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工作者

相关日志

分享 做人好?做鱼好?
热度 11 VANO 2014-9-13 11:15
做人好?做鱼好?
琼英·卓玛_Batuwaa.mp3 注意!第一张图片是鱼群围住了鱼娘。 她就是鱼娘。在海洋馆的鱼槽里的工作者。这个鱼槽有3000条鱼。 澳洲鱼槽
826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中医要发展,必须现代化
热度 6 岳东晓 2014-6-10 01:47
中医要发展,必须现代化。现代化是什么?就是科学化。否则,停留在古人的水平,是不会发展的,而是会逐渐失去市场。 古人平均寿命多少?不过30。无论你是农民还是皇帝,得点伤寒就很可能一命呜呼了。古代劳动人民平均寿命约30,皇帝的平均寿命也是这个量级。想想看,皇帝的御医们应该是中国最高层级的,为什么历史上御医不能让皇帝们多活几年?只能说明传统医学的作用有限。乔布斯不信科学,其实他体内肿瘤(胰腺癌)早被发现,用100年前的医学都可以应付,但他相信东方的神秘主义,得了癌症想靠所谓传统医学救命,虽有千亿资产,结果年纪轻轻就糊里糊涂死了。当然,乔布斯不是死于中医。但这个不讲科学的教训是普适的。 鲁迅有句全盘否定中医的话让某些鲁迅的中医粉丝们很受伤,我就不提了,因为我认为他是错误的。 中医是古代中国人经验与敏锐观察力的结晶,但古人经验的总结往往是模糊的、不精确的。比如说,古人察觉到潮汐与月亮有关,这是一个敏锐的观察。但接下来用阴阳学说开始解释,就是稀里糊涂一大通。而牛顿力学两个方程就给你精确算出来了。这个我 进行过科普 的。 中医的支持者们喜欢以青蒿素为例,说明中医有用。但青蒿素是怎么成功的?毛泽东指导中国科技工作者从古代的智慧里寻找灵感。这个寻找灵感不是照搬古人,割一大捆青蒿,做成糖浆。而是要用现代科学对古人的东西进行发展。所以,屠呦呦的团队先是分析提取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然后是进行化学结构的测定,然后是人工合成。把发展传统医学转化为一个化学问题。你就算能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那也是微乎其微的,不知要种植多少亩才能弄出1两。一旦你用现代科学,能够从基本原料人工合成,你就成了原始人眼里的上帝 --- 青蒿素救活了数百万人。 中医是科学吗? 从广义的定义看,凡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都可以称为科学。从这个广义定义,中医也算是科学。但是炼丹术也符合这个广义定义。现代科学的定义包含一个重要要素,那就是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如果根据这个定义,中医就很可能不算科学,更不算现代科学。 打个不好听的比方,现在的中医就像国民党,思想落后,不思进取。我曾经论述过,为什么老毛打败老蒋? 那是科学的胜利。老毛相信现代科学,老蒋是不信现代科学的土豹。所以,老毛才搞了10多年,氢弹都造出来了。那些留美的博士们到老蒋那效忠,却只能坐在办公室看报纸、接电话。老蒋有钱有人才,但完全不懂科技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加以排斥。 现代医学已经开始走向了分子、量子层次,建立在坚实的化学与物理基础上。中医在数千年中所积累的经验性知识,应该进行系统的现代科学化。抛弃那些神秘主义的东西,争取使中医经验升华为现代科学。青蒿素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个人分类: 科普|9049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苏鲁地区老百姓新媳妇先要给地主睡三天
热度 2 稻草 2013-10-3 09:42
  本文摘自:《文史哲》2013年1期,作者:马俊亚,原题为:《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异变》   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如宿迁北部,还保留‘初夜权’制度,佃户娶妻,首先要让地主睏过,然后可以同房”。   世界各地的初夜权叙述,绝大多数存在于文学作品或口头传说中①,缺乏过硬的史料证据②。苏鲁地区的初夜权资料则极为丰富可靠,充分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状况。苏北涟水籍的严中平先生生前多次指出,由于中国地区之间差别极大,苏北就存在着初夜权的现象③。应该说,这一现象源于苏北特殊的社会结构。   一   华夏(汉)民族地区,初夜权多为民间传说,并且存在较大争议④。郭沫若认为,《诗经》时代,公子们对平民女子拥有初夜权⑤。有些学者则认为,周代、乃至中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存在初夜权⑥。上述对中国初夜权的看法,均是臆测。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有着充分的依据。   与欧洲相似,中国文学作品中不乏初夜权记述。一部晚明作品描写的主佃关系,包含明显的初夜权成分。   寿山寺,田良五百石,分为十二房,僧皆富足,都锦衣肉食,饮酒宿娼,更甚俗家。