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大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评书乱弹】改朝换代之喧嚣
热度 13 RidgeWalker 2014-8-16 03:47
引言 华夏五千年,改朝换代乃家常便饭。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嘛。推翻一个朝代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头头是道。明主难觅,不过几代就腐败腐朽了,被人看腻了。而新君即位,是要树碑立传,扬名立万的。中国人信奉皇帝乃天派遣的神话。天子以凡体肉身降临人世,体恤子民,重任在肩,名正言顺,是为天子。道理一串儿,听似逻辑严密,涛涛大河,一泻千里。神话自然有悖常理,有无法自圆其说之处。既然是天子,为啥还会被代替? 这个违逆,或曰大逆不道,其实从造反的那天就昭然若揭了,路人皆知。造反是脑袋别在裤带上的赌博,赢家极少;侥幸成事,当初的心思或者劣迹就需要掩饰一番;走上前台都要化妆打扮,此乃人之常情。只是这种掩饰往往夸张事实,甚至篡改历史。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比较讲究,体面而光辉灿烂的朝代,在贬低前朝君主,树立新君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因为其功绩卓著,盛世英名,那些着意的贬低和歪曲千年下来得不到平反昭雪。这里就说几句爱民敦厚的周文王姬昌和周王朝极力抹黑殷纣王帝辛;千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唐是也曾着力妖魔化了前朝的隋炀帝杨广。 扳倒殷纣王 事实上,帝辛在位,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同时,不可否认,帝辛人高马大,力大无穷,从少年开始就一直刚愎自用,骄傲狂放。当帝辛开始任用非贵族出身的贤才之时,他就大大地得罪了贵族阶层。西伯候姬昌乃黄帝的族裔,后又败落的炎帝之后姜尚(姜子牙)的加盟,一场正本清源,恢复正统的举事势在必行。而且,姜子牙雄才大略,文王武王前赴后继,武王之弟周公姬旦细心经营,大公无私,使得西周从气数渐尽的殷商废墟上脱颖而出,一直绚烂了八百余年。 周王朝顺应历史潮流,加上子民也没有多少发言权,毕竟还是奴隶嘛,取代商朝,无可非议。然而,在讨伐殷纣王的过程中,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周公姬旦都撰写了讨伐檄文,煽动其它诸侯国加盟,极力夸张帝辛的残忍,冷峻,苛捐杂税,荒淫无度。其中很多罪名或者罪源安在貌若天仙的美人妲己头上,似乎殷商六百年基业被一代妖姬全数毁灭。儒家的祖师爷周公姬旦起草了许多抨击帝辛和妲己的檄文,直接导致了后辈把儒家发扬光大著书立说的孔丘对女人的蔑视。人们一直在揣摩,平白无故,为啥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呢? 人无完人,帝辛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在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帝辛革除旧弊,废除屠杀奴隶和俘虏的习俗,让其参加生产劳动,补充兵源,参军作战。帝辛蔑视陈规陋俗,不祭祀鬼神;选贤任能,唯才是用,不论地位高低;择后选妃,不分出身贵贱,立奴隶之女妲己为后,宠幸倍之,唯言是从。这些都冒天下之大不韪,最终受到了贵族的鞭挞。以周文王周武王挂名,而出自姜尚周公等人笔下的《泰誓》和《牧誓》就给尚未自焚的帝辛盖棺定论。