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突发事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中国当前的政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热度 1 稻草 2017-1-31 17:21
第一,中国监察体制建设正进行中,官员的政治取向出现一个临界状态。这个临界状态是这样的: 一是拥护权力被关进笼子。这部分人是党内的健康力量,认为权力确实是应该关进笼子。但这部分人大都是没有权力的公务员,只有极少部分是有权力的。 二是观望不甘心,认为公有企业太少,官员不如老板,心理失落,以前老板吃肉自己还能够喝汤,现在连汤都喝不到了。这部分人有权力,尚有一丝爱党的良心。这部分人观望的原因是社会上私有企业占主导,私人利益大于公有利益,观望着中央有没有机会松动,等待十九大有这方面的安排,以便重新回到为私人利益奋斗的私有化时代。 三是伺机反扑,毁灭公有经济,继续私有化路线,夺取国家政权,搞资本主义。这些人重权在握,骨子里反对社会主义,一心瞄准私有化,表面上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实际上专门做私有化的事。全国的干部经过四十年的私有化,这些人在私有化中成长起来,它无法改变自己,也陷入自己的利益圈之中,不能改变自己。尤其是他的权力并没有被剥夺,而是仍然可以知行不一地搞私有化。这批人会在十九大以前,抓紧进行私有化活动,并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措施对抗中央,搞一些突发事件出来,甚至有可能搞政变、兵变、暗杀等阴谋活动。 第二,中国资本集团在国际形势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它们并没有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而是伺机反抗,想打压甚至消灭社会主义力量。最近,中国四大外资门户,新京报等对川普都大力抗击,与美国国内资本势力一唱一和。与此同时,它们时刻都没有忘记这个“私有化”的“中心工作”,对中国的公有企业继续加大了妖魔化的力度,并且试图与官僚集团联手尽可能多搞掉一些公有企业。例如,进入2017年以来,它们已经或正在组织两次反击行动:一次是以减税为名义,继续妖魔化公有企业,为私有企业唱赞歌,要求政府大力扶植私有企业;另一次是正在进行的,它们以东北振兴为“契机”,把东北作为重点私有化的对象。今天新浪登载的东北振兴研究院副主任的文章就明确提出了要把东北的私有化率达到70%以上,与全国私有化率一致。别以为它们会在私有化率达到76%以上后会发善心不再私有化,会让公有企业保持24%的比例,这不可能的,所谓改革快四十年了,它们私有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只是它们在极端不利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下的一个最低目标,一旦实现这个目标,下一步就会继续推进,直到发动媒体告诉官僚集团公有经济已经彻底不行了的时候,官僚集团就会一哄而上,兽性大发,作出最后的攻击,夺取人民的政权,实现资本主义。 第三,中国的敌对势力在国际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绝不会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它们会在国际、国内资本家亲自出资下,发动新一轮的资本主义大反攻。中国对于敌对势力的打击一直是软弱的,它们的势力仍然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削减。 总之,中国的三大敌对势力,即官僚主义集团、资本颠覆集团、其他敌对势力,绝对不会甘心失败,绝对不会停止它们的行动。敌我矛盾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如果正义的人们对它们尚有一丝怜悯,或者心软,或者抱有希望,那都将是自取灭亡。 叶启田 - 爱拼才会赢.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01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CNN报道了一位杭州警察,各国网友都管他叫中国英雄!