……或有畏受家累,不思归俗者,辄择村中愚善佃客,有无妻者,出银与代娶。僧先宿一个月,后付与佃客共,不时往宿。⑦   鲁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许多郭沫若所说的“公子”形象。如韦公子“放纵好淫,婢妇有色,无不私者”。怀庆潞王,“时行民间,窥有好女子,辄夺之”⑧。   一部清末作品中,鲁南侠盗雁高翔酬谢苏北世家子沈筠时,尽管沈非常中意一“尤妙丽”之姬,但雁认为:“此皆非贞躯,不足以辱长者。昨得一全璧,臂上守宫砂未退,谨当奉献。”⑨后使沈获得了青州贾太守之女的初夜权。这部作品的作者为泗州人宣鼎,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在济宁、淮安等地游幕,熟悉苏鲁的风土人情与社会心理。从中可以看出苏鲁社会上层非常看重初夜权。   现实中更不乏这类人与事。晚清仪征学者程守谦记载,淮安府盐城县的富室商人,多利用财势奸淫未婚女子⑩。同治年间(1862—1874),沭阳(现属宿迁市)一名施恩于贫者的寺僧,明确提出初夜权的要求,并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甲者……栖身庙中,为香火道人。甲父在日,为甲聘同邑某氏女。甲财产既竭,贫不能娶。 僧故饶于资,性尤险僻,尝奢甲值而轻其事,甲颇惑之。一日置酒密室,召甲饮。半酣,谓甲曰:“闻子已论婚,胡久不娶?”甲以贫对。……僧曰:“今有一策,不知子能俯从否?若能与共之,当先为子谋百金,入门后衣食悉取给于我,并当增子值。”甲本非人类,欣然从之。合卺之夕,宾客既散,甲出,易僧入房,女不之知,听其所为。(11)   苏北的初夜权更多地发生在主佃之间。仪征学者刘师培指出:“禾麦初熟,则田主向农民索租,居佃民之舍,食佃民之粟。……或淫其妻女。”(12)据1928年的一份报告,徐海地区地主下乡,佃户们要献上妻女供其淫乐(13)。苏北地主看中佃户的妻女,常以服役为名,召至家中随意奸淫(14)。沭水、临沭一带地主对佃户“打、骂、奸淫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的”(15)。《申报》载,号称“沭阳程震泰之半”的顾七斤,“垦良田七万有余亩,姬妾百。……此人好淫,远近妇人受其污者,莫点其数”(16)。曹县朱庄大地主朱凯臣拥有土地数千亩,任五方局团总,他看中的佃户女性均为其所奸淫(17)。苏北宿迁极乐庵与寿山寺相似,和尚往往有妻妾多人(18)。宿迁邵店圣寿寺的和尚“几乎个个寻花问柳”。当地俚语:“庙前庙后十八家,都是和尚丈人家。”(19)   由于苏北鲁南是古代的鲁地,儒家传统影响较深,普通百姓往往羞于谈论涉性话题,加上初夜权本身存在着隐秘性,当事人多不愿对此加以张扬(20)。并且,“初夜权”一词20世纪以后才成为汉语词汇。因此,对初夜权的准确叙述,多为新式知识分子。   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如宿迁北部,还保留‘初夜权’制度,佃户娶妻,首先要让地主睏过,然后可以同房”(21)。1942年4月,苏北新四军领导人邓子恢指出:贵族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包括“可以自由奸淫以至霸占人家的妻女,可以享受初晚的权利”(22)。香港报人潘朗写道:“农奴的新婚妻子,第一夜必须先陪地主睡,让地主老爷‘破瓜’。”“这风俗,在中国,在号称文风甚盛的苏北,也是存在。”反之,佃农“如果讨老婆而在新婚第一夜不把妻子送到地主老爷的床上,倒是‘大逆不道’,是‘不道德’了”(23)。   据20世纪40年代担任沭阳农会会长、钱集区委书记的徐士善叙述:“有次在沭阳张圩斗地主,晚上让他的佃户看管他。结果,夜里佃户用棍子把地主打死了。后来调查知道,原来佃户的媳妇,娶过来的头夜,被这位地主睡了。”(24)沭阳有的佃户向地主借贷娶亲,地主则以得到初夜权作为条件:   沭阳胡集北老单圩地主单旭东佃户某某,儿子大了要带媳妇,因没有钱,向地主商量。地主说:“不要愁,我替你想办法。但你要允许我一件事。”佃户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新儿媳带来,头一晚上我去,这你也赚便宜。你不允许,我只要想你儿媳,还能不给我吗?”佃户经过思考,没办法,答应了。地主借了三石小麦。(25)   值得注意的是地主所说的“我只要想你儿媳,还能不给我吗?”表明地主对佃户妻女拥有常规的性权力。对这种权力略有不满的佃户自然会受到地主的严惩。沭阳宋山区河东乡小宋庄地主徐香太奸淫佃户田二的儿媳,被田二发觉,田仅责骂儿媳几句。次日,徐执牛鞭将田痛打。田问:“你为什么要打我?”徐答:“你自己知道。”(26)1936年,沭阳汤沟乡乡长、大地主汤宜逊的佃户王某娶妻,汤闯进王宅,奸淫王妻。王母劝阻,被其枪杀(27)。   类似于郭沫若所说的“尝新”(28),在苏北广泛存在。沐阳程震泰家族的程廉泉,家中的女性雇工“差不多都受过他的蹂躏。老的也好,丑的也好,俊的也好,甚至于满脸是疤和麻的,他也要糟蹋他 。他说这是‘尝新’”(29)。淮阴孙圩孙大琨,家有田地26顷多,“听到沟南佃户陈兆臻有个美貌的姑娘,他就马上叫几个自卫团 ,挑了被子,拿着毡毯,提着尿壶,他自己捧着水烟袋跟在后面,一步三幌(晃),三步九摇,到了陈兆臻的家里,是话未讲,只说:‘把你姑娘带来睡睡看,好才要,不好两便。’”(30)   更有许多地主获得了初夜权后,长期霸占佃户的妻女不予归还。