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小伙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王孟源【工業】【能源】永遠的未來技術
热度 2 light 2016-9-16 22:08
2015-03-01 02:59 我高一那年,有一位清華的教授到台中來演講,講題是核融合(Nuclear Fusion,大陸叫核聚變)。當時Princeton university正在籌建西方的第一座大型Tokamak 核融合 反應器TFTR(Tokamak Fusion Test Reactor)。Tokamak原本是蘇聯的設計,亦即在一個環面形的容器内,靠高强度磁場來制約極高温的 電漿 (Plasma,大陸稱為等離子體);電漿内的氫同位素原子核在温度够高時,便能跨越電磁排斥力而 融合成氦,並 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那位教授不但把物理和工程的綜合過程 描述得極為生動引人,而且一再强調在30年内核融合電厰就必然會商業化,從而一舉解決人類的能源需求問題。十五歲的小伙子很容易上當,尤其是當演講人自己也相信那些鬼話的時候,所以我基於錯誤的訊息做了两個重大的人生決定:第一個是捨數學而做物理;第二個是捨台大而上清華。 當然,30年早已過去了,TFTR從1982年起到1997年運行了15年,根本就没有解決 核融合電厰的真正技術難題,這個燙手山芋被丟給了下一代的International Tokamak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將於今年開始組裝,預計2027年開始運作)。與30多年前相比,現在最樂觀的核融合研究估計(只算誠實的)是還要至少50年才有可能實用化,也就是進度倒退了20年。以這個 趨勢來算,到50年後的2065年,進度會再倒退30年,所以屆時搞 核融合的主管應該會給出“再過80年”的估計了。這雖然是個笑話,卻是很有可能會真正發生的,因為前面提到的“核融合電厰的真正技術難題”是怎様處理核融合產生的中子:人類至今所有的機械靠的都是電磁作用,而中子卻是真正全電中性的,不像原子一様有帶負電的電子包圍帶正電的核子,所以我們對中子的路徑完全無法控制,唯一的選擇是要不要 遮擋 它。目前所有的Tokamak設計靠的都是D+T=He+n的反應,其中D是Deuterium( 氘,多含一個中子的重氫),T是Tritium(氚 ,多含两個中子的超重氫 ),He是Helium( 氦),而n是Neutron(中子);因為這是唯一一個其所需温度没有超過人造磁場控制能力的反應。但是中子比氦輕四倍,所以它帶出的動能也就多四倍,亦即核融合反應產生的80%能量是由中子帶走。既然我們要發電,就必須在Tokamak外面吸收這些中子,那麼Tokamak的内壁就必須對中子“透明”,所以負責維持真空 的内壁再加上吸熱的水管(產生磁場的線圈可以做在水管之外,但是仍將承受部分中子輻射)將在完全没有屏障的情形下,長期承受比核裂變反應器高出好幾個數量級的中子 轟擊,其結果是這些物質必然會弱化而需要定期替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也會得到放射性。也就是 核裂變電厰只須要換燃料棒,而核融合電厰卻須要定期把整個帶有放射性的反應器拆掉重裝;即使在技術上有可能做到,它的價格和風険都將遠超人類所能承受的極限。所謂的ITER和現有的下一代設計都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搞核融合的人的態度基本上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可是這艘船在30年前就已經撞橋沉没,30年來拼命加大引擎,那麼不但再度撞橋是必然的,其後果也只能更為慘烈。 法國和日本競標ITER之後,法國出價最高而獲勝,日本則得到一系列的安慰獎。地點選在法國東南部的鄉下,但是距離渡假盛地French Riviera只有 一步之遙 。 既然 核融合是未來的技術,而且永遠都會是未來技術,那麼要解決能源問題,就必須開發更先進的核裂變技術。我從十幾年前就對高温氣冷堆 情有獨鍾 ,所以後來很高興看到中共在這個項目上持續投資,到2012年已經正式在山東石島灣核電站開建世界第一座商業化的高温氣冷反應堆。不過今天我將專注在 永遠的未來技術上,所以以後有空再詳談這事。現在我只想指出,幾年前南非還没有放棄 高温氣冷堆,西方的核電專家在列舉它的優點時,經常會提到它的工作温度在 攝 氏1000度左右,剛好是對水進行電離分解效率最高的温度,所以在高温氣冷堆發電站有熱有電,最適合建設氫氣厰,而用氫氣來替代汽油、柴油、天然氣和煤等等化石燃料的“氫氣經濟”(“Hydrogen Economy”)則是某些人心中解決能源供應、大氣污染和全球暖化的一舉多得方案。氫氣燃烧之後只產生水,因此是完全零污染的。此外氫氣不像化石燃料一様需要效率一般在40%左右的熱機(Heat Engine),而可以通過燃料電池以極高的效率轉化為電能。全球第一個根據這個構想而開始生產的商業化產品是Toyota的Mirai氫氣動力車,2014年十一月在 洛杉磯車展正式公開,同年十二月15日在日本開始銷售,預計2015年只出產700輛,但是Toyota認為它會是下一代的技術主力,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還特别請了日本總理安倍晉三做代言人,對其重視的程度不言可喻。 