热度 5 MingHao 2016-4-27 05:22
CNN报道了一位杭州警察,老外们都惊呆了 !各国网友都管他叫中国英雄!   4月21日,文二路上电子监视器下拍到了一位杭州警察,他用自己的经验拯救了一场严重的灾难。   当美国媒体CNN将这个抓拍的视频放到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上后,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点击量达到约300万次,转发15000次。网络上纷纷管这位不知名的杭州协警叫做“中国英雄交警”!   这件事钱报君在4月21日当天报道了文二路路面塌陷的事情。   随后,全世界多个知名新闻媒体也都纷纷报道此事,大力称赞中国的警察的经验,以及对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到底这个杭州协警做了什么呢,让全世界都为他竖起大拇指呢!他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经验,去避免了一场灾难呢!   4月21日,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日,繁忙的街道上车来车往,突然间,一个穿着制服的”警察“好像发现了什么!   他在仔细观察,地面上有一个小小的裂缝。可能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根本不会觉得奇怪,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不对劲,于是开始疏导交通,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他拦下了一辆又一辆疾驶的车辆,让他们绕开这里,面对直冲过来的汽车,他没有选择躲闪,而是张开双臂用身体去挡住飞奔过来的汽车,让他们绕开这里。   随后,“警察”从附近找来了一些路障,挡在这里。让汽车进行绕行。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我们不知道随后会发生什么。只见这位“警察”马上叫来一些同事,一起把路围了一圈。路人们都很奇怪,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4分钟后,地面突然开始塌陷,然后出现了一个洞。没错,就是4分钟,从这位“警察”发现,到路障全部设置好,只用了4分钟!   再过了几秒,地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坑,并全部塌陷了进去!这个塌陷的地方,恰恰就是在路障围的那个圈里面,路障设置的精确让人吃惊。   当时正值高峰期,路上车来车往,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位不知名的警察,随后会发生什么。正是他一次看似不经意的观察,迅速在短短4分钟之内做好疏导工作,设置好路障,让惨剧没有发生,也避免了一场后果不可想象的灾难!   世界各国的网友看到这个视频之后,也都惊呆了,这位交警同志的经验和应变能力,让全世界的网友都服了。随后,全世界各国的网友们纷纷称赞这位不知名的交警,他用他自己的经验挽救了一场灾难,大家都对他表示了敬意,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赞赏!    这位超级英雄究竟是谁?   这位被全世界称赞的“中国警察”叫礼为奇,他是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湖大队文教中队协警,当天下午2时多,他在副中队长叶建江的带领下,到文二路学院路口执勤。   下午4时20分左右,礼为奇走到路口南侧的路面上,刚要做手势疏导交通,不经意间往地上一扫,突然发现路面似乎在变形,地上开始裂开了一条缝。裂缝大概有食指这么宽,半米多长,他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赶紧用对讲机呼叫叶建江,然后提醒过往的人和车。 叶建江立刻警觉起来,透过裂缝,他能看到里面已经空洞,并有泥石往下滑落的声音。叶建江赶紧向中队汇报,现场组织疏导交通,不让过往车辆通过。   裂缝位于学院路南向北、文二路西向东的路口,当时正值交通高峰,礼为奇在路口值守,提示过往车辆绕行。   路口监控视频显示:下午4时18分,文二路上是绿灯,一辆辆车从文二路自西向东过来,礼为奇站在路中间引导车辆向两边分流。过了一会儿,学院路转为绿灯,南向北的车辆大概已经知道了危险,都会绕着走。礼为奇赶紧跑到学院路上去拿隔离帽,就在他穿越车流的时候,裂缝开始扩大。 有一辆黑色私家车从学院路南向北开过来,马上就要开到这个裂缝处了。礼为奇一看,就马上冲过去,直接拦住了这辆车。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协警,车主很不耐烦地质问:为什么拦我?怎么回事?我违规了吗?   话音刚落,礼为奇身后的路面塌陷出一个大坑,司机都惊呆了。此时,距离礼为奇发现地面裂缝仅仅过了4分钟! “这个时候,车主才明白了,一直对我说谢谢,说我救了他一命。”礼为奇说,“我跟他说,没什么救命不救命的,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按照工作时间,晚上7时礼为奇就可以下班了。当晚,有关部门用渣石、水泥对塌陷处进行回填,他一直工作到晚上11时。    