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华尔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创历史新高:占全球人口1%的富人拥有全球45%的财富
稻草 2017-6-15 14:51
目前,全球员工与资本家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最新报告显示, 占全球人口1%的百万富翁拥有全球45%的财富,创历史新高。   目前全世界个人财富总额为167万亿美元, 全球百万富翁拥有的财富总额超过75万亿美元,他们的份额从2015年的44%上升至45%。   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全球富豪的财富份额将继续增长。 据报告,到2021年,全球百万富翁的财富总额预计将增长至115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总额中的占比将达到51%。   报告显示, 全球目前有1,790万户百万富翁家庭,较去年同比增长8%。其中,美国的百万富翁家庭最多,有700万户,中国排名第二,有210万户。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紧随其后。   波士顿咨询集团表示,由中国强劲势头的带领下,亚太地区今年可能会超过西欧,成为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财富市场。   该机构预计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私人财富将于2019年超越北美,并在2021年达到77.8万亿美元。(来源:华尔街见闻)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彻底撕掉川普为人民服务的假面具!
稻草 2017-3-10 08:07
时间会暴露一切,川普上任后,真的是为美国人民服务了吗?不是的。他仍然是为了少数资本家服务。表现如下: 一是他的移民限制政策看上去是为了美国人民,实际上是为川普这类传统资本家提供稳定的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市场,发展传统资本家。这一点上,暂时和广大底层美国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老百姓需要工作岗位,也因为这一点非常具有迷惑性,美国大多数老百姓被他骗了。索罗斯说得好:“川普这个骗子迟早破产”,但索罗斯后悔了,他发现这家伙表面上叫叫喊喊,手舞足蹈,实际是为了他们这些资本家,因为股市对资本家利好了。巴菲特干脆直接喊出了真相:“谁不拥护川普谁滚蛋"! 但这一政策打击了新兴资本家,让它们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 移民政策也必然导致美国民意的分裂,因为移民已经影响到美国三分之一的家庭。 二是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奉行军国主义。美国欠一屁股债,二十多万亿美元啊,财政也紧张,但他还大量增加军费,这就充分暴露了 川普 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 例如他仍然要出兵叙利亚,搞乱中东。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假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是虚假地挂在口头上”。 三是他增加投资。这无非是资本主义解决经济危机的一贯手法,最终是资本家活了,然后又是一轮通胀,最终老百姓被洗劫一空。 四是实行贸易保护。这是帝国主义的霸权作风,在世界的民意丧尽。 五是他并没有把国家的投资积累为广大美国人民的公共财富,搞公有企业来平衡美国经济,来开创美国可持续发展经济方式,而是把钱给资本家,试图让资本家来拯救资本家经济,来拯救一个垂死的资本主义制度。 六是他对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恨之入骨,他从来没有考虑过搞社会主义。 总之,川普走的是一条不归路,是美国资本主义最后的疯狂。 既然川普是假为人民服务,那么中国应该坚定地站在美国人民一边,帮助美国人民建立美国人民共和国,不要 再 让美国人民又被骗一次了,要让美国人民真正迎来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巫启贤 - 太傻.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55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有经济原子弹???
稻草 2016-11-28 12:35
公有经济的存在,及其相关制度设计的存在,让资本主义经济学失效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资本主义所有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在需求与供给之间踩纲丝,美其名曰: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所谓不确定性,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 经济的形式从来都是不确定的,但本质是确定的。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这种本质的确实性已经很明确了,资本主义理论家不承认。于是,它们从商品交换的利益最大化出发,大唱边际效应的赞歌。不可否认,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就具有很大的资本欺骗性。当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它是可以执行的,这就是美国1%的人占据90%的财富的原因了。 有趣的是量子经济学的出现,把资本噬血的本性变成了血淋淋的账本,但华尔街的资本家们却得意地宣称,量子经济学可以象原子弹一样帮助它们称霸世界。事实上,量子经济学因为缺乏哲学的基础,而变成了下三滥的博弈经济论的元凶,这实在是对物理学的一种侮辱。 殊不知,在公有经济的制度设计里,这种量子论 博弈是失效的。当然一旦中国公有经济被私有化,那么,等待中国的真的就是经济原子弹了,“亡国灭种”也就“顺理成章”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科学家为什么是劳碌命???
稻草 2016-6-19 19:46
科学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当然需要亲力亲为了。相对于搞神学的动动脑子,口中念念有词就迎来万人崇拜,让科学家拜倒在其神袍之下;相对于搞哲学的动动嘴巴,整理整理科学家的结论,也可指挥科学家干这干那。 美国基督神学控制了美国的思想,并且还特有钱,象华尔街的就是神者化身,你科学家还真成了这些资本的奴隶。美国的哲学思想者们控制了美国的政治,你科学家不好好工作就没有了科研项目。 在人类观念体系里,科学家的分工和建筑工地农民工一样,神秘的投资人和设计分别相当于神学人员与哲学人员罢了。 总之,科学家就是一个劳碌命,没办法。 直到科学、哲学与神学统一起来了,进入统一论了,人人就会平等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身边的那些“二代”们
热度 1 MingHao 2016-2-19 10:19
上个月,一件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虐待同学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震惊的人们涌向各大媒体网站,对案件唏嘘不已。这个社会不乏关于中国留学生的各种负面新闻,从作弊到飙车,从抑郁到自杀,人们不禁发问:中国留学生到底怎么了?二十年前,中国留学生还被冠以“勤奋”“学霸”等标签;而时至今日,这个群体的名声正在兰博基尼的轰鸣声中每况愈下。 要知道,作为美国顶尖的“贵族”学校,我所在的SPS可以说囊括了这个世界上最有钱有势的一些子弟。因此,我接触的同龄人中,不乏官二代、富二代。这里的“官”,可不是厅局级干部,而是一个国家的政要;这里的“富”,也不是随随便便的生意人,而是能左右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人物。   在SPS, 俄罗斯石油大亨的孩子,对人总是报以微笑;华尔街投行CEO的孩子,PSAT照样考99%;东南亚亿万富翁的孩子,为了得A每次考试前都苦读四个小时;日本前三大家族的孩子,都安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在SPS,我没有一次听到学校里的任何一个学生炫耀自己的家境;也没见看到过LV;更听不到彼此攀比的高谈阔论。低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生活态度。相反,炫耀在这所学校里并没什么市场。更令我感到震动的是,这些富二代不仅家境殷实,而且努力、向上、节俭、低调。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勤奋程度,超过了很多家境一般的孩子。   在Concord这个简单的镇上,孩子们点7美金的比萨要AA制,坐10美金的出租车要AA制,吃一顿不到50美金的日本料理也要AA制。50美金大家都出得起,但是AA制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独立的精神,远胜那几张钞票。