泗沭县裴圩地主周继叔家的雇工朱尚队兄弟两人,积蓄多年替弟娶媳,入门头晚被周奸占,后被周长期霸作“小婆子”(31)。宿迁北部窑湾区王楼乡地主马知非(又名马如元),有地60余顷、佃户200余家。他46岁时看中佃户孙广礼17岁女儿,在孙氏嫁果场张姓的当晚,用花轿把孙氏抬到自己家中,后长期予以霸占。“因他有钱有势,张姓也只好哑吧吃黄莲,有苦无处说。”另被他长期霸占的还有佃户王怀仁的女儿与佃户张九清的妻子(32)。   地主厌腻了佃户的妻女后,可随时抛弃,无需负任何责任。沭阳曙红区崔沟村崔家庄丁杰三,父辈有80顷地,本人在上海读过大学。他曾将佃户王春保女儿霸占一年多,王女怀孕后,丁即予抛弃。佃户黄德安一个15岁的妹妹,亦被丁霸占年余后抛弃。后又将佃户崔振露之妻霸占(33)。   与欧洲中世纪不同的是,苏北从外地迁入的佃户妻女同样要被当地地主行使初夜权。沭阳县耀南区长安乡地主袁席山,有地9顷,有位佃户搬来的第一夜,他去佃户家奸淫其妻,“地主及门勇一夜去打几次门,小笆门都被打坏了”。(后部分省略了)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388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朱永嘉:罪疑从轻,我们总不能连古人都不如吧
稻草 2013-8-26 16:08
朱永嘉:罪疑从轻,我们总不能连古人都不如吧 作者:朱永嘉 查看历史各种审案可知,口供不可靠,很多时候是拷掠之下的供词。情理与口供相比,情理在第一位,作案没有动机就可疑了,疑案从轻便是由此而来。罪疑从轻,这一点古人早已讲了,我们总不能连古人都不如吧。毛主席说:为什么要杀人呢?要调查研究。 ----毛主席说:为什么要杀人呢?要调查研究。   我没有参加过专案工作,也没有从事过办案的工作,但我作为历史研究工作者,确实曾经关心过历史上那些重大的案子。从历史上看,所谓大案、要案、命案,这类案子的处理大体上有三类,一类是当时就破了的,还原了案子的真相。一类是在破了的案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追求尽早破案观念影响下,采用刑讯逼供方式把取得的口供作为依据,那势必产生大量的冤案和错案。另一类是没有破的案,那就成了疑案。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除了前二类已有定论的案子外,应该说还是有大量的疑案,这并不奇怪,因为破案也是要有条件的,有的案子,当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过了一段时间成了疑案,如最近发生的复旦大学的学生投毒案,因为找到了直接的证据,那可以说这个案子是破了。十年以前清华大学学生朱令被投毒的案子,当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不能因现在复旦破了的案子来类推当时的嫌疑人,从而追诉过往的案子,那是很难断案的,结果只能存疑,这就只能属于疑案了,对嫌疑人还应疑罪从无。这个案子虽然没有破,对作案人讲,在良心上他只能永远是一个负疚的罪人。对办案人的功过,不能以破案率的多少来衡量,如果破案率很高,结果出现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对社会的安定和执法的公正反而是一种伤害。把破案多的人称作神探,我往往对这种神探抱着怀疑的态度,福尔摩斯毕竟是侦探小说中的人物,实际生活中的神探要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看他有没有造成冤案和错案。在公安人员中,那种对破案存有邀功思想的,往往在他们手上沾满别人的鲜血而不自知。在破案的问题上,我不是不可知论,但破案对司法人员而言,毕竟有主客观条件上的限制,不承认这一点便不是真正的唯物论者。   办案的人,往往喜欢看上面的颜色行事。汉武帝时有一个廷尉,即当时高等法院的院长,名叫张汤,他真是一个清官,死的时候,"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俸赐,无它赢。"说明没有谋求过私产。他办案时,有一个原则,"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吏深刻者;即上意所欲释,予监吏轻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即下户羸弱,时口言'虽文致法,上裁察。'"(《汉书·张汤传》)张汤的断案因人而异,所以异无非是看汉武帝的态度,皇帝要重治的,他就重治其罪,皇帝想释放的,他便让轻平之吏去审理。对于豪强,则设法入之以罪,对于下户羸弱者,张汤虽具文上奏其有罪,而口头上则对皇帝说,请上裁察,上得汤言,往往释其人罪。他办过不少大案要案,得罪人太多,自己被陷害了。皇帝派赵禹对他说:"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同上)他那是讨好上峰,结果汉武帝把一切冤案错案往他身上一推,他只能自杀。在历史上,张汤只能成为酷吏的代表人物。   汉武帝时,还有一个廷尉,名叫杜周。《汉书·杜周传》称:   "周为廷尉,其治大抵放张汤,而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客有谓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可见杜周办案同样伺察上峰意志和颜色办事,他办的案远远超过张汤,史称:   "至周为廷尉,诏狱亦益多矣。