全世界的网友叹服 他是工作5年的老“警力”   礼为奇今年39岁,从家乡辽宁来杭州已有5年了。他开过饭馆,也在学校当过保安,去年3月才到文教中队当协警。 “他性格内向,话不多,但做事勤勤恳恳,是老黄牛类型的人。”曹启兵是去年12月就任文教中队中队长的,他来的第一天就知道礼为奇很优秀,业务能力比较突出。 礼为奇从事交管工作时间不长,但很有悟性,两个星期后就能独当一面了。中队辖区文二路是一条西向东的单行道路,是城西的交通主动脉,车流多,加上地铁施工,半幅路不能通行,交通管理的压力很大,中队把礼为奇安排在学院路文二路口。   “不用我们查岗,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在车流中穿梭。”曹启兵说,礼为奇在哪个岗位他都放心。 礼为奇很用心,总结出了一些工作规律。万塘路口有个培训学校,有学员2000多名,有些送孩子们来上课的家长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只要发现学院路口车流减小了,礼为奇就能判断是万塘路堵住了,赶紧汇报中队,请求中队加派警力疏导。文二路学院路以西,一旦有公交车无法通行了,他就知道有车辆逆行占用了公交专用道。 由于在学校当过保安,礼为奇对孩子的安全很重视。辖区有好几所学校,到岗的第一天起,他就坚持护送孩子过马路,直到最后一名孩子离校。一年多来,他风雨无阻。 钱塘外语学校的任副校长多次对曹启兵说:“你们的协警很负责,感谢你们这么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   其他地方晚高峰是晚上6时半就结束了,但是文二路在建地铁,高峰要到8时才能回落。每天工作10个多小时,礼为奇都要在路上行走,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情。 今年2月的一天,他在路口执勤,本来晚7时下班的。因为下雨,事故比较多,交班人员忙不过来,他就一直等着,直到晚8时才完成交班。这个时候,雨水已经渗到衣服里,连内裤都湿透了。曹启兵看他脸色不对,知道原因,赶紧让他回去休息。 学院路文二路口没有岗亭,礼为奇长期日晒雨淋,相貌看起来有些沧桑,39岁的人看起来却像50多岁。他坦言,中队工作繁忙,人黑了很多,家里也顾不上,他最 大的愿望是把孩子接到杭州读高中。 世界各国的网友看到CNN发送的视频之后,也都惊呆了,礼为奇的经验和应变能力,让全世界的网友都服了。   虽然协警的社会地位不高,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但礼为奇很喜欢这份工作,他说:“在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守护大家的安全,是一种幸福。”
73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几大门户网站已成资本利益代言人
热度 3 稻草 2013-12-13 19:49
作者:李希光 在今天的媒介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变成了“媒体消费者”,变成了少数人赚大钱的工具,媒体成了资本权贵集团自我推销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舞台。在资本操纵下,新闻报道更多地是娱乐受众,满足收视率和发行量的需要,而不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由于资本集团渗透了几乎全部的网络媒体和有影响的传统主流媒体,从新兴媒体到某些官媒的网络版和微博版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言论和新闻立场出现严重的舆论一律,不同的声音,基本发不出来。结果是,在一种声音独霸的“媒主”世界里,本来沉默的大多数慢慢地会变成不再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媒奴”。在有的电视频道或微博里,整日就是几个“媒主”对天下事发表煽情意见,他们不是基于常理,不从基本事实出发,没有解决问题欲望。近年来的重大突发事件表明,媒体和网络成了突发事件的议程设置者;移动技术和社交网络媒体带来的是对第一时间的狂热竞争,其结果伤害了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导致新闻质量的下降,带来的是低行业标准。先进的传播技术给记者带来的不是自由,而是牢狱——新闻报道更快、更煽情、更刺激、更负面、更主观、更狭隘、更意见化。   网络新传播技术加速了新闻的采集报道速度,带来了第一时间新闻暴政和观点专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媒体和微博上的许多意见领袖在新闻发生后,都成了救火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有他们的声音,有他们的评论。这些人顷刻间成为了任何事务的权威评论家,制造议程,影响舆论。在这种传播中,记者和主持人成了许多事件的解说者和评论员。传播新技术带来了新闻图片的廉价迅捷传播。媒体和微博只需即刻配上评论性的声白足矣,有的电视频道或微博平台整天就那几个人煞有介事地对所有新闻事件分析和评论。网络舆论常常不基于常理,甚至不从基本事实出发,没有解决问题之欲望,网络对话越来越难。在网络围攻和围观中,当一方受益于网络不文明的和凌乱的话语时,另一方失去了对话的热情。   