要结束。 有本事的人要当道了, 南郭先生们要滚蛋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2460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的合并与中国社会文明基础体系的重构
稻草 2017-5-26 09:32
根据科学的分类,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是科学的范围,再加上一个观念科学,那么,院士就不分文理了。这样,中科院、社科院和工程院完全可以合并。同时,中国应该成立哲学院,艺术院,也就是国家由三大院和一个神学院构成其文明社会的基础体系。 1、中国科学院:分为三类院士,基础院士,技术院士,应用院士。把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合并即可。这道理是这样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观念科学是科学的三大类别,它们都有基础、技术、应用三个层面,在本质上,它们都是科学。其中自然科学的基础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组织学;观念科学包括心理学、逻辑学、数学。还有一些基础科学是它们的交叉,除此以外,就是技术和应用了。 2、中国哲学院:基础哲学,技术哲学,应用哲学。这 个 哲学院士人数上作出限制即可,不要太多。哲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也表现在三个层面,即基础、技术、应用。 3、 中国艺术院:艺术院士,分为美学、文学、绘画、歌曲、书法、戏曲、摄影、雕塑、舞蹈、影视等。文联撤消改组为一个新职能的中国艺术院。艺术是哲学、神学、科学的传播者,是文明社会化推动者,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4、 中国神学学院:这个就是中国现在的神学院,现在在北京的,已经有了,要让它成为专门研究宗教及其神学基础的学术院校。神学现在尽管不是主流了,但它是人类观念体系的晴雨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创新点: 1、要确定院士评选标准,不要论资排辈,要以创新成绩确立,即要制定以创新为中心的人才价值评价标准。要用网络技术实现民主评定和专家评定相结合,这在以前的博文中讲过了,不重复。 2、四大院要各自办三份报纸,三个网站:学术通报、学术争呜、学术新观点。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确立新的学术评价生态体系,体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要有院士退出机制,60岁自然退出;学术不端,品行不端,不遵纪守法的, 或者评选有舞弊行为的, 处罚退出。 4、要有名誉院士机制,对于一些在60岁以前没有得到学术认可,而后来又认可了的,要评为名誉院士,如果死亡了的要追认其为院士。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将来可以达到现有最强超级计算机的百亿亿倍 ...
稻草 2017-5-4 14:59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已在中国诞生,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5月3日在上海发布的这个消息惊动了世界。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计算机?传说中可“秒杀”现有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何时能走入现实?请看《经济日报》记者从上海发回的报道。    中国量子:奠定“量子称霸”基础   什么是量子计算机?当某个物理装置运算、存储和处理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国际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为之设计了多种技术实现路径,其中,国际学术界在基于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导线路这3种体系的量子计算技术发展上总体较为领先。也就是说,现在进展最快的有3类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超冷原子量子计算机、超导量子计算机。   我国科学家5月3日发布的量子计算机成果,其实是两个,分别属于光量子计算机和超导量子计算机范畴。   在光量子计算机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领导的团队,研制出一种操控5个粒子(即5个光量子比特)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在完成“玻色取样”任务时,它的速度不仅比国际同行之前所有类似实验的最高纪录加快至少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的运行速度快10倍—100倍。   “玻色取样”是计算复杂度随着粒子数的增加而指数增长的一类数学问题,特别适合用量子计算机来计算。   “与我们这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比起来,之前报道过的同类量子计算机只是没法实用的游戏机。”潘建伟说。   5月2日,该研究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审稿人评价称,中国科学家“建造出了第一代量子计算机,是量子计算机中的ENIAC”(ENIA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国际学术界将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超过现有经典超级计算机的目标,称为“量子称霸”。中国的这台光量子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模拟机,为人类最终实现“量子称霸”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玻色取样”任务中,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能处理约45个粒子。