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故事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故事

相关日志

分享 一个骗子的离奇故事
热度 7 岳东晓 2017-3-29 06:06
几年前,我偶遇一人,说他跟若干朋友被骗走了不少钱。骗子伪造了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假的。我说,你看起来很精明 sharp,怎么会被骗呢?他说,你是没见过他,他是 MIT的博士,真的懂得太多了,你不能不信。这先生都 已经知道被骗了,还在称赞此人真的很懂。我是没有见过此人,只能想象。 后来得知此人跑到香港被抓回美国候审。这位被骗的老兄又找我讨论,说这人太狡猾了,联邦调查局的人拿他没招,他顺便编个谎言,FBI的人还说不过他。说真担心审判会让他逃脱。我心想,不可能吧,他撒谎本事再高,可是在法庭上靠耍小聪明是不管用的,陪审团看的是可信度。只要有点可疑,可信度就没有了,就完了。 后来查看新闻, 发现此人被判刑 12 年 。骗了多少钱呢?其实加起来也就 650 万。其公司名叫 Asenqua, 是个微型的麦道夫。麦道夫管那么多钱,用的会计就是一个街上的小铺子。这人的会计干脆是虚拟的--不存在。 然后一查,他还真是 MIT 机械系 1992年的博士,博士论文是关于柔性制造 ( A.K. Hu. An Optimal Bayesian Process Control for Flexibl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Ph.D. Dissertation, MIT, 1992 )。根据报道,其实此人还是做过一点投资的,投过一个STARTUP。后来投资人要把钱要回去,他还了两人的,然后开始骗、逃。 离奇的是,此人目前 正在监狱服刑 ,2019年才能释放,这个 Asenqua 又冒出来了 ,发出 不少新闻号称在哪投资上亿 。 《财富》杂志调查,发现其网站上的人员都是假冒身份 ,甚至用已经去世的人的照片设置虚假的 LinkedIn 账号,到处拉朋友。 iMan 在科学网用一个李姓的搞物理的人名、用一个北大经济教授的照片进行组合,在科学网冒充物理研究员倒是有点异曲同工。
898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8. 《大海就是我的故事》(1)
热度 2 水壶灌满 2016-11-16 09:40
赵无恤有些疑惑,敌人不急着攻城了,城外好像突然安静了许多,对于一个久经战阵的人来说,是不喜欢这种平静的,空气很压抑,令人窒息的压抑,平静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更大的波澜,谁猜得出智瑶这颗聪明的脑袋里又能冒出来什么样的馊主意。 在平静的另一边,智瑶的军队正在热火朝天地搞建筑工程设计。智大哥下令了,士兵的主要任务是修筑堤坝,把晋水拦腰截断,至于做什么用就不知道了。相对于“攻城”来说,智瑶的手下更喜欢“工程”,这个活儿虽然累点儿,但是没有生命危险,人活这一辈子图个啥,还是平平安安的好。 等赵无恤反应过来的时候,智瑶的大堤已经竣工验收了,智大哥一声令下:“开闸,放水!” 大水奔腾怒号着,带着死亡的信息直灌晋阳城。这是里程碑式的一件事情,在这之前还没听说过谁用大水灌城,智瑶是这一战术的创始人。N多年后更加拉风的关云长水淹七军是否应该向智大哥支付一些版权费? 晋阳城就这样在水中浸泡了一年多(战国策:三年。两种说法不冲突,古人过了正月就算下一年,比如头一年的下半年,再过一个整年,到下一年就是第三年,其实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半)。 这一年多时间,由于独特的设计,城墙异常坚固,城中粮草充足,百姓也能勉强度日。 随着水势的增长,晋阳城的人们惊讶地发现自己每一天醒来都更加接近天空,传说中那里就是天堂所在的位置。后来水势高到人们只能在树上居住,做饭需要把锅吊起来。城里的宫室虽然有高台,无恤却不会上去居住,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否则失掉民心,晋阳城也就不攻自破了。 水越来越多,越升越高,城中的人们越来越靠近蓝天白云。人们都有一个潜意识,“城破是早晚的事。等城破之后,赵老大是肯定当不成老大了,能不能活命还要看智老大的脸色,兴许我们投降了还有活命的机会。” 无恤为了稳定民心不得不编造一些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史记中著名的霍泰山神保佑的故事。作为一个唯物论者,我本人不相信这些神话故事,但是在当时这些故事的确为后来的反攻赢得了一些宝贵时间。 晋阳城在水中泡了一年半,最后城不浸者三版。三版是多高?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高二尺为一版,三版,六尺。 到这个时候城里实在待不下去了,无恤有了投降的打算。 他向张孟谈试探说:“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投降),何如?” 张孟谈却不甘心失败,他深信有办法解救被围困的晋阳。通过分析,张孟谈认为,赵、魏、韩三家向来无仇,而智、韩、魏三家有矛盾,他打算利用三家存在的矛盾,再挑拨一下,做最后的努力。 无恤也知道这些,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使想要挑拨人家,你也得出城去吧。无恤担心地说道:“兵围水困,你怎么出城?” 张孟谈自信地回答:“我有办法,大哥磨快了菜刀准备取智瑶的人头吧!” 张孟谈扮作智瑶军士,于夜晚乘坐吊篮出城后直奔韩家大寨,见到韩氏老大韩虎,与之密谈。 不愧是谋臣,张孟谈总有打动别人的理由。张孟谈的理由很简单:“我是为韩氏担忧。” 这一句话引起了韩氏大哥的好奇心:“奇怪了,赵氏马上就要灭亡了,你不为自己担心,为我担心什么?” 张孟谈分析:“眼下赵氏将灭,下一个就是你们韩、魏两家。赵氏和韩、魏两家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你想想,嘴唇没了,牙齿还不冷得打战?这就是成语唇亡齿寒的出处。” 韩虎何尝不知道这些,智氏吞并晋国的野心显而易见。 张孟谈接着说道:“不就是要分地吗?我们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去瓜分智氏的土地,智氏的土地可比我们赵氏的土地大多了。我们三家合并,灭掉智氏,均分其地,这样多好啊!话说回来,智瑶那么蛮横,就算是赵氏灭亡了,智瑶不分给你地,你能怎么着呢?” 张孟谈说的正是韩虎心里想过无数次,却总是拿不定主意的话。赵、韩、魏,三家实力均等,与其分地的可能性较大,智氏太强大了,到时候赵氏灭亡,保不准智瑶这个人翻脸不认账。 鉴于目前的形势,韩虎不敢把话说绝,还是给自己留些后路比较好。韩虎说道:“你说得对,但是我还要跟魏家人商量一下,这样吧,你先回去,三天后我再给你个答复。” 张孟谈哪里肯走,说道:“我来一次不容易,我们的谈话难保不泄露出去,我还是在这儿等三天比较安全。” 韩虎与手下第一谋士段规商量,段规曾受智瑶侮辱过,所以倍加赞成张孟谈的计谋。 (注:智瑶究竟是怎样侮辱段规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东周列国志》作者充分地发挥想象,既然智瑶曾经拿赵无恤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就有可能继续拿段规的生理缺陷开玩笑。所以,智瑶的这个癖好很不好。)
9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二三六 牛的故事
水壶灌满 2016-10-20 08:07
牛是家里的老大,跟父亲的时间也最长。但是,母亲的身份不行,在家里连个名分也没有,连累到牛。br   在牛看来,论贡献,自己对家里的贡献最大,父亲经常出差,家里的一切都是自己打点;论能力,自己没得说,谁不说自己能力强?可是,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做继承人呢?为什么?难道自己生下来就比孟丙他们下贱吗?br   “爹,你太不公平。孟丙、仲壬,我恨你们。人人生而平等。”牛常常这样对自己说。敢情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是他先说的,只可惜没有被记录下来。br   牛愤愤不平,牛决心要从弟弟们手中把继承人的位置抢过来。br   【牛的诡计】br   鲁昭公四年(前538年),叔孙豹得了重病,卧床不起。这个时候,必须要立继承人了。思前想后,叔孙豹最终还是决定让孟丙来继承这个家族。br   “孩子,我前些日子让人铸了一口钟,我准备找个日子宴请卿大夫们,为这口钟举行落成典礼,同时宣布你为叔孙家的继承人。这件事情你来操办,准备好了来告诉我。”叔孙豹把孟丙叫来,就在床边叮嘱他。br   孟丙很高兴,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还是熬到了。br   两天之后,孟丙把一切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之后,去请示父亲。来到父亲的院子门口,牛挡住了他。br   “兄弟,爹吩咐了,现在怕光怕闹,所以谁也不能去见他。有什么事你告诉我,我替你转达。”牛说。br   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事。br   孟丙没有办法,只好请牛转达,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请父亲定日子。br   牛进去转了一趟,撒了泡尿,然后出来了。br   “兄弟,爹说了,就后天吧。”牛说。br   孟丙没想到牛骗了自己,高高兴兴去准备了,派了人去卿大夫们家里送了请柬。br   宴请当天,卿大夫们都早早赶到了,白吃白喝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趁机跟叔孙家的继承人亲近亲近。br   人到齐了,一切也都准备好了,孟丙去请父亲。到了门口,又是牛拦住了。br   “兄弟,爹已经睡了。爹说了,他不参加了,你自己主持就行了。”牛直接撒了一个谎,眼都没有眨一下。br   孟丙很高兴,这样的话,自己就是主角了,自己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了。br   于是,开宴。br   “卿们大夫们,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父老乡亲们,叔叔大爷们,我代表我父亲宣布,任命我为叔孙家族的继承人,大家请鼓掌。”话不是这么说,但是就是这么个意思,孟丙直接宣布了自己担任叔孙家的继承人。br   一窝蜂的叫好声,祝贺声。br   “各位,在我就任继承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持这口钟的落成仪式。”钟就挂在梁上,孟丙让人把钟上的红布扯下来,然后手持棒槌,准备敲钟。br   叔孙豹躺在床上,突然想起自己吩咐孟丙做的事情不知道怎样了。这个时候,牛走进来了。br   牛给父亲倒了一碗水,扶叔孙豹起来喝了一口,然后坐在叔孙豹的对面。br   “牛,这些天你辛苦了。”叔孙豹说。他觉得这个大儿子对自己挺好,今天还专门来陪自己。br   “爹,你安心养病吧,家里的事情我能处理好。”牛说,说得挺贴心。br   叔孙豹没有再说话,他觉得很累。br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砰”的一声,随后又是一声,又是一声。br   钟声,谁在敲钟?br   “哪里来的钟声?”叔孙豹问。br   “孟丙在请客。”br   “请客,请谁?”br   “爹,你别问了。”br   “告诉我,请谁?”br   “他说请他齐国的爹。”牛假装吞吞吐吐,却故意说出一句最让叔孙豹窝火的谎话。br   孟丙在齐国的爹是谁?公孙明。叔孙豹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公孙明,平时有人提起来都会火冒三丈,这个时候孟丙竟然背着自己招待他,还敲钟,这简直是向自己宣战了。br   “狗兔崽子,吃了豹子胆了,扶我起来,我要去亲自把公孙明赶走。”叔孙豹火冒三丈,撑持着就要起来。br   “爹,别气坏了。今天来的客人不少,闹起来还真丢咱们家的面子。爹,等人都走了再说吧。”牛当然不会让叔孙豹出去,找了个冠冕的理由。br   叔孙豹是个爱面子的人,想了想,又躺了下来。br   叔孙豹很窝火,本来在立孟丙的问题上他就犹犹豫豫,这个时候更是后悔。br   “你去看看他在整什么。”叔孙豹派牛去侦查一下,牛答应了,于是起身出去,安排了手下照看叔孙豹。br   牛其实根本没去,上了趟厕所,又在外面转悠一阵,回来了。br   “牛,他们在干什么?”叔孙豹问。br   “爹,我说出来您老别生气啊。”牛故意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br   “快说。”br   “孟丙他说等您过世了,把他娘和他齐国的爹给接过来。”牛顺口造了个遥,他知道叔孙豹最不想听到的是什么。br   果然,叔孙豹大怒。br   “狗杂种,我还没有咽气他就这样?牛,你去,把这个杂种给我杀了。”叔孙豹气得吐血,他现在坚信孟丙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儿子,杀了他一点也不心疼。br   “爹,您别生气,孟丙可是您儿子啊。”牛假惺惺地劝。br   “他不是我儿子,他是公孙明的孽种。去,杀了这个孽种。”br   牛心中暗喜,表面上还要装出不太情愿的样子,直到叔孙豹再次大吼“快去”。br   牛出去了,可是并没有去杀孟丙,他知道大庭广众之下杀人会有很多麻烦,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牛就守在叔孙豹院子的门口,他知道孟丙一定会来。br   果然,没有多久,孟丙兴冲冲地来,他要向父亲报告宴会胜利召开了。br   “我要去见爹。”孟丙来到院子门口,看见牛,大声说。一来是高兴,二来是觉得自己已经是叔孙家族的主人,牛这个管家必须要听自己的了。br   “爹不想见你。”牛冷冷地说。br   “为什么?你让开。”孟丙现在不把牛放在眼里了。br   “来人,抓起来。”牛一声令下,早已经准备好的手下们一拥而上,将孟丙抓了起来。br   “你要干什么?”孟丙高声喊着。br   牛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手下们没有犹豫,手起刀落,一颗人头滚落在地。br   可怜孟丙,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可怜孟丙,刚刚当上叔孙家的继承人,高兴劲还没有过去就已经身首异处。br   之后,牛派人宣告孟丙的罪名:背着父亲私自宴请卿大夫,冒充父亲的名义任命自己为继承人,属于颠覆家族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因此,奉叔孙豹之命,大义灭亲。br   孟丙就这么死了,即便有其他的家臣能够见到叔孙豹并且询问这件事情,叔孙豹也是这样回答。br   而其实,除了叔孙豹被蒙在鼓里,其余的人都知道这一定是牛在搞鬼。br   孟丙被除掉了,下一个,就是仲壬。br   对付仲壬,对于牛来说就是小儿科了。br   就在孟丙被杀死前几天,仲壬跟着鲁昭公的御者莱书去宫里游玩,鲁昭公接见了他并且送给他一个玉环,仲壬回到家里去见父亲,想要把玉环送给父亲。可是,在门口又被牛给拦住了,牛说进去帮他禀告,其实又是去上了一趟厕所,出来之后谎称“爹让你自己戴上”。br   于是,仲壬就自己佩戴上了。br   杀了孟丙之后,牛知道叔孙豹对仲壬肯定也有所怀疑,于是去对叔孙豹说:“爹,是不是要立仲壬为继承人了?”br   “谁说的?”叔孙豹反问。br   “没有吗?仲壬自己到处说呢,还戴着一块国君送给他的玉佩,说是国君已经答应他了。”牛又在撒谎。br   “什么?这个小杂种也跟孟丙一样?他吃了豹子胆了,牛,把他给我赶走,我永远不想见他了。”叔孙豹本来就在对仲壬不满,一怒之下,要赶走这个儿子。br   牛当然很乐意执行这个命令,当天就把仲壬赶走了。仲壬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没办法,去齐国投奔继父公孙明了。br   【牛杀豹】br   叔孙豹是个聪明人,虽然一口气杀死孟丙赶走了仲壬,回头越想越不对劲,因为这两个儿子的所有罪行,说来说去都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都是牛说了,那万一牛是撒谎的呢?br   想到这里,叔孙豹基本上明白了:一切都是牛在搞鬼。br   一身冷汗,叔孙豹一身冷汗。br   叔孙豹还算沉着,他让人把牛叫到了床边。br   “牛啊,我快不行了,看这家里,孟丙被大义灭亲了,叔孙婼又岁数太小,看来只能让仲壬接班了。你辛苦一下,去把仲壬给找回来吧。”才把仲壬赶走两天,叔孙豹又要牛去把他找回来。br   “好。”牛答应了,然后起身走了。br   牛很失望,他原本以为叔孙豹在这个时候会最终选择他为继承人,可是,叔孙豹还是选择了仲壬。br   “老东西,你不仁,不要怪我不义。”牛恨恨地说。br   牛不仅没有派人去找仲壬,还停止给叔孙豹供应食物。br   第二天,牛去找季孙家的管家南遗,管家和管家之间往往是朋友,牛希望能够获得南遗的支持,进而通过南遗获得季孙家的支持。br   牛走了,杜泄趁这个当口来了。杜泄是谁?叔孙豹的家臣,也是最信任的家臣。由于为人耿直,牛平时也有些怕他。br   杜泄去见叔孙豹,守门的人按照牛的吩咐,一律不给进去。不过看见是杜泄,也不敢一味阻拦,被杜泄臭骂一顿,还是放他进去了。“牛主管回来之前,一定要出来啊。”守门的最后忘不了叮嘱一句。br   “老,老杜,你总算来、来了。”叔孙豹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见杜泄进来,眼中闪出一点希望的光芒来,沙哑着嗓子叫着。br   “主公,还好吗?”杜泄急忙来到近前。br   “我快饿死了,牛不给我饭吃,孟丙也是被他害死的。”叔孙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他指一指床边的一支大戟。“你,你拿我的大戟出去,把牛给我杀了。”br   “主公,来不及了,我做不到这一点。”杜泄拒绝了,喂了叔孙豹几口水,退了出来。br   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人来看望过叔孙豹,因为牛拒绝所有人进来。br   从那之后,叔孙豹再也没有吃喝过一口。br   两天之后,叔孙豹被活活饿死了。br   【三桓瓜分国家】br   牛立了小弟弟叔孙婼,自己继续做管家。实际上,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br   鲁昭公指定了杜泄来负责叔孙豹的葬礼,而杜泄现在成了牛的眼中钉。可是牛拿杜泄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杜泄既是叔孙家的家臣,也是鲁国的上大夫,牛不敢动他。不过,牛有办法对付他。br   杜泄决定用大路车为叔孙豹送葬,大路车是一种豪华配置的顶级车,诸侯没有,只有王室才有。当年,叔孙豹出使王室,周王因为喜欢他,送了他大路车。br   牛暗中找到南遗,让他去季孙宿那里说杜泄的坏话。br   “主公,这杜泄太过分了。叔孙豹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坐过路车,凭什么死了用路车送葬?再者说了,咱们正卿都不用路车,他是一个次卿,怎么能用?”南遗果然来找季孙宿,拿大路车来说事。br   “哎,是啊。”季孙宿觉得南遗说得对,于是派人去找杜泄,要求他换车。br   杜泄一听,就知道是牛在背后捣鬼,并不是季孙宿成心要为难自己。于是,杜泄亲自上门来找季孙宿解释了。br   “我就还真必须用大路车了,为什么呢?您听我解释。当初周王送给叔孙豹大路车,叔孙豹自己不敢用,回来献给国君了。可是国君说这是周王送给叔孙豹的,自己不敢要,因此当时叫司徒司空司马,也就是你们三家郑重记下这件事情,车还是归叔孙豹。您是司徒,当时也在场,这我没说错吧?您要忘了,咱们去宫里查历史记录去。后来呢,叔孙豹还不敢用,就一直放着了。如果周王和国君赏赐的东西,活着不用,死了还不让用,那这个赏赐不成了扯蛋了?所以,一定要用。”杜泄一番话,有理有利有节,有历史根据,还有逻辑分析。br   “哎,是啊。”季孙宿又觉得杜泄说得更有理,点了点头:“那,就用吧。”br   用大路车给叔孙豹送葬的事情就这么定了。br   葬礼之前,季孙宿提出一个建议来:三桓把公室的军队瓜分掉。br   “太好了,我爹生前就有这个愿望。”牛代表叔孙家参加了会议,双手赞成这个建议,他是想讨好季孙宿。br   “我看行。”孟僖子(孟孙貜)也同意了。br   三家都同意了,于是开始动手。br   其实,这是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的部队了。早在鲁襄公十一年(前540年),季孙宿就向叔孙豹提出要瓜分公室部队的建议,当时叔孙豹表示反对,可是在季孙宿的坚持下,叔孙豹最终还是同意了。不过,叔孙豹提出一个条件:把中军留给公室。br   当时,三家在鲁僖公的庙门前进行了盟誓,三家平分公室军队;然后到曲阜城外的乱葬岗五父之衢,在孤魂野鬼们面前进行了诅咒,保证不再瓜分中军,否则不得好死。(《左传》:“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br   当时,把中军留给了公室,其余的部队一分为三,成了三桓的家兵。br   季孙家规定,划入季孙家的贵族,如果把封邑带入季孙家,那么免税。否则,双倍征税。孟孙家强制一半的贵族将封邑带入,另一半依然向公室缴税;叔孙家将全部划归自己的贵族的封邑强制并入叔孙家。br   这一次,把中军给瓜分了,不过比例与上一次不同,中军被一分为四,季孙家独得两份,叔孙和孟孙家各得一份。