Toyota的這個商業戰略賭注,有很明顯的脉絡可循:Toyota在1995年的東京車展公開了世界第一輛商業化的混合動力車輛Prius,1997年開始正式銷售,此後18年Prius不但占有全球 混合動力車輛銷售量的一半以上,對Toyota的品牌價值也有極大的貢獻,幫助它一舉超越VW和GM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商。不過到現在每個稍有規模的全球性汽車公司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混合動力技術,而Toyota卻很明顯的在近年减低了對這方面的投資,以致當所有的競争對手都已 採用更先進的鋰電池,2015年的Prius基本型仍然在用鎳氫電池。從Toyota的角度來看, 混合動力車輛的技術已經成熟普及,市場也趨於飽和, 與其殺價血戰,不如早對手一步,另辟新戰場。這個思路和Nintendo一様:在Wii那一代,Nintendo避開繪圖馬力的競賽,靠著獨創的遙控器走偏鋒而戰勝了更强大的對手們;幾年之後,下一代的Wii U仍然是靠與眾不同的人機界面來吸引顧客。不過就如Nintendo的Wii U遠不如Wii那麼成功,Toyota的Mirai只怕也走上了歪路。 為什麼我不看好 氫氣動力車呢?這主要是因為氫氣經濟不是一件新鮮事,一百年前就有一種交通工具大量使用氫氣,只不過不是用來作燃料;我說的就是飛艇(Zeppelin)。後來這個氫氣經濟 戛然而止,原因 當然 是1937年的興登堡號大爆炸。做過化學實験的人或許記得, 氫氣是一種極易燃、極易爆的氣體,汽油和天然氣和它比起來,幾乎像開水一様的穩定安全。飛艇用的氫氣完全是由專業人員操作的,飛艇也没有出車禍的危険,結果還是不能解決安全問題。而鼓吹新氫氣經濟的人所想像的是把載著氫氣筒的汽車交到16歲的毛頭小伙子和90歲的老太太手裡,讓他們滿街跑;與此同時,氫氣管道必須從生產厰房一路埋到大街小巷的各個加油站。其結果必然是車禍衝撃到燃料箱就有 劇烈 爆炸,道路施工錯挖管線就會連環氣爆;哪個現代社會會願意花大銭來換裝一個使人口死亡率成倍增加的危険技術呢?燃料電池是個很有前途的新科技,但是它必須使用碳基燃料,例如甲醇(Methanol)或乙醇(Ethanol);這有幾個原因:1)它們遠比氫氣安全;2)它們可以從生物廢料(Bio-waste)直接生產,而氫氣必須靠電能來產生,全循環的效率低;3)它們的輸送和儲存都遠比氫氣便宜。所以雖然使用甲醇和乙醇的燃料電池技術還不成熟,最終必然還是它們才有可能(但不一定會)勝出。氫氣經濟又貴又危険,就如核融合發電一様,也只是 永遠的未來技術。
7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六个中国小伙子做出了台扫描仪,震惊了整个美国科技界,总理都鼓励 ... ... ...
热度 4 MingHao 2016-5-10 09:31
相比于传统的扫描仪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开盖翻页,这款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把书放到扫描区域,按下扫描按钮后手动翻页就行了。扫描书跟翻页一样快。0.8 秒扫描 1 张!!!   去年,一个扫描仪引爆了众筹网站Indiegogo,在短短时间,这台扫描仪获得了惊人的 66 万美元 支持!   最关键的是,这完全是由 中国团队 一手开发!纯中国造黑科技啊!   不卖关子,就是下面这款产品。   乍一看,这不就一盏台灯嘛!   其实它真是一台扫描仪,不仅外观突变,操作同样颠覆了传统。   平时我们操作扫描仪是这样。   相当笨重,软妹子直接变成女汉子   而他们确是这样。   一翻一按,就搞掂了   相比于传统的扫描仪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开盖翻页,这款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把书放到扫描区域,按下扫描按钮后手动翻页就行了。   扫描书跟翻页一样快。    0.8 秒扫描 1 张!!!   完全可以和手机拍照相媲美了!   问题来了,我们都会问: 不把卷起的地方按平,拍出来不是会弯弯曲曲么? 还有文字变形怎么办? 既然是拍,那不是还会把手指也一起拍进去了?   答案是:“不会”。   这就是他们的惊人之处了。   得益于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创新的算法。   还支持34种语言的文字识别功能   能把卷起来的书弄平。   也可以去手指印和把背景变白。   甚至把四周没用的边裁掉。   每一页内容处理后通过WiFi保存到云端。   不需要与电脑直接相连,打开 iPad 就可以看到扫描的内容。   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也ok。   这么赞的扫描仪,它叫「Czur」。   出自中国这6位小伙子之手。   他们之所以会开发这款产品,因为:   很简单,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希望使扫描变得更容易,价格更实惠,让更多人可以享受的扫描的乐趣。   确实,它的功能是足够优秀。   关键是,它的价格也是低的吓死美国人,179美元(人民币1150元)。   对了,毒少忘记说了。   其实你想把一个大雕塑拿去扫描也是毫无压力的 。