无论多有钱,大家脚上都是那双简单的人字拖,不是土豪金的,也不是镶钻的。无论多有钱,大家都去网站上下载免费盗版音乐。无论多有钱,大家都在这个学校里自己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从来没听说过SPS学生周末跑到波士顿购物去,但这种事儿在很多中国留学生中却不少见。   【美国人的金钱观】   和美国人相处或交流后,就会发现中国人对钱的理解太过肤浅。   而且中国人常常会依赖外在的东西来表现自己。在首都机场观察一下进出港的留学生,就会发现,很多人小小年纪,身上的奢侈品却穿了不少,一个个还觉得自己特别高端时尚。但纵使穿着3000块钱的一双鞋,流露的气质却那么低端。这些孩子不理解的是, 外在的奢侈改变不了内在的水平 ,美国人也不会因为一件衣服高看或低看一个人。   在SPS,没听说家里有直升机的把直升机开到学校草坪上,相反,一个个校董开着家用丰田小轿车来学校开会。我见过几个校董,来SPS没有带着名牌行李箱,反倒开完会带着壁球拍去锻炼身体。他们的言行传递出的信息是:开的车不重要,穿戴不重要,身心健康最重要。我们老是开玩笑:有些来SPS探望孩子的家长们,管理着数以千亿计的财富,开的车却还不如一个中国的普通家庭的车。   所以,美国人的金钱观是真正成熟的,这也反应了美国社会的成熟。   【留学生的问题,是国内的问题】   细细思考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我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问题。   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理应全力融入美国文化。这个融入美国文化,不是非要和美国同学勾肩搭背、东施效颦,而是要在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上摒弃中国人的劣习。譬如:在中国人眼里,考试作弊不是什么大事儿,欺负同学,也不算什么问题,但到了美国还如法炮制,就肯定会遇到大麻烦。中国护照上写的“在外请遵守当地文化、法规”虽然听起来可笑,但却不无道理。如果入了他乡却不随他乡的俗,反而还固守着自己的陈规陋习,那最大的受害者必定是我们自己。   进一步讲,中国留学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社会的问题, 和中国人整体的价值体系有无法切割的联系 。留学生炫富,因为中国没文化的有钱人都在炫富;留学生集体作弊,因为中国人对作弊基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学生虐待同学,因为这种行为在中国并不会触犯高压线。留学生的种种劣迹,不过是国内问题在国外的爆发。我们不能把这个群体骂了,给他们扣一个“二代”的帽子,然后就忽略国内学生同样的问题。   昨天手机报关于虐待事件报道的摘要为--“低龄学子出国读书应如何监护和教育的问题引发了社会思考”;各大媒体也纷纷讨论美国学校对中国留学生的疏于监护。但是我觉得没什么可“思考”的,美国学校也没什么可“监护”的。其实很简单,只要社会风气好了,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金钱有着正确的认识,这些飙车炫富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北美留学生日报
233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华尔街救不了美国
稻草 2015-9-3 09:40
华尔街经济就是货币经济。 美国人把这种货币经济做到了极致,已经货币国家主义化,哲学上就是货币唯心主义化。它有三个表现:一是主导国际货币,通过国际货币市场,实现资本利润;二是军事配合,通过军事手段使对手在货币主权上臣服;三是举债国策,就 是 资本家 让国内老百姓承担巨额债务生活,绑架老百姓听话,自己在国外投资,逃避国内税收, 自由资本化,让资本家真正过上上帝般的生活。 这种经济,对国内、对国外都不是正能量,实际是一种腐朽的经济制度,是必定长久不了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华尔街搞金融的同学们
热度 2 岳东晓 2015-7-17 08:11
昨天在网上搜,注意到几个大学同学的信息,联想其 方枪枪介绍 PE 的文章 ,对他们的工作这才比较明白了。 有一位大学同学,拿的是生物物理的 Ph.D., 但一毕业就去搞金融方面的工作去了。我知道他当时在摩根斯坦利做 Merger Acquisition。昨天一查,发现他自己搞了个风险投资公司,给几个公司投了几千万美金。之前,还担任了什么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并购这个那个,把之前 做MA的经验用上了。 另一位同学,是物理的 Ph.D.,受上面那位同学影响,一毕业后也立刻转去搞金融方面的工作,先是是外汇交易。 据他说,做这些微积分都忘了,只要加减乘除即可。 我查了下,他 现在是 摩根斯坦利的 Executive Director (不知这是个什么级别)。 还有一位同学,也是受同学影响去搞了一阵金融,但干了一年,说太累,退出了。
个人分类: 随笔|52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华尔街对冲基金的战士们如何袭击中国股市的?
热度 5 稻草 2015-7-4 08:44
鄙人在以前的博文中多次强调,在中国经济结构没有调整好之前,不要对外开放金融,并在4月20日发表: 货币战,仰天长叹英雄泪! http://www.zhenzhubay.com/home.php?mod=spaceuid=892do=blogid=29088 4月22日又发 出强烈呼吁: 中国股市的货币战争已经打响 ,这是链接 http://www.zhenzhubay.com/home.php?mod=spaceuid=892do=blogid=29119 下面是 深察智库(微信公众号shenchazk)的分析文章,供大家参考: 现在看华尔街的美国对冲基金的“勇士们”是如何打击中国的,当然汉奸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凤凰财经援引相关人士的分析认为,此轮做空势力操作水平极高,完全不是国内机构的做法,疑似为索罗斯相关的国外顶尖投机团队,也就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战士所为。   对于今天的过山车行情,绝大多数人的分析是从下周冻结新股申购资金去考虑,根本没同时观察期指和股指的关系,今天先是期指有主力突然大肆作空,继而引起300指数跟跌,根本不是先抛股票而使指数下跌,是期指作空导致指数下跌,其操作手法与九七年索罗期在香港市场通过期指作空港股一样。目前主力的资金非常巨大,完全不是国内机构的做法,操作水平极高。   境外大额资金通过股指期货做空股市的迹象是十分明显。一些国内跟风的小股资金也获利颇丰,例如:   6月26日,通过做空期指,“周楠傑期指1号”日盈利58.25%。5月28日,市场急转而下,“周楠傑期指1号”反手做空,日盈利41.75%。从5·28大跌到6·26·股灾日不足一月,在市值海量蒸发同时,是一些激进做空股指期货的期货私募猛然冒尖,其中,“周楠傑期指1号”两度在大跌日做空股指期货而获巨利,在4个月不到时间内盈利逾10倍。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暴跌中率先砸盘、频频跌停的中证500期指,以及上证50期指,正是今年4月16日刚上市的期指。哪个部门哪些人应为其盲目推出期指承担责任?据新华网报道:   4月16日,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上市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肖钢出席上市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是我国金融期货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和改革创新注入新的动力。当时的中小投资者就普遍担心,中证500股指期货,会成为中小股票的“大杀器”。虽然监管机构一再散播舆论称不会成为大杀器,但是最后确实变成了大杀器!   做空中国的另一渠道,是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富时中国A50指数(FTSE China A50)。据该交易所的数据,2015年前三个月,该指数期货合约量已经飙升至1,790万张,同比大增165%。   4月16日、17日或许是中国股市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监管机构当天表示为加大市场的股票流动量,将允许机构投资者借股做空,同时将可以做空的股票数量扩大至1100只。 如果之前的做空机制只能影响个别和小范围股票的话,4月16日开始的做空机制已经能够触动股市全局,然而监管层对即将发生的恶意做空行为却没有做出任何预防措施。   4月16日左右做空机制的全部放开,展示了监管部门典型的新自由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思维。即当认为股市存在泡沫时,不是通过政府手段干预和控制股市理性走稳,而是寄托于市场做空机制平衡泡沫,结果客观上将股市泡沫形成和破裂过程变成了股市庄稼和大资本掠夺散户和中小资本的盛宴。 看看索罗斯们的资金痕迹, 据花旗监测到的和它自己能够承认的数据:中国股市暴跌前,即6月10日至17日这一周时间内,中国的ETF基金就向美国流出16亿美元,6月3日至10日这一周时间内,中国股票基金则向美国流入71亿美元。 资金一边流入美股,一边却在持续流出新兴市场。