中军贵族的所有封邑全部并入三家,而三家向公室进贡。br   至此,公室已经没有军队,而且已经没有土地,他们要完全靠三桓的进贡来维持生活了。混到现在,鲁国国君比周王还要惨一点。br   鲁昭公眼看自己的最后一点本钱也被瓜分,敢怒不敢言。br   瓜分了中军,季孙宿有点担心当初的诅咒会应验,到时候五父之衢的孤魂野鬼们前来勾魂岂不是很麻烦?想了半天,想了个主意:把责任推给叔孙豹。br   于是,季孙宿整了一份策书送给杜泄,要他把上面的内容告诉给已经死了的叔孙豹。上面这样写道:您一门心思想瓜分掉中军,我们继承了您的遗志,把中军给瓜分了,特此告知您。br   杜泄看完策书,哭笑不得:“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当年我家主公坚持在五父之衢诅咒,不就是为了保留中军吗?”br   杜泄把策书撕得粉碎,扔到了地上。br   到下葬的那一天,杜泄安排叔孙豹的棺材从正门出城。牛又看到了机会,于是他去找好朋友叔仲带去季孙宿面前说杜泄的坏话。br   “这样不行啊,我当年听叔孙豹说过了,说是没有善终的人只能从西门出去。不行,要让他们走西门。”叔仲带得了牛的好处,去季孙宿那里挑拨离间。br   “哎,是啊。”季孙宿觉得有道理,于是派人去阻止杜泄。br   杜泄这边都安排好了,正要出发,季孙宿的人就来了,说是只能走西门。br   “去他姥姥的,懂不懂啊?鲁国的规矩,卿下葬,一律走正门,什么时候改规矩了?”杜泄没理季孙宿的茬,依然从正门给叔孙豹送葬。br   葬礼结束,杜泄知道自己在鲁国是混不下去了,索性带着全家移民楚国了。br   【牛死了】br   好不容易弄走了一个,牛还没有来得及庆祝,又回来一个。br   谁回来了?仲壬。br   仲壬回来,是来争夺继承人宝座的。所以,他一回来,就托人打通季孙宿的关节,请季孙宿帮忙立他为叔孙家的继承人。br   季孙宿答应了,可是,牛不能让他答应。br   牛又找到了南遗帮忙,许诺只要季孙宿放弃立仲壬,就把叔孙家东部国境的三十座城邑送给南遗。br   有好处的事情,谁不干?br   “主公,叔孙家要是强大了,对咱们也没什么好处啊。我看,别掺和他们家的事情了,让他们自己乱下去算了。”南遗去见季孙宿,出这么个主意。br   “哎,是啊。”季孙宿觉得有道理,于是不再管仲壬的事情。br   南遗把好消息告诉了牛,牛当即决定攻打仲壬,永绝后患。南遗从季孙家里派兵帮助牛,结果,仲壬中箭而死。br   叔孙婼(叔孙昭子)正式成为叔孙家的继承人,这得到了鲁国国君、季孙家和孟孙家的认可。牛认为这个小孩可以轻易控制,因此也松了一口气。br   叔孙婼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异常聪明。他知道,牛之所以立自己为继承人,并不是因为他爱自己,而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好控制。如果自己不想办法,那么今后就是被牛控制,然后再一个不知道什么日子里被干掉,像老鼠一样窝囊地死掉。br   趁着某一天牛出外的机会,叔孙婼召集了整个家族大会。br   “牛祸害我们叔孙家,害死了我们的两个嫡子,还把我们家的封邑送给外人。这个人吃里爬外,包藏祸心,民愤极大,死有余辜。现在我宣布,判处牛死刑,悬赏捉拿。”叔孙婼在会上痛斥了牛,整个家族一片欢呼。br   “我要控诉。”人们纷纷控诉牛的罪行,家族大会成了批斗大会。br   牛,确实民愤极大。br   牛在外面听说家里连批斗会和审判会都一块开了,叹了一口气,直接逃奔齐国去了。在齐国,牛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终于有一天,孟丙和仲壬的儿子追踪到了他,将他杀死之后,把人头扔到了野地里喂狗。br   这是后话。br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两句话,就是说牛这样的人。lt;/pregt;lt;/divgt;
58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四川骂人歇后语:摸着石头过河---哄鬼
稻草 2016-10-18 15:55
  “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实际是标准的四川骂人歇后语。   “摸着石头过河---哄鬼”才是这句话的完整句子。地道的四川骂人话。大家记住,到了四川,千万不要乱说“摸着石头过河”,否则四川人一定会立马回骂:你才摸着石头过河!你全家都摸着石头过河!你祖宗八代都摸着石头过河!你子子孙孙都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来源于四川民间鬼怪故事:   有一个少年书生夜晚出游,路遇一鬼。鬼迷了路,要和少年书生结伴而行。书生慨然应允,于是两个结伴同行,一路相谈甚欢。走了许久,前面出现一条大河。少年书生说:河水很深,我们从桥上过河吧。那鬼说,不行啊,如果走到桥中间,听到三声鸡叫,第一缕阳光会把我的游魂照散。少年书生想,鬼现在想利用我给它带路,万一它缠住我咋办?就说:那你下河从水里过河吧,河水又深又暗,听不到鸡叫,阳光也照不到。那鬼说:好是好,可水里什么也看不见啊。书生就说:那你摸着水里的石头过河,绝对稳当。那鬼于是就下河入水,在水里摸石头,东摸一块,西摸一块,转来转去不断地摸,结果在水里摸了一千三百年,至今还在那条河里摸石头。   “摸着石头过河”原意为“哄鬼、糊弄鬼”。“摸着石头过河”四川俚语意思是“傻儿、畜生不如、犯贱”。(作者:佚名)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苏妲己考古后复原容貌颜值逆天(图)
热度 1 稻草 2016-8-7 15:27
考古学界传来消息称要对中国的八大美女古尸进行复原,此消息震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苏妲己,复原之后的样子使花都黯然失色,专家都震惊了,颜值简直逆天了!
个人分类: 娱乐转帖|521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习近平主席讲述延安插队故事:我是延安人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6-7-31 22:49
http://www.tudou.com/v/6qc2SMB9D_g/rpid=117845652resourceId=117845652_04_05_99/v.swf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2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四,琼瑶的故事
热度 1 水壶灌满 2016-6-24 08:06
四,琼瑶的故事 第一次交锋的结果显然不理想,不仅儿子被赶到了姥姥家,还让幽王趁机封褒姒做了褒妃,从“超女冠军”成了“国家一级演员”。申后很不爽,按理说,这样的大事是需要征求她的意见的,可是幽王竟然就这么决定了,显然幽王认为太子的“后宫风暴”行动是受了申后指使的。   申后很发愁,她也没有什么后宫斗争经验,历年来这里都是论资排辈的,从来还没有出过褒姒这样一个一炮走红的。   怎么办?申后感受到了威胁,她知道,莽撞行事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是该想个技术含量高一些的办法了。   可是,申后左思右想,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好想。       转眼间,褒妃进宫已经三个月了,幽王还是天天和她腻在一起。   据说,褒妃怀孕了。对于前几年天天都有清宫戏可看的群众来说,后宫的人怀孕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申后郁闷啊,整天愁眉不展。   终于,有人帮她出主意了。历史要发展下去,肯定会有人挺身而出的。   “王后,不知为什么愁眉苦脸?当心愁坏了身子。”一个叫琼瑶的老宫女问道。琼瑶已经五十多岁,从前是姜太后的宫女,太后驾崩后,就跟了申后。因为琼瑶为人机警体贴,又会讲故事,太后十分喜爱她,申后也有些敬重她,平素说话都要随便一些。   “唉。”申后见是琼瑶,叹了一口气,将自己的烦恼说了出来。  “主人有事,奴婢服其劳。不瞒王后,这些日子琼瑶见王后郁闷,我也急啊。我就在暗中托人调查了褒妃的来历。王后,如今我倒有个好办法,不知王后想不想听。”琼瑶望望四周,轻声说道。   “你们都下去。”申后知道琼瑶的意思,当下令身边的侍女都走开,只剩下琼瑶一个人。   琼瑶给申后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令申后兴奋的故事。   一个什么故事?   自从幽王赶走了宜臼,宫里风平浪静了,褒妃也进了编制,成了正式的后宫人员。最近,又发现褒妃怀了孕,幽王很高兴。   那一天,褒妃正和幽王吃着新下的水果,看着西方歌舞。所谓西方歌舞,就是西面胡人的歌舞。申后急匆匆地来了,身后还跟着老宫女琼瑶。   “大王,出大事了,还在这里歌舞升平。”申后开口就说,众人都吃了一惊。   “犬戎打过来了?”幽王也是一愣,急忙问。   “比犬戎打过来还要可怕呢。”   “那是什么?快说。”幽王有些急了。   “让他们都退下。”申后神神秘秘的样子。   幽王挥挥手,除了褒妃,所有人都退下了。   “这,褒妃也要回避。”申后犹犹豫豫。   褒妃就要起身,被幽王一把拉住:“不用,你不用走。”   “这。”申后似乎有些为难。   “这什么这?快说吧。”幽王有些不耐烦起来,这个申后历来喜欢装神弄鬼,默默唧唧。   申后见幽王下令,没办法,对琼瑶说:“开始吧。”   幽王有些奇怪,什么大事,竟然要一个老宫女来讲。看在琼瑶是个辈分极高的宫女的分上,幽王点点头,让她说下去。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琼瑶开始讲故事了。  以下的故事尽管荒诞,但是绝不是笔者的杜撰。这段故事在太史公的《史记》里有详细的描述。而且,你很难说太史公也是在杜撰,因为那时候周朝的史官正是太史公的祖先。   还是来听琼瑶讲故事吧。   十四年前,那时的周王还是宣王。   突然有一天,宫里出了怪事。   什么怪事?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宫女木桃突然生了一个女婴。大家都很奇怪,别人五十多岁都绝经了,她还能生孩子,牛啊;再说,五十多岁还能被天子临幸,这天子的性取向是不是有问题?早有人去向姜后汇报,姜后大惊之后大怒,将木桃捉来审问,心说你这个老东西比我还老,怎么天子能看上你?   “说吧,把你的野汉子招出来。”姜后一拍桌子,喝问。   出乎众人的意料,木桃并不害怕,说道:“王后娘娘,我冤枉啊。我要是真的偷了腥,这辈子也值了,死我也认了。可是我是真没有偷男人啊。”   “没有?难道你自己会生?”姜后气得乐了,心说你还会单性繁殖了。   “娘娘,说来话长,你听我说,是这么回事。”木桃也有故事,她开始说起自己的故事来。   木桃的故事在四十年前,那时候宣王还是太子,那时的周王还是幽王的爷爷厉王。   有一天厉王没事在库房里转悠,突然看见了一个罐子上满是灰尘,连蜘蛛也有了,就问库官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库官急忙说:“大王,这个罐子别看是个罐子,可不是个寻常的罐子,是文物古迹啊。说起来,有这罐子的时候,大王您还没有呢。”   “我还没有?你这么说,难道这罐子是商朝的?”厉王有些生气,心说这分明是你懒惰,不肯经常擦拭,却说成这个罐子年代久远。按着厉王的性格,就准备杀人了。   “大王,何止是商朝?这是夏朝的。想当年夏桀的时候,王宫里突然来了两条龙,夏桀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太史就告诉他准备一个罐子,把龙的口水接下来。于是夏桀叫人准备了罐子,那两条龙流了些口水就走了,这罐子就是装龙口水的。从夏到商再到周,都没人敢开。传说中,谁开谁亡国。”   “你编的吧?”厉王当然不信,前文说了,封建迷信的东西在那时候还没有。   “大王,有文字记载啊,您不信,我给您找出来看。”库管就要去图书馆找史料,记载这个史料的就是太史公的祖先。   “算了算了,罐子给我看看。”厉王才懒得去看什么历史记载,心说你说没人敢开,老子就偏要开。   库官连忙找了抹布把罐子擦干净,放在一个盘子里递给厉王。厉王假装去接,故意一松手,盘子摔在地上,连罐子摔得粉碎,一大滩水从里面流了出来。不用说,这就是龙口水了,看来还真不少,罐子密封得还不错——这也雄辩地证明了我们在四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先进的密封技术。龙口水有些发黄,而且有点混浊,奇臭无比。想想看,放了七百多年,什么能不臭?   “还真有。”厉王倒有些意外,掩着鼻子摆摆手:“擦了吧。”  库官连忙叫人来擦,奇怪的是,那龙口水大概掺了不少龙鼻涕,粘糊糊地怎么擦也擦不掉。这时候厉王把太史找来想办法,太史说了:“大王,龙这东西属于至阳,只能至阴来克。大王快找几个宫女来,光着屁股大声喊叫,这龙口水就没了。”   厉王心说别的咱没有,光屁股宫女大把。于是一口气找来三十六个宫女,一个个脱得精光,将龙口水围成三圈,好像足球宝贝似的大呼小叫。说来奇怪,这龙口水还真怕了光屁股宫女,化身成乌龟,缩着龟头,落荒而逃,三十六个光屁股宫女在后面紧追不放,看看赶上,前面遇上一个七八岁的小宫女,那乌龟跑到小宫女身后,就不见了。   木桃讲到这里,姜后有些听不下去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跟她怀孕生孩子有什么关系?  “讲完了吗?乱七八糟的,龙口水跟你生孩子有什么关系?”姜后不耐烦了。   “娘娘啊,那个小宫女就是我啊。你说怪不怪,自从我遇上了那个乌龟,第二天肚子就大了,这不,一直大了四十多年,今天生下来了。”按着木桃的说法,她生的竟然是个龙女,至少也是个龟女。   “这么说来,你生的还是个龙女啊?我这娘娘的位置是不是该让给你了?”姜后十分生气,眼里露出凶光来。  木桃知道事情不妙,这个时候也顾不得女儿的性命了,急忙说道:“娘娘,不是龙女,是、是个妖女。”   “既然是妖女,来人,把妖女扔河里去。”姜后见老宫女说得云里雾里,也懒得去管她是不是在瞎编了,把她女儿淹死也就算了。   木桃哪里敢说话,眼看着宫里侍者把女儿抢了,用草席包着,抱出宫外,扔到河里去了。  “后来呢?”褒妃听得入神,听到这里,忍不住问。   “后来,据说那个妖女没有死,被人救了。过世的太史公曾经说过,这个女孩子将来会断送大周的江山的。”琼瑶小心翼翼地说。  “她现在在哪里呢?”褒妃松了一口气,想要知道答案。   琼瑶见褒妃盯着她,不敢看褒妃,接着说下去。   “据说,这个妖女被一家卖桑木弓的救了,后来就到了褒城,算起来,现在就快十五岁了。”琼瑶接着说,一边说,一边瞟了褒姒一眼。   褒妃禁不住有些高兴,这个女孩子总算没有死。最奇的是,这个女孩子竟然也在褒城,会不会自己见过她?   到这个时候,幽王已经知道琼瑶的故事是要做什么了。他看褒妃高兴的样子,纯得无法形容。这样单纯善良的女人会断送了大周的江山?这不是瞎扯吗?   “你可知道这个妖女叫什么?住在什么地方?”幽王故意问。   “大王,有句话琼瑶不敢说。”   “说。”幽王喝道。   “据琼瑶知道,褒妃正是褒城人,她爹娘不是她的亲爹娘,正是卖桑木弓的,原本是镐京人氏。褒妃的年纪也与那妖女相符。恕琼瑶大胆,只怕褒妃就是那个妖女。”琼瑶壮着胆子一口气说出来,她知道,这番话一出来,要么飞黄腾达,要么就是脑袋不保。   褒妃到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说来说去,申后和琼瑶不是来讲故事的,是来要自己命的。琼瑶的故事她当然不信,但是她信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幽王信不信。   “你编的吧?”幽王说,很显然他不信。   “我要是编的,天打五雷轰。”琼瑶赶紧发誓。   “那好,把木桃给我找来。”幽王说,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可是,木桃已经死了。不仅木桃死了,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死了,除了琼瑶。   什么叫做死无对证?   幽王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而且越来越难看。   自古以来,有一个保命的秘诀,那就是:打赌。   “琼瑶,显然是你在这里胡说八道,妖言惑众。来人,推出去喂狗。”幽王愤怒极了,他就知道琼瑶是来害褒妃的,从她开始讲故事,幽王就知道。   申后有些慌了,她急忙求情。   可是,这个时候求情有用吗?特别是申后求情会有用吗?幽王想:你也是同案犯。   就连褒妃也替琼瑶求情,乡下人,心肠软。   褒妃求情有用吗?幽王想:你这么善良,陷害你的人更应该喂狗。   关键时刻,要靠自己。   “大王,我和你打个赌。褒妃已经有身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若是生下来是个好孩子,我甘愿喂狗;若是个妖怪,请大王为我平反昭雪。”琼瑶镇定地说。   这是一个幽王不能拒绝的建议,否则就显得他太心虚。   于是,琼瑶被关押起来,申后没趣地回去了。   褒妃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终于有一天太医告诉幽王“你们不能再干那个事了”。幽王说他早就不干了,但是他要守在褒妃身边。  也许是幽王爱褒妃爱到足以克制自己性欲的地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不在身边褒妃就可能被人害死。总之,即使在褒妃已经不能满足他之后,他依然不肯去临幸别的女人。于是,整个后宫弥漫着绝望的气氛。   直到有一天,王宫里传出“哇”的哭声,褒妃的孩子落地了。每个人都很关心这个孩子,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是人还是妖,褒妃则更多一点关心:像褒子哥哥还是像幽王。   结果是这样的:男孩子,是人,长得有点像幽王,也有点像褒妃。换句话说,就是谁也不像。其实,像褒子哥哥。   幽王很高兴,他又多了一个儿子。   申后很沮丧,她知道,琼瑶这下要喂狗了。可是,这一次她猜错了。   “放了琼瑶吧。”褒妃对幽王说。   “为什么?”   “我们生了孩子,是大喜,何必要杀人?况且,她也是不得已。在宫里混,都不容易。”褒妃说。   幽王放了琼瑶,整个后宫的人都开始称颂褒妃,包括那些原本嫉恨她的人。   以德报怨,以柔克刚。或许褒妃不是蓄意这样,但是这却是她在与申后的斗争中获胜的不二法宝。   现在,是时候说说幽王宠爱褒妃的第二个理由了。   什么样的女人才是具有恒久魅力的女人?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一直困扰着女人,特别是困扰着美女。绝大多数的美女对男人是具有魅力的,但是她们往往发现,用不了多长时间,男人就会对她们失去兴趣,她们就失去了魅力。为什么会这样?男人固然是喜新厌旧的,但是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令男人始终对她们保持兴趣吗?   其实,褒妃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早在将近三千年前,褒妃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可是,人们没有注意。现在,让我们来解读这一案例。  褒妃从进宫开始到幽王被杀,时间跨度为八年,八年中,褒妃从十四岁到二十二岁,经历了怀孕和生孩子的过程。从天真少女到成熟少妇,从窈窕身材到大肚婆再到略显丰满,幽王对她始终恩爱如一,忠贞不渝。这期间,还时不时有人献上新的超女,但没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褒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酷。所有如今扮酷的男男女女们,他们的祖师奶就是褒妃。   首先说褒妃为什么酷。   褒妃是不情愿进宫的,她的心里装着的褒子哥哥。   初进宫,面对陌生环境,她很紧张,特别是跟幽王上床的时候。过了不久,紧张感消失了,但是她发现了另一件要命的事情——她怀孕了。   算算日子,褒妃发现肚子里的孩子很可能不是幽王的,而是褒子哥哥的。如果一定要算概率的话,基本上八成该是褒子哥哥的。再想想,幽王的生育能力似乎不是太强,近期临幸过的超女也不少,可是没有一个开花结果的。   褒妃开始担心,担心肚子里的孩子,担心自己。   如果以上两条还不够的话,那么还有第三条,就是她时刻要提防申后的陷害。   当以上三条同时成立的时候,褒妃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她不是不想笑,从前采蘑菇的时候她也常笑,可是现在她实在笑不出来;她不是想酷,可是不由得她不酷。   褒妃不笑,她从来不笑。   而男人天生就是犯贱的,女人越是讨好他们,他们就越看不上女人。反过来,女人越是对他们不搭不理,他们就越是觉得这样的女人好。   天下第一贱男毫无疑问是天子了,因为天下女人都要讨好他。可是,当一个女人在她面前扮酷的时候,他傻眼了。他充当惯了征服者,所以他很向往被征服的感觉。于是反过来,他要讨好这个扮酷的女人了。   褒妃就是一个很酷的人,而且她不是扮酷,而是真得很酷。幽王所见过的女人都是对他堆满笑容的,如此酷的女人从来就没有见过。幽王完全被褒妃吸引了,被她征服了,再加上褒妃的善良和率直,幽王确实是无法从褒妃这里脱身了。   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对他酷。   电影上常常有女人在交流经验说:“对男人,别给他好脸色看。”别以为这是废话,这是真理。 待续。。。。。
2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有品质、有趣、有腔调、有范儿的男生是什么样的?