而以后的史书大多欣赏这些修辞到位,文笔高雅的讨殷檄文,把殷纣王钉上“用妇人之言”、“毁坏三正”以及“离逖王父母弟,断弃先祖之乐”等“自绝于天”的耻辱柱,千年不倒。 丑化隋炀帝 唐太宗李世民乃一代豪杰,开创了一个灿烂辉煌的朝代,让中华文化名扬世界,万国朝拜。查阅历史,就会看到其父李渊曾为大隋重臣,一度辅佐隋文帝杨坚驱除蛮夷,一统天下,功劳匪浅。事无巨细,躬身亲问的隋文帝劳累过度而病逝。隋炀帝继位。与博爱,敦厚的杨坚相反,杨广个性张扬,野心勃勃,起兵戎边,大兴土木,宫殿运河,为了个人青史留名,不惜民间怨声载道,直接导致一批拥兵自重的将军,各路豪强纷纷揭竿而起,誓死推翻残酷隋炀帝。几路大军起义谋事,唐王李渊在群雄争夺江山的大动荡里,有一代豪杰李世民作为中坚人物的李家脱颖而出,夺得天下。李渊建立了唐朝,自封为唐高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雄才大略的秦王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发动了令人鬼侧目的玄武门政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逼父王唐高祖李渊封自己为太子,后不久逼父皇高祖退位,开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贞观之治。作为天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德无量,事业无限辉煌。然而,作为一个活生生的肉身,见天为自己的作为担忧,毕竟弑兄逼父乃大不孝。 为了掩饰自己的内心的波澜,大唐政治家在贬损隋炀帝上下了一番功夫,魏征等人极力淡化隋炀帝主持修建大运河、长城和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三征高句丽,开创科举的时代功绩;同时夸大杨广急功求利,对子民无限盘剥,造成民不聊生,怨恨遍地,后宫淫乱,花天酒地。从此,相貌风流倜傥,诗人才华,将军风度的美男子隋炀帝成了古今暴虐淫乱帝王的代名词了。 李世民不就是弑兄代父嘛,那不算什么,因为杨广曾经 弑父淫母,虽然陈夫人不是杨广的亲母,而是杨广为大隋灭了陈国时献给父王的厚礼。大唐抹黑隋炀帝可是下了功夫的。魏征编纂的《隋书》,文字严谨,卷幅浩繁,流传经年。其中,就隋炀帝如何在父皇杨坚病榻旁勾引宣华夫人做了细致的描写,惟妙惟肖,分明剧作范本,把隋炀帝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昭示后代几千年。且不说是否宣华夫人勾引了隋炀帝,唐太宗李世民后来也招宣华夫人入宫,宣武门被诛杀的李元吉之妻杨氏也被纳为嫔妃。皇权威严不可侵犯,唯独隋炀帝受到道德的鞭笞。 李唐心虚,从另一件事上也能洞悉。 仪陇 李家源自河西走廊,不在中原版图之内,天长日久有被中原各阶层看扁的后患。所以,李唐家族就在其李姓上下功夫,捏造家谱,那个倒骑青牛,撰写《道德经》的老子也被追封为圣祖玄元帝,因为老子本名李耳,乃李家人也。听似滑稽,确有其事。 结语 抹黑前朝是掌握皇权,话语权之后必然的举动。好在,西周和大唐确实鼎盛了一番,人民安居乐业,国土统一,疆域辽阔。成功的统治也给了那些树碑立传、污蔑前朝的话语更强大的说服力。后世也就认可了这些舆论,很多被写入史书,广为传诵。
个人分类: 前尘往事|20086 次阅读|59 个评论
分享 大唐新闻联播
热度 7 8288 2013-3-9 09:18
穿越有风险,上道需谨慎!遍地是笑点,腹肌都笑出来了!额滴神啊~强烈要求出个陕西话­版本的!!!
个人分类: 娱乐|560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要想在世界取得“政治大国”地位,还必须要有她主导的国际组织帮衬 ZT ...