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余人。郡吏大府举之延尉,一岁至千余章。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小者数十人;远者数千里,近者数百里。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掠笞定之。于是闻有逮证,皆亡匿。狱久者至更数赦十余岁而相告言,大氐尽诋以不道,以上延尉及中都官,诏狱逮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十有余万。"   杜周所处的时代是汉武帝晚年,他办案便是看汉武帝的颜色。诏狱是皇帝交办的案件,二千石是郡太守一级的官吏,被扣押的一百多人,监狱中关押的犯人达六、七万人,案子的证人,也一起押送到监狱,所以听说要被找去作证,便亡匿不出了。监狱由于人满为患,管理狱政和审判案子的人员增加到十多万。那样的审判,就谈不上什么公正的审判了。从办案的复杂亦表现了汉武帝晚年社会秩序不稳定,故他在晚年有罪己诏。即使在古代,司法要公正,不办或少办错案与冤案,那么司法就不能看风行事,要保持法律的尊严。《汉书·于定国传》有那么一句话,"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不以自冤。"这里对办案人员评判的标准,不是什么办案的多少,也不是什么破案率的多少,更不是满足上峰办案的意图和要求,而是有没有冤案和错案,办冤案和错案的,就不是合格的司法人员。为什么对张释之的评语是"天下无冤民",因为他能保持司法的公正和独立,即使是皇帝的御意,他也不买账,一定要争一个司法的公正。张释之是汉文帝时的廷尉,《汉书·张释之传》载其事云: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张释之敢于与汉文帝争一个司法公平,不因汉文帝不满意而更改自己罚金的判决,这就是法官应有的责任。在执法上的平等和公正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并不是西方的发明创造。皇帝的权威比当今政法委书记权威要高得多,而我们现在的法官,在人员管理上应当由政法委负责,在断案上便不能看政法委的颜色办事,否则的话,你自己身子已邪了,怎么能不出冤案和错案呢?张释之还有一个案例,其本传称:   "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这一个案子的争论,汉文帝还是听从了张释之的意见,没有进一步加罪于人。张释之不仅执法公平,他对汉文帝的太子和梁王乘车入司马门而不下车也敢于弹劾,亦可见此人执法不阿贵戚。而汉文帝还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所以作为廷尉的张释之能比较公平的审理案子。至于于定国,《汉书·于定国传》称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罪疑从轻,这一点古人早已讲了,我们总不能连古人都不如吧。罪疑是嫌疑的对象有疑点,但没有必要的证据,不得不判时,只能轻判,我们现在的疑罪从无则更进一步了。   在于定国身上,有一个案例,其本传云: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从这件案子可以知道口供不可靠,很多时候是拷掠之下的供词。于定国是从情理上推断,孝妇不可能虐杀其婆婆。情理与口供相比,情理在第一位,作案没有动机就可疑了,疑案从轻便是由此而来。至于枯旱三年,那是后人的想象与自然灾害的联系,关汉卿写的《窦娥冤》讲的故事,属于同一类型。把疑案办成冤案,在这一类问题上,历史的评价还是公正的。对一个司法人员的评判,不在于他办了多少案,破了多少案,而在于他平反了多少冤案和错案,在于他办案是否公正公平。   中国古代从事司法审判的,还有一个正面的典型,那就是唐代的狄仁杰了,他在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任大理寺丞,大理寺相当于现今的最高法院,《旧唐书·狄仁杰传》载: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在狄仁杰与高宗对话中,讲了逆龙鳞的典故,出于韩非子的《说难》,还引了张释之与汉文帝为盗高庙玉环谏诤的故事、魏文帝与辛毗的故事,作为自己意见的根据,结果唐高宗还是接受了狄仁杰的建议,狄仁杰的长处不仅仅在断狱迅速,一年判案一万七千人,可谓多矣,更可贵的是其中无冤诉者。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没有破也无法破的疑案,或者称其为悬案,这些案子实际上是无法判了,成为疑案了。《炎黄春秋》2013年第5期有一篇文章,题目为《我所知道的李震之死》,由施义之口述,陈枫整理,这件案子发生在中共十大以后不久,1973年的10月21日,李震是公安部长,那天半夜人失踪以后,结果在公安部院子内地下管道口内发现了李震的尸体,是于桑下去看了,说李震是半躺半跪在地下管道里,脖颈勒有绳子,吊在管道上。这个案子报到周总理那里,总理的判断,这个案子绝大可能是被害,于是审查这个案子。这个案子反映到毛主席那里,是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的,毛主席说:为什么要杀人呢?要调查研究。