热度 4 方枪枪 2016-4-23 11:25
有品质、有趣、有腔调、有范儿的男生是什么样的?
一个论坛讨论: 有品质、有趣、有腔调、有范儿的男生是什么样的? 一些回答挺好玩的,转载一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49171#answer-1935852 看到有品质、有趣、有腔调、有范儿几个要求,立马想起了宫崎骏的《红猪》。主角Porco是一战中意大利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但却被施了魔法变了一头猪。这部电影以水上飞机时代的地中海为舞台,描写了红猪为了荣耀、女友、奖赏,与“空中强盗”搏斗的故事。Porco在电影中既是一个痛苦的人,又是一头快乐的猪。 1、懂生活。 电影开篇是在一个隐蔽的海岛,这里有阳光、烟、收音机、红酒、杂志和咬了一口的苹果。在红猪Porco露出大猪头之前,他有自己的闲适生活。 2、一技之长 Porco是意大利王牌飞行员,飞行与战斗技术地中海第一。红猪的红就是由他的红色飞艇得名。 3、有自己的世界 amp;amp;amp;amp;amp;amp;amp;lt;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7240919d99683c850cfed29422706f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7240919d99683c850cfed29422706f6_r.jpg"amp;amp;amp;amp;amp;amp;amp;gt;如果以飞行作为一种志业,那么大海、蓝天、白云将占据着你的心,伴随着飞行员处事方式与朋友圈。Porco热爱这片天地,按他的话来说「猪不能飞就是普通的猪而已」。 如果以飞行作为一种志业,那么大海、蓝天、白云将占据着你的心,伴随着飞行员处事方式与朋友圈。Porco热爱这片天地,按他的话来说「猪不能飞就是普通的猪而已」。 4、XXXX Porco与吉娜本是老朋友,他们的关系也若即若离,他从来不吐露心声,只会在晚上来到她的饭店,听她唱歌,与她聊天。 5、有钱 能赚钱,会花钱。 6、有故事 amp;amp;amp;amp;amp;amp;amp;lt;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dc0b4a6660cacb4913e9e61ad5d122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dc0b4a6660cacb4913e9e61ad5d122a_r.jpg"amp;amp;amp;amp;amp;amp;amp;gt;三十多岁的Porco在电影中既是一头快乐的猪,又是一个痛苦的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看着战友牺牲;处在战争边缘,而自己小心翼翼的爱情也与友情含混不清。 三十多岁的Porco在电影中既是一头快乐的猪,又是一个痛苦的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看着战友牺牲;处在战争边缘,而自己小心翼翼的爱情也与友情含混不清。 7、长得帅 amp;amp;amp;amp;amp;amp;amp;lt;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52c2c9643671fa76d6857fedfe36c78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52c2c9643671fa76d6857fedfe36c78_r.jpg"amp;amp;amp;amp;amp;amp;amp;gt;根据知乎看脸定律补上这条,如果猪头魔咒不解除的话,我们会有多沮丧。 根据看脸定律补上这条,如果猪头魔咒不解除的话,我们会有多沮丧。 同样描绘的是意大利风景,《红猪》不像《教父》那么严肃,我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是地中海的阳光。《红猪》拥有着最可爱迷人的反派角色。尽管坏人们又穷又小气,整天不洗澡,但他们不是真正的坏人。他们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并且遇到女神的时候竟然像孩子般害羞。他们也许没有品质、没有腔调、没有范儿,至少也是有趣的。 amp;amp;amp;amp;amp;amp;amp;lt;img src="https://pic2.zhimg.com/7c0d2b5f39d5b37bb8c92f0af7f4ea8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7c0d2b5f39d5b37bb8c92f0af7f4ea8d_r.jpg"amp;amp;amp;amp;amp;amp;amp;gt; 而对于Porco,最重要的是他 承认自己是头猪 。他不愿意成为法西斯,宁愿做一头猪,在亚得里亚海过着自由和放荡的生活。猪是没有国家和法律可言的,对于一只猪,人类的纷争没有丝毫的意义。用萨特的观点来说,猪在没有意义的宇宙中生活,灵魂、道德甚至猪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猪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选择,活得精彩。 Porco就是这样一只存在主义的猪,一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猪,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不知道他这样算不算有品质、有趣、有腔调、有范儿,但《红猪》确实是我看过最Man的电影。 大部分人都是从头发多长到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性格来讲有品质有趣有腔调的男生是怎样的,没太多特别。另一个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挺好玩,这网友认为: 个人选择,只吸引与我同类的人,我不想吸引全社会的人,因为我觉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所以有品质有腔调有趣有范没有明确定义。 法国总统说:“能不能这样:把这事稍往后放一放,让我陪 大家去体验另一种生活,让我们放松自己,在黄昏的鸟鸣中看着夜幕降临大地,在银色的月光下听着 怀旧 的音乐,喝着美酒想着你心爱的人……这时你们就会发现,终级真理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重要,与你们追求 的虚无飘渺的宇宙和谐之美相比,这样的美更让人陶醉。”   一位物理学家冷冷地说:“所有的生活都 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互相理解。” =============各位觉得,这位法国总统有品味吗?但是他为什么无法 吸引这位物理学家?
346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小鸡投日又飞又跳
热度 2 美中网来的 2016-4-9 05:08
环球网也看湾吗? http://media.china.com.cn/cmys/2016-04-04/687285.html 为什么这时候发这个文。 这个故事 年近九旬的锦州军分区原副政委徐振山吹自己抗战,说 日本鬼子躲在一个院内:【 院门有几鸡,大家又想出一招,往鸡屁股上倒洋油当“燃烧弹”,点火后扔进院子。这只鸡又飞又跳、四处乱钻,把房子、柴火都点着了,全院又是烟、又是火】。最后鬼子不得不投降。 故事可信么?鬼子看到屁股烧焦的洋油小鸡,捉了吃下去正好补充脂肪吧。 小鸡被动抗日?还是主动投日?值得商榷。 小碗四楼阳台那只鸡的主动投日,没有异议。
9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 附录 ---放下开示
热度 1 Chico 2016-2-22 07:10
【放下】    问 :我之前也读过很多佛学故事,都说不管遇到什么事,要耐心忍受,然后放下、看淡。但我现在的问题是,可能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是放不下、看不开,这个怎么办呢?   堪布答:放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你必须要先懂得道理,然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才能慢慢放得下来。   就像一个患有胆病的人,明明知道眼前的海螺是白色,可在病没有好之前,看到的一直是黄色。同样,你说很多道理自己都懂,但实际上这不叫懂,只是字面上理解而已。如果你真的懂了,面对任何磨难都不会执著、痛苦。   所以,理解和通达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问 :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通常是以包容别人而收场的,但对方往往不理解,反而认为我很傻,这样我就很郁闷。怎样才能在我包容别人与我不郁闷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呢?   堪布答:这种现象在当今比较常见。包括有些人学儒教思想,懂礼貌的话,有些老师和学识就常欺负他。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对善良都带有蔑视态度,所以,极个别人行持善法、包容他人,不一定会受到认可。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抛弃自己的善良、包容。   藏地曾有一位伟大的佛学家,叫麦彭仁波切,他就说过:“纵然整个大地遍满恶人行持恶法,我也不会改变自己高尚的行为,要如淤泥中的莲花一样清净。”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别人认为你很傻、很蠢,你也会觉得问心无愧。只有这样,不管你自己还是这个社会,将来才有一点希望。    问 : 假如有人对一些事情很抱怨,想法也很执著,怎么样才能让他放下呢?   堪布答:有些人常对外境有诸多抱怨,这是不太合理的。为什么呢?因为当他在抱怨时,总是盯着别人的毛病看,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一件事情不成功了,他就拼命地埋怨别人;一旦成功了,又觉得全是自己的功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气,这个特别不好。   其实,我们应该反过来想:当这个事情成功了,都是别人的贡献;失败的时候,则是自己的过失。我们藏地就有一句著名的格言:“亏损失败自己接受, 胜利利益奉献他人。”这种精神非常伟大,理应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准绳。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跟别人合作时,常常出现一些不愉快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没 有做到。当然,这一点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至于你想让他放下执著,这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他必须要先懂得道理,然后经过一定的修行,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要知道,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当自己特别执著时,肯定放不下来。只有通过各方面观察,发现它也不过如此,放下才会易如反掌。    问 :现实社会中,我们因欲望产生很多虚荣心、攀比心,往往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真的需要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寻求自我、反观自我?   堪布答:现在的人们,虚荣心确实特别强,攀比心也很厉害。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的内心要想安宁,必须有一种正确的信仰。否则,你就会盲目地追求金钱,内心欲望无有止境,绝不会有快乐可言。   如今有个口号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实际上,“需求”是满足不了的,人心就像是填不满的无底洞,假如不懂得知足的话,想用物质来满足是很困难的。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追求必要的物质以外,也不能忽视内心的安宁。而若想做到这一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最完美、最究竟的答案。    问 :佛陀当年正是看到众生的苦,为了想办法解决,才出家修行,最终成就了佛果。那我们学了佛以后,尽管也期望有一天能成佛,但现在的心力不像佛陀那么大。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痛苦怎么办呢?   堪布答:经常遇到痛苦的话,容易生起出离心,把它变成一种成就的动力,这就叫将痛苦转为道用,此举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大德并不希望成天顺顺利利,否则,修行就没什么进步了。作为大乘修行人,一旦遇到敌人、生活中出现不顺,绝不会像世间人一样痛苦,而是像拾到了如意宝般的开心,以此可检验自己的修行境界如何。   犹如高明的医生,能将山上所有的草,都配成良药,同样,真正有修行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可以把它转为道用,变成解脱的一种助缘。    问:5年前我断了韧带,一直很痛苦,这几年没有敢运动。几个月前,我再做运动时,竟然又断了同一条韧带。为什么我这个身体这么弱,好像经常都有病,我该怎么解决呢?   堪布答: 任何一种病,都要依靠中医或西医来治疗,这是佛教也很提倡的。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就我个人而言,10年前得过强直性脊柱炎,很多医生都说这没办法治,一辈子会非常痛苦,同时我还有肝炎、慢性胃炎。曾有一个医生,看了我的检查报告后说:“你这个人很倒霉!这么多难治的病,全部出现在你一个人身上。”   如果我没有学过佛,可能心里会非常痛苦。但因为学了大乘佛法,说实话,我并没有把这些当回事,觉得这个身体再怎么保养,迟早也会腐朽的,不管自己能再活多少天,都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当医生看了我的报告后,说我可能活不了很久时,我就赶快在厦门找个地方,以闭关的方式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这部论没有译完之前,我很担心中途会离开世间,如果能善始善终的话,我就没什么遗憾了,这些我在日记《旅途脚印》中也写过。结果过了这么多年,这几种病奇迹般地全部好了,现在就没 有什么了。   因此,我们作为病人,不要老想着自己痛苦怎么办,不要太把它当回事。其实生病也可以,不生病也可以。假如这个病总好不了,那是自己前世的业障,以此 可观想代众生受苦。平时有这种心态的话,遇到什么都会快乐。 甚至到了一定时候,你的病会不药而愈。    退一步说,就算它好不了,这个世上也不只有你我会死,所有的人最后都会离开。 没办法,轮回就是这样!    问:到目前为止,您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痛苦是什么?您是怎么面对它的?   堪布答:我是1962年出生的,现在快50岁了。回顾自己的人生,我小时候读书很晚,15岁才开始上小学,之前一直是文盲,天天放牦牛。当时我 弟弟不肯去学校读书,家人害怕被罚款,实在没办法,就把我送去替弟弟读了。到现在,弟弟也常跟我开玩笑说:“我对你的恩德很大,否则,你一辈子只是山上的 牧童,不会有读书的机会。”   我没有上学之前,一直都在放牛,有时候牦牛丢了,或者被狼吃了,我就不敢回家,心里非常的痛苦。   之后,我在学校里读书时,没有评上什么,或者因为一些摩擦,跟别的孩子打架输了,这个时候也很痛苦。   后来,出了家以后,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学佛,一直看书、一直禅修。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像想不起来有什么痛苦。   我在1985年出家,2005年我们师范的同学开了个同学会,在所有的同学中,只有我们两三个出家人。当时每个人讲了自己这20年的经历,有些 同学结婚了,有些离婚了,有些结婚了但儿子死了,丈夫死了------这样那样的痛苦特别多,好多女同学都是边哭边讲的。但我们几个出家人,确实没有特别强烈的痛苦,到目前为止仍是如此。   我自身的话,一出家就依止法王如意宝系统闻思,明白了中观空性和大乘佛教的利益,再加上周围的环境也很清净,所以记不起来有什么痛苦。后来,虽 然我父亲死了、亲戚死了,但这些在我的人生中,好像没有感觉是一种痛苦。所以,佛教真的对消除痛苦非常有力,这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
个人分类: 佛教文章|5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亨庭顿海边的故事
热度 10 迷光梦影 2015-12-4 16:12
亨庭顿海边的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谢谢观看!