据海外媒体报道,花旗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的一周时间里,新兴市场基金共流出21亿美元,其中,中国的ETF基金流出16亿美元。相比于上周,此前一周的资本外流情况更加严重。根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的统计,截至6月10日的一周时间里,新兴市场基金共流出93亿美元资金,创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单周流出规模,其中71亿美元来自中国股票基金。EPFR此前公布的数据则显示,2014年全球新兴市场基金整体资金流出230亿美元,这是自2011年以来最大规模资金流出。有分析人士担心,这种情形有点像是2013年夏天的重演,当时美联储警告将结束量化宽松(QE),随后新兴市场经历了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如今,随着美联储加息时间点临近,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债券收益率飙升和资本外流似乎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自格罗斯6月3号发出信号,号召资本从中国撤出做空中国后,外资有个加速撤退的趋势。当然,格罗斯、索罗斯自身资本的撤退,则应该在6月3号之前了。   再考虑到同一时间段内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及瑞信等外资投行纷纷唱空A股,断言沪指将大跌30%至50%,这一切都是国际金融战的典型特征。   随后中国股市在6月中旬开始连续下挫,6月底形成股灾。   6月30日,格罗斯在骏利资产管理集团一份投资展望中更是煽动称,中国将出现经济危机:   格罗斯还表示,危害市场稳定的事件会促成自我发展的抛售浪潮,其中可能触发抛售的事件包括希腊债务危机的恶化可能引发对其它欧洲国家的担忧;驱动债券价格走低、美元走强的货币政策措施;以及新兴市场或中国出现经济危机。   索罗斯的布局还不仅仅是一个格罗斯。索罗斯表面上退休,并且积极参与政治谋划和拉拢政治关系,但是仍然在幕后指挥自己的团队改头换面准备对中国等国家的金融袭击。至少在一年以前,索罗斯的前团队就在为做空中国而大举布局。2014年4月21日路透香港报道,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前投资团队将在2014年第三季在香港成立一支对冲基金,最初资本至少为1.5亿美元,成为2014年该地区最大的新创基金之一。   这只名为Pleiad Investment Advisors的对冲基金公司由Kenneth Lee和YOSHINO Michael Stephen共同创建,而这两人曾在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专注投资中国及日本市场。这家基金公司大部分资本可能锁定期会在3年以上。而其中大多数来自HS集团提供的种子资金,HS集团是由黑石集团离职的高管Michael Garrow和高盛离职高管Johannes Kaps去年创建,该集团主要是为亚洲新成立的对冲基金提供长期稳定的初始资本。   当时,中华元智库创办人张庭宾认为,随着沪港通的推出,“索罗斯们做空中国的所有条件也基本具备。”   然而,证监会并不认为之前过度的放松监管、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如放开股指期货和做空机制,允许高杠杆场外配资、港沪通等等)有误,其解决股灾的办法,是用进一步的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   626股灾的同时,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于6月26日上海2015陆家嘴论坛发表重要讲话,当人们期待他用什么方式解决股灾的时刻,他表示要尽快推行人民币自由兑换,他说:   “对外开放已迈出重大步伐,但是,资本项目尚被管制,人民币尚不可自由兑换,这无疑阻碍了我们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步伐;……人民币汇率,肖钢指出要提高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国际收支长期基本平衡,因此我们必须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为达此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增加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尤为重要的是,央行必须大规模减少其对市场的常态式干预。”   另外,在股市暴跌的时刻,肖钢6月26日上海2015陆家嘴论坛进一步提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错位发展”,以及坚持“放宽上市准入门槛”,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   再例如在7月1日晚上,证监会推出了一系列放松监管、刺激股市投机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来应对股灾:   晚9点左右,沪深交易所宣布下月降低A股交易结算费。其后,晚10点左右,证监会更是发布了两融管理办法。提前实施的办法规定,允许券商在客户信用基础上,和客户商定展期次数;取消维持担保低于130%两个交易日内追加担保比例不低于150%的规定,允许券商与客户自行商定补充担保物期限与比例的具体要求。   另外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推行内地与香港的基金互认,进一步拓宽外资投机A股和肆意进出A股的通道: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将于7月1日起正式展开,中国证监会也在受理申请前一日就基金互认安排下的常见问题做出解答,包括24个问题,对申请条件及申请程序各方面细节做出解释。基金互认的初始投资额度为两边市场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海外投资者可曲线进入A股。 看看中国人是如何配合美国的。 例如,乐视网CEO贾跃亭自2015年6月1日至3日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524万股。其中6月1日减持股票均价68.5元,6月3日减持股票均价73.33元,合计成交金额近25亿元。整个家族减持多少?其自称是百亿规模。   贾老板仅仅是跟随外资撤退的中国民间本土资本之一。    另一股庞大的势力则是买办资本。在当今中国,没有权力当不成买办。 6月3号格罗斯发表做空中国股市的号召的一周多以后,6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发表演讲,批判国家牛、改革牛,认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威胁改革,唱衰股市,从而配合索罗斯、格罗斯引爆了此次股灾。李剑阁称:   “改革牛”和“国家牛”都是以改革和国家的名义为牛市背书,同样是很危险的。股市有涨有落是正常的,就应该让它自然地走,政府部门最好不要对行情发表意见。……我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危险是不改革,更大的危险是改革往回走。……现在国有企业到底怎么改?已经改了什么?还要改什么?方案似乎十分模糊。举目看全国,谁在改?改什么了?也很茫然。……我认为,导致不改革或者改革往回走的最大威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民族主义抬头,另一个是民粹主义抬头。民族主义盛行以后,对改革开放是绝对的阻碍。……最近一位官员在其母校清华大学校庆时做的演讲,引起了民粹主义式的攻击。……从2003年开始,中央财政投入这么多资金到医疗卫生领域,我们却很失望地看到,目前中国的医患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建国以来或有史以来最最恶劣的。为什么?原因当然很复杂,但用民粹主义思维鼓吹老百姓看病不该付钱天经地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第一,发展公立医院之外,必须要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同时让各类医院都能够平等地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李剑阁的真正用意非常明确,他认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是在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搞改革,因此对他自己所推崇的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改革产生了威胁,他认为存在不改革和改革往回走的趋势,其中包括国企没有私有化(还有央企合并)、医疗行业公益化去市场化资本化等等。   众所周知,2015年4月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要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这就明确了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公益化大方向。随后,新华社也发表新华时评,认为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主体,要姓公,不能再搞市场化、商品化改革。 