于是毛主席举了明末的三大疑案,说明有许多案子是疑案,事实上它很难断的。最终这个案子以自杀定案,实际上也只能如此。   毛主席说的明末的三大案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关于梃击案,此事起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明通鉴》卷七十五载其事云:   "有不知姓名男子,持枣木梃入慈庆宫门,击伤守门内侍李鉴,至前殿檐下,为内侍韩本用等所执,付东华门守卫指挥朱雄等收系。"   "慈庆宫者,皇太子所居宫也。明日,皇太子奏闻,帝命法司按问。巡皇城御史刘廷元鞫奏:'犯名张差,蓟州井儿峪人。按其迹,若疯癫,稽其貌,实系黠猾。请下法司严讯。'时东宫虽久定,上待之薄,中外方疑郑贵妃与弟国泰谋危太子,及差被执,举朝惊骇。"   "廷元以疯癫奏,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复讯,一如廷元指。言:'差收积薪草,为人所烧,气愤赴朝声冤。行至东华门遇一人,谓持梃入可当冤状。遂误入东宫,按律当斩,加等立决。'奏定,未上,刑部主事王之寀独疑之。"   王之寀是刑部主事,他去牢中私访疑犯,《明通鉴》续云:   "王之寀值提牢散饭狱中,末至张差,私诘其实。差初不承已,云'不敢说'。至寀愈疑,乃麾左右出,留二吏扶问之,始言小名张五儿,有马三舅、李外父,令随不知姓名一老公,说'事成与汝地几亩'。比至京,入不知街道大宅子,一老公饭我,云:'汝先冲一,遇人辄打死。'乃舁我枣木棍,导我由厚载门到宫,因击门者墮地,老公,遂被执。老公者内侍通称也。"   这样案情便扩大了,涉及到神宗宠爱的郑贵妃和太子之间的矛盾,而背景是福王与太子之间的争立,这个案子便牵涉到神宗、太子、贵妃方方面面的关系。那时有一个孙承宗,后来是明熹宗的侍讲官,大学士吴道南请教孙承宗如何处置此案,孙承宗回答说:"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连贵妃不可深问。庞保、刘成而下,不可不问也,庞保、刘成而上不可深问也。"道南按照他的意见上疏神宗,事遂定。关键是神宗不愿颠覆现实中的暂时平衡,那么这个案子便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只能把张差与太监庞保、刘成处死了事,不让事态进一步扩大,案子中的一些疑点,只能把它悬挂起来了。   关于红丸案,那是神宗去世,太子即位,是为光宗,即位一个月内,因服红丸而去世,其服红丸的原因是光宗即位以后,郑贵妃进美女四人,而光宗喜欢其中的李选侍,之后没几天就病倒了,内医崔文昇下通利药,于是一昼夜三四十起,结果是头目眩晕,身体疲软,不能下床行走,有人认为崔文昇用药不当。光宗又召鸿胪寺李可灼,《明史纪事本末·三案》云:   "上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从哲奏:'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上即命中使宣可灼至,诊视,具言病源及治法。上喜,命趋和药进,上饮汤辄喘,药进乃受。上喜,称忠臣者再。诸臣出宫门外竢,少顷,中使传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诸臣欢跃而退,可灼及御医各官留。时日己午,比未申,可灼出,辅臣迎讯之,可灼具言上恐药力竭,复进一丸,亟问复何状?可灼以如前对。五鼓,内宣急召诸臣趋进,而龙驭以卯刻上宾矣。时九月乙亥朔。"   光宗服了二次红丸,便一命呜呼。所谓红丸案的过程,第一,常洛病情起于郑贵妃进美女四人,好色引起身体虚弱,而崔文昇用通利药,止不了泻,病情加重,处于弥留状态。第二,李可灼进红丸是通过宦官走后门送进去的。第三,光宗连服二颗,在吃了第二颗以后便一命呜呼了。光宗即位二十九天,怎么就死了,光宗的外戚怀疑是郑贵妃、李选侍暗害光宗,于是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便怀疑后宫有阴谋,上疏要求追查。光宗究竟死因是什么,有没有人故意陷害便成为朝廷争论不下的疑案了。   紧接着便是移宫案,移宫是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暴露了前朝政府与后宫之间的对立,对立的核心问题,是由谁来掌控明熹宗这个傀儡,那么谁就能掌控这个权力结构的运转。对于后宫来讲,这是他们根本利益所在。《明通鉴》卷七十六记载其事云:   "时选侍据乾清宫,与心腹阉魏进忠谋挟皇太子自重。群臣入临,为群阉所格,给事中杨涟厉声责之得入。临如礼,刘一燝詰皇长子所在,群阉不应,一燝大言谁敢匿新天子者,东宫伴读王安入白选侍,绐曰:'第出即返。'遂扶皇长子趋出,及门,中官数辈追及,揽衣请还,涟呵退之,一燝与张惟贤遂掖皇长子升辇至文华殿,群臣叩头呼万岁,还居慈庆宫,择日登极。"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宫府争夺熹宗的控制权,宫是后宫的后妃与宦官,府是朝廷九卿六部的官员,这一次熹宗由朝廷官员直接掌控,而朝廷举行朝仪的乾清宫则在李选侍的掌控之下,于是有李选侍移宫的问题。《明通鉴》卷七十六续云:   "丙子,廷臣合疏請选侍李氏移宫。时选侍图专大权,欲与皇长子同居。"   站在李选侍一方的还有魏忠贤与熹宗的乳母客氏,坚持移宫的是杨涟与左光斗等官员。熹宗对李选侍有警惕,认为其父是她们害死的,但对客氏与魏忠贤比较信任,最终是李选侍迁居哕鸾宫,熹宗复返乾清宫。