个人分类: 风景|595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廖凯原证明钱并非万能
岳东晓 2015-9-15 07:17
钱换不来爱情,钱换不来。。。(the list continues ). 廖凯原捐一亿美金,也得不到去北大物理系讲 “凯原量子信息力学KQID” 的机会,而只能去北大法学院讲。这说明什么? 这再次说明钱不是万能的。钱换不来科学地位。 廖凯原 就花10亿美金,其“凯原量子信息力学KQID”也得不到一次物理学权威刊物正规的引用。 廖凯原就算可怜鸡师傅,花一亿美金给鸡打脑白金,鸡师傅也还是不懂初中物理,也还是只能进野鸡大学,不仅不会解决走路上楼梯的初中物理问题,而且惨到连正确答案摆在面前也看不出这是正确答案。 Oh, let's not forget what I wrote in Court: 【Yang had college education from Nanj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Nanjing, China (Chinese: 南京化工学院).He studied as a graduate student in the 1990s at the University of Paderborn in Germany, where he graduated in 1999. No scholarly papers can be found to be authored by Defendant Yang in leading western research journals】 从数百次引用中挑几个,再次让 Red-eye-chicken-master 看看什么叫引用: Hawking radiation in sonic black holes S. Giovanazzi∗ The long-range part of the Coulomb interaction could substantially renormalize the Hawking temperature in long wires in a way similar to how it does for the scattering from an impurity . Conductance of Interacting Quasi-One-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with a Scatterer Authors: A. V. Borin, K. E. Nagaev .... The summation of most divergent contributions may be performed using the renormalization procedure suggested by Yue et al.14 .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 two-lead Luttinger liquid junction out of equilibrium: fermionic representation Authors: D.N. Aristov, P. Wolfle The transport through Luttinger liquid junctions at not too strong interaction has also been calculated using the Functional Renormalization Group method as reviewed in14 ...In this paper we extend the approach of Yue et al Electron-electron interaction effects on transport through mesoscopic superconducting hybrid junctions Authors: Arijit Saha Weak interaction renormalization group approach In this sub section we introduce the weak interaction renormalization group (WIRG) method which was first developed by Yue et al. Functional renormalization group approach to correlated fermion systems Authors: Walter Metzner, Manfred Salmhofer, Carsten Honerkamp, Volker Meden, Kurt Schoenhammer ... The idea of an oscillatory decaying potential is similarly inherent to a poor man’s fermionic RG approach (Yue et al., 1994). Conductance through a potential barrier embedded in a Luttinger liquid: nonuniversal scaling at strong coupling Authors: D.N. Aristov, P. Woelfle The fermionic representation offers the possibility to connect the fermionic degrees of freedom in the (non-interacting) leads smoothly with the degrees of freedom in the interacting system. In other words, it allows to use the scattering states of the system in the non-interacting limit as a basis of description. On the simplest level, in lowest order in the interaction, this program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a seminal paper by Yue , Matveev and Glazman. Spintronics with NSN Junction of one-dimensional quantum wires : A study of Pure Spin Current and Magnetoresistance Authors: Sourin Das, Sumathi Rao, Arijit Saha We see that there is a logarithmic singularity at the k → 0 limit which implies that the lowest order perturbation theory is not enough to calculate correction to the reflection and AR amplitudes when the momenta of the incident particles are very close to the Fermi wave vector. Following Yue et al. , we sum up these most divergent processes using the ”poor man’s scaling” approach to obtain RG equations for the normal refection amplitude... Functional Renormalization-Group Analysis of Luttinger Liquids with Impurities Authors: Sabine Andergassen For Luttinger liquids with repulsive interactions (Kρ 1) already a single static impurity has a strong effect at low energy scales, even if the impurity potential is relatively weak . Junction of several weakly interacting quantum wires: a renormalization group study Authors: Siddhartha Lal (1), Sumathi Rao (2), Diptiman Sen (1) ((1) IISc, Bangalore, (2)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and HRI, Allahabad) Yue et al use this idea to derive the RG equations for an arbitrary S-matrix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wo semi-infinite wires... Let us briefly present the method of Yue et al. .... Yue et al then derive the RG equations for the S-matrix which is now considered to be a function of a distance scale L; they show that −ln(kd) in Eqs. (17-18) can effectively be replaced by dl, where l = ln(L/d). ..Yue et al show that the backscattering interaction governed by g1 leads to a logarithmic renormaliz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s g1 and g2 ; we will ignore that effect here since it plays no role to first order in the gi . I-V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conductance fluctuations of Au nanowires Authors: H. Mehrez, Alex Wlasenko, Brian Larade, Jeremy Taylor, Peter Grutter, Hong Guo In the rest of this section, we follow the interesting idea of the charging effect and analyze it in more detail to understand if this effect, which leads to channel closing53,54 can give rise to nonlinear I-V curves of atomic devices. To start, we follow the work of Yue et. al.71 by assuming a strong interaction and write the renormalize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个人分类: 科普|9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被中国击落的美军飞行员的故事
热度 1 岳东晓 2015-8-8 08:40
前几天听到那个 S国飞行员的故事 之后,在网上查了下,看到一名叫 Philip E. Smith (飞利浦-史密斯)的美军飞行员的故事,继续追索发现他还写了本书《Journey Into Darkness》,于是从 AMAZON买来--只有旧书 。这本书只有270页,今天很快就看完了。故事相当有趣。 中文资料当然说他是蓄意侵入中国领空 。但从一个美军战俘的眼中看中国,无疑是一个特殊的视角。 根据 史密斯的自述,他家里是伊利诺伊的农民。参加美空军后,成绩优秀,成为美国空军的高级飞行员,甚至知道美国核武器性能。1965年一天,他驾驶 F-104战机起飞去越南北部湾与几架美军飞机会合,执行作战任务,半路仪器失灵。他迷航了,地面雷达找不到他,空中加油机也找不到他。结果他飞到了海南岛附近,不觉之中被中国空军的歼六盯上,他想转身用导弹击落中国歼六,这样就成了击落中国歼六的英雄,但歼六似乎更为灵活,用机炮把他打下。他跳伞落入海中,离海岸才数百米,正好落入一群渔船之间,被渔民给捞了上来。交给附近的解放军哨所,又几经辗转,被送到广州。史密斯失踪后,两名战友开着两架F104去搜寻他,在离海南岛只有几公里的地方飞来飞去(多次进行空中加油),飞回去的时候天色已晚,由于他们平时都是白天作业,第一次晚上活动,结果发现一架飞机的夜航灯不工作,两架飞机快着陆时空中相撞。还好两名飞行员成功跳伞。这一天美军损失了三架 F104. 在广州他受到非常好的待遇,住的地方不错,每天还吃西餐,翻译对他也很 nice 。但他拒绝承认自己有任何罪行,说自己不是间谍,而是美军,只说自己是误入。记者拿了一张歼六拍摄的他飞机被击中的照片采访他,他也拒绝理睬。经过多天的审理后,他被送到北京的一个监狱。 史密斯把自己的监狱生活描述得非常凄惨、孤独,食物很差,给他配的女翻译很凶。但有几点,他从来没有被无辜殴打(见后面),他能跟美国的家人通讯,还能收到家人寄来的包裹(衣服、食物等等),每天都能出去锻炼。关押期间,他父亲与一位姐姐去世了。妻子的信开始是很多抱怨,然后信件越来越少 -- 后来知道是改嫁了。 在监狱里,每天要听英文广播,还要学习毛泽东著作。史密斯说他利用这个机会跟翻译进行辩论,说美国民主自由好。他还写日记,把所有见到的中国的负面的东西都写上。 他还认识了几个其他美国人囚犯,其中两人是被中国抓获的CIA间谍。那两人是朝鲜战争末期被抓,已经被关押10多年了。史密斯书中写到,他认为自己跟那两名CIA 完全不同,那两人确实是从事针对中国的间谍活动被活捉,caught red-handed, 而他无罪,属于战俘,越战结束他就应该被释放。 在监狱中他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有段时间看到很多中国平民被带到监狱,有时听到外面各种喧嚣,后来还听说那个讨厌的女翻译站错队,可能也被关了,他感到幸灾乐祸。到后来,他经常在监狱里反叛,故意挑衅、找看守人员麻烦,被制服并扣上手铐,直到他服帖。这些事,同监狱的一个英国人被释放后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番。那英国人在伦敦的一份报纸上写了一件事情,某天是每月给犯人发肥皂的时间,结果肥皂没来,于是史密斯大喊大叫,骂骂咧咧,肥皂很快拿来了,堆在一个桌上,囚犯们分别去取,轮到史密斯,他拿着肥皂到处乱扔,结果被拳打脚踢,关回牢房,拷上手铐。这英国人被叫去打扫一片狼藉的过道,说到处是肥皂片,像溜冰场。英国人写到:可怜的史密斯,我看他是奔溃了。史密斯在书中提起怎么开飞机把越南人炸个稀巴烂似乎相当兴奋,在听到美军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时非常高兴,但他自己惹事,被扣上手铐,却是非常的抱怨,说这太残酷。后来,他说自己想明白了,自己是阶下囚,还去挑衅看守是不明智的。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改善,他跟其他美国人囚犯还被带着到处看风景,什么长城、十三陵、故宫都去了。1973年,越战结束,在越南的美国战俘被归还。史密斯也被中国宣布将释放。书中有个细节,宣布他将被释放后,翻译找他说,带他去 shopping,他感到不可思议。这时翻译拿出一些美元,原来是他被俘时身上带的现金。读到此处,不能不承认共军纪律严明啊。渔民也好,士兵也罢,都没有拿他身上的财物,而是从海南岛一直带到北京,替他保管着。 之后,史密斯跟另一名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从北京到广州,然后从广州到香港边境,被迅速送到美军在菲律宾的基地。这里他见到了以前的一个战友,刚从越南释放,已经只剩皮包骨头,旁边还有一个人名叫 约翰-麦肯 (John McCain)。原来,这两人被越南人关在一块、苦不堪言,两人在越南人牢笼里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在讨论在中国被关押的史密斯怎么样了。所以,这时他们一起来看他了。 后来史密斯又重新回到美国空军,1987年才退休。 退休后他被邀请访问中国。经过一番思想斗争,1989年10月他回到了北京,重新到了那个监狱,看了原来自己被关押的牢房。不同的是,那时监狱的囚犯们需要工作--组装自行车。史密斯在想,如果当年他们也有这种活干就好了,就不会那么无聊。然后他到了上海,见到了 击落他的 那位 中国飞行员---高翔 。 人民网对此有相关记载 :【 史密斯问高翔有什么业余爱好时,高翔风趣地说:“我第一是喝酒,第二才是打仗。”史密斯说:“我酒量小,不行!所以才被你打了下来。”】 。书中,史密斯内心愤愤不平,这个中国人击落我成了英雄,而我则成了囚犯,在监狱里呆了7年,否则我的命运好多了。不过他转念一想,如果我击落他,两人命运可能就掉个了。 想到这,史密斯心里总算释然了。 中美和平合作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啊。 高翔 上图:1973年两名美军飞行员被中国释放,右边是史密斯 史密斯战机被击中的照片 高翔--史密斯握手
个人分类: 随笔|1380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法教: 藐视法庭,可以坐牢
热度 4 岳东晓 2015-6-14 13:19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律师喜欢讲自己打官司的故事,我有个律师朋友讲起一件事情,很有教育意义:有个政府官员为了竞选连任,做出了一些迎合选民的举动,一法官下了一道禁令,不允许他继续,他却在收到禁令后当场将禁令撕毁。这是典型的藐视法庭,于是他被关进监狱。我这位律师朋友为他申诉,好像取得了部分成功。听罢故事,我问道,此人后来选上没? 律师说道,选上了,他以坐牢的代价赢得了选民的爱戴,这是他算好的。 沉吟半刻,律师补充道,不过他虽然在监狱里只待了几天就出来了,却被其他犯人虐待,染上了某种不治之病。 所以啊,法治社会什么时候都不要把法院当儿戏。法院本来是讲理的地方,法官不像行政分支,手里没有武器,但如果谁不听法院的指令,法院就可以说你藐视法庭。藐视法庭又分民事藐视与刑事藐视。具体的区别我就不多说了。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个民事藐视的威力很大,法院可以无限制将藐视者关押,都不需要经过审判。有个美国律师已经因为民事藐视坐了几十年牢了。这个故事我以前写过的。 最近我通过法院给某些网站发出了传票,要求交出若干人等的信息,以便将其绳之以法。接到传票者应该仔细阅读上面的黑体警告字眼。 这些网主如果不依据法院指令按时交出数据,本人将启动 contempt proceeding 。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544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
热度 4 岳东晓 2015-5-19 02:34
为了长知识,阿贵加入一个博士群,见到有人正在提问: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什么牛顿、拉格朗日、 玻尔兹曼、g=1.62 等等,各种弯弯扭扭的符号一堆,阿贵看得头疼,一小时后他弱弱地问了一句:你们 都 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然后阿贵就被踢出群了…… 阿贵到处讲这个故事,说他这中专生给出了最科学最聪明最美妙的解答, 大家都笑了,阿贵更加得意,大家笑得更欢了。。。 一个月后,终于有人不忍告诉了阿贵:月球上不下雨。
个人分类: 科普|836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在北大校园摘柿子的故事
热度 6 岳东晓 2015-3-1 10:37
北大校园里有一些柿子树,一到秋天熟透的柿子砸落下来,地上一片狼藉。刚到北大不久后的某一天,我正高高兴兴地去教室上课,路过一棵柿子树下,顺手就摘了一个。 才走出几步,突然听到一人在大声吆喝 “别走!“,扭过头一看,原来一个工友摸样的人正一边大喊一边追了上来。我立刻停住,问道,什么事。 那工友极为气愤地质问我为什么摘柿子。我当然辩解说,这柿子掉得满地都是、谁晚上踩上说不定摔一跤,我摘一个有什么关系吗? 那人 说了一大通,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要扭送我去见官了(保卫处)。 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路过的学生围了上来,都是我不认识的,大部分年级显然比我一年级高,一问情况,纷纷指责那工友,言辞激励的在质问他管什么闲事,谁给他权力,等等。不知不觉中,围上的同学越来越多,我已经被挤到外围了。 过了几分钟,突然有人对我说:”你怎么还在这?怎么还不跑?” 那口气就差没有说你怎么这么笨了。 我这才明白,大家围住那工友其实是给我制造机会乘机溜掉。我当时立刻有几个念头(1)北大人就是互相维护一致对外的;(2)我理应正面对待柿子问题;(3)如果逃跑是否等同承认有问题。 迟疑了一分钟之后,我终于结论:(1)如果我不走,至少得为这事耽误一节课,不值得;(2)不能跑,而是从容走开。 于是我说了声我得去上课了走了,不急不慢地走了。走出百米左右回头一看,那一群同学还在缠住那工友。 续篇参见: 《 论尊严:如果摘柿子的是中西部网客 》
341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赫本的故事(youtube)
热度 15 铜山 2014-12-11 21:01
1 2 3 4
662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农夫与蛇的故事
热度 3 admin 2014-10-23 12:11