而李剑阁的讲话就是要否定习近平公立医院为主体、公益性为主体的医疗改革思路。这被李剑阁攻击为民粹主义思路。   因此,李剑阁认为,中国改革在停滞和倒退,所以股市不应暴涨。    身为汇金操盘手的李剑阁不仅仅是唱空股市,而是做空股市:   5月28日,汇金公司减持了工行与建行的股份,这也是汇金首次减持“四大行”的股份。根据港交所披露的公开信息,汇金于5月26日在A股场内减持工行和建行,金额分别为16.29亿和19.06亿元。   作为四大银行的大股东,国有金融资本的主力,在5月底减持银行股份给中国股市带来了什么风向标式的影响和战略冲击,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索罗斯、格罗斯等外资投机资本也正是在5月底或者5月中旬减持中国和中国概念相关股票、高位套现的。李剑阁对格罗斯可谓亦步亦趋:格罗斯们5月底减持坚持,他也坚持。格罗斯6月初放言做空中国股市,李剑阁则6月15日也发表演讲看空中国股市,直接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大股灾。    李剑阁先生给中国上了生动的一课:汇金、中投等等本来是都是国家资本,但是如果由美国培养、美国洗脑、美国控制的芝加哥男孩、新自由主义官员来操盘,就会变成杀伤力巨大的买办资本。    遥想加入世贸前后,吴敬琏配合外资超低、唱空中国股市的行为,不禁让人感叹历史又在重复:前者是悲剧(整个中国都不明真相),今天则必定是笑剧(普通国民都明白了,但还是发生)。   在楼市泡沫继续膨胀的情况下,适当提振股市本来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好的战略选择,何况还有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国家有战略,然而新自由主义势力控制的执行部门却搞成了暴涨暴跌,搞成了外资、中国买办资本、中国本土资本联合坐庄掠夺中小资本和散户的大赌场、屠宰场。如果政府不代表人民严格干预和控制市场,市场必然是由大资本乃至外国大资本所主导的,市场决定一切就是大资本决定一切,散户和小民绝无决定市场的能力。今天中国股市的股灾又一次证明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外资及索罗斯、格罗斯们为何要打压中国股市?考虑到中国金融买办势力即将推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就十分清楚了。如果在2015年年底人民币自由兑换彻底实现前,中国股市暴涨到万点左右,大规模进入的投机性短期性外资热钱如果抄底、如何套现、如何掠夺中国?因此,外资的意图就是在2015年底人民币自由兑换基本实现之前,动用买办资本将中国股市打压到两千点,随后短期进入的外资抄底,引发史无前例的大泡沫,将股市于2016年中期推到万点左右乃至更高,随后在2017年再刺破泡沫,获得巨额投机利益迅速撤出,引发中国经济社会危机,推动颜色革命,随后再从经济政治上彻底殖民中国、从版图上肢解中国。这恐怕就是索罗斯们及美国情报机构的战略算盘。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907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货币唯心主义头子索罗斯想对中国发动战争
稻草 2015-5-26 08:15
美国已经深陷货币唯心主义泥潭不能自拔,或者说,华尔街货币主义者们宁愿国家崩溃,陷入战争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近日索罗斯诬蔑"中国会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话倒不如说出了他自己的心里话,如果中国不服从其货币政策,他就要发动世界大战。他们这些人让美国人平背负6万多美元债务,并且每天还在增加,其目的是让国家政策听它们的指挥,至于国家是不是崩溃,只有天知道了。 大家知道对中国,俄罗斯和世界同时发动战争,美国是一个什么结局?当然是亡国灭种。这就是我们预言的,美国要么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要么走向国家恐怖主义的不归路。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94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我和911
热度 7 xinsheng 2013-9-12 02:21
十一年前,因为孩子还小,我在家里带孩子。9月11日清晨,和往常一样,送先生上班后,趁孩子还没醒,我又补个回笼觉。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吵醒。 唉,这么早,谁来扰我清梦啊。要知道,那时我家老二还在哺乳期,每天夜里我得起床几次给他喂奶,睡眠严重不足。 心里不情愿地抓起电话,嘴里含糊不清地说hello。 “ 姐! ” 电话那头传来弟弟焦虑的声音。 啊?!是在中国的弟弟,不好,莫非父母出了什么事?!我一下子睡意全无,蓦地坐直了,急急问道: “ 家里出了什么事? ” “ 姐夫在哪儿?! ” 弟弟没回答我,急切地反问。 “ 他去上班啦。 ” 我缓过一口气,悻悻地答道。真是的,弟弟平时打电话极少问到姐夫,今天一大早找他干嘛。 “ 快打电话给他!纽约市区遭到恐怖袭击,世贸双子星大厦被飞机撞毁。。。 ” “ 现在几点? ” 我的心又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我先生的办公楼虽在中城,但他时常到华尔街的各大金融公司开会,今天他在哪里?我突然觉得背脊发凉,心突突地狂跳起来。。。 “ 差几分9点!快给他打电话。 ” 弟弟火急急地催我。 “ 哦,那他肯定不在现场。 ” 我松了一口气。因为先生昨天为公司的事情忙到半夜,今天早晨他走得晚,8点半才离开家,大慨要9点半以后才能到达双子星大厦所在的区域。 无论他在那里,还是打电话找到他才放心啊。匆匆地挂断了弟弟的电话,就拨打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号码。可是,电话那头要么忙音要么没人接要么根本就连铃声都听不到。本来凉爽的早晨,这时让我急出一身汗,他到底在哪儿呀?! 情急之中,我打开电视,双子星大厦浓烟滚滚扑面而来,令人毛骨悚然。浓烟裹挟着纷纷扬扬的纸张杂物,不时也有物体垂直坠落,解说员说那些垂直坠落物有可能是试图跳楼逃生的人体。已经逃到地面上的人们在浓烟中惊慌失措,奔跑呼号,如同世界末日。。。 电视中一再重复着双子星大厦燃烧的恐怖画面,我也一直在不断地拨打电话,但始终拨不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焦虑也一层一层地增长。按说他应该不在出事现场,但我却想象不出他为什么既不接电话,又不打电话回家,他究竟在哪里呢?。。。 做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强作镇定,按时给儿子喂奶、换尿布,甚至还给一岁多的女儿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只是恐慌像一团黑色的墨汁在我心里不断扩大,压得我透不过气,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默默祈祷。。。 在我焦虑不安的等待中,我终于接到了先生打来的电话,谢天谢地,他平安无事,正在回家的路上。听着先生熟悉的声音,我麻木的心突然苏醒,不知是喜是悲,眼中一下子涌出了泪水,积蓄了整整一上午的惊恐终于随着泪水释放出来。 放下电话,擦干泪水,电视上双子星大厦轰然倒塌的画面再次清晰起来,我的 眼泪又一次流了出来:不知还有多少像我一样焦急等待丈夫归家的妻子还在苦苦等待。等待虽然煎熬,但毕竟还有希望;可双子星大厦里遇难者的妻子们,她们最终 会等来什么呢?我的心一阵紧缩,像坠落进无底深渊。。。 下午一点多,我先生终于平平安安地回到家中。 原来,他九点左右才从地铁出来,到了办公室才知道纽约遭到了恐怖袭击,然 后他开始不断地往家里打电话,可总是打不通。老板发令各自回家。从办公楼出来,他发现行人道上处处是惊恐的人们徒步而行,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汽车如同蜗牛般 慢慢蠕动,空气中弥漫着烟尘和恐慌。。。纽约的交通动脉 --- 地铁停止了运 行。他别无选择,加入了徒步回家的人群。人太多,挨肩擦背,走走停停。不知用了多长时间,终于走出了Manhattan,人群才略略松散一些。这时,他才 给我拨通了电话。非常幸运地,在步行回家的路上,一辆车在他身边停下,问清了地址后,请我先生上车,最后把他送回家。 我为先生归来一家团聚而庆幸欢呼,但近3000人在这一天丧生,几千个家庭在双子星大厦坍塌的瞬间失去亲人,陷入伤痛和思念的深渊,有多少妻子苦苦地期待着丈夫归来而等来的却是天人相隔的无尽悲伤。。。 先生平安归来,我们家完好无损,我以为9.11给我带来的冲击就此过去。其实,9.11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十一年过去了,双子星大厦坍塌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9.11的恐怖袭击直 接导致了21世纪初美国的经济衰退,随同双子星大厦的倾倒,美国经济也一蹶不振。在此背景下,各大公司裁员,我先生虽幸运地保住了工作,但必须承担更多更 重的职责。我作为妻子,也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家务,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在放弃了美国的住院医之后我又不得不告别了自己喜欢的新专业。 9.11间接导致我放弃专业的遗憾仍在我心头隐隐作痛,虽然后来还是重返职场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有太多的人,在9.11之后的经济衰退中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住所,甚至失去了希望和信心。。。 当然,更多的纽约客,更多的美国人,更多的地球人,虽遭受到9.11事件冲击,经历着遗憾和伤痛,他们依然在修复,在奋斗,在创新,在为明天和下一代努力工作,也在祈祷这样的厄运不再。。。 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备注:2010年9月10日,我曾跟好友分享我的习作《我和9.11》;2011年9.11前夕,我将该文修改后投稿《世界日报》并被录用。我收到过稿费但没见到发布该文的报纸样本。今天,又是911纪念日,在夜夜.城看到美一剑纪念911的文章,不知不觉间眼睛有些湿润。 看来,911是无法消逝的记忆,我也来转发我自己的旧文纪念一把吧。