对待移宫这个历史事件的是非,前朝与后宫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后来对于三大案的是非问题便发展为东林与阉党之争。涉及权力结构内部的纷争,历来是构成疑案的土壤,当由疑案发展成党争,对整个权力结构的稳定往往是致命的伤害。   毛主席在听取周总理汇报李震之死这个案件处理过程时,实际上是不要因这个个案扩大打击面,造成权力结构的内讧。如果如此这般演绎下去,对十大以后的大局不利,因为李震苦恼的是公安部内部关于"算旧账"问题的争论,由于李震起草的代表公安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有"'算旧账'有损于文化大革命,有损于毛主席"的话,于桑不同意,在核心小组讨论多次还是不统一,最终这个报告流产,李震之死与这个报告直接有关。总理是从案件的细节认为他杀的可能大,故要追查下去,而毛主席从稳定大局出发,故以明末三大案为例,作为疑案挂起来好。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许多党政干部受了不少委屈,让他们宣泄一下吐一点怨气有何不可,越是压得紧,以后的反弹也越是凶猛,这一点许多当事人都不懂。毛主席抱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他对张茜的讲话也是为了抚慰老干部。故毛泽东在那段时间的许多措施,都是为了保护老干部,压一下江青和文化大革命起来的新干部,其中的道理所在,也是为了维持大局的稳定。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毛主席的苦心孤诣。林彪事件以后的批林批孔之宗旨,让老干部们吐一口心中的怨气,也是他为了顾全大局这个宗旨的做法,大家是不是都领情,那又是另一回事。   在中国历史上这一类疑案,除了明末三大案之外,还有不少,如唐顺宗永贞之变,二王八司马的冤案,唐宪宗之死,实际上都是疑案,韩愈起草《顺宗实录》,希望能流露一点事件的真相,由于真相影响到宦官俱文珍以后诸在位之宦官的利益,所以备受责难,又找人另撰。故这一类疑案,只能让后人去评述了,当时受利益相关方的限制,很难说得清楚。韩愈的《顺宗实录》五卷本所以流传至今,是作为韩愈个人的作品,不是唐朝的官方文书。故施之义的口述,留下一点资料,对后人了解这一段疑案的历史还是有益的。至于今年5月23日,《南方周末》第三版的福清纪委爆炸案,那是当代的疑案,被起诉的几个被告最后都无罪释放了,但案子未破,文章中那位拆包爆炸的司机是纪委副书记通过电话传呼后才赶到那里拆包引爆的,因而没有追查。这比起历史上那些大案要案变成疑案,更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这类案子的是是非非,还是各说各的的,经过一段历史时期,利益相关方的人都去世以后,成为历史上的是非,到时候自有公论。如唐顺宗与宪宗的疑案,陈寅恪先生有一篇很精辟也很公允的考证文章,恕我不再在此赘述了。我是搞历史的,历史上这类事也见得多了,如晚清慈安与光绪之死都是疑案。慈安皇太后死得很突然,左宗棠公然在宫中嚷道:"我今天还见到太后上朝,说话和平时一样清朗,太后去世肯定不正常。"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慈禧下的手,但如何下手,怎么死的,已成为一个谜了。光绪死在慈禧去世之前一天,也很突然,现在查光绪的头发,知道他是中毒而死,是谁下的毒,怎样下毒的,同样成为一个谜了。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的疑案,西方历史上也有,如拿破仑之死,也是一个疑案,后人检验他的头发,发现是中毒死的,究竟谁下的毒,怎样下的毒,这个谜至今也没有解开。对于这些疑案,由于疑案,或者错案、冤案,背后都与巨大的利益和权力集团的纠结背景相关,而作案的主谋不是一般的寻常人,在当时谁也奈何他不得。要减少冤案、错案和疑案,舆论有一定作用,但也有限,事实上只有司法队伍不再受权力的直接干预,在正常情况下,不能以群众专政来取代司法实践,司法与政治分歧之间应有罪与非罪的明晰的界线,同时要净化司法队伍,让他们在力求公正以外不作任何个人自身利益的追逐,努力塑造这枝队伍人格的高尚形象和奉献精神,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要带出一枝好的司法工作队伍很不容易。即使如此,那错案、冤案、疑案也只是减少,仍然不可能绝迹,因这与产生各类案子的环境有关,司法队伍能做的,只是打扫垃圾,改变环境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说到底还是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不能放利而行。   《文汇报》8月14日,刊登了二条消息,一条是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预防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经办人对办案质量要终身负责,不能片面追求破案率、批捕率、起诉率、定罪率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另一条消息是上海市召开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大会,通报四名法官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情况,要求深刻总结教训,认真排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廉政隐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强调坚持严肃教育,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严惩腐败。