HANSHAN网侵权事件被公开后,有网友给我发来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这个古老故事再次引人深思。 下面是翰山网侵权事件的简单回顾: 1) 在发现翰山的侵权行为之后,我发了一篇博文,全文是【珍珠湾微博、博客显示图像、视频及其他等等功能代码具有美国注册的copyright,受美国Copyright Act及相关国际条约保护。 侵权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注意,这篇博文 没有说哪个网站已经侵权,更没有点翰山的名 。 参见 《 珍珠湾微博功能的知识产权 》一文。在这个博文下面,本人相当耐心的回答了网友就版权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2) 翰山称: 在收到转来的上文链接之后,第一时间就知道这是在说他。 他 在10月11日写了一篇博文,对我上面 未点名警告 的反应是【 “哈哈,笑死我了,还有这事儿!”】。就其下载的珍珠湾网站相关文件, 翰山 写道【如果谁有知识产权,藏在这里,简直就是笑话。】,【当有人对这些开源码,公开代码宣称知识产权,这个人多么弱 智,我们且不说了,我们如何对待呢?我前面讲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可笑。】 在该文下面的评论与讨论中,翰山发表了大量诽谤攻击性言论。 3)鉴于翰山已经将争议公开 ,针对上述做贼还有理、还要对被偷者倒打一耙的言论,我发表了《 翰山网侵犯珍珠湾软件知识产权事件通报 》,指出【 此前,珍珠湾 只是对侵权行为 提出普遍的警告, 并未公开点名瀚山 网 。鉴于 瀚山 网对其侵权行为的公开抵赖,特发此通报。】 4) 之后,翰山发表了博文基本上承认了侵权事实。对此,我没有发表评论,而是继续观察。 5) 3天前,我收到网友转来的信息,翰山注册了新的域名,在其新网站上,翰山称其行为【有理有利有节】。 6) 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翰山提供其真实姓名与地址,我表示网上争来争去没有意义,双方应寻求相关争议的法律解决。参见 http://www.zhenzhubay.com/home.php?mod=spaceuid=1do=blogid=26489 7) 今天收到网友转来的信息,翰山在其HANSHAN.INFO 网站继续对本人进行攻击。 鉴于HANSHAN网为匿名注册,而翰山拒绝提供其真实姓名及信息,本人将依法寻求该侵权与诽谤事件的公正解决。我再次希望翰山停止在网上的各种攻击性言论,并且以真实身份与我联系,以寻求相关争议的公正解决。 对于追踪相关事件、并及时向我提供信息的网友,我在此表示感谢。
个人分类: 网站信息|974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Women in the Shelter – 避难所里的女人(五) Sam的故事 3
热度 12 jjsummer95 2014-10-14 07:09
Women in the Shelter – 避难所里的女人(五) Sam的故事 3
Women in the Shelter – 避难所里的女人 ( 五 ) Sam 的故事 3 亚利桑娜和约翰的葡萄庄园在威拉米特河谷中只能算是个中小型的,约翰的酒窖就只能算是个小型的了。在这里,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真正能够成活下来的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约翰退休后就全心打理这个庄园,葡萄收获之后,约翰几乎每天 24 个小时就把自己关在酒窖里了。和约翰一起关在酒窖里的还有几个制酒工人。在河谷中,好的、有经验的制酒工人是非常难得的,而能够长期雇用这些工人则是每个葡萄庄园主的头等大事。一些大的庄园可以以高薪聘请这些工人,有的庄园还盖有自己的公寓,免费或低价提供给他们。即使是这样,制酒工的流动性还是非常普遍的。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许多制酒工都来自加州,他们在那边取得经验后,便来到这里。约翰的酒窖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他只能以他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这些人。      我看到约翰每日的辛劳,就帮亚利桑娜把我能干的家务都承担了起来,反正我也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做。每天早上,我把全家的早饭准备好,看着小约翰吃好饭,再送他上校车。回来后,给约翰灌上一大壶新鲜的咖啡,还给他装上一大盒我新烤好点心,让他带到酒窖里去。中午,我煮上一锅汤,准备好 Burritos 、三明治什么的,送到酒窖。在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女人是不能进酒窖,同时,食物也不能进酒窖。所以,我就把午餐放在酒窖外面的小屋里,咣咣咣地砸几下酒窖的门。      “ Lunch !”我大叫几声,就转身回去了。    回到房里,我抱着一大篮子要洗的衣服进了洗衣房。 Jr 的衣服每天都要洗的,他是一个不太健全的孩子,许多事情他无法控制自己,吃饭就是一个例子,每天都要盯着他吃以免发生意外,卡着气管,呛着。 Jr 有的时候还会大小便失禁,虽然给他戴上特制的尿布,可他还是会发生意外。尤其是在这个季节, Jr 参加了学校的橄榄球队,一个特殊的明星,每天午后都要参加球队的训练,为队员们们供水、鼓劲,还帮着清理场地、 locker 什么的。一提到球队, Jr 非常自豪,他虽然说话不清楚,但是只要一提起橄榄球,他的脸就会放光。 翻开 Jr 的衣服,他的兜子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小石头子,乱纸团,铅笔头,看着这些,我心里暗笑,这个孩子每天在学校里一点也没闲着。抖落开衣服,我心里猛一阵发酸,泪水哗地一下涌了出来。妞妞应该都会走路了,会喊妈妈了,她会不会也像 Jr 一样到处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呢?她会不会也时不时地把衣服搞脏呢?她现在会不会也留起了长发了呢?她是胖了还是瘦了呢?泪水顺着脸颊一直向下流着,我是不是该回去了,走上这条不归路值得吗?      把 Jr 的乱纸团一个个打开,他有时会把一些有用的东西也胡乱地揣在兜里的,仍掉了,就找不到了。一张张地用手把他们抹平,看到一张用彩笔画的素描。 Jr 平时不怎么说话,即使说,也常常是自言自语,可他却是个画画天才,亚利桑娜说, Jr 是用画在表达,在传递,看到 Jr 的画,就知道他的心。所以, Jr 从小到大的画,亚利桑娜都保存着。 Jr 的画还代表学校在州里的比赛上获过奖,每当附近的教堂和团体搞募捐活动, Jr 的画就会在活动时上拍卖为募捐筹款, Jr 可以说是谷地里的一个小有名的画家呢。这张彩笔画的是一位女子坐在地上,身上挂满了葡萄,黑黑的长发披在肩上,她的手臂化成了琼浆,滋润着站在边上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胖胖的脸,细细的眼睛,一看就是 Jr 自己,那么那个女子会是谁?是亚利桑娜吗?可她是褐色短发呀。我把这张画整理好,放在饭桌上。      我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餐。亚利桑娜的厨房中央一个大平台,顶上挂着各式烹调用具。她平时很少动它们,都成了摆设。自从我来了后,亚利桑娜高兴地说,这些玩艺可有了用武之地。我倒是更怀念守着妈妈在大灶膛上烙墨西哥饼的时光,那里的日子异常的清贫,可有妈妈在,再清贫的日子也是幸福的。傍晚, Jr 要参加球队的活动,亚利桑娜会去接他。我在烤炉上烤上两大盘 Enchilada 。 Enchilada 是一种家乡的美食,是用墨西哥饼卷上撕碎的肉丝,加上切碎的圆葱蒜末,加上 salsa 和 cheese 等烤制的,也是 Jr 特别爱吃的食物。      看着天已近黑色,我就端着一大盘烤好的 Enchilada 朝酒窖走去。酒窖里的男人是一群野人,可他们称自己是希腊的酒圣。据说,几千年以前,每当葡萄成熟时,就是希腊人的狂欢节日,摘下来的葡萄到在一个大石缸槽里,满村的人跳上石槽光着脚在石槽里欢舞,以庆祝这个丰收的时节,原始的制酒方法就是这样开始的。如今,这种原始的挤葡萄汁的方法大多已被机器取代,可制酒家们还是认为这种原始的制酒方法才是最佳的方法。由于约翰酒窖不能和那些大葡萄庄园相比,于是他就把制酒的目标放在高档的葡萄酒上面来,因此他就部分地采用了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使这种古老的制酒方法在这里得到了重生。维拉米特河的一个分叉在庄园的边上留有一个大水塘,约翰就和工人他们一起就在这里造了一个大水车,由水车带动一个大木槌,一下一下地凿向装满葡萄的水槽,凿出的葡萄汁顺着地势流向旁边的大木桶里,酒还没出,这个大木槌却成了谷地的一景。      维拉米特河谷的冬天也是凉风凛冽,待我走到酒窖时,除了抱着烤盘的两只手之外,整个人都快冻僵了。当地酒窖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女人和食物不能进入酒窖。食物不可以进,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怕混冲了酒的香味;可女人犯了什么邪?难道就像古老的渔民一样,女人上船是不吉利的吗?      一双大手接过了烤盘。“哇,好香呀。约翰,从今天起,我的鼻子就失灵了,我只能闻得到 Sami 烤的 Enchilada ,可再也闻不到那发酵的酸酒味道了。”      “哼,要是那样哇,除非你把她娶回家去当老婆,否则我就再也不让 Sami 给你们送食物了,她把你们都给惯坏了,吃的还不算,还给你们洗衣服,尤其是你, Jimmy ,你那臭气熏天的臭袜子、臭鞋。”约翰的话引起了一阵大笑。       Jimmy 走了过来,用手搂住我的肩膀,说:“那我就把 Sami 娶回去,这样她就可以名副其实地为我做饭洗衣服了。”抬起头,只见这帮人除了约翰之外,其他的人只穿着短裤, Jimmy 的身上还粘粘糊糊的,也说不清是汗还是酒。我心里想,要是女人进了这个酒窖还不得让他们给吃了。      晚餐在饭桌上,亚利桑娜看到了 Jr 的画,就问 Jr 画上的女子是谁。坐在我旁边的 Jr 只是自顾自地吃着 Enchilada 没有回话。亚利桑娜又聊起来橄榄队的事,说是本周将是圣诞假期前的最后一场比赛,我们大家都要去给校队加油。一听到橄榄队, Jr 笑了,伸出手用手摸了摸我披肩的的长发, 又拍了拍我说,“姐姐。”      “你是让姐姐去看比赛吗?”      “姐姐,是画,喜欢,姐姐,好吃。” Jr 一连说了几个字。虽然不连贯,可我却听得非常明白。      “ Sami , My Sis 。” Jr 又加了一句。我惊讶地望着 Jr 。      “ Sami 什么时候成为你的姐姐了?”亚利桑娜笑着问道。憨憨地笑着, Jr 站了起来, 离开了饭桌。
16253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Women in the Shelter – 避难所里的女人(五) Sam的故事 2
热度 12 jjsummer95 2014-10-13 00:39
Women in the Shelter – 避难所里的女人(五) Sam的故事 2
Women in the Shelter – 避难所里的女人 ( 五 ) Sam 的故事 2 “How can you frighten a man whose hunger is not only in his own cramped stomach but in the wretched bellies of his children? You can't scare him--he has known a fear beyond every other.” ― 约翰 Steinbeck , The Grapes of Wrath 上面的这句话不仅对男人,其实对女人更合适 维拉米特河谷是一个狭长的、贯穿美国俄勒冈州的西北部的谷地,它三面环山,北面汇入美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大河 -- 哥伦比亚河, 并随着大河入海,注入太平洋中。这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冲击平原,加上火山爆发余留下的熔岩地层,土质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和法国南部有一比, Pinot noir 果酒在这里繁衍,在近两万英亩的土地上,散布着 600 多家葡萄庄园, 300 多家葡萄酒园,这里已经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葡萄酒生产地。也就是在这里,聚集了大批的墨西哥农工, 97% 的葡萄酒庄园农工是墨西哥人,季节性的,长期的,合法的,非法的。      经过辗转奔波,我来到了这里。最先是停留在一家叫 Elvan 的葡萄庄园上。我被安排在一个大闷罐的车棚里( Trailer )里面,和好几位农工们挤在一起,几位姐妹看我什么也没有,便给了我一大包衣物和一些日用品,终于有了落脚之地,看到这里的人和我们村里的样子没什么差别,我的心有了着落。第二天,我就和农工们一起开始了葡萄庄园的操作。在这里,男人们是主力,女人们要一早起来开始煮饭,为男人们准备必要的食物、衣服、工具等。白天给男人们送水、送食物,有时候,还要把葡萄田里的果实拉回来,洗干净。傍晚,大家聚在一起准备晚饭,这一点和在我们村里是一样的。      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天堂,一个月下来,我拿到了不到二百块钱,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款子,由于没有身份,无论是多少钱,我都能接受,只要我能在这里生存下去。我让一位农工带我去了当地的邮局,给村子里的亲人寄了一百块钱过去,我希望我的妞妞能够过的好,他们能照顾好她。    葡萄田里的活计是非常季节性的,春天立秧时是很繁忙的,待葡萄秧立住了,就是浇水、施肥什么的了,这时就会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了。于是,不到两个月,我就没活干了,工头留下自己和带家口的几位,给我算了钱,就打发我走路了。就这样,我从一家葡萄园换到另外一家,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收获的季节,而我则来到了一个叫亚利桑娜的中型的葡萄园里。这时候我已经是熟手了,我的工时钱也要到了 $2 块来钱。和第一个月一样,每次拿到了钱,我就会第一时间给村里、给妞妞寄过去。深秋来临了,工友们开始谈论去加州等美国南部找活的事,我知道,我也必须找到一个可以过冬的活计才行。      一天,我趁着一个机会,找到了工头,希望他能帮我的忙,帮我渡过我在美国的第一个冬天。工头说他没有什么好办法,这里人都是这样,如季节鸟一样到处飞,只要有活干,他们哪里都去,而且趁着有活,就多攒点钱。他说,女场主亚利桑娜正需要一个做饭的,工钱由她给,肯定会比在葡萄园里的高,让我去试试。硬着头皮,我找到了亚利桑娜。      亚利桑娜是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妇女,她和她的丈夫约翰经营着这个庄园。约翰是位退休的工程师,而她自己则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经营这个庄园是他们的第二职业,也是爱好。他们夫妇俩有个领养的孩子叫小约翰。小约翰是个患有 Down Syndrome 的孩子,从小就被收养。我的任务就是每天照顾他。      为了多挣钱,我什么也没问就把活接下来了。第二天一早,我比往常早起了半个多小时,把应该干的活干好,就朝亚利桑娜的家里走去。亚利桑娜的房子坐落在葡萄园的另一面,有一英里多的距离,中间正好隔着葡萄园。我一路小跑地穿过葡萄园,在 6 : 20 准时到了亚利桑娜家里,急急忙忙地为小约翰做了早餐,又给亚利桑娜 和约翰也准备了咖啡和早餐。对小约翰而言,吃饭是一个不容易的事,一定要看着他把食物吃下去,而没有卡壳,这也是我的责任之一。      我刚刚把早饭准备好,亚利桑娜和小约翰就从楼上走了下来,亚利桑娜端过我给她到的咖啡,坐在小约翰身边看着他吃早餐,还不时地问着一些问题。我听不太懂他们的谈话,可却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他们那种亲密的亲情。到了七点,我把小约翰送上校车,就赶往葡萄园去干活了。到了下午三点,我又赶回去,从校车上接下小约翰,为他准备下午餐,还把他弄脏的衣服洗好,并把晚餐要备的材料准备好。 这些事亚利桑娜没有让我做,可我觉得没费什么功夫,随手也就做了,然后赶回葡萄园,顺路再把园里的一些东西带回 Trailer ,再回去为园工们准备晚餐什么的。就这样,两边忙碌着,我可以拿到两份钱呢。    当初我其实问都没有问亚利桑娜会给我多少钱,就把活给接下来了。两个星期后,她给了我两张大票一共两百块钱!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粗算一下,她付给我五块多一小时,比当时的最低工资还要高,我忍不住给了她一个大拥抱,她也在我的脸颊上亲了一下。日子飞快地过去了,深秋季节的蒙蒙细雨给人带来了丝丝的凉意。我和小约翰的关系也变得亲近起来。我所懂的那点英语虽然很难听懂亚利桑娜那机关枪式英文,但却能和小约翰沟通,因为我可以从他的表情上知道他要做什么。 这一天,我穿过葡萄园,看见地上有一些被雨水打下来的葡萄,我捡了一些。进入厨房,把葡萄洗干净,加了一些桂皮,煮了一小锅葡萄汁。把小约翰接进屋,让他换上干爽的衣服,然后给他倒上一大杯温温的葡萄汁。我看着小约翰喝完葡萄汁,他的脸上堆着笑容,走过来,把他胖胖的脸贴在我的脸上。      “谢谢,我爱你。”尽管小约翰说话不是很清晰,可我一下就听懂了他的话。      “我也爱你。”我说道,心里暖暖地,我的眼睛湿润了。      这一年的葡萄季节结束了,工头和我说这个周末就是我最后的日子了。怎么办?我也要和他们一样去美国南部找活吗?趁着早饭的机会,我和亚利桑娜讲了这件事,她想了一下,说是要和约翰商量一下,第二天再给我答复。      第二天一早,像往常一样 6 : 20 我来到了亚利桑娜家。早饭摆上桌,小约翰和亚利桑娜走了下来,不同的是,约翰也跟在后面。我一般很少见到他。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酒窖里,按他的话讲,今年是出酒的关键,他把以前做工程师的精神,和德国人的精益求精的劲头,都用在制酒上来。      亚利桑娜坐在小约翰的身边,看着他把鸡蛋卷一小块一小块地切开,吃掉。经过多年的训练,小约翰每天的所有事都是非常有秩序的,吃饭也是一样。      “萨姆,约翰和我想要和你商量一下,”亚利桑娜看了约翰一眼,说道。      “是的,”约翰说道,他的声音里有一种磁性,“我们, Jr ,亚利桑娜, 和我,希望你留下来。 Jr 说他非常喜欢你,尤其是你给他煮的葡萄汁,他说他要你给爸爸妈妈也做一些喝。我可是非常非常地想尝尝你做的葡萄汁,想知道你有什么本事可以让 Jr 喜欢喝葡萄汁。从小他可是连葡萄也不吃的。我想你做的一定比我现在每天要尝的葡萄酒要好喝吧。” 约翰笑着,半开玩笑地说着。      小约翰站了起来,走了过来,用手拍了拍我的脸。我一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车房边有间客房,我昨晚已经把它收拾一下,你去看看,还需要什么,跟我说一下,我们周末去买。”亚利桑娜兴奋地说。      我眼里含着泪水,什么也没说,拥抱了亚利桑娜和约翰,就拉着 Jr 走出了门。      看着 Jr 上了校车,挥手向我说再见,我的眼泪顺着脸颊留了下来。我几乎是一路蹦着跳着跑回了葡萄园。早春时,葡萄蔓是细细的,慢慢地变成翠绿翠绿的、打着卷的,然后长出漂亮的绿绿的叶子,又结满一串串的葡萄穗,直到那葡萄变成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挂满了枝头。如今那那酸酸的葡萄早就成熟,都已经进入约翰的酒窖里了。我的心也如这葡萄一样,曾经是那么的酸,那么的苦,如今,也要成熟了,也要变成窖里的红酒,迎着初升的深秋的太阳,好惬意啊!      快乐而忙碌中的我,是快乐的。周六的早上,约翰和亚利桑娜问我,我以后又什么打算?我一点点,一点点地把我自己的经历讲给他们听,讲起了妞妞。亚利桑娜没有向平常似的讲个不停,而是静静地听我讲完,她看着约翰没有说话。      “你应该马上结婚。”约翰不紧不慢地说。      “结婚?!” picture from web
1732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北大往事(1)(2)
热度 11 岳东晓 2014-10-1 04:58
最近加入了北大硅谷微信群,这群有500人,已经满了。该群规定,一天不能发超过七条信息,否则被踢出去,然后必须献艺---就是要讲一讲在学校的往事,才能重新加入。7条数量很小,有时你不知不觉就超过了。就像某天,我发信息发错了群,也算。 然后就得讲故事了 下面是已经讲的两个故事。也好,把一些本已尘封的记忆激活了。 北大往事(1) 2014-09-25 ————— 岳东晓 21:43 我讲件很有记忆、而且留下了印记的事情。有次晚上黑灯瞎火的,我骑着自行车去清华找同学玩,车速不低,在未名湖边、还没到小东门的地方突然一阵巨响,人飞了出去,我摔倒在地,爬起来在右眼出一摸,湿漉漉的,心想完蛋了,一只眼睛没了,但打开眼睛还是能看见。。。原来与对面一辆自行车迎头撞上了。。后来到校医院看,怎么去的也忘了,就是眉毛下面撞开一条口子,缝了若干针。。。至于跟我对撞的是谁,情况如何,我完全一无所知。过了些天,我到清华找那个同学,结果发现他们有个同学在北大撞伤了,正是跟我对撞的那位。感叹! 北大往事(2) 2014-09-30 我们当时上一门课,好像是西方经济学,讲些什么凯恩斯的滞涨理论之类,听课的是物理系还有其他一些理科系的,经常座无虚席,很多视力不太行的男生拼命争抢前排的位子。有次,有个男生上讲台交作业,交完之后,一步一回头,因为是梯形教室,大家看得清楚,大笑。教室前面的老师也嫣然笑了。她是一个绝对的美人---具体怎么美我就不形容了,用我物理专业的笔触只怕反而减低了她的美丽形象,感兴趣地去问其他同学罢。她名字我也不说了,就用花仙子作为代称。花仙子其实是一名研究生,比我们也大不了多少。那时课后老师是有答疑时间的,花仙子的答疑是在她研究生宿舍。我们物理系的很少去物理教授那答疑的,经济学去答疑的,却经常挤不进去。我有个同学,现在是某科技公司的CTO,有天兴奋地告诉我,去答疑了。我问, so what? 他说,碰到花仙子的手了! 呵呵,唉,可惜啊,物理系那么多人才,但一个班女生只有一两个,花仙子这样的佳人更只能远远赞叹了。
个人分类: 往事|922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四,琼瑶的故事
热度 2 水壶灌满 2014-8-8 12:25