热度 9 中西部网客 2012-6-27 21:51
波斯亡国君为何选择大唐避难? 公元651年, 波斯帝国京城沦陷于阿拉伯帝国之手,波斯国王伊嗣俊亡。伊嗣俊的儿子、也就是帝国的王储卑路斯退守残余国土,求助大唐外援。 此时中国,时逢大唐贞观之治后的高宗时期,高宗欣然接受了这对父子请求,出兵相助,唐建波斯都督府,以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然而波斯全境不久终被大食侵占。 公元670年,高宗招卑路斯入朝,授“右武卫将军”,于长安置波斯寺,卑路斯与其子泥涅斯先后定居长安, 最后均客死中国。 国破家亡,这对波斯亡国父子,为何选择大唐为“政治避难所”? 史学家多是从军事力量来分析原因。 公元 7世纪,世界只有两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那就是大唐与大食(阿拉伯帝国)。两国争夺的焦点就是现在的中亚与西亚。大唐帝国曾与阿拉伯帝国大小争战20余次,大唐军队胜多负少。 所以,当时西域各国,也就是中亚和西亚地区,政治流亡者首先想到去中国避难。从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只有大唐帝国能抵制大食的东进。其他中亚诸国,包括东罗马帝国,根本罩不住流亡政权。 当然,这类分析也是不错的, 但显然不够全面。这里,除了不可或缺的军事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忽略了,这就是政治原因。 这就要从大唐帝国的“政治地位”说起。 无论是从东罗马帝国,还是波斯帝国、西亚诸国,甚至阿拉伯帝国眼中,大唐帝国无疑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政治大国。政治大国的软硬两方面实力,当时的唐帝国都具备。 首先从政体的先进性来讲,唐朝堪称世界领先。唐袭隋制,但完善了隋之政体。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的唐朝政治建制是为封建国家体制的完善。 三省长官宰相、六部长官尚书,共议国政。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宰相们平时在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是时,官僚政治步入开明时期。 政治自信带动外交自信,盛唐奉行“海纳百川、自服四夷”外交方针。从太宗到玄宗,唐廷的最高领导人 不分华夷,录用官员。 唐时,和中国保持 “ 外交 关系” 的国家发展多达七十多个。 除去近邻日本、朝鲜,就连西方国家,也对唐 朝政治 产生了极大兴趣。后来英法等国实行的文官制度,便借鉴了唐式科举制。 可见,大唐政治,红遍世界。 大唐帝国可谓占据了当时世界政治文明的制高点。 一个国家,除了占据政治文明的制高点外,要想在世界取得“政治大国”地位,还必须要有她主导的国际组织帮衬。 众所周知,大唐皇帝拥有“天可汗”称谓。 这个“天可汗”与往不同,它 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荣誉称谓,而是一种实质性的政治体系。昔日“天可汗”,从范围上,算不上今日联合国,但却相当于“东方北约”。在“天可汗”之下,所有的国家部族结成联盟,以体系内全体成员的力量对破坏体系内和平的成员国施以制裁,从而确保体系的稳定和世界秩序的维持。 天可汗的作用主要是政治与军事两方面。 大唐皇帝被拥为天可汗后,即需维系国际和平,仲裁各国间之纷争,为天可汗之首要任务。维护各国独立,不受强国侵略,为天可汗另一职责。 天可汗 体系 , 可谓中国主导的 第一个 “ 国际组织机构 ”。 以唐帝国为中心的大东亚国际秩序,是为天可汗国际秩序轴心。 日 本 人称大唐帝国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 亦 非虚语。 天可汗组织存在 137 年,其中以贞观四年至显庆年间,最为荣耀。波斯亡国之君来投大唐时期,正是天可汗如日中天之时,所以唐高宗面对亡国之君请求,焉能眼看大食以强凌弱、做事不管?扶弱济困、主持正义的大唐帝国,不仅赢得了弱国的尊重,而且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 接受波斯王储,设立波斯都督府,使大唐帝国发展成 东有高丽,西尽波斯,北至西伯利亚,南至林邑 (今日 越南 ) 的疆域广大、多民族融合的政治大国。今中亚细亚至伊朗一带,今俄国、土耳其及阿富汗东北部,贝加尔湖,尽为中国势力范围。 柳宗元曾留一名作,一个“四夷自服”的“世界政治大国”盛况尽收其中: 麹 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臣 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 而政治大国的一个侧证,就是她能建立起 对世界流亡者的吸引力和信任度。成为 各国政治流亡甚至叛国者的首选国。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在东方乃是全世界, 真正称得上政治大国的,唯有大唐帝国。
588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8 06:02 , Processed in 0.038848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