以铁的决心,铁的意志,铁的纪律,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政治队伍。如果真能如此,那就能恢复人民群众对我们司法公平公正的信念,从而大大减少错案、冤案、假案的可能。当然,疑案还受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它还不可能完全绝迹的。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孕育在感恩节的《菁kids 》(ZT)
热度 4 ww_719 2013-1-9 13:02
孕育在感恩节的《菁kids 》(ZT)
孕育在感恩节的《菁kids 》(ZT) 美文共享... 请教育工作者思考,建议~~
7138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附图片) ... ... ... ... .. ...
热度 14 xinsheng 2012-11-3 08:54
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附图片) ... ... ... ... .. ...
与其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11-2-2012 从 2001 年的 9.11 灾难,到 2003 年的大停电,又到 2011 年的艾琳飓风,再到几天前的桑迪飓风,进入二十一世纪十余年,纽约已经遭受了数场的天灾人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说纽约多灾多难,实不为过。作为一个普通的纽约居民,亲历了这些风风雨雨之后,我更愿意说,纽约是一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远的不说,就简单说说近在眼前的桑迪飓风吧。 10 月 28 日周日,无数的纽约家庭利用周末购物,储备飓风期间的口粮和应急物资;数十万居民收拾家当,做好撤离低洼或近海民居的准备。 10 月 29 日周一,白天,桑迪逼近纽约,纽约政府果断地关闭学校和所有公共交通,呼吁居民呆在家里或其他安全的处所,并实施危险地带居民的撤离;当晚,飓风肆虐纽约,造成 几十人丧生, 200 多万人遭受停电之苦,数不清的家庭丧失家园(风暴、火灾摧毁)或有家不能回 ( 水淹 ) ,地铁系统也因众多路段淹没水中而彻底瘫痪 …… 10 月 30 日周二,桑迪渐渐撤离纽约。 纽约政府果断地继续 关闭学校和所有公共交通,呼吁居民继续呆在家里或其他安全的处所。与此同时,无数的警察、医务工作者、电路维修工人、铁路和地铁工人,还有许许多多我说不 出工种的英雄们,却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一点一点地为维护和营造纽约市民的正常生活默默奋战无私奉献。 10 月 31 日周三,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却部分开通了公共汽车,顽强的纽约客开始走向街头,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灾后生活和生产康复的第一步。迈出第一步不是那么容易,地铁仍然瘫痪,路面交通超负荷运转而严重堵塞,无数的通勤者花费 4 、 5 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岗位,我自己就不堪路途的颠簸晕倒在公共汽车上。无论如何,我拖着疲惫上班了,更多的纽约客带着满脸的笑容上班了!桑迪没能让纽约客倒下,纽约客哭着笑着战胜了桑迪。 11 月 1 日周四,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但已经全面开通了公共汽车,部分开通了地铁。地铁是纽约的大动脉,大动脉开始搏动了,城市就富有了生命的活力和干劲。 华尔街的证件交易中心因天气影响停业2天后也重新开市。 我因害怕严重堵车而偷懒在家,被朋友调侃是临阵逃脱。我颇觉惭愧,却真诚地敬佩朋友的顽强和乐观。她倒了好几趟车花了 2 、 3 个小时才到达单位,仍然乐呵呵地告诉我:“迟到不是我的错,悠哉悠哉地倒车,不仅不累,还挺好玩的。” 这就是纽约客,花 2 、 3 个小时颠簸通勤,毫不抱怨,还苦中作乐!正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这样的纽约客,造就了顽强乐观充满活力的纽约! 11 月 2 日 周五,飓风过来的第三天,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公共汽车基本恢复正常运营,连接周边城市的火车、城内的地铁都逐步开通并运作良好。我这个“娇生惯养”的 大懒虫,也在朋友的游说之下,乘坐公共交通重返工作岗位。为了避免换车周折之苦,先生开车把我送到某地铁站。