四,琼瑶的故事 第一次交锋的结果显然不理想,不仅儿子被赶到了姥姥家,还让幽王趁机封褒姒做了褒妃,从“超女冠军”成了“国家一级演员”。申后很不爽,按理说,这样的大事是需要征求她的意见的,可是幽王竟然就这么决定了,显然幽王认为太子的“后宫风暴”行动是受了申后指使的。   申后很发愁,她也没有什么后宫斗争经验,历年来这里都是论资排辈的,从来还没有出过褒姒这样一个一炮走红的。   怎么办?申后感受到了威胁,她知道,莽撞行事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是该想个技术含量高一些的办法了。   可是,申后左思右想,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好想。       转眼间,褒妃进宫已经三个月了,幽王还是天天和她腻在一起。   据说,褒妃怀孕了。对于前几年天天都有清宫戏可看的群众来说,后宫的人怀孕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申后郁闷啊,整天愁眉不展。   终于,有人帮她出主意了。历史要发展下去,肯定会有人挺身而出的。   “王后,不知为什么愁眉苦脸?当心愁坏了身子。”一个叫琼瑶的老宫女问道。琼瑶已经五十多岁,从前是姜太后的宫女,太后驾崩后,就跟了申后。因为琼瑶为人机警体贴,又会讲故事,太后十分喜爱她,申后也有些敬重她,平素说话都要随便一些。   “唉。”申后见是琼瑶,叹了一口气,将自己的烦恼说了出来。  “主人有事,奴婢服其劳。不瞒王后,这些日子琼瑶见王后郁闷,我也急啊。我就在暗中托人调查了褒妃的来历。王后,如今我倒有个好办法,不知王后想不想听。”琼瑶望望四周,轻声说道。   “你们都下去。”申后知道琼瑶的意思,当下令身边的侍女都走开,只剩下琼瑶一个人。   琼瑶给申后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令申后兴奋的故事。   一个什么故事?   自从幽王赶走了宜臼,宫里风平浪静了,褒妃也进了编制,成了正式的后宫人员。最近,又发现褒妃怀了孕,幽王很高兴。   那一天,褒妃正和幽王吃着新下的水果,看着西方歌舞。所谓西方歌舞,就是西面胡人的歌舞。申后急匆匆地来了,身后还跟着老宫女琼瑶。   “大王,出大事了,还在这里歌舞升平。”申后开口就说,众人都吃了一惊。   “犬戎打过来了?”幽王也是一愣,急忙问。   “比犬戎打过来还要可怕呢。”   “那是什么?快说。”幽王有些急了。   “让他们都退下。”申后神神秘秘的样子。   幽王挥挥手,除了褒妃,所有人都退下了。   “这,褒妃也要回避。”申后犹犹豫豫。   褒妃就要起身,被幽王一把拉住:“不用,你不用走。”   “这。”申后似乎有些为难。   “这什么这?快说吧。”幽王有些不耐烦起来,这个申后历来喜欢装神弄鬼,默默唧唧。   申后见幽王下令,没办法,对琼瑶说:“开始吧。”   幽王有些奇怪,什么大事,竟然要一个老宫女来讲。看在琼瑶是个辈分极高的宫女的分上,幽王点点头,让她说下去。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琼瑶开始讲故事了。  以下的故事尽管荒诞,但是绝不是笔者的杜撰。这段故事在太史公的《史记》里有详细的描述。而且,你很难说太史公也是在杜撰,因为那时候周朝的史官正是太史公的祖先。   还是来听琼瑶讲故事吧。   十四年前,那时的周王还是宣王。   突然有一天,宫里出了怪事。   什么怪事?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宫女木桃突然生了一个女婴。大家都很奇怪,别人五十多岁都绝经了,她还能生孩子,牛啊;再说,五十多岁还能被天子临幸,这天子的性取向是不是有问题?早有人去向姜后汇报,姜后大惊之后大怒,将木桃捉来审问,心说你这个老东西比我还老,怎么天子能看上你?   “说吧,把你的野汉子招出来。”姜后一拍桌子,喝问。   出乎众人的意料,木桃并不害怕,说道:“王后娘娘,我冤枉啊。我要是真的偷了腥,这辈子也值了,死我也认了。可是我是真没有偷男人啊。”   “没有?难道你自己会生?”姜后气得乐了,心说你还会单性繁殖了。   “娘娘,说来话长,你听我说,是这么回事。”木桃也有故事,她开始说起自己的故事来。   木桃的故事在四十年前,那时候宣王还是太子,那时的周王还是幽王的爷爷厉王。   有一天厉王没事在库房里转悠,突然看见了一个罐子上满是灰尘,连蜘蛛也有了,就问库官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库官急忙说:“大王,这个罐子别看是个罐子,可不是个寻常的罐子,是文物古迹啊。说起来,有这罐子的时候,大王您还没有呢。”   “我还没有?你这么说,难道这罐子是商朝的?”厉王有些生气,心说这分明是你懒惰,不肯经常擦拭,却说成这个罐子年代久远。按着厉王的性格,就准备杀人了。   “大王,何止是商朝?这是夏朝的。想当年夏桀的时候,王宫里突然来了两条龙,夏桀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太史就告诉他准备一个罐子,把龙的口水接下来。于是夏桀叫人准备了罐子,那两条龙流了些口水就走了,这罐子就是装龙口水的。从夏到商再到周,都没人敢开。传说中,谁开谁亡国。”   “你编的吧?”厉王当然不信,前文说了,封建迷信的东西在那时候还没有。   “大王,有文字记载啊,您不信,我给您找出来看。”库管就要去图书馆找史料,记载这个史料的就是太史公的祖先。   “算了算了,罐子给我看看。”厉王才懒得去看什么历史记载,心说你说没人敢开,老子就偏要开。   库官连忙找了抹布把罐子擦干净,放在一个盘子里递给厉王。厉王假装去接,故意一松手,盘子摔在地上,连罐子摔得粉碎,一大滩水从里面流了出来。不用说,这就是龙口水了,看来还真不少,罐子密封得还不错——这也雄辩地证明了我们在四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先进的密封技术。龙口水有些发黄,而且有点混浊,奇臭无比。想想看,放了七百多年,什么能不臭?   “还真有。”厉王倒有些意外,掩着鼻子摆摆手:“擦了吧。”  库官连忙叫人来擦,奇怪的是,那龙口水大概掺了不少龙鼻涕,粘糊糊地怎么擦也擦不掉。这时候厉王把太史找来想办法,太史说了:“大王,龙这东西属于至阳,只能至阴来克。大王快找几个宫女来,光着屁股大声喊叫,这龙口水就没了。”   厉王心说别的咱没有,光屁股宫女大把。于是一口气找来三十六个宫女,一个个脱得精光,将龙口水围成三圈,好像足球宝贝似的大呼小叫。说来奇怪,这龙口水还真怕了光屁股宫女,化身成乌龟,缩着龟头,落荒而逃,三十六个光屁股宫女在后面紧追不放,看看赶上,前面遇上一个七八岁的小宫女,那乌龟跑到小宫女身后,就不见了。   木桃讲到这里,姜后有些听不下去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跟她怀孕生孩子有什么关系?  “讲完了吗?乱七八糟的,龙口水跟你生孩子有什么关系?”姜后不耐烦了。   “娘娘啊,那个小宫女就是我啊。你说怪不怪,自从我遇上了那个乌龟,第二天肚子就大了,这不,一直大了四十多年,今天生下来了。”按着木桃的说法,她生的竟然是个龙女,至少也是个龟女。   “这么说来,你生的还是个龙女啊?我这娘娘的位置是不是该让给你了?”姜后十分生气,眼里露出凶光来。  木桃知道事情不妙,这个时候也顾不得女儿的性命了,急忙说道:“娘娘,不是龙女,是、是个妖女。”   “既然是妖女,来人,把妖女扔河里去。”姜后见老宫女说得云里雾里,也懒得去管她是不是在瞎编了,把她女儿淹死也就算了。   木桃哪里敢说话,眼看着宫里侍者把女儿抢了,用草席包着,抱出宫外,扔到河里去了。  “后来呢?”褒妃听得入神,听到这里,忍不住问。   “后来,据说那个妖女没有死,被人救了。过世的太史公曾经说过,这个女孩子将来会断送大周的江山的。”琼瑶小心翼翼地说。  “她现在在哪里呢?”褒妃松了一口气,想要知道答案。   琼瑶见褒妃盯着她,不敢看褒妃,接着说下去。   “据说,这个妖女被一家卖桑木弓的救了,后来就到了褒城,算起来,现在就快十五岁了。”琼瑶接着说,一边说,一边瞟了褒姒一眼。   褒妃禁不住有些高兴,这个女孩子总算没有死。最奇的是,这个女孩子竟然也在褒城,会不会自己见过她?   到这个时候,幽王已经知道琼瑶的故事是要做什么了。他看褒妃高兴的样子,纯得无法形容。这样单纯善良的女人会断送了大周的江山?这不是瞎扯吗?   “你可知道这个妖女叫什么?住在什么地方?”幽王故意问。   “大王,有句话琼瑶不敢说。”   “说。”幽王喝道。   “据琼瑶知道,褒妃正是褒城人,她爹娘不是她的亲爹娘,正是卖桑木弓的,原本是镐京人氏。褒妃的年纪也与那妖女相符。恕琼瑶大胆,只怕褒妃就是那个妖女。”琼瑶壮着胆子一口气说出来,她知道,这番话一出来,要么飞黄腾达,要么就是脑袋不保。   褒妃到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说来说去,申后和琼瑶不是来讲故事的,是来要自己命的。琼瑶的故事她当然不信,但是她信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幽王信不信。   “你编的吧?”幽王说,很显然他不信。   “我要是编的,天打五雷轰。”琼瑶赶紧发誓。   “那好,把木桃给我找来。”幽王说,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可是,木桃已经死了。不仅木桃死了,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死了,除了琼瑶。   什么叫做死无对证?   幽王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而且越来越难看。   自古以来,有一个保命的秘诀,那就是:打赌。   “琼瑶,显然是你在这里胡说八道,妖言惑众。来人,推出去喂狗。”幽王愤怒极了,他就知道琼瑶是来害褒妃的,从她开始讲故事,幽王就知道。   申后有些慌了,她急忙求情。   可是,这个时候求情有用吗?特别是申后求情会有用吗?幽王想:你也是同案犯。   就连褒妃也替琼瑶求情,乡下人,心肠软。   褒妃求情有用吗?幽王想:你这么善良,陷害你的人更应该喂狗。   关键时刻,要靠自己。   “大王,我和你打个赌。褒妃已经有身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若是生下来是个好孩子,我甘愿喂狗;若是个妖怪,请大王为我平反昭雪。”琼瑶镇定地说。   这是一个幽王不能拒绝的建议,否则就显得他太心虚。   于是,琼瑶被关押起来,申后没趣地回去了。   褒妃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终于有一天太医告诉幽王“你们不能再干那个事了”。幽王说他早就不干了,但是他要守在褒妃身边。  也许是幽王爱褒妃爱到足以克制自己性欲的地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不在身边褒妃就可能被人害死。总之,即使在褒妃已经不能满足他之后,他依然不肯去临幸别的女人。于是,整个后宫弥漫着绝望的气氛。   直到有一天,王宫里传出“哇”的哭声,褒妃的孩子落地了。每个人都很关心这个孩子,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是人还是妖,褒妃则更多一点关心:像褒子哥哥还是像幽王。   结果是这样的:男孩子,是人,长得有点像幽王,也有点像褒妃。换句话说,就是谁也不像。其实,像褒子哥哥。   幽王很高兴,他又多了一个儿子。   申后很沮丧,她知道,琼瑶这下要喂狗了。可是,这一次她猜错了。   “放了琼瑶吧。”褒妃对幽王说。   “为什么?”   “我们生了孩子,是大喜,何必要杀人?况且,她也是不得已。在宫里混,都不容易。”褒妃说。   幽王放了琼瑶,整个后宫的人都开始称颂褒妃,包括那些原本嫉恨她的人。   以德报怨,以柔克刚。或许褒妃不是蓄意这样,但是这却是她在与申后的斗争中获胜的不二法宝。   现在,是时候说说幽王宠爱褒妃的第二个理由了。   什么样的女人才是具有恒久魅力的女人?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一直困扰着女人,特别是困扰着美女。绝大多数的美女对男人是具有魅力的,但是她们往往发现,用不了多长时间,男人就会对她们失去兴趣,她们就失去了魅力。为什么会这样?男人固然是喜新厌旧的,但是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令男人始终对她们保持兴趣吗?   其实,褒妃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早在将近三千年前,褒妃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可是,人们没有注意。现在,让我们来解读这一案例。  褒妃从进宫开始到幽王被杀,时间跨度为八年,八年中,褒妃从十四岁到二十二岁,经历了怀孕和生孩子的过程。从天真少女到成熟少妇,从窈窕身材到大肚婆再到略显丰满,幽王对她始终恩爱如一,忠贞不渝。这期间,还时不时有人献上新的超女,但没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褒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酷。所有如今扮酷的男男女女们,他们的祖师奶就是褒妃。   首先说褒妃为什么酷。   褒妃是不情愿进宫的,她的心里装着的褒子哥哥。   初进宫,面对陌生环境,她很紧张,特别是跟幽王上床的时候。过了不久,紧张感消失了,但是她发现了另一件要命的事情——她怀孕了。   算算日子,褒妃发现肚子里的孩子很可能不是幽王的,而是褒子哥哥的。如果一定要算概率的话,基本上八成该是褒子哥哥的。再想想,幽王的生育能力似乎不是太强,近期临幸过的超女也不少,可是没有一个开花结果的。   褒妃开始担心,担心肚子里的孩子,担心自己。   如果以上两条还不够的话,那么还有第三条,就是她时刻要提防申后的陷害。   当以上三条同时成立的时候,褒妃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她不是不想笑,从前采蘑菇的时候她也常笑,可是现在她实在笑不出来;她不是想酷,可是不由得她不酷。   褒妃不笑,她从来不笑。   而男人天生就是犯贱的,女人越是讨好他们,他们就越看不上女人。反过来,女人越是对他们不搭不理,他们就越是觉得这样的女人好。   天下第一贱男毫无疑问是天子了,因为天下女人都要讨好他。可是,当一个女人在她面前扮酷的时候,他傻眼了。他充当惯了征服者,所以他很向往被征服的感觉。于是反过来,他要讨好这个扮酷的女人了。   褒妃就是一个很酷的人,而且她不是扮酷,而是真得很酷。幽王所见过的女人都是对他堆满笑容的,如此酷的女人从来就没有见过。幽王完全被褒妃吸引了,被她征服了,再加上褒妃的善良和率直,幽王确实是无法从褒妃这里脱身了。   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对他酷。   电影上常常有女人在交流经验说:“对男人,别给他好脸色看。”别以为这是废话,这是真理。 待续。。。。。
145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唐朝的故事和吃转基因的诅咒
热度 7 温和宝 2014-8-3 13:30
支持转基因的人经常被反对转基因的人诅咒“让你年年月月顿顿吃转基因”。。。。“让你子子孙孙永远吃转基因”。。。。 这个诅咒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读到的,忘了细节了,大致的意思是: 唐朝有个做官的,很不爱吃猪肉,认为猪肉是世间最难吃的东西。于是呢,有一天他的手下犯了错,惹得该官大怒,其惩罚手下的最严厉的措施就是罚他们就着大饼吃猪肉。。。这还不算,边罚还加上一句:若果再犯,不但吃肉,肉里面还要加上酥油。。。。面对这样的长官,手下还能说什么呢,啥也不说,赶紧吃呗!呵呵! 每个看到这个故事的人都笑了,这个故事的道理我就不说什么了,还是说转基因吧。我不喜欢被人诅咒,但是如果真的有人想让我每天都能够吃到免费的转基因食品的话,我还真是很高兴接受。我觉得我的子孙应该也是很欢迎这样的善举的。
1196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迷你故事
热度 26 铜山 2014-6-18 17:39
迷你故事
昨天在公园里看到好笑的一幕。由于俺太笨,没抓拍到精彩画面,只得用文字来叙述一下。 俺正在公园里四处搜寻、等待奇迹出现。歘歘歘俺那小盆友突然闪现在眼前。俺赶紧哆里哆嗦地拿出小盒子、取出榛子贿赂它,一边准备好相机拍摄。 它也许饿了,捧着榛子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咱也跪下对准它猛拍,就像狗仔队拍摄红地毯上招摇过市的肉弹。 突然间一只小麻雀利剑般向小松鼠飞撞过去,就像911撞世贸重现!呼拉拉一下子两个小冤家都消失在小树丛子里了。眨眼功夫小麻雀又麻利地飞到不远处的石头上看动静。这边小松鼠被撞得找不到北、正在发懵呢! 俺赶紧又抛给小松鼠两颗豆,安抚它一下。它很快恢复了神智,又开始大嚼特嚼起来。小麻雀看到这一幕,气得跳脚!又发起了一次更猛烈的撞击!(这是我没想到的。依然是没有抓拍到。)小麻雀像一颗出膛的弹丸,嗖地一下子再次射向小松鼠!咵嚓!它俩又一次栽到小树丛子里去了。偷袭之后,小麻雀又迅速转移到树枝上去了。这次俺很生气!冲着小麻雀打着手势,并斥责它走开!其实是装模作样给小松鼠看呢!小松鼠太冤,只是长得可爱、漂亮,得到俺的青睐。却招来小麻雀的嫉妒恨呢!麻雀的确很聪明呢! 小松鼠很敬业,一直跟着俺的镜头转。。。 最后俺跟它挥挥手道再见,看着它蹦蹦跳跳消失在俺的视野中。。。 被撞得五迷三道滴!
11494 次阅读|64 个评论
分享 由自在飞花的故事想到的
热度 10 岳东晓 2014-6-2 04:49
看了 自在飞花的故事 ,一位老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去世,活着的时候无人问,死后留下一笔钱却差点引发了养子们的一场争斗。这令我想起了最近偶然看到的一个案例。我只记得故事,忘了案例名,刚刚搜出来,是 Estate of Genecin ex rel. Genecin v. Genecin, 363 F. Supp. 2d 306 ,贴在下面,也做个记录。 这个案子梗概如下。一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律师。老太太突然去世,留下的财产遗嘱分给两儿子。但在她去世之前,把一幅价值15万美元的画送给了其中一个儿子,并且有文书为证。结果另一儿子不服。两人进行了数年的官司,两儿子家庭都卷入,打得头破血流。法官替他们痛心疾首,教导如下。 我选择翻译最后几句:【这场自我毁灭性的争斗本不应该发生。正如法庭在庭审中指出的,双方早就应该收手了。不只是为了这两亲兄弟,而是为了他们的子女们---他们都是堂兄弟、堂姊妹,而最重要的是为了他们的慈爱的父母。法院的判决总会让一方失望。然而,法庭仍然强烈地希望这两兄弟能将这个判决作为他们人生中一个悲剧性阶段的终结,并且将此作为停止内斗并开始修复创伤的机会。】 唉,古今中外,为了利益骨肉相残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候,人们对自己的亲人甚至比对敌人还更苛刻。值得每个人反思啊。 This lawsuit is the result of an unfortunate and bitter dispute between two brothers, Victor Genecin and Paul Genecin, over the rightful ownership of two assets — a lithograph and an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 that once belonged to their mother, Rita Genecin, who is now deceased. Rita Genecin loved her sons very much and undoubtedly was very proud of them. Both are accomplished; one is a doctor and the other a lawyer. But the Court has no doubt that were she alive today, Rita Genecin would be deeply disappointed in her sons. For they have fought each other viciously over these assets when an amicable resolution was always evident, and in the process, they have leveled distressing allegations against each other — charging each other with fraud, falsifying documents and suborning perjury. Worse yet, in their headstrong battle over these assets, it appears that they may have expended more on legal fees than either could possibly hope to recover. The court system itself did not fail this family. Magistrate Judge William I. Garfinkel, who has a well deserved reputation for being able to settle tough cases, plaintively urged the brothers "without Court intervention, ... fashion a resolution that honors Rita's wishes," and he tried to help them toward that goal. Ruling on Mot. for Prejudgment Replevin at 2. This Court itself took the extraordinary action of ordering Paul and Victor to meet with each other, along with their lawyers, during the trial to discuss settlement, because, as the Court observed to them at the time, "you owe it to yourselves, you owe it to your children, and you owe it most of all to the memories of your parents to 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work as hard as you can to come up with solution that is not a vindication, that is not a victory, but ... that respects each other and your parents, and that is sensible." Tr. at 539. Yet, for their own reasons, Paul and Victor Genecin instead inexplicably chose to bring misery and calumny upon each other. This self-destructive battle need not have happened. And, as the Court noted at trial, it should have been stopped long ago; not for Victor's and Paul's sake, but rather, for the sake of their children — cousins all — and most of all, because of the memory of their loving parents, Rita and Abraham Genecin. Inevitably, this Court's decision, like all judicial resolutions, will disappoint some. Yet, it remains the Court's fervent hope that Victor and Paul can somehow bring themselves to view this decision as marking the end of a tragic period in their lives and that they will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stop the fighting and begin the healing process.