个人分类: 家庭日记|46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真情无奈蛋死--可敬可叹,恋者鉴◆
热度 7 wx1wx2 2013-8-9 08:00
◆真情无奈蛋死--可敬可叹,恋者鉴◆
据美中网报道(改编): 在华尔街 金融监管局 工作的女员工因为向本局一名男同事 求爱 被解雇。有道是 快刀斩 情情不断, 利剑劈情情更笃。 她向局人力资源部,持续申请各种职位不下 500 次,从不另谋高就。局头竟然谓之骚扰,把事情捅上法庭。 记者赶到常玲家中采访被拒绝,她说这是“私事” 家住布鲁克林的 33 岁华裔女子常玲( Ling Chan )之前在华尔街的金融监管局( FINRA )上班。 2011 年,常玲疯狂迷恋上一名男同事蛋死猫 ( Dan Small ),随即对其展开求爱,百折不挠。 --- 常玲疯狂 迷恋 死猫, 展开求爱百折不挠, 这样的痴情女人间难找,不懂珍视除非有病 。 在 2012 年的情人节,她约他出来喝咖啡约了五次,每次都被拒绝。---- 这蛋死猫,果真蛋死了,没用 了,遗憾啊。 她还是不断给心上人送礼,发短信述说真情 ---前世的鸳鸯,真情是无法控制的! 蛋 死猫终于受不了,向单位投诉, --- 这货,有病 不去医院,却向单位投诉个鸟啊! 常玲也答应不再骚扰他,但最终还是忍不住给他写情书, ---前世的鸳鸯,今世的冤家... 终于在 2 月 22 日被该机构开除。---- 啥机构么!不 牵线不 搭桥反而 棒打鸳鸯又拆庙, 不地道! 被解雇之后,常玲不断重复申请该机构的 82 个职位不下 500 次, ---爱屋及鸟感情深,离不开哟! 全部被人力资源部经理 拒绝 ---经理太不人道!应当绳之以法! 劳动法歧视法伺候, 盛怒之下,她开始在网上对其人力资源部经理展开报复, ---必然。 自尊受 伤 哪个美眉受得了?! 金融监管局忍无可忍,在周四向曼哈顿法庭申请了针对常玲的禁令,想要阻止她继续骚扰机构的员工。 ---想让法院当三 常玲写给男同事的情书
个人分类: 评论|625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华尔街:一群缺乏良知的赌徒
热度 4 蓝天绿地 2013-5-29 04:00
华 尔街没有道德良知。没有公众价值。什么都没有。永远不会改变。为什么?因为华尔街人士只有一个目标:为自己赚钱。 怎 怎么赚呢?华尔街的财富是从美国9500万大众投资者那里偷来的。没错,他们偷你的钱、揩你的油、连诓带骗、敲骨吸髓,利用了十年前看似能给投资者一个公平竞争舞台的神经系统科学。而如今,情况变得更糟糕了。 话说得有点过?一点也不。先锋集团( Vanguard )创始人杰克•博格尔(Jack Bogle)几十年来一直把华尔街比作拉斯维加斯。他认为华尔街就是一个大赌场,在那里,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有一百万名“赌台管理者”全天候操纵着赌台,从人们的回报中拿走三分之一的抽头。 你不可能赢。 那些人通过与操劳终日的美国普通大众对赌而将数百万美元收入囊中,为自己赚得财富。没错,这场游戏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这些人毫无道义可言 。华尔街永远占上方。永远如此。 我们应该对华尔街宽容一些?绝不。他们是骗子,窃取你毕生的积蓄,压榨你、剥削你、欺骗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神经经济学与脑科学经典著作《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也做过类似的比喻:“历时50年的研究调查”证实,基金经理们的选股技巧“更像是掷骰子而非打扑克牌”。大多数人的业绩表现都弱于大盘。少有的一些胜出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更糟糕的是,华尔街上那些从事脑力科学研究的人们──所有那些神经经济学家、定量分析和行为金融学专家──都认为自己做出的是“合理且有充分依据的猜测”。然而,卡内曼说,他们“并不比盲目的瞎猜更准确。几乎所有那些选股投资的人都是如此,不管他们自己是否清楚这一点……而大多数人对此并不清楚”。 明白了吗?华尔街人士甚至并不知道他们没能战胜市场。他们在否认现实、欺骗自己,也在欺骗你。 脑科学助长了华尔街的虚妄痴迷,谋杀了那里的道德良知。 一群缺乏道德良知的赌徒 上百万的华尔街人士痴迷于为自己赚钱,以至被蒙蔽了双眼,丢掉了他们的基本道德判断。他们在对现实的否认之中陷得如此之深,能虚妄至此──即便在自己未能战胜市场的时候也自以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们大脑阴暗的深处一定埋下了谎言的种子。 正因为如此,他们必须去操纵数据,向外界隐瞒事实,没完没了地发布公关稿,来向9500万名将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养老钱交给那些操纵赌台的人任由他们去冒险(并赚走其中的三分之一)的美国投资者说谎。 伙计们,行为科学并不复杂。DNA控制下的华尔街大脑很简单,所关注的就是:市场涨,市场跌。他们的DNA喜欢这样的变化。他们也知道如何利用市场的涨跌为自己赚钱。是的,赌场是靠三分之一的抽头来赚钱的……无论市场在涨还是在跌。华尔街永远是赢家。他们从美国普通大众的荷包里揩出三分之一,就这样将数百万美元敛入自己的囊中。问问博格尔你就知道了。 不过你早就知道这些了是不是?错。你已经忘记了。你的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华尔街知道你的弱点,他们会趁虚而入。没错,如今所有这些“聪明的技术”都不过是给投资者一个假象,让你们以为自己比以前聪明了。 你错了。华尔街向我们说谎,把我们变成史上最笨的投资者。你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正在被欺骗。博格尔和卡内曼说得没错:华尔街正在偷走你三分之一的财产。 华尔街这一长达十年的脑科学“革命”实际上在为投资者最糟糕的噩梦推波助澜,这里充斥着未兑现的承诺、谎言和背叛。这一“关于非理性的新科学”是一场连环骗局、一种掩饰、一场假象。自2002年以来,华尔街这些新的神经科学工具通过以下六种方式辜负了这个国家,带来了道德方面可怕的后果: 1. 华尔街利用脑科学进一步控制投资者 早在卡内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2002年,我们寄希望于出现一个更为公正的市场环境。而今情况却变得更糟。卡内曼揭穿了华尔街讲述了几个世纪的“理性投资者”的谎言。这样的谎言给我们以希望,希望投资者可以改变,希望脑科学可以让投资者获得新的工具、新的技术、学会新的行为方式,而华尔街甚至会提供帮助。 现实恰恰相反。赌场的拥有者和那些利益均沾者是神经科学最新进展的“最初适应者”,诸如高频交易算法和用以营销推广的投资者分析之类的工具便是一例。而且,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专家们被华尔街银行、美国大企业、政客等等高薪聘来为自己工作,帮助他们操纵投资者、消费者、储户、选民和纳税人。 2. 脑科学研究者让投资者对华尔街保持一种可预测的非理性态度 卡内曼证明投资者总是非理性的。不过要注意,他还证明,投资者的大脑也总是非理性的。总是如此。因此华尔街能够用他们高科技的神经经济学数据、策略和算法来控制我们非理性的大脑。 正如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在他的著作《行为金融学发展II》(Advances in Behavioral Finance II)中所写的那样:华尔街“需要那些非理性、信息不足到可怜的程度、且有各种奇怪偏好的投资者”。 为什么?华尔街是一部赚钱机器,开足马力为华尔街人士赚取着上千亿美元的手续费、佣金、奖金和期权。他们在赌局中总是先你一步,监视你的所作所为,用各种算法跟踪你、操纵你,确保你的头脑永远处于非理性状态,让你永远无法战胜市场。 3. 脑科学研究者永远无法使卡内曼在2002年所提出的愿景成为现实 当卡内曼这位心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这其中暗含着一种希望,即投资者、纳税人和选民只需遵循这门新兴的脑科学所给出的建议,他们便可变得富有起来,因为行为经济学家让人们相信,这门新学科将让你“不那么非理性”,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明白了吗?没错,脑科学本应该能够让所有投资者得到适当的工具,帮助他们变得“不那么非理性”,变成更成功的投资者……但这样一来,会损害华尔街的利益。 抱歉,这样的事可绝对不能发生。永远不行。神经经济学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上:那些“非理性的投资者”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让自己变得“不那么非理性”。