今天中国站在社会改革的十字路口的时候,媒体成了各种利益集团都想借重甚至利用的对象,媒体成了各种利益集团政治斗争的战车。由于各股集团之间往往处于斗争状态,一股权力要想制服另一股权力,获得舆论支持,就必须学会怎样有效地利用媒体来传播自己的声音和形象。媒体成了各个集团争夺政治权力的软实力。软实力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其战场有两个:用图像和故事争夺民心的传媒界;争夺思想观念策源地的学术界。而这两个战场上传递的信息全是不需要实践和田野调查的验证就能获得的间接信息。资本集团的软实力战略就是在这两个领域,瞄准年轻一代大脑,通过新闻媒体、影视明星、通过“公共”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战和故事战, 用“故事”、“图像”、“思想”、“观念”和“口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量变引起质变。目前,意识形态双方占有的舆论资源严重失衡。资本集团势力已控制了中国最有影响的网络媒体资源和部分传统媒体资源,同时对几大官方媒体、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进行了深层的渗透,有的传统主流媒体正版与其官方微博在重大敏感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人格分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共同富裕的媒体或记者编辑在官方媒体的微博版里被边缘化。在今天这样一个离开了媒体语言不敢去思考和讲话的时代,那些掌握媒体资源和话语权的精英决定了人们去思考什么问题、怎么去思考这些问题。今天,在很多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上,大量网民之所以那样认识问题和跟帖,是媒体的精英们提供的食粮导致的。今天大多数上网的或看电视的人只信媒体创造的世界。如果在微博上或电视上看不到,他们就不认为是真实的。结果,那些资本的代言人和舆论领袖对关键事件和问题的观点,导致了网民和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误解或敌意。   在今天的媒体环境里,记者编辑不是孤岛,不是孤独的和独立的作者。记者编辑的新闻价值判断受制于媒体内部的控制,媒体的政治偏见存在于新闻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判断中。媒体和网络界的编辑记者是新闻信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他们做的是媒体和媒体的委托课题。通过选题的策划、引用谁的话、语境的设计等,来满足老板或客户的要求。在某种强势的经济或政治力量的操纵下,真正的新闻被掩盖或掩饰。媒体有一整套的职业习惯、操作规范和价值系统,这些都决定了媒体在新闻生产和传播时的定势和取向。在媒体市场中,媒体投资者和经营者获取利润,记者编辑挣工资。今天的新闻从业者门槛越来越低,不需要专门知识、职业道德、从业执照、资格认证、专业标准、行业协会会员等。新闻记者属于穷苦的劳动阶层,没有职业安全(职业稳定性)、看不到个人事业的前途。尽管很多记者编辑跟着资本集团的精英及“公知”们一道呐喊,但他们不属于资本权贵集团——他们并不属于某个俱乐部、高档度假村、会所、高尔夫球场的常客。新闻的商品化、记者编辑不稳定的工作、低收入和底层的社会地位,成为被各种政治力量利用的空子。   当资本集团控制了生存资源后,他们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培育自己的文化精英,将社会的舆论权和话语权交托给文化精英掌握。掌握话语权的文化精英,在资本集团的强大支持下,跟社会其他精英一起联手完成社会控制,包括对网络舆论的控制。中国某些大的门户网站的出资人的资本性质,决定这些媒体必然要为资本利益代言。几大门户网站在发展初期,接受境外风险资金的入资,又纷纷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国际资本对这些主流门户网站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仅从媒体的社会和政治动员力看,资本控制的媒体动员力已经超过官方控制的媒体动员力。   资本势力这种对中国网络媒体和部分传统媒体的渗透导致了在国家重大敏感问题的报道内容、报道立场和报道态度上产生网上和网下的“人格分裂”,让党的广大追随者无所适从。真正的新闻自由在于摆脱媒体的外部控制和媒体的内部控制:1)外部操控——政府的控制与资本的控制;2)内部操控——媒体投资者和媒体经营者通过编辑部内部控制编辑记者。   一些媒体表面上在争取摆脱党控制的“新闻自由”,而实际上在变成资本的喉舌。资本对媒体的控制力大于社会其它力量对媒体的实际控制能力,而网络媒体也在演变成一个代表资本利益的强大的政治权力。媒体不再是为人民服务,更不是为民主法治社会服务,而成了资本精英小圈子进军政治精英小圈子的舞台。媒体和网络上更多的意见领袖成了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6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地铁到站又离开,我们母女却被关闭太快的车门分隔在车厢内外 ... ...