个人分类: 法律|875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稀粥的故事——作者:小 冰
热度 10 燕山红场 2014-6-2 04:06
早年读过作家王蒙的一篇文章——《坚硬的稀粥》,记得大意是讲述“稀粥”这个国人家庭最普遍的饭食,在改革开放之初年代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观的故事。 其实“稀粥”在我的生活中也有着深深地因缘。提起它,也自然想到数月前已溘然仙逝的母亲。 自小,我家的饮食都是由母亲主导和打理。有记忆起,一日三餐必有稀粥,一般是在晚餐,煮一大锅,配些干粮菜蔬。母亲平日上班工作,有我姨做饭,她们是河北人,饮食习惯盖出于此。 稀粥给我的深刻印象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正上小学,政府规定学生每月粮食定量二十四斤,大人定量二十八斤。在那少油没盐的时期,这点定量对于我家正值发育期的四个男孩可想而知了,大人就十分不够了。不够吃就得想办法,母亲是从农村出来的,虽然在当地家境中等,但北方不如南方富庶,遇灾年挨饿也是常事,再加上抗战艰苦岁月,好在都经历过。于是家乡农村那些度过灾年的办法和招数都派上用场了,母亲她们好像很有办法:记得那时家里一日三餐主食都要配上一些“添加物”,如:榆钱(榆树的翅果)、槐花、杨树的花穗等,还有马齿苋等野菜。纯粮食做的干粮那时是奢侈品。这些采来的树花野菜洗干净,拌上些面粉或者玉米粉上锅蒸,吃的时侯撒上盐,搁一点油,再加一些捣烂的蒜,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吃起来也津津有味。我家老小九口人,要煮上一大锅粥才够吃。自然不能煮纯粮食的粥,要加一些“配料”。但最让我接受不了的,就是添加在粥里的、靠近菜根部分的那些大白菜帮,一股说不出的怪味道,喝的时候直反胃,就悄悄吐了丢掉。以后多年想起来就恶心,特别不爱吃大白菜。 长大后走南闯北,每年回家探亲,发现家里的饭食渐渐有了不同,还是每日晚饭吃粥习惯,但粥的内容有了变化,不再是纯米的,至少四五种粮食,如大米、小米、麦仁、红小豆,有时还加些江米、花生、黄豆等。原来是母亲多年潜心关注研究饮食营养,平日多做剪报摘抄,渐有积累所致。后来粥里又加上些芸豆、小枣、莲子、薏仁等,简直就是八宝粥。这些东西煮在一起,成了那种棕褐色的,稠稠的、糯糯黏黏的,半粥半饭。我尤其爱吃那些大芸豆,咬破皮,里面甜甜粉粉,其味无穷!这时我家的粥,已经渐成一体,独具特色。 俗话说“上马饺子下马面”,而在我,却是粥——那些年凡探亲回家,第一顿饭必喝粥,喝母亲做的粥。按日子计算好时间,母亲早早准备好粥料,泡上豆,先用高压锅煮一遍豆,中途逐渐加进各种作料。等我到家时,一锅香喷喷的粥已煲好。假期结束走前,母亲也是早早备好。在我外地工作那段日子这已成了规矩。吃的时候,还要加一勺绵白糖。看着我香香的吃,便是母亲最欣慰的时刻……儿行千里,母亲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迎送、送我。 我家粥不仅好吃,还有同化和感染作用。 结婚后,妻到我家住的时候,由于之前饮食习惯各异,特别不适应晚餐喝粥,往往是晚饭吃不饱,临睡前悄悄让我给她冲包方便面。后来我们自己有房开伙,她却养成了晚餐喝粥习惯。只是我们做的粥远不及母亲的水准。 在单位和其他场合与同事与朋友闲聊中,谈及粥文化,我便有话可说,往往不觉由衷自夸。渐渐名声在外,大家都知道我家有粥好吃,母亲手艺高超。熟悉我家情况的人评价说:你母亲一米五几瘦小老太太,你们弟兄四人却人高马大,一定是常年吃粥的关系!前不久,一位从前的同事在微信朋友圈中转载关于粥文化的文章时,还特意注明“我的一位同事小冰的母亲最善于煲粥……”更有一些分别多年老朋友见到我便打趣“——你怎么不显老啊?喝粥喝的!” 如今我已退休在家,平日里还常喝粥,而粥的内容又有了不同:有大米的、小米的、玉米碴的,我们还经常添加一些薯类、绿叶菜,有时还加瘦肉、皮蛋。奇怪的是,现在粥里煮的大白菜,我吃起来特别香!真可谓物是人非。 其实这多年来,围绕稀粥的各种感同身受的变化,不仅是我们家庭饮食习惯的变迁,更是一种情感、一段亲情的体现。其中,母亲带给我的不仅是慈爱,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由此,特别赞同《坚》文中所传达的理念——“也许我们的细胞里已经有了稀饭咸菜的遗传基因”——这种基因所外化的、我们民族质朴悠远的情结,正是我们的“稀粥”所以“坚硬”的力道所在。 一年一度母亲节,特修此文以纪念,愿母亲天国安息! 2014年5月11日
个人分类: 转帖|211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有启示的10则段子----人生感悟从故事开始!
热度 5 燕山红场 2014-2-22 04:25
1.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个老人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 注定无法挽回的痛苦,不如早点放弃。 2.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呀」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3.有个老木匠即将退休,老板舍不得他,要他再建一座房子再走。老木匠虽答应,但心已不在工作上,用的是差料,出的是粗活。当房子建好,老板说这就是他退休的礼物。没想到建的竟是自己的房子,他既羞愧又后悔。 ——其实,人生每一件事都是为自己而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4.老鼠掉进了半满米缸,意外让它喜不自禁。确定没有危险后,它一顿猛吃,吃完便睡。就这样,它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美好的日子总是很快地溜过去,米缸快要见底时,它终究摆脱不了大米的诱惑。最后,米吃完了,它才发现,跳出去只是梦想,一切都无能为力。 ——我们的生活看似平坦,其实到处都是危机。 5.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 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付出,不值钱! 6.一个朋友是医生,一次癌症手术,打开后发现切不了,只好再缝上。去和病人解释情况,那病人农村来的,听不懂术语,坚持认为手术过了,病就好了。只好让其出院,一年后回访,真好了,癌细胞真消失了。朋友原是医学博士,后来接着读心理学博士去了。 ——乐观的心态是最好的手术。 7.那年,他坐在咖啡店等朋友,一位女孩走过来问:你是通过王阿姨来相亲的吗?他抬头打量一下她,正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心想何不将错就错,于是忙答应道:对,请坐。…… 结婚当天,他坦白当时自己不是去相亲的。老婆笑,说:我也不是去相亲,只是找个借口和你搭讪…… ——机遇来了,毫不犹豫,抓住它! 8.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荒野中。两只老虎认为自己所处环境不好,互相羡慕对方。它们决定交换身份,开始时十分快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 —— 有时,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总是把眼睛看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欣羡的。 9.女生公开投票选班花,相貌平平的小梅发表演说:如我当选,再过几年,在座姐妹可以向自己先生骄傲的说,我上大学时候,比班花还漂亮!结果,她全票当选! ——说服别人支持你,不一定要证明比别人都优秀,而是让别人觉得,因为有你,他们变得更优秀更有成就感。 10.在一次宴会上,马克吐温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您真漂亮!那位女士却不领情,高傲地说:可惜我无法同样来赞美您!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那位女士羞愧地低下了头。 —— 你扔下的石头,绊倒的往往是你自己。
个人分类: 转帖|20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某律师被征召陪审团后......
热度 16 宜修 2014-2-20 07:05
某律师被征召陪审团后......
某律师被征召去陪审团后 ..... 宜修 O扒皮今天应招去了陪审团,去行使公民的权利并履行公民的义务。不由得俺想起 某律师曾经给我讲过的一个他当年接到去陪审团服务的传票后发生的故事。 那天,他在陪审团第一圈、第二圈的随机抽签中双双入选后,到了单独面试的时候,法院甄试陪审员的工作人员问他有没有丢车的经历。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掏出一大串钥匙,指着其中一把说: “ 这是我丢的第一辆车的钥匙。那是我平生有的第一辆车。 ” 然后,又指着另一把钥匙说:“这是我丢的另一辆车的钥匙......” ......(老岳:请你先不要跟贴)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九日晚录
个人分类: 移民生活|13078 次阅读|56 个评论
分享 为雪中图片征连环画故事文字......
热度 12 宜修 2014-1-27 10:09
为雪中图片征连环画故事文字......
为雪中图片征连环画故事文字...... 宜修 今天在雪地里拍了这几张图片。谁来帮我填上故事内容......? wx1wx2版: 1,我受不了啦/嗨嗨嗨小姑奶奶,干嘛学狗刨呢您! 铜山版: 1嗯嗯,你先起跑 Ridgewalker版: 这耳边的风嗖嗖的,快乐不过肚贴地。 wx1wx2版:2,别管哀家.../就要管,您给我回家去! 铜山版:2哈哈,追上你啦! Ridgewalker版:我的姑奶奶啊,坡度趋缓,你也应该撩开四蹄。 wx1wx2版:3,我不想活了... /有我在,您休想! 铜山版: 3啊哟,你悠着点! Ridgewalker版:别呀,不用嘶喊,我拽得住...... wx1wx2版:4.(呼天抢地)度日如年.../回头是岸呀! 铜山版:4乖乖,摔痛了没? Ridgewalker版:笑了啊?还以为真的石破天惊...... wx1wx2版:5.我想倾吐啊/有啥苦水朝我吐好啦。 铜山版:5没事!宝贝嘴甜~ Ridgewalker版:贴心啊,忠诚啊,芳心感动。 wx1wx2版:6.我只告诉你一个/ 嗯,嗯,吐吧、吻吧。 铜山版:6嗯哇!亲亲宝贝~ Ridgewalker版:亲一个,赞赏有加,世界多么温柔。 wx1wx2版:7.就冲您这些香吻,黄某回头就去把他给你叼来。但,你要做女汉子,你要站起来。 铜山版:7咋样!再来一局~ Ridgewalker版:陪伴可以是一生一时,重要的是要有感动的瞬间,你听懂了没有? wx1wx2版:8。这才乖,咱俩一起把家还。 8嗯嗯~ 下一次吧! Ridgewalker版:今天先说到这里,回家给你些好吃的。 wx1wx2版故事梗概: 白美眉离家出走,黄格格追了出来;阻挡去路;白寻死觅活欲投河,黄咬住不放;使回头是岸。 白倾吐思念之苦恼,黄倾听、开导。 通过交流,白终于认识到:芸芸众生,知我者唯格格也!
个人分类: 花鸟鱼宠|8845 次阅读|35 个评论
分享 符凡迪—《我的深圳故事》
热度 7 Chi202 2014-1-21 13:02
我卑微 每天街头流浪中自强 我饥寒 总能感受世人的善良 我相信 有很多美好在世界上 我梦想 梦想为它歌唱 天为被、地为床 我习以为常 黑夜里 点点繁星把希望照亮 我相信 黯淡的人生也能发出微光 我努力 努力中坚强 朋友 你鼓励的掌声 永 存在我心灵最深处 朋友 你默默的关注 是我一生的财富 祈福 那心中的梦 http://video.sina.com.cn/v/b/109837243-2027444967.html
445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无言梦 (故事一样的梦)
热度 8 fanfan 2014-1-18 15:34
在一个飘雪的日子里 夜雾底垂 天光翳翳 从远处走来一个男人 你 轻叩大门 屋里的灯光映出你 高大的身影 和 一张冷漠的脸 一双深陷的眼睛 闪着智慧的光 一脸的冷气 却挡不住你儒雅的风采 你来拜访一个 会写文章的女人 梦 想更深得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梦 来自花的世界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门 你自我介绍姓吴名严 我记起 你就是那幽默诙谐的诗人 写一首好的古韵诗词 曾调侃让我开怀大笑的你: 我等了多少黄昏 我等了多少清晨 别问我为何虚度这些时光 只为了 只为了 我从来没碰到 和你一样的人 相约的一见 确真是“无言”的相对 欲倾心中的感慨 欲言表心中开放的玫瑰 令自己整个世界陶醉 让自己整个世界低迴 偶心如花放 君似雨露滋 无奈何 君将人生的沧桑与厚重 深深藏心底 只是问候,无一语 试问 即无言 来何意 既然是知己 为何将心又封闭 何诚意 难道你不知 已叩开了的 是一个女人的心 却无言又无语 难道你不知 她的心已随你去 你却让她又做一个无言的梦 在风花雪夜里
个人分类: 现代抒情诗|43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谁来陪我吃包子”转神文一篇,真实而动人故事,必将成为2013中国政治风云版为主题的 ...
热度 11 宜修 2014-1-11 14:14
“谁来陪我吃包子”转神文一篇,真实而动人故事,必将成为2013中国政治风云版为主题的 ...
转神文一篇,真实而动人故事,必将成为2013中国政治风云版为主题的007故事 -- “谁来陪我吃包子” -- 史上最好那家“ 庆丰包子铺”,就是原来西单地铁出口的那家,挨着“鸿宾楼”和“天源酱园”,靠着西单电影院,斜对过儿是老337、338总站,天天中午都得排队才买得上,人人都拿个饭盒翘首以盼。最常见的是猪肉三鲜,最馋人的是碧螺春虾仁,配一碗用大锅煮水甩的很均匀的鸡蛋穗儿汤,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美食。 从西单“庆丰”出来,骑自行车的话也就是二十多分钟,无论是先冲北再冲西,还是先往西后往北,都可以来到一个叫做南沙沟的地方。 “文革”中期,为了应付大批被“解放”的老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的住宅需求,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在三里河南沙沟盖了一片六层住宅楼,西临三里河国宾路,北靠月坛北街。这些楼房外表与普通住宅楼区别不大,但是都是四到六间一套的高级住宅楼,室内走廊很宽,有两个卫生间,二十多平方米双开门的客厅,在当时那个年代,是相当高端的住所了。 南沙沟部长别墅区对面的“红塔礼堂”及后门的“物资局礼堂”是当时北京最牛B的娱乐场所,四大礼堂占其二。上世纪70年代中期,每周都有大量的内部电影和舞会,这种内部活动的规格如此之高,会引得大院子弟纷纷向往。那时候,没有几张“红塔礼堂”的票,休想泡得京城顶级美女。 一个从陕北回京的知识青年,和他的父亲住在这里。每个寂寞的夜晚,当在“红塔礼堂”参加完高干子弟的聚会后,拍婆子得手的年轻人们,会骑上二八自行车,满载着姑娘们,来到西单玩个通宵,北京人管这个叫做“刷夜”,而“庆丰包子”,则是插队知青跑回北京刷夜时常去的地方。痛说革命家史也好,吹牛B侃大山也罢,带着姑娘在这附近过一夜,是当时很多干部子弟出身的知青最爱干的事情,带着京城数得着的姑娘,吃着“庆丰包子”,一定不会点需要用手端着转着圈喝的炒肝儿以避免不够文雅,那几年,“庆丰包子”是少年心中的泡妞圣地。 1979年,在别人的介绍下,他结婚了。父母先是离开小两口去了广州,后是搬到了鼓楼。这套南沙沟的房子,就成了小两口的窝,直到1982年离婚,外放。 这三年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时期。新婚妻子迷上了出国,每天都要不断地争吵。可以想象,在一次次争吵过后,摔门离家,骑车到景山前街的三座门睡办公室的路上,还有什么比一份“庆丰包子”更让心灰意冷的人温暖的呢?!这时候,长大的少年不再拘谨,而是和所有的老顽主一样,转着圈品着炒肝儿,腥臭不堪的味道,在家庭不顺的人嘴里,也能品出一丝独特的味道来。 这是他一个人的私家菜,度过了先隐忍、后风流的刷夜时光,走过了先聚后散的短暂婚姻,半是放逐、半是权谋的外放时光,他在这里从高大上碧螺春虾仁吃到屌丝级的猪肉三鲜,从小清新的鸡蛋穗吃到重口味的炒肝肺头,一个男人从青涩到成熟,从火热到冰冷,都在这一口包子 、一口汤里...... 三十八年过去了。再想吃一口包子的时候,又回到了“庆丰包子”铺,又回到了自己住过的月坛北街。是自己的怀旧,还是下属的有意安排?在一片惊诧的目光之中,他冷冷地端起了包子,心中是不是有一丝早已泯灭的颤动?
个人分类: 庶民时评|10238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剩饭后被罚款的故事的正确思维(2)
热度 7 岳东晓 2014-1-6 17:25
吃饭浪费之后被罚款的故事 (参见 http://www.zhenzhubay.com/home.php?mod=spaceuid=21064do=blogid=20695 )还在继续热烈讨论。之前,我在《 剩饭后被罚款的故事的正确思维 》一文中指出,原文写了吃饭浪费之后被罚款,但“ 没有在任何地方说罚款的原因是浪费粮食,上面的事实链也无法推断出罚款是因为浪费粮食。” 所以那些试图证明德国没有剩饭罚款的法规的努力完全徒劳,属于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假设。 然后有网友试图证明这个故事是台湾人写的。问题是证明了又怎么样呢? 文章作者既没有说他们是大陆人或者香港人,也没有说他们不是台湾人。想证明作者是台湾人的,显然是在读故事时,假定故事是在写大陆人,但却是台湾人假冒。所以这又是一种阅读时加入自我主观意识的错误思维方式。 有意思的是,2005年在一台湾网站上转贴出了这个故事 http://verywed.com/forum/wedlife/351542-1.html ,转帖者还加了一句【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值得台灣人深思 】。下面有自称在德国呆了一年多的人质疑当地是否有这样的法规,还说【 另外這篇文章應該源自於一個中國網站 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用 一張罰單 這串關鍵字搜尋簡體網頁就可以找到】。换句话,台湾人在怀疑是大陆人写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但之所以认为匪夷所思,也是因为错误地认为原文说了剩饭会罚款。 另外,这个故事作者并没有说这是一个完全的真人真事,故事本身没有时间地点人物姓名,因此,即使你找到原作者亲口说这是一个编写的故事也没有意义。如果无法找出这个故事内容的漏洞,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故事。目前,我看到的所有试图找出其漏洞的努力都完全失败。 单从故事的语言看,有显著地域文化特征的有“核子反应炉”与“侍应” 这两个词。 “核子反应炉”, 大陆和香港一般都说“核反应堆”。而“ 侍应”,大陆与香港一般说“服务员”或”服务生”。(我没有仔细看其他读者的分析是否讲到了这两个词的特征,如果已经讲到,那是你们的优先)。
个人分类: 科普|10934 次阅读|38 个评论
分享 大智慧--谁看谁服!世界上最富教育意义的6个故事!