稍作等待,就轻松上了地铁;站立两个站,我还得到一个座位,可以闭目养神。 火车偶尔因前面车次 挡 道 而停顿,但运行还算正常。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9点半从出家门,10点45分到达办公室,总共只用了 1 小时 15 分,快接近飓风前的正常水平啦! 飓风过后第三天就能恢复到这这样的水平, 这就是纽约速度!这就是纽约的活力! 纽约的交通一直是个大难题,而飓风过后第三天就把这特大难题解决到如此良好的程度,足以佐证纽约灾后重建和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我完全相信,到下周一,纽约的交通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所有的纽约孩子们将顺利地返回学校,各行各业的灾后重建也将稳步进行。。。 纽约,就是一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神奇城市! 地铁开通,虽然人多,但并不太拥挤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0743 次阅读|32 个评论
分享 「荷蘭最老性工作者」紅燈故事躍大螢幕
热度 1 8288 2012-10-7 04: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DKI_Ga8oYcfeature=em-uploademail-new
个人分类: 视频|456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女警发布歧视性工作者言论遭炮轰
热度 2 新闻速递 2012-7-25 13:49
女警发布歧视性工作者言论遭炮轰
20日凌晨,实名认证的公安局团委书记“女警薇博”微博转发《扫黄现场小姐裸身遭讯问失声痛哭》的视频,并评论称“当警察面就失声痛哭,当嫖客面怎么不哭 呢?!”此番言论引来众多炮轰,称警察不应对失足妇女进行嘲讽。有网友在其微博中找到多张炫富照片,显示其经常“挎着香奈儿、LV的包包去旅游”。 随后,“女警薇博”取消了加V认证,并将微博改名。 华声在线7月25日讯(记者 罗浩)“当警察面就失声痛哭,当嫖客面怎么不哭呢?!”近日,实名认证为江西省赣县公安局团委书记的网友“女警薇博”,因发表涉嫌歧视性工作者的言论,遭 多名网友炮轰。虽然事后“女警薇博”就此事进行了道歉,但网友们似乎并不领情,还在其微博中找出大量炫富照片。7月20日下午,“女警薇博”删除了之前所 有的微博,只留下一句“反对任何歧视,理论无效就开始谩骂!”随后,她取消了加V认证,并将微博改名。   25日,华声在线记者从赣县公安局了解到,当地公安局已就此事对“女警薇博”进行调查。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压力太大,“女警薇博”已将手机关机,普通同事无法与其取得联系。    女警发布涉嫌歧视性工作者言论   近日,有网友在某视频网站上传了一段名为《扫黄现场小姐裸身遭讯问失声痛哭》的视频,一名叫“香色儿N”的网友发现后,将其发布在微博,并对视 频中警察的行为进行了谴责,认为“他们比嫖客还恶劣,为什么不让两个女的穿上衣服再审问呀,而且还给这两女的录像,这是一种变相的意淫女性!”   20日早晨,网友“女警薇博”转发该微博,并评论“当警察面就失声痛哭,当嫖客面怎么不哭呢?!”不料,这短短的一句话,引来众多网友的炮轰。 不少网友认为,失足妇女虽然做的是违法的事情,但她们也有尊严,作为警察,“女警薇博”不应站在道德高点对她们进行歧视性嘲讽。也有网友指出,警察审讯裸 体失足妇女的视频来源于越南,并非国内警察所为。记者登录网友“香色儿N”的微博发现,她已删除相关微博。   眼见事态迅速扩大,“女警薇博”先后两次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女警薇博”称,自己本意是惋惜失足妇女,没想到因为言语表达不当,导致大家的不满,“这次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作为执法者真该谨慎言行!”   “女警薇博”道歉之后,事态并未平息。有网友在她微博中找到多张炫富图,显示其经常“挎着香奈儿、LV的包包去旅游”。压力之下,“女警薇博” 删除了全部微博,并留下一句“反对任何歧视,理论无效就开始谩骂”。 随后,“女警薇博”取消了加V认证,并将微博改名为“女警微博”。    赣县公安局回应称正在调查   7月25日,华声在线记者就此事联系到“女警薇博”所在单位江西省赣县公安局。该局一名负责对外宣传的工作人员承认“女警薇博”是局里的团委书记,但未透露其姓名。据其介绍,赣县公安局已就此事对“女警薇博”进行调查。   该工作人员称,由于事件还在调查之中,当事人不方便接受外界采访。他还透露,“女警薇博”因压力太大,已将手机关机,普通同事无法与她取得联系。   此前,知情人士接受采访时披露,“女警薇博”今年还被评为江西"学雷锋做先锋"青年宣讲团成员,平日热心公益,人品不错,希望大家能多宽容。
300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6 13:51 , Processed in 0.053064 second(s), 15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