绝不可能,人类的大脑现在是──而且永远将是──非理性的,与生俱来就是如此,不可能有所改变。没有人做得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对自己非理性的头脑了解得越多,我们(在华尔街那些神经学专家的帮助下)越容易欺骗自己,让自己相信我们能够自我控制,做出理智的行为。我们是做不到的。 别忘了,我们88%的行为是由潜意识控制的,潜意识这东西我们掌控不了,但定量研究专家们可以用他们的算法对之加以控制。因此他们可以操纵你,让你做出非理性的决定。很惊人是不是:你的大脑的确是你最大的敌人。 4. 脑科学研究者误导投资者,只会让超级富豪们变得更为富有 几年前,美联储(Fed)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承认,他的资本主义观念给美国造成了挫败:“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假设,我以为那些为自身利益负责的机构,特别是银行等机构,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拥有最强的能力,能够保护自己的股东和他们的资产。”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个巨大的“模型上的缺陷……这一模型界定了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然而时至今日,一切都依然照旧。 格林斯潘面对国会议员时承认说:“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中间那些曾指望放贷机构能够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而保护股东权益的人,都处于一种惊疑的状态。”缺乏约束的市场“横行了数十年,”然后“整个理论体系却坍塌了”。 资本主义失败了,因为这其中缺乏道德准绳,美国货币政策长久以来的掌门人承认他犯下了错误。不幸的是,今天的局面更加糟糕了。 5. 脑科学研究者是带有政治偏见的党派雇佣兵 按照《彭博商业周刊》( 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说法:所有经济学家,包括神经经济学家,都是政治动物,他们明码标价贩售自己的观点:“均衡学派主要倾向于共和党,而主张干预的一派似乎总与民主党派站在一条战线上,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闻。” 简而言之,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雇佣兵,只要有人出钱,他们可以“证实”任何理论。这样的现实促使《黑天鹅》(Black Swan)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做出这样的预期,2008年的崩盘还会再度重演,除非我们“构建起一个无需依赖那些笨蛋经济学家们所做出预期的社会”。我们是做不到的。 6. 脑科学著作所提供的自助式流行心理学解决办法根本毫无用处 不过,投资者还是不断地问:他们所出版的一些书不是可以帮助投资者变得“不那么非理性”吗?没错,神经科学的承诺全都在他们的那些书里。而且这些书都是行业之翘楚所写。但是别被这些书名误导了:《盲点:为什么聪明人也犯傻》(Blind Spots: Why Smart People Do Dumb Things)、《聪明人为什么干傻事》(Blunder: Why Smart People Make Bad Decisions)、《摇摆:难以抗拒的非理性诱惑》(Sway: The Irresistible Pull of Irrational Behavior)、《醉汉晃悠悠:随机性如何决定我们的生活》(Drunkard’s Walk: How Randomness Rules Our Lives)、《生命的逻辑:非理性世界的理性经济学》(The Logic of Life: Rational Economics in an Irrational World)、《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还有《可预见的非理性:影响决策的隐藏力量》(Predictably Irrational: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 不幸的是,从来没有哪本书可以教会投资者如何让他们的头脑变得“不那么非理性”。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华尔街的脑科学研究者永远都比这种幻象提早行动一步……总能发明出新技术、新算法和市场营销工具,将美国9500万“可预见的非理性”投资者圈在圈套里。 因此你不可能有所改变。只有华尔街能够变……但是他们不愿意这么做。他们没有道德良知。你永远不要指望华尔街会放弃他们从别人身上赚钱为自己谋利的瘾头……至少在下一次市场大崩盘──一次比1929年、2000年和2008年的市场大跌加在一起还要严重的超级大崩盘──到来之前都不可能。 所以忘掉让自己的头脑变得“不那么非理性”这件事吧。正如泰勒所说,华尔街“需要那些非理性、信息不足到可怜的程度……的投资者”,而这个人就是你。 《华尔街日报》专栏供稿人Paul B. Farrell
个人分类: 新闻|1371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华尔街的铁面判官
热度 5 蓝天绿地 2012-10-28 16:34
作者: William D. Cohan 作为美国纽约南区的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在很小的时候便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这对于拉贾•拉贾拉特南和其他犯罪分子来说,绝对是个噩耗。 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 Preet Bharara ),现年42岁。1987年,巴拉拉还是哈佛大学(Harvard)二年级的学生,当时他定期在学生广播电台95.3 WHRV担任新闻节目主播。10月19日上午,在主持节目时,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从股市开盘便大幅跳水,之后又出现暴跌,收盘时下跌了22.6%。这一天后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造成此次股灾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垃圾债券驱动下出现的恶意收购和猖獗的内幕交易,由此滋生长达数年的疯狂投机和对财富的贪欲。巴拉拉和他的联合制作人起初对这些事情并不在意,也不清楚这一事件的意义。此外,他们都未持有股票,也没有投资股市。所以,他们并未选择这条新闻作为头条播出。 股市下跌的势头仍在继续,巴拉拉始终在密切关注着行情的变化,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肯定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情。今年六月初,巴拉拉在接受金融记者采访时解释道,这两个学生最后终于“回过神来”,并决定全天跟踪报道股市历史上单日最大的跌幅。尽管他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非常短暂,最终也是选择了法学院,但他开玩笑道:“那时候,我天生一副做主持人的相貌。”他告诉记者们,就在那一天,他突然开了窍,明白了市场的兴衰沉浮和维护市场公正的重要性,而这件事的意义在于,他从此确定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并在华尔街最有权势的职位上声名鹊起。 在接受采访的当天晚上,巴拉拉刚刚取得宣誓就职23个月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5月11日,斯里兰卡裔的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拉贾•拉贾拉特南被判全部14项内幕交易罪成立。当时的巴拉拉兴奋不已,感觉志得意满,甚至有些自我膨胀。他再次用他弟弟维尼特自我调侃。他说自己的弟弟才是巴拉拉家族最成功的一员,因为他已辞去律师的工作,在互联网上开办了一家出售尿不湿的公司。巴拉拉回忆道,去年,维尼特把自己的公司Quidsi(该公司拥有Diapers.com域名)以5.4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公司(Amazon),当时对于哪个儿子更令自己自豪的问题,两兄弟的移民父母拒绝回答。但巴拉拉对记者说道:“我只知道,我弟弟得知亚马逊要以5亿多美元的价格收购他的公司那天,也只有那一天,我的印度裔妈妈给桑贾伊•古普塔博士的妈妈打过电话,当时她说:‘你就羡慕去吧!’” 宣判那天晚上巴拉拉心情大好。因为经过接近两年的紧张调查之后,难得能有休息的时间。此次针对内部交易的打击行动是他就职以来涉案级别最高的一次。事实上,他的法眼监控着整个刑事司法系统的各个方面。他对记者解释道,确实,从拉贾拉特南被逮捕之后,他所在的部门已经指控49名被告犯内幕交易罪,并且,赢得了有罪抗辩,几乎所有人都被判有罪。同时,他还花了几分钟时间列举了几场与华尔街无关的胜利,包括对时代广场爆炸案嫌疑人费萨尔•哈扎德和纽约多位腐败政客的判决,以及对非法军火走私商威克特•布特的指控,和对几家在线博彩公司的起诉等等,不一而足。他有条理地、详细地列出了几十项成就,而以前,他极少在公共场合这么做。 其实即便没有其他原因,当天晚上也不同寻常,因为极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的巴拉拉竟然搞起了自我推销。