“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大约20个光量子比特的操纵,对玻色取样问题的计算能力就能超越现有最好的商用CPU电子计算机。”潘建伟说。   在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超导体系,2015年,谷歌、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这个记录在2017年被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打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晓波、浙江大学教授王浩华的研究团队和陆朝阳、潘建伟等合作,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多体纯纠缠,并通过层析测量方法完整地刻画了10比特量子态。   “简单地说,我们做出了10个量子的超导量子计算机CPU芯片,并用它演示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证明了通过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加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可行性。”朱晓波告诉记者,相关量子算法的成果已经过审,即将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致力于20个超导量子比特样品的设计、制备和测试,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发布量子云计算平台。    量子计算:计算机中的“战斗机”   如果把现在传统的电子计算机比作自行车,那么,量子计算机就好比飞机。量子计算机为何可以成为计算机界的“战斗机”?这与它的计算原理密切相关。   现有的电子计算机,1个物理比特只能存储1个逻辑态——或者0,或者1。而量子计算机利用的是量子的相干叠加原理,可以制备在两个逻辑态0和1的相干叠加态,换句话讲,1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储0和1。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随着比特数的增加而呈指数级上升。量子计算机有N个比特,就可以一次对2的N次方个数进行数学运算,相当于经典计算机算上2的N次方次。   量子计算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这可以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分解300位大数,利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需要15万年,利用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只需要1秒。”潘建伟预测,2020年左右超导量子计算机就可以操纵50个量子比特,届时就可以实现“量子称霸”,在处理一些特定问题的能力上超越经典计算机中计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10年内量子计算机将可能实现对100个粒子的相干操纵,届时它处理特定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达到现有最强超级计算机的百亿亿倍,或者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百万倍。   正是由于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在价值,欧美各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同时,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IBM等也强势介入量子计算研究。   中国科学家也加入了这场角逐,并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果,并对下一步发展进行了部署。   潘建伟介绍,我国将要启动的人工智能2.0计划中,就有量子人工智能的专门部分,其技术基础就是量子计算机。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通过三五年努力,实现量子称霸,让量子计算机在某些特定问题上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展望未来:遇到难题交给“量子”   在实验室里,陆朝阳带记者参观了光量子计算机。   光量子计算机包含3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单光子源,在零下269摄氏度的低温中,这个设备通过激光激发量子点,每次产生一个高品质的单光子,是国际上最高品质和最高效率的单光子源。“目前我们搭建的这个设备是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的,产生的单光子品质比国际第二名要高10到100倍。”陆朝阳自豪地说。   第二部分是超低损耗光量子线路。单光子通过开关分成5路,通过光纤导入主体设备光学量子网络。   第三部分是单光子探测器,探测矩阵中得到的量子计算结果。   多粒子纠缠的操纵作为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在光子体系,潘建伟团队在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并于2016年底把纪录刷新至10光子纠缠。光量子计算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而成。   顾名思义,量子计算机需要对量子进行高精度调控,这需要极低的温度。目前发展最快的三大量子计算机体系中,光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室温下运行,但要在零下269摄氏度的低温中产生单光子;超导量子计算机的CPU芯片可以在常温下展示,但它的真正运行必须在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超冷原子量子计算机更不负其名,所需的低温是三者中最低的,最接近绝对零度。   “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用化,未来全世界会有很多台,但不需要家家都有。”潘建伟说,量子计算机可以和现有的经典计算机配合使用。以现有的手机终端为例,手机就是小型计算机,它要做成低温的量子计算机,会很难、也没有必要。“但你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用手机把需要完成的计算任务送到云端,让后台的量子计算机来完成。”   潘建伟表示,传统计算机能算好的问题,量子计算机不需要再去介入。量子计算机瞄准的,是传统计算机不能解决的难题,“比如玻色取样对经典计算机太难了,量子计算机在这方面就显得特别强大”。   当量子计算机实用化以后,它能解决哪些实际应用领域的难题呢?   密码分析、气象预报、药物设计、金融分析、石油勘探、人工智能、大数据……总之,那些需要超大计算量的难题,交给量子计算机就对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的合并与中国社会文明基础体系的重构
稻草 2017-2-26 18:09
根据科学的分类,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是科学的范围,再加上一个观念科学,那么,院士就不分文理了。这样,中科院、社科院和工程院完全可以合并。同时,中国应该成立哲学院,艺术院,也就是国家由三大院和一个神学院构成其文明社会的基础体系。 1、中国科学院:分为三类院士,基础院士,技术院士,应用院士。把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合并即可。这道理是这样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观念科学是科学的三大类别,它们都有基础、技术、应用三个层面,在本质上,它们都是科学。其中自然科学的基础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组织学;观念科学包括心理学、逻辑学、数学。还有一些基础科学是它们的交叉,除此以外,就是技术和应用了。 2、中国哲学院:基础哲学,技术哲学,应用哲学。这 个 哲学院士人数上作出限制即可,不要太多。哲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也表现在三个层面,即基础、技术、应用。 3、 中国艺术院:艺术院士,分为美学、文学、绘画、歌曲、书法、戏曲、摄影、雕塑、舞蹈、影视等。文联撤消改组为一个新职能的中国艺术院。艺术是哲学、神学、科学的传播者,是文明社会化推动者,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4、 中国神学学院:这个就是中国现在的神学院,现在在北京的,已经有了,要让它成为专门研究宗教及其神学基础的学术院校。神学现在尽管不是主流了,但它是人类观念体系的晴雨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创新点: 1、要确定院士评选标准,不要论资排辈,要以创新成绩确立,即要制定以创新为中心的人才价值评价标准。要用网络技术实现民主评定和专家评定相结合,这在以前的博文中讲过了,不重复。 2、四大院要各自办三份报纸,三个网站:学术通报、学术争呜、学术新观点。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确立新的学术评价生态体系,体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要有院士退出机制,60岁自然退出;学术不端,品行不端,不遵纪守法的, 或者评选有舞弊行为的, 处罚退出。 4、要有名誉院士机制,对于一些在60岁以前没有得到学术认可,而后来又认可了的,要评为名誉院士,如果死亡了的要追认其为院士。 曾雨轩 -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世界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在轨交付使用
稻草 2017-1-18 19:27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记者 佘惠敏)今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书上签字。    “墨子号”是啥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该卫星从科学概念的提出到关键技术突破,从有效载荷研制到科学成果的产出,由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导完成。   面对在国际上首次开展空间尺度量子科学实验这一全新的领域,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经过长达10余年的协同攻关,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星地量子信道、空间单光子探测、高亮度空间量子纠缠光源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确保了卫星的成功研制,为各项科学实验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墨子号”要干啥活?   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   “墨子号”的主要应用目标是通过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并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可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墨子号”可以在千公里外的外太空以10kbps的速率给地面站分发量子密钥,比地面同距离光纤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15个数量级以上。该项技术突破不仅使得我国具备了对光纤无法覆盖的地区——如我国的南海诸岛、驻外使领馆、远洋舰艇等——直接提供高安全等级量子通信保障的能力,并为我国未来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墨子号”的另一前沿研究目标是在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领域:即通过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分发,首次在空间尺度检验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并利用量子纠缠在地面和卫星之间实现量子隐形传态。