1053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在北大一次吵架的故事
热度 11 岳东晓 2013-3-28 10:25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天一位高年级同学带我出去买东西,就在北大南门外的一个商店买了些什么,出商店时,那位同学拿了门口的一个纸盒子装物品。 正当我们拿着东西信步往校门走去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呵斥的声音,回头一看,一店小二追了出来,口中嚷嚷,我等一愣,才知道他是在说不该拿门口那个盒子。我立刻站住,倒也没跟这小二计较,那高年级同学可能说了句为什么不能拿之类。小二态度相当恶劣,口中没有什么好话。很快,三个人周围聚集了一群围观者。其中一个有点风范、约50多岁的男士对小二的恶言恶语很是看不惯,对我们这两个学生比较同情,可能说了几句。小二则手指指着这位男士进行了反击。无非是您吃饱了、管什么闲事之类。男士当然不忿,说你指我干什么,两人争论不断升级。而围观群众支持男士的居多,说这小伙子怎么这般无礼。小二态度也更加激烈。这样你来我往,我与那位北大同学竟被挤出了争论圈。战场完全演变成了他们之间的争夺,双方肢体已经接近实际接触了---可能近到毫米量级。我记得我皱着眉头,一言未发。在湘地还没有遇到过这等架势,一时 不知如何是好,愣是呆立当场 。最后决定,走吧,似乎已经没有我们什么事了。于是走了。 走出十数米,回头一看,人好像越来越多。至于最后结论,就不得而知了。 今天,突然想起了这件事,觉得很好玩。
7012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水兵~
热度 25 铜山 2012-11-25 17:03
随走随拍,碰到两名德国士兵,像是水兵,在桥头为战争中死伤的战友募捐。 离得很远拍了几张。走近了,与他 们攀谈了几句。。。 问他们愿意不愿意让我拍照。看到后几张就知道他们当然是愿意的了~~ 肤色迥异~ 其中一人防冷涂了腊(山人语)~~ 发现我在拍~ 笑容可掬~ 再来一张~ 招手再见~ 两个魁梧的小伙子,在街头募捐大材小用了。 旁边有两个蓝色的钱罐儿。
1355 次阅读|84 个评论
分享 【怀旧蓝调】: Patricia Kaas - 《 Mon Mec a Moi 我的小伙子》
热度 9 bl_518 2012-7-13 07:40
德法混血的Patricia Kaas于1966年12月5日出生在法国Forbach市,7岁就以其超龄沙哑的嗓音而让其家人惊艳,隔年开始登台演唱,11岁时便已成为夜总会台柱。当时她已经能诠释出法国歌曲的一些精髓。1985年,19岁的她因为一次时机恰好的比赛把她带上了明星之路:一位建筑师在舞台上发现了她,并带她去试音,不久就发表了首支单曲《Jalouse 嫉妒》,被许多乐评家看好。1987年单曲《Mademoiselle Chante Le Blues 年轻女子歌唱蓝调》果真验证了专家的预测。该曲不仅让Patricia于隔年被Victoires音乐奖(法国的格莱美奖)选为“年度最佳新人”,其融合流行、蓝调与爵士风格并收录该曲的首张专辑更在法国、比利时及瑞士等地获得白金唱片销售纪录,在加拿大获得“金碟奖”,全球销售达250万张,奠定了其未来辉煌事业的基础。人们热爱她热情沙哑的声音和温柔真诚的气质。此后,她的每张专辑都令人无比期待,而她的每次巡回演出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当地观众。 作为法国音乐的代表人物,Patricia Kaas于1990-1995年间担任法语推广运动大使,2000-2004年期间还数次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政府官员的邀请出席法国国庆日庆典、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等重要活动,并进行表演。可以说,Patricia Kaas已经成为传递浪漫和梦想的法国民间大使。 Patricia Kaas作为法国香颂天后,其在法语歌坛的地位远远高于Celene Dion或Barbra Streisand这样的天后级人物。她性感沙哑的稳健嗓音,纤细又婀娜多姿的身材及火热的肢体语言,确实已征服了无数乐迷的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zgB1Jfpjdw
745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 11:55 , Processed in 0.038847 second(s), 1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