巴拉拉与他的前任们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最显著的一点或许是,他始终坚持低调行事。几乎每一次与他的对话都是非正式的。他在参加媒体发布会的时候,也是严格依照脚本,并且尽量简洁。为了保证最妥当的措辞或情感,以及发言效果的最大化,他的每次讲话都要经过反复斟酌。如果在与巴拉拉本人或他的副手博伊德•约翰逊进行非正式谈话时偶尔冒出一些关于这位检察官的趣闻或启发性的轶事,必须得从别的人那里寻找出处和确认。巴拉拉一向回避拿他本人大做文章;如果实在躲不过,他就极力将重点转移到自己手下大约200名检察官所取得的彪炳战绩,以及自己为培养他们所付出的努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密切关注纽约南区的记者或许会注意到,在对金融记者们的讲话中,巴拉拉把检察官和记者进行了对比,他表示尽管“这两个职业都被社会所诟病,”但他们又都“深切关注正义与真理。”) 不过,尽管巴拉拉煞费苦心,仍然很难以抑制人们对他的追捧。在拉贾拉特南被定罪之后,巴拉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CNN将他评为 “最有魅力的人”。《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称他是“华尔街的新任治安官”。《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把他称为“华尔街的噩梦”——当然是出于赞扬。《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表示,判决证明纽约南区“获得了新生”,并将绝大部分功劳算在了巴拉拉名下。报纸中写道:“巴拉拉先生魅力十足,他在镜头前镇定自若,语气坚定,而且总是能巧妙地面对采访。” 自幼便形成了是非观 巴拉拉广受欢迎的原因显而易见。他那霍雷肖•阿尔杰式的故事(霍雷肖•阿尔杰是美国作家,阿尔杰式神话是指只要努力,就能白手起家——译注)极具吸引力。普里特得勒•S•巴拉拉出生于印度旁遮普邦北部的菲罗兹布尔。父亲是锡克教教徒,而母亲则是印度教徒。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他们最初居住的地区被划归巴基斯坦;之后,他们搬到了印度所属的地区。(巴拉拉的岳母是犹太人,岳父是穆斯林,所以,他经常开玩笑:“四个不同的家庭,四种不同的信仰——半个世纪前,都曾因为宗教信仰而被迫漂泊。当我妻子在为犹太赎罪日斋戒时,我岳父却在为伊斯兰教的斋月斋戒,而我一整天都得吃咖喱饺。”) 巴拉拉的父亲曾在没有马桶和下水道的房子里住过一段时间。在巴拉拉两岁时,为了摆脱贫困,他们全家搬到了美国新泽西州的孟莫斯郡。他说,他们“抛弃了一切,两手空空来到美国,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父亲是一名医生,在艾斯柏瑞公园市开了一家小诊所。这里也是传奇歌手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成名之地。而巴拉拉一直是他的铁杆粉丝。在巴拉拉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斯普林斯汀与他妈妈的合影,每次工作到很晚的时候,他都会听斯普林斯汀的歌曲。(他与搭档约翰逊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斯普林斯汀的演唱会。)12岁时,巴拉拉正式加入美国国籍。 巴拉拉最敬重的高中老师回忆起2009年,她突然接到的一个电话:他说道:“您好,T夫人,我是普里特。我希望您能参加我的宣誓就职仪式。” 四年级时,巴拉拉的父亲终于攒到了足够的钱,把他的大儿子送到一所与众不同的、甚至有些怪异的学校——位于新泽西州廷顿弗斯的兰尼学校(Ranney School,著名演员克尔斯滕•邓斯特也曾在这里就读)。学校的创始人拉塞尔•G•兰尼是二战老兵,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他个性十足,经常穿一身淡紫色西装,开一辆蓝绿色的奔驰车。不过,他采用的是铁腕治学。他要求学生必须穿蓝色运动上衣和灰色法兰绒裤子。正是在兰尼学校,巴拉拉阅读了《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和《风的传人》(Inherit the Wind),从而决心成为一名律师。那时,他对美国梦深信不疑。 他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是芭芭拉•汤姆林森,她在学校教授美国历史和美国文学。巴拉拉在校报做编辑时,她也是校报的顾问。在她的影响下,巴拉拉阅读了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作品——《第五号屠宰场》(Slaughterhouse Five),这本书至今依然是他的最喜欢的著作。她还让巴拉拉明白了清晰、简洁的写作风格以及自我校对的重要性。 汤姆林森同样让巴拉拉明白了社会的不公正,这一课他至今依然铭记在心。在高中毕业之前,当时巴拉拉已经被哈佛大学录取,但他发现校长竟然解雇了汤姆林森,起因是兰尼计划给学校的老师加薪,但要求他们延长工作时间,而汤姆林森强烈反对,因为她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加薪。巴拉拉听说她被解雇的事情后,他去拜访了她并发誓要采取行动。据汤姆林森回忆,他当时对她说:“这太糟糕了。你是学校最优秀的老师之一——我们必须得做点什么。我会去召集学生。我们要联合起来提出抗议。” 汤姆林森试图说服巴拉拉放弃。因为巴拉拉当时刚刚被哈佛大学录取,她提醒他,学校的创办人兰尼可能会写信给哈佛大学,给他扣上刺头的帽子。她希望巴拉拉不要为了无所谓的事情,拿自己的未来冒险,因为当时她已经丢掉了饭碗。但巴拉拉不为所动,还召集了一群学生,一起去兰尼的办公室找他理论。汤姆林森在接受《财富》杂志(Fortune)采访时表示:“当时他就象是去面见上帝,但无所畏惧。” 不过,他们的行动最终还是于事无补——汤姆林森后来在另外一家学校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而巴拉拉也去了哈佛大学。但他对汤姆林森被辞退的不公正遭遇依然念念不忘。几年后,大约2009年8月份,汤姆林森突然接到巴拉拉母亲打来的电话,她先问她是不是在兰尼小学教过她儿子普里特的那位芭芭拉•汤姆林森。然后巴拉拉接过电话:“夫人,您好,我是普里特。我刚刚被任命为纽约南区的联邦检察官。我希望您能来参加我的宣誓就职仪式。”汤姆林森被完全惊呆了。她说:“想他这样身居高位的人,有几个人还能想起高中的老师,然后还跟她说:‘我希望您能到场。’他能那么做,真是让我自愧不如。” 去年,巴拉拉到兰尼学校为56位毕业生发表毕业典礼演说,其中包括他的两个堂兄妹和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女儿杰西•斯普林斯汀。他在演讲中下足了功夫,因为他以为“老大”(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绰号——译注)也会参加。他在演说中引用了已故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尔姆斯的话,还引用了鲍比•肯尼迪的话。他对兰尼的毕业生们说道:“我认为,圆满的人生并不只是追求物质财富或深奥的知识;圆满的人生也应该包括为他人利益而努力。”(可惜,斯普林斯汀并没有出席;他的女儿当时则正在参加马术比赛。) 即便在哈佛大学,巴拉拉依然不改其直言不讳的个性。在第一天上课时,他遇到了韦亚特•丁恩。后者后来在小布什执政时期担任副检察长,并被认为是《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之父【他还是新闻集团(News Corp.)的董事】。两人在政府研究课上首次碰面,之后两人花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钟——辩论美国的国父们到底是相信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只有哈佛才会发生这种事。)丁恩说,他支持的应该是人性本恶的说法,而巴拉拉则持相反的观点——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丁恩称:“我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但我们一直争论不休。”这次辩论,让他对这位有思想的新朋友印象深刻。丁恩说:“他主动提出问题,并且努力想要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相反。比如问他是谁,然后从中推导出答案。他对自己非常了解。他知道自己的工作有哪些要求,而且他从不拐弯抹角。他就像笔直的内华达公路一样坦率。” 进入纽约南区的跳板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巴拉拉又就读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Columbia Law School),并于1993年毕业。之后,他在马克•格林的竞选活动中担任暑期志愿者,当时马克•格林正在竞选纽约市的公共议政员。最后,格林赢得了竞选,而巴拉拉也去了美国格信律师事务所(Gibson Dunn Crutcher),担任诉讼助理。三年后,他跳槽到另外一家律师事务所Swidler Berlin Shereff Friedman。2000年,巴拉拉成为纽约南区的一名检察官。头五年里,他主要负责起诉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和证券欺诈等。 很快,改变巴拉拉命运的时刻来临了。