通过“墨子号”的星地纠缠分发,我们能够在相距1200公里以上的两个地面站之间以1对/秒的速度建立起量子纠缠,将使得人类首次具有在空间尺度开展量子科学实验的能力,并为未来在外太空开展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检验做好了坚实的技术准备,成为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对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墨子号”能干活了?   测试阶段性能卓越,超过系统指标要求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轨测试阶段全面完成了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自测试和天地一体化链路测试,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工作一切正常,成功构建了星地单向、星地双向、地星单向量子信道,系统信道效率、时间同步精度、跟踪瞄准精度均超过系统指标要求,可以满足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要求。   在交付仪式前,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研究员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做了卫星在轨测试总结报告,并表示量子卫星已经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实验测试平台,具备了开展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条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代表科学研究团队做了量子卫星寿命期工作安排报告。据潘建伟介绍,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科学实验工作,已获取了初步的实验数据。研究团队对顺利完成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广域量子密钥应用演示实验、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及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全部预先设定的科学实验任务充满信心。    “墨子号”有多牛?   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新技术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进一步扩大了世界领先的优势,并且作为我国基础物理研究和航天工程两个领域的完美结合,凸现了我国的综合科技实力。“墨子号”从研制过程到成功发射均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墨子号”成功发射后,极大激起了公众对量子科技的浓厚兴趣。包括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英国《新科学家》、《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学术和公共媒体都对“墨子号”进行了专题报道,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也在其官网上对“墨子号”发射任务给出了详细的介绍。2016年底,“墨子号”和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等重大成果共同入选英国《自然》杂志点评的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墨子号”作为唯一诞生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创新技术入选《科学美国人》评选的2016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新技术”;近日,《华尔街日报》针对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出了标题为“沉寂了一千年,中国誓回发明创新之巅”的专题文章,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作为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量子卫星与地面成功建立链路通信
稻草 2016-10-13 20:09
  记者10月12日从中科院获悉,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正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在轨测试,目前状态良好,预计11月中旬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作,随后卫星将交付使用,正式开始科学实验。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卫星在轨测试包括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测试、天地链路测试三部分,目前卫星平台测试和有效载荷测试已经完成,天地链路测试部分完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今年8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科学实验体系。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有机农业的前景是生态农业
稻草 2016-8-25 22:32