热度 12 xinsheng 2013-1-5 05:23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2012 年的最后一个月,纽约地铁系统接连发生了两起推人下地铁轨道致死案,媒体哗然,纽约通勤族更是心惊胆战!不得不,我们开始跟孩子探讨乘坐地铁的安全措施,讨论乘坐地铁的各种安全细节,包括在地铁站内行走时该如何避开地铁轨道,等车时该怎样远离站台边缘,万一掉下地铁轨道时该怎样呼救攀上月台,危急之中又该如何甩掉书包就地贴着枕木平躺在两铁轨间的空隙之处。。。 讨论这些问题时我故作轻松,但心里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我心里太清楚,纽约的地铁系统实在太不安全,所以,怎么也不放心已经上中学的女儿独自乘坐地铁上学,宁可自己辛苦一点,迁就孩子的作息时间,上班的我与上学的她同进同出,尽可能堵住安全漏洞。 然而,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却防不胜防! 昨天旁晚,女儿放学、我下班,我俩一起乘坐地铁回家。女儿不敌一天的劳碌,坐了一会就安然入睡。我在地铁到站前几秒叫醒她并快步朝车门走去;训练有素的女儿迅速从梦中醒来并站起尾随我走向车门。车门开了,我回头看了身后的女儿一眼,身不由己地随着人流走出车门,走上月台,走上楼梯,进入车站大厅,继而被人流涌出了地铁验票口。这会,人流分散而去,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女儿。不回头不要紧,一回头立刻魂飞魄散:跟在身后的是个大男人而不是我的女儿!深吸一口气,我告诉自己要镇定:也许她走得慢落后了,等一会就出来了。 我站在地铁验票处往下望,在适当的角度之下甚至能看得到地铁站台,却久久不见女儿上来! 刚镇定一会的心又慌乱起来:地铁车门关闭得实在太快,肯定是跟随在我身后的女儿来不及迈出车厢就被迅速关闭的车门滞留在车厢里了!但愿她没被车门夹伤。这什么鬼地铁系统呀,人还在车门之中就被关闭的车门夹住的事件时常发生;我自己也被夹过,只是好在现场的其他乘客赶紧使劲帮我撑开车门才不至于受伤罢了!天呀,但愿吉人自有天相,女儿一切平安。 等了 5 分钟还不见女儿上来,我心慌,但却不容许思绪混乱!我强迫自己做出判断:女儿有可能在下一站出车厢,再换乘对开的地铁返回这里,这一过程所需时间应该是 5 ~ 10 分钟;如果下一个 5 分钟之内她没回到这,我到下一个地铁站找她。 正在我焦急之中,我的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感谢 verizon, 居然在地铁站内还有信号!可惜,只听到一声“妈。。。”,信号不足中断了。女儿的声音听来平和,应该没有受伤。我释然了一点,赶紧走出地铁站到地面上给女儿打电话。这孩子却没接电话。我转而给家里打电话,准备通知先生到下一个地铁站找女儿。刚刚跟先生通上话,女儿的电话打到了他爸爸的手机上了,女儿失而复得啦!当然是她爸爸到她所在的地铁站把她接回家啦! 我回到家问女儿事情的经过,果然是车门关闭太快造成的有惊无险。不过,还有一个小细节:她尾随我走向车门时把书包忘在座位上了。别的乘客发现了并好心给她递来书包。她接过书包之际,车门开始关闭。目睹我离开车厢的另一个乘客情急之中试图为女儿撑开车门,但她胆小不敢闯过关闭中的车门,从而避免了被车门夹住受伤的威胁,只是遭遇了跟妈妈分开滞留在车厢的小意外。 这意外的母女短暂分离,逼得我们又不得不讨论车门关闭之际是否该强行进出车厢;母女被车门分隔车厢内外或者被人流冲散之后又该如何找到对方;找不到对方又该怎样向家人或警察求助。。。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本该简简单单的乘坐地铁上下班,却隐藏着那么多的安全问题。纽约地铁,我真不知道该爱你还是恨你!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0in;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SimSun;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个人分类: 家庭日记|10617 次阅读|4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 04:05 , Processed in 0.028006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