而改变他命运的人便是现任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默的幕僚长本•劳斯基。劳斯基是巴拉拉的朋友,当时也在纽约南区担任检察官。他曾担任过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的首席法律顾问。后来由杰夫•伯曼接任。当时,杰夫•伯曼希望能去私人事务所工作,因此联系到劳斯基。舒默的首席法律顾问有一个惯例,即需要在离任前找到自己的继任者(而且,之后几个月,还要应付舒默的电话,听他诉说不舍之情。)伯曼希望劳斯基能从纽约南区的年轻检察官中,推荐一位对担任舒默的首席法律顾问感兴趣的人。劳斯基对伯曼说道:“在整栋大楼里,我只能想起一个家伙来。”然后,巴拉拉从2005年2月起开始为舒默工作。 巴拉拉的朋友们认为,他会成为一位伟大的首席检察官或最高法院法官。但他们也说,巴拉拉同样希望自己能在物质财富上有所收获。 舒曼是参议院司法委员会(the 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的主要成员。作为他的首席法律顾问,巴拉拉负责调查了8位美国联邦检察官被解职的事件,最终致使美国司法部部长阿尔伯特•冈萨雷斯辞职。在此次备受争议的事件中,巴拉拉凭借不偏不倚、不带党派倾向、从容不迫的行事方式赢得了普遍的赞扬。劳斯基表示,他相信正是巴拉拉的幽默和随和的性格,使他在此次艰巨的任务中取得成功。劳斯基表示:“他能力全面。他是非常聪明的律师,优秀的检察官,但在司法委员会,你必须能够看到事情的两个方面,并与各方的人员有效合作。而普里特恰好便是这种人,他能够与任何人友好地相处。”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不久,由小布什任命的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迈克尔•加西亚宣布辞职。2009年2月,舒默向奥巴马总统推荐他的得力干将巴拉拉担任该职位。《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以“舒默助手确认出任联邦检察官”为标题报道了这则消息。当时舒默表示:“我相信普里特•巴拉拉将成为纽约南区,甚至全美国最优秀的联邦检察官。” 华尔街的新任治安官 一路走来,巴拉拉赢得了自己的同事和上司的信任,他们都不遗余力地为他推荐各种职位,而且职位的权利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巴拉拉的好友布莱恩•本兹考斯基表示:“他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非常体贴。他了解政治,但他却不是政客。在我看来,他对政治并不敏感。他更关注的是做应该做的事。”布莱恩曾经担任过美国前司法部部长迈克尔•穆凯西的幕僚长,目前是华盛顿凯易律师事务所(Kirkland Ellis)一名律师。 巴拉拉对纽约南区检察机构的管理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比尔•伯克表示:“这个部门现在生气勃勃。”比尔•伯克曾在小布什执政期间担任白宫副法律顾问。他与巴拉拉相识约有十年时间,他认为巴拉拉给部门带来了“活力和领导能力。”他说:“对于联邦助理检察官来说,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背后有上司的支持。普里特信任他们,对他们也充满了信心。这为整个部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推动力。” 在拉贾拉特南案件中,检察院有效使用了窃听装置,这是巴拉拉接管检察院之前做出的决定,并且他以合理的理由获得了法院的批准。这让华尔街各个阶层的经纪人都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确定执法人员何时,或者是否会进行窃听。巴拉拉在宣布拉贾拉特南被逮捕的消息时,曾着重强调了这一点。巴拉拉在准备的讲话中表示:“本案应该是首次针对华尔街的重大内幕交易犯罪使用经法院授权的窃听手段。我们今天指控的所有被告人,都是通过电话窃听才得以认定他们的罪行。此次对窃听手段的积极应用意义重大:这种强大的调查工具在对有组织犯罪和贩毒集团的调查过程中非常有效,现在,我们正式将这种手法运用到针对白领阶层的内幕交易所进行的调查。” 尼尔•巴罗夫斯基也曾在纽约南区担任检察官,目前,刚从问题资产资助计划(TARP)特别监察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他认为,巴拉拉改变了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他说:“华尔街被吓坏了。现在他们在进行交易之前,必须再三考虑,因为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被逮捕。手机并不安全,短信也不例外。(他)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们会抓到你,一切罪证都逃不过我们眼睛。’普里特充分利用这一绝佳机会,通过使用这些装置深刻地影响了华尔街的工作方式。” 对拉贾拉特南的判决能否改变华尔街的行为模式?有些人却半信半疑。理查德•希夫是费城Montgomery McCracken律师事务所主席,曾在克林顿政府担任财政部长秘书,负责法律执行事务。尽管他也承认检察机构给华尔街敲响了“警钟”,并且代表着“加强执法新时代的来临”,但他认为判决的实际影响可能会小于预期。他表示:“从我的经验来看,人们都认为自己不会被抓住。横财当前,贪欲会控制人们的行为。” 而对于巴拉拉最大的批评在于,针对那些导致或加剧金融危机的银行家们,这位华尔街的新任治安官并没有对他们提起刑事或民事诉讼。巴拉拉或许需要拿出对策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再次获得晋升,因为批评者认为这种结果让人无法接受。前纽约州州长兼纽约州司法部部长艾略特•斯皮策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针对华尔街】迫切需要提起民事指控。但到目前却依然未采取行动,确实让人吃惊。”斯皮策表达出了美国普通大众和华尔街以外人士的心声【电影《监守自盗》(Inside Job)的导演查尔斯•弗格森在发表奥斯卡金像奖获奖感言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但纽约南区断然驳斥了这一批评。他们称,尽管没有提出指控,但并不能因此抹煞检方的努力工作。他们调查了堆积如山的证据,以明确是否应该提出指控,以及确定哪些是确凿的证据。而且,更复杂的是,大陪审团调查要求保密,因此检察官无法公开证据,解释检方为何没有提出指控。其中,巴罗夫斯基对这种说法非常赞同。他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表示:“未能看到有更高级别的人落马,我同样也感到非常愤慨。但作为一名前检察官,在没有见到他们掌握的证据之前,就贸然对他们做出评判,这是不公平的。” 未来,路在何方 那么,巴拉拉未来应该怎么做?成为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一直是他的梦想,他不会把它作为往上爬的垫脚石。拉贾拉特南被判有罪之后,普里特的资深媒体顾问艾伦•戴维斯代表他对媒体表示:“普里特热爱他的工作,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没有竞选国家公职的打算。”不过,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会成为一位伟大的首席检察官或联邦法官,甚至是最高法院法官。他们对他的交际能力赞不绝口,并且认为他有能力通过选举获得任何职位,尽管他表示自己对于竞选活动没有丝毫兴趣。他们还谈到他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一天能多赚些钱。毕竟,他有三个孩子,而且希望他们像他那样接受教育。在过去几年,他在各种公共部门的工作中每年可以拿到150,000美元的收入,但他们认为,即便如此,如果有人邀请他合作开办私人律师事务所,面临这种诱惑,他绝对无法抵抗。毕竟,达到巴拉拉这种级别的人每年赚几百万美元,绝对是轻而易举。 于此同时,巴拉拉知道自己正在努力地匡扶正义,并且毫不畏惧,这让他充满了力量,同时他还保留了自己的幽默感。本•劳斯基记得在2004年,当时,他与巴拉拉负责的黑手党的案子到了紧要关头。仅一天早上便逮捕了三十位黑手党成员;劳斯基和巴拉拉必须要商谈30份保释协议。随着逮捕接近尾声,首席检察官巴拉拉给罪犯的代理律师打电话。秘书接听后,他提出要跟相关律师通电话。 他说:“我们是普里特•巴拉拉和本•劳斯基。” 助理问道:“皮特?” 巴拉拉回答道:“普里特!” 助理疑惑不解地问他:“彼得?普利特尔?普里普?” 劳斯基说他们就这样来回绕不清楚。最后,他说:“在打第五通电话的时候,对方接起电话,这时(巴拉拉)苦笑着看了我一眼,然后笑着说:‘某某某在吗?’对方说:‘是的,他在。请问您是哪位?’然后他朝我眨了眨眼,说道:‘我是本•劳斯基。’” 了解巴拉拉的人都很熟悉他妙语连珠的一面。但诙谐的表象下面潜藏着的是巴拉拉根除华尔街内外所有不公的强烈抱负和执着信念。不论未来是竞选公职或到私营行业就职,巴拉拉家的“另外”一个儿子已经名垂青史。 —— 威廉姆•D•科安,《财富》杂志撰稿人,并著有一部关于高盛投资公司(Goldman Sachs)的新书《金钱与权力》(Money and Power ) (翻译 刘进龙)
588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7 04:20 , Processed in 0.053631 second(s), 1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