在鄙人看来,随着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将被生态经济取代。这不,中科院植物所的蒋高明教授就在探索生态农业了。蒋高明教授在山东和内蒙各建立了一个研究农场,并带领学生们扎扎实实地搞起了实验。实验是成功的,它的农产品销售对象是大城市的中高端消费者,目前有1200多个会员。它的农业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的生态平衡的原理,及生物多样性原理,实现六个不用即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地膜,不用除草剂,不用人工激素,不用转基因种子,搞有机农业,销售有机农产品赢利。这种模式在全国普遍的化肥农药农业模式下,通过锁定中高端客户实现了高利润,这是它的成功之处。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的模式如果变成一种普遍的模式,将面临中高端市场的失灵;我们会发现,它的模式面临一个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实际是中国如何实现生态农业的问题,蒋教授的农业严格来讲只是一个有机农业的模式。 那么,生态农业既然是中国农业的方向,如何实现呢?这个答案很简单,蒋教授开了一个好头,只要在他的基础上,把这个生态系进一步分工,然后专业化,再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最终提升到信息化,形成全国性的生态农业系统。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这只是单纯的农业生产的生态系统,它是有生态缺憾的,你必须把自然灾害的调控,生态资源的配置等各种生态经济的基础要素考虑进去,组建一个中国的农业水利矿业林业等的大生态平衡系统,并且建立一个与之匹配的社会系统。这就意味着,中国农业的组织方式将现出根本的改变,家庭承包将被废弃,会被专业化的乡、村两级集体化的组织方式所取代。 薛之谦 - 刚刚好.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屠呦呦的获奖与中国科技体制的改革
热度 2 稻草 2015-10-7 11:01
以屠呦呦获奖为契机加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靠什么?靠人才,靠什么人才?靠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如何涌现呢?这个靠国家的科研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应该是:创新成果是衡量创新成就大小的标准。 毛泽东时代科技创新价值标准很明确,就是要有成果,要解决问题。只要你能够创新,不管你是工人,还是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行,更不用提,你是不是博士,或者留学博士了。 1978年以后,邓小平作主,他瞎吹中国科学的春天来了,实际是中国科技的官僚化、专制化。这种官僚化制定了严格的规则,中科院,大学,研究所,企业高级工程师评选,必须符合官僚化的条件,例如文凭,论文,英文,职业,单位,行业等等。科技官僚集团制订这些规则,目的不是科研,而是分享“经费”。因此,一些真正有科研能力的人,得不到科研经费,一些得到科研经费的因为是通过官僚体制便可以获得,也就糊弄了事,反正有的是钱,都出不了成果。 1978年以后,真正还出了成果的,恰恰是毛泽东时代集体科研保留得好的单位。例如航空航天,中科院CPU研究所,铁科院高铁研究机构,军工研究机构等,其他,国企被官僚化、官有化后创新力主要是山寨例如中国汽车工业,民企基本没有创新力只是山寨,有一个华为有点创新也是沿袭毛泽东时代的集体科研创新模式。 现在这种体制肯定是不行的,要彻底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科院、大学、研究单位、企业等,只有一个标准,科研成果决定科研成就,其他一切条件放开限制。这就叫该放的权力要放,不该拥有的权力坚决不要,让科研本身的规律决定一切。 信息时代,集体创新是最先进的创新模式,举国创新更是攻克难关的好模式。国企更要强调集体创新,民企也要搞集体创新,个人也可以创新。这才是万众创新的模式,国家要以科技部为组织机构,把国家队、集体队、个人队都配套相应的政策支持,让它们发展起来。尤其国家队要承担大项目,举国支持,科学规划,明确任务,采取集体、举国创新模式,早日攻克难关,例如数据存储器、手机操作系统、PC操作系统,糖尿病、癌症和牛皮癣等疑难病,大数据管理系统、大数据硬件配套系统、大数据处理机系统、中西医统一理论、统一科学、暗物质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体制的改革是否能够落实,关键是科研组织是不是有推动力,因此,改革科研组织及其领导成了改革成败的关键。 龚自珍说得好: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国人,加油吧! 邓紫棋 - 瞬间.mp3 看看下图,欣赏一下毛泽东时代科研人员的风彩吧,最后一张是屠呦呦!
个人分类: 原创散文|462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不自力更生中国无法继续
热度 2 稻草 2015-6-5 07:18
4月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拒绝英特尔公司向超算广州中心出售至强(Xeon)芯片的申请,同时被列入管制名单的还有超算长沙中心、天津中心和国防科技大学。 “造不如买”的邓小平理论至此,无法继续了。 中国“龙芯”CPU,是中科院孤独的研究者,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勉励自己,数十年坚持不懈,但长期以来被中国自己边缘化,甚至被嘲笑、被谩骂。然而,现在,只能用它们的了。幸好,龙芯CPU技术性能还真不比INTEL的差,龙芯负责人胡伟武如是说。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22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柴静作假可能性分析
热度 5 岳东晓 2015-3-16 13:42
方舟子把 中科院一篇论文 中的图6的曲线错误理解为死亡率。基于这个错误理解,方舟子误以为2008年死亡率下降,而柴静企图掩饰这个方舟子脑子里的下降。方舟子做出了柴静作假的指控,其所谓依据是 (1)柴静修改了最上面一条曲线;(2)柴静抹去了上面记载各年平均PM2.5值的黑色柱子。 正确解读那条曲线清楚表明 ,那条曲线是PM值每增加10时死亡率的增加百分比。该论文ABSTRACT就清楚的写着:【 the results of a time-series analysis during the period 2005-2009 show that a 10ug/m3 increase in PM2.5 levels is associated with a 0.65% (95% CI: 0.29-0.80%), 0.63% (95% CI: 0.25-0.83%), and 1.38% (95% CI: 0.51-1.71%) increase in non-accidental mortality, respiratory mortality, and circulatory mortality, respectively】。 看过论文而不能正确理解应该是英文程度的限制,因此我拨冗翻译于下:【2005-2009的时序分析表明PM2.5值每增加10,非事故死亡率增加 0.65%,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0.63%, 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 1.38%】 因此, 柴静在视频中说道:【 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这完全符合上述论文的结论 --- 该论文都算了,PM值升高10,死亡率增加多少。 根据柴静视频的文字记录,她在另一处说: 【这是中科院做的一个测算,他们有一个简单的结论,pm2.5上升到200微克每立方米的时候,我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死亡率会 增加14%到26%】 这应该是根据这篇论文图6的计算结果,1.38% * 190/10 = 26.2%, 0.63* 190 /10 = 12 %。与柴静说的数字接近---误差可能是近似。这可以说明柴静(或者其团队)不但用了图6,还用图6 的数据进行了假设性死亡率计算。 至于原图中最上面的黑色柱子只是记载PM值的参考信息,完全可以去掉,对于 【 当pm2.5值升高,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的结论没有任何影响。方舟子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完全是基于自己错误的理解。 关于柴静视频中最上面那条红线,柴静的改动对 【 当pm2.5值升高,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的结论也没有影响。但如果她改动了这条曲线,动机是什么? 如果柴静像方舟子一样错误理解了原图,那么她的修改也许可以理解,但上面的证据显示,柴静并没有像方舟子那样错误理解。 我 最初以为柴静用的是二次拟合曲线,依据是(1)曲线的形状像二次;(2)如果是三次,则能够完全fit四个点,但柴静的图没有。后来我发现 看到柴静视频上实际上列出了这条曲线的系数,其实这也是一条三次曲线,但三次项系数很小。柴静的视频还给出了 R^2 值。这个的R^2值明显偏小。有统计学知识的也许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动机判断。 最终结论: (1)柴静的陈述完全符合中科院论文结果; (2)方舟子完全错误理解该论文; (3)方舟子关于柴静作假的论证完全基于方舟子对该论文的错误理解; (4)柴静与方舟子发生同样错误理解的假设很难成立。
个人分类: 科普|17535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中科院报告:每年约六成GDP被跨国资本剥夺抽走
热度 2 yuxin_9605 2013-1-9 12:41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 研究显示,中国每年被剥夺抽走的“血汗财富”大致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左右。 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8日在北京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第1号称,国际资本按“利润最大化”原则,优化配置全球资源,分类定位国家角色,形成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寄生消费型”国家、以中国等为代表的“劳动生产型”国家、以沙特阿拉伯等为代表的“资源供给型”国家。 作为全球“劳动生产型”国家,仿佛“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正在当下中国上演,国家财富流失触目惊心,国家由此付出巨大“健康代价”,主要表现为“肌体过量失血”、“根基营养缺乏”、“成长动力失调”、“生存本钱耗竭”四大病灶。 ——肌体过量失血。虽然创造出30多年经济高增长的“中国奇迹”,但“高速度、高外储、低利润”的经济增长导向,“高投资、高出口、低 消费 ”的经济增长模式,“高通胀、高代价、低福利”的经济增长属性,使得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资本一体化浪潮之下名副其实的“打工仔”,是全球的“奉献者”、“输血者”和“牺牲者”,而非一些西方学者指责的中国是全球最大“幸运者”、“搭车者”和“受益者”。 ——根基营养缺乏。由于联合起来的资本对劳动的无情掠夺,使得广大普通劳动者“相对贫困”、“资富劳穷”和“中产塌陷”,导致国家成长的根基极度缺乏营养。过去近30年, 中国资本 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资本与劳动力回报率严重失衡。 ——成长动力失调。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病态特征,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长期失调、失衡。 —— 生存本钱耗竭。过度劳动、过度生产的生存方式,让今天中国的生态环境“赤字”不断攀升,自然资本“透支”持续恶化,人类生命服务支持系统“负债”累累。美 欧等跨国资本为追逐利润,将资源能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变成肮脏的“生产车间”或“世界工厂”。
492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2 11:46 , Processed in 0.061203 second(s), 1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