热度 3 一叶秋风 2014-1-5 18:00
大智慧--谁看谁服!世界上最富教育意义的6个故事!
大智慧--谁看谁服!世界上最富教育意义的6个故事! 一、【和尚吃肉吗?】 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 师:请讲! 来访: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他:您是开车来的吗? 来访:是的。 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 来访:喔,我明白了! (好多人就跟我说,没自律,没人督促就不能坚持成功者的习惯。我想看完这个故事,你应该懂得该怎么做了) 二、【孩子怎么教?】 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众:影印过。 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师:应该原 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自己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提高孩子) 三、【五百元买汽车】 一位佛友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但命运却不变? 师:我给你寄五百块钱来好不好? 众:师父,你的钱我不敢要呢! 师:我是要你帮我办一件事。 众:师父,你说办什么,我绝对帮你办好! 师:帮我买一辆汽车。 众: (惊呀地) 师父,五百块怎么能买到汽车呢?! 师:你知道五百块买不到汽车!可是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绞尽脑汁,想付出一点,就得到很多。 四、【心灵篮球】 一位研究生来拜访我,不理解地问:为什么好多人见到你都要磕头?这是不是有点迷信?我没有拜过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 师:你一定打过篮球,或者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吧? 青年:是的,打过! 师:打篮球干什么?不打篮球,篮球会难受吗?而且那么多人打一个球,是为了快点把篮打烂吗? 青年:不 是,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娱乐。 师说:不用篮球也可以像打篮球一样运动嘛! 青年:那样多没意思。而且旁人看到还以为是神经病呢! 师:说得好!篮球只是一个道具,一个锻炼和娱乐的道具。那么,身体需要锻炼,心灵就不需要锻炼吗? 青年:按理应该。可心灵怎么锻炼呢? 师:人在崇拜的时候,五体投地,表现出谦卑、服从、忏悔、求助、感恩和接受,同时也是将自己的心灵融化,与被崇拜者在心灵上合一与连接。这就是心灵的锻炼。别人礼拜我,我也是一个道具,就像一个篮球,让人打来打去。只不过我不是真的篮球,是一个心灵篮球。同样,拜祖宗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孝心,用心灵承接祖宗累积的能量;拜土地是为了感恩珍惜土地,我们生长在大地,大地给我们很多的食物和物品,而我们回馈的都是垃圾;拜龙王是珍惜感恩水,因为人体有70-80%是由水组成……中国人拜的学问深了,里面有大智慧妙作用。虔诚礼拜的时候,拜和被拜是一个整体,哪有什么你我高低呢?有些人搞不懂就大加诽谤,是没有实践过和用心体验过。妄加诽谤就是痴狂! 青年:太高深,太智慧了!请受我三拜! 师问:感觉到心灵 锻炼的美妙了吗? 青年:嗯!很伟大!…… (为什么叫我老师?因为我确实能教导你,不管是思维模式,还是行为模式。) 五、【粪便臭不臭?】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 师:那是什么时候的苦? 女士:前几年。 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又问: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女士:当然很臭啦! 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 冲掉了。 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 女士:听懂了! 师: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师: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这就是心理调节了,你苦难的事已经过去,如果依然以前的自己,那只会依旧苦难,状态决定你的成就) 六、【如果世人都出家……】 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女教师对师说: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样都出家,人类还能延续吗? 好像没有听到这个问题,师平和而关怀地问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女孩? 教师:17岁了,女孩。 师:要准备高考了。 女教师:是的。正在加紧复习。 师:你一定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吧? 女教师: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学,其它的大学没什么意思。 师: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一那样想,那还有人种田吗?其它省的大学不是只有都关门了? 女教师:…… 师:你注意到没有,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 女教师( 愕然):……! 独享,不如与朋友分享................
个人分类: 道德人生|52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剩饭后被罚款的故事的正确思维
热度 5 岳东晓 2014-1-4 05:45
那个在德国吃饭浪费之后被罚款的故事 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见文末附件)。但我看了之后,发现读者们的分析基本不靠谱(注一)。 德国老太太管“闲事”请中国顾客节约粮食完全可能,市政工作人员开50马克罚款单也完全可能,最后工作人员说要节约粮食也完全合理。 但这个故事没有在任何地方说罚款的原因是浪费粮食,上面的事实链也无法推断出罚款是因为浪费粮食。 故事的作者“省略”了一个关键的细节,那就是被罚款的原因 (注二) ,但作者并不一定是一个在文字里捏造事实的人。 而恰恰是读者们接受了一个暗示,从剩饭之后被罚款的事实陈述,转到因为剩饭被罚款,然后试图推断这个故事是虚假的。但这个故事完全可能真实,被耍猴的是读者,作者看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会哈哈大笑。 所以啊,一定要学会think straight,而不是加入隐含的主观假设。 注一: 有读者认为给老太太们分菜不可能。这有什么不可能呢?我看恰恰证明这个故事真实。白人老太太去中餐馆点了几个菜分享,采用分到各自盘子的方式,合情合理,要是都拿着筷子夹菜倒是可能性更小。另外,有读者说罚款收现金不合理,这也完全是没有根据的瞎猜当地法律规则。我随便”GOOGLE “Cash fine Germany", 就找到这个 ” Some fines may be collected on the spot, provided the has enough ready cash on hand ..."(开车不系保险带等罚款),说明在德国某些罚款是收现金的。而且一般人如果有现金,应该选择交现金,否则还得登记姓名、地址。 注二:这个原因是什么,大家只管放开想象力 附件: 故事相关原文:【「我们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妳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桂当时站出来,想和老太太练练口语。听到阿桂这样一说,老太太更生气了,为首的老太太马立掏出手机,拨打着什么电话。一会儿,一个穿制服的人开车来了,称是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问完情况后,这位工作人员居然拿出罚单,开出50马克的罚款。 这下我们都不吭气了,阿桂的脸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练口语了。 驻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马克,并一再说:「对不起!」这位工作人员收下马克,郑重地对我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
个人分类: 科普|14795 次阅读|46 个评论
分享 老头子的故事 (延续篇)-- Z阿姨和选妃事件
热度 9 jjsummer95 2014-1-1 07:46
老头子的故事 (延续篇) -- Z 阿姨 和 选妃事件 寒凌 圣诞节前后北美大冰冻,搞得加拿大、美国共有十几万人断电、断火,而这时正赶上国内高调举办毛泽东 120 年庆典,习大哥高调出席,连多年不见的毛远新也出现在众人面前。毛远新的出现引起左右派的大虾大蟹们纷纷登场,有人指责毛远新要对张志新的死负责,有人认为他是无辜的。咱是远隔重洋,看到大洋那边风起云涌,无头评价,就 讲一个七十年代的故事吧。 那时老爸回到军区,咱也进了大院,结下了几个小朋友, 洋洋就 是其中之一。 洋洋 长得不好看,黑黑的,继承了她老爹的基因(好在她不知道我写她)。她老爹也是湖南人,和兄长一起参加革命,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延安干部,抗美援朝回国后,定位在东北。 那时 咱老爸手下有位特护是军区有名的美女。所谓特护,就是定时给部队首长进行按期的体查,定时打针送药什么的,在体查过程中被 洋洋 的老爸看上了,后来结了婚。 洋洋 的老爸可是跟着老毛从家乡里出来的,资历是没得说了,离家参加革命后一直没回去, 洋洋 在老家还有一个大妈, 洋洋 的三个哥哥都差不多和 洋洋的 妈妈年龄一样大。 不知为什么 洋洋 却没有继承一点她妈妈的美貌。 洋洋 的妈妈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我们叫她 Z 阿姨,她没上过护校, 应该是小学文化当的兵,护理知识实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实地学来的。每当我老妈一伙有着高等学历的阿姨们议论起她,都有一些不屑之意。可 Z 阿姨却凭着身边的有利条件,拿了军医大学的文凭,后来还成为副军级军医, 那是后话。 却说七十年代,选妃事件秘密进行,大院里时不时地就有美女出现,你要是一问,都是一个回答,选文工团没选上,于是这些人就被安排在一些无足轻重的部门,什么中药房了,营养部了,反正不会让他们上手术台就是了。有了这些美女, 大院里阿姨们就都当起了红娘,在这些红娘的努力下,这些美女大都嫁给了其他军官,要不她们提不了干,就得哪来回哪去。 Z 阿姨也是红娘之一,她这个红娘忙得是被后来评为“选妃”事件的,是选东北军区的妃子,为了首长的事忙前忙后,可却没有一个被正式选入宫。其中有一位美女,当时是内定了,却不知为什么没成,就留在药局管消毒什么的,后来还经常被人指指点点的,不久也从大院里调 / 嫁走了。 Z 阿姨在这期间成就了好几对美女加军官,最后还真的就选了一位美貌而且出身好的美女,成就了当时东北的一件顶尖的红娘美事。当红娘的确是 Z 阿姨的拿手好戏。 中国的政治,你在一定的时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卷入进去,当时没什么,后来却是历史,好自为之。
16981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名画后面的故事 毛主席去安源
热度 8 VANO 2013-12-25 23:10
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诞辰日,我去网络里搜搜毛主席的照片,在不计其数的毛主席画像中, 我选了一张自己特别喜欢的毛主席画像分享给大家。 作者 刘春华 官方网站 http://liuchunhua.artron.net/works 这里可以更多欣赏作品。 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男,辽宁新金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历任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画院副院长、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版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等。   1967年创作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国画《屈子求索图》、《春必将至》、《滚烫的冬季》等;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擅长人物兼及花鸟、山水。作品多以显示生活为题材,深沉含蓄,笔墨洗练;作品参加七、八、九届全国美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多次举办联展和个展,在国内外获得好评。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1990年出版《刘春平》画集。   2000年被日本《美术手贴》评选为“20世纪世界百年百件美术作品作者”(中国共有徐悲鸿等三人入选)。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革中曾与样板戏、语录歌并列三大红色经典;并以招贴画、邮票等印刷品发行九亿余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画;1995年10月被中国建行以605元竞拍收藏,创下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是建国以来创作的作品中唯一一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美术作品。   然而,此画的作者、北京画院原院长刘春华先生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及以后岁月,却经历了一场悲喜交加的人生。   黑土地走出的大学生   很久以前,在东北松嫩平原上有一处宝地,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一江五河在这里流过,平展展的牧场,风吹草低,牛羊肥壮,这就是泰来气。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成吉思汗的后代,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每年春季,肥沃的土地上,用镐刨松土地撒些种子,不铲不趟,由着劲儿自己长,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的粮食。牛羊肉、稷子米饭成为人们的主食,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1944年10月,刘春华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农家,兄弟姐妹5人中,他和二哥自幼喜欢画画。1946年解放后,家里挂起了毛主席的肖像,爹、妈常说:是毛主席、共产党让咱过上了今天的生活。也就是在那时,毛主席在刘春华幼小的心里扎了根。刘春华七、八岁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妈妈有一个没有装面的粗白布面口袋,一直想要亲手画幅毛主席像的他兴奋异常,躲着妈妈,将面口袋拆开洗了一遍,刮了锅底灰加胶调成黑颜色,画了一张戴八角帽的毛主席像,并找来高粱杆插在两头用线缝成一个画轴,挂在墙上,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正在这时,刘春华的妈妈从外边进来,翻箱捣柜地找那个面口袋,忽然一抬头,发现墙上多了一幅画,仔细一看那画布,气愤地转过头,冲着春华叫到,“我收得好好的面口袋让你给毁了?”此时的刘春华才知道捅了娄子。   有了第一次画毛主席的经历,刘春华还用泥巴做过毛主席塑像,用泥巴做的志愿军小雕像还参加了学校的展览。初中毕业后,和他同在一班的姐姐选择了念师范,而刘春华却坚持要学画画,195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学习,实现了终生从事美术事业的夙愿。   一幅未完成的作品   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全国红卫兵走上街头,向“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发动猛烈攻击,艺术院校红卫兵也初试锋芒。   当时,全国掀起批判刘少奇的高潮,为了揭露刘少奇在安源工人运动中的所谓“罪行”,宣传毛主席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功绩,1967年夏天,人民大学等单位几位研究党史的师生自发筹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准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到北京艺术院校物色美术方面的人才。他们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要业务比较好的美术人才。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们找到“井冈山”兵团的红卫兵。最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井冈山兵团确定学生赵大(服鸟)去参加展览会完成画一幅油画的工作,赵大(服鸟)等了一段时间没消息,就回了大连老家。赵走后没几天,筹备单位通知一两天内就出发到安源。这时找不到赵大(服鸟),也没有他的地址,无法联系。因此,当时正在学校的刘春华是偶然介入了这个展览。刘春华当时的素描、色彩作业成绩都不错,吴冠中是他在中央工艺美院学习时的色彩课教师,一次教室挂的范画全部是刘春华的画,画全部被偷,当时看来偷画是为了学习参考,可见同学们对他的画还比较感兴趣。刘春华顶替赵大(服鸟)到革博去报道时,展览会组织者电影学院的王树樟布置他画“毛主席第一次到安源”。   7月1日,坐着老式的低靠背火车,车厢内闷热难耐,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得能拧出水来,刘春华等人来到安源搜集素材。放下行囊,他们立刻去访问那些曾参加过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大罢工的老工人,也访问了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老红军战士。刘春华当时没带油画工具,画的是水粉写生。他大量访问,把有关历史情况搞清楚。个别同志画的写生多些,主要是为画群像做准备。搞雕塑的刘焕章也去了安源,后来展览会上也有雕塑作品。那时是分头访问、写生,住都在一起。当时的报道说:“这些老工人老红军激动而自豪地向革命小将们详细叙述了当年毛委员如何来到了安源,如何亲切地同工人谈话,如何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第一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传到了安源工人心坎里,从此安源一万七千路矿工人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许多老工人说着说着,流出了激动的眼泪,他们是多么怀念自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啊!”“他们又向红卫兵小将们兴奋地描绘着敬爱的毛委员当年英姿焕发,风华正茂的神采,描绘了年轻的伟大领袖坚强刚毅,深沉从容的气度。他们拉着革命小将的手,来到矿井,告诉小将们说,这就是毛主席和我们工人交谈时下过的矿井。”   当时安源两派红卫兵斗争得很厉害,刘春华他们不能再在安源呆了,急忙从安源来到长沙,访问了毛泽东在长沙的革命活动旧址及住地清水塘等,到了长沙没有回北京的路费,就等北京的同学卖了红卫兵小报凑钱寄来当路费。   对于毛主席形象的塑造,刘春华有着他独到的思考   回京后他把所收集的的资料做了仔细的研究,又翻来复去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和诗词。刘春华此时对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有了更深的体会。“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士当年万户侯。”青年毛泽东在不平常的岁月中的伟大抱负和慷慨意气令他十分敬佩,刘春华带着这种敬仰之情开始了他的创作。他画了几十张草图。在草图观摩会上,别人的草图都顺利通过了,但刘春华拿出的的草图,引起大家的一番争论,反对意见非常激烈。有人说毛主席到工人中,画面上却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有人说怎么满天乌云,难道毛泽东来了暗无天日?讨论的人都是二十来岁的红卫兵,反对意见主要来自电影学院的几个同学,话说得相当尖锐。刘春华争论道:“画主席一人就是没有群众观点?画群众就有群众观点?那画多少人才有群众观点?主席正向群众走来,还没有走到呢!你们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毛主席来了拨开乌云。有首民谣唱道:直到一九二一年,忽然雾散见青天,有个能人毛润之,打从湘南来安源……”。有的同学嚷到:“你画的是黑画,你敢这样画我们就批判!”刘春华也是年轻人,没有顾忌,寸步不让,坚决地说:“那你准备批判稿去吧,我这样画定了!”
4047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寒凌的《梦的故事》4
热度 12 jjsummer95 2013-12-16 01:20
寒凌的《梦的故事》4
寒凌的《梦的故事》4 印尼直葛中华学校建立于一九零六年,直到一九六六年因印尼局势变化而关闭,它整整存在了六十年,一个甲子。清朝末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的冲击下,清政府主张新学,曾派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的岭南名士刘士骥等到南洋鼓吹新学,推动华侨组织团结救国。在这个风潮的影响下,南洋华侨中的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办学,直葛中华学校由此而生。直葛中华建立之后,历经各种艰难和磨难。特别是在日本统治时期,学校一度关闭,后又改为日式学校。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之后才有重新恢复。在这些年里,几代老华侨们,为了宣传中华文化呕心沥血地办着学堂,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人子女。我外公就是这些人之一。他从一九三六年就在学校里当董事,五十年代,又一直在学校里担任管理工作。在外公的影响下,我的妈妈和她的姐妹们不仅在印尼学校和荷兰学校接受教育,也就读于直葛中华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一些进步学生骨干和进步老师则积极向学生传播新中国的信息,包括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侨胞的关心等等。在他们的影响下,好些学生心向新中国。还在一九五零年,因贴有五星红旗的学生板报被撕事件举行了学潮。也是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九五一年也正好赶上妈妈中学毕业,于是,妈妈和其他七八位同学一起成为直葛中华学校的第一批回国的学生。      下面这张照片是慑于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七日。这是妈妈离开母校,离开父母前的照片。      而这第二张照片是慑于一九五一年七月十三日,于广州黄花岗。      这两张照片间隔十五天,跨越了一个大洋,穿越了两个世界。      妈妈不止一次地讲过他们漂洋过海的经历。那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们,在一些学生骨干和进步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几天几夜不间断的航行,客轮好不容易来到香港,但当局不让登陆,只好经深圳直到广州。我从小就认识的一位姓陈的叔叔。每次妈妈他们聚会,都会讲起他的事。陈叔叔是家里的独子。当时他的家里相当富裕。本来家里是要送他去英国深造,而且还给他和另外一位华商的女儿定了亲。可他却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偷偷地从家里跑了出来,藏在船的底舱,躲过了家人的找寻,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父母,竟然都没有和他的父母告别。一走就是三十多年。一走就是天人两别。待他在七十年代去香港探亲时,他的妈妈已经过世了。陈叔叔后来移居香港,陪他的老父亲以尽最后的孝道。      照片上的妈妈是那样的年轻,风华正茂。可是又有多少次妈妈梦回故里,梦回父母的怀抱。记得我当年离开妈妈赴美时,妈妈在我的行李箱里放了两块萨莉布。那是妈妈从印尼带回国,一直压在箱底。我到美国后,把这两块布拼成床单。睡在这萨莉布上,就如同睡在妈妈的怀里,梦绕在妈妈的身边。而这漫漫的四十年间,妈妈的梦又是什么样的呢?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的印尼归侨回国,同时也带回来了大批的印尼歌曲。《宝贝》、《星星索》、《梭罗河》、《哎哟,妈妈》等歌曲是脍炙人口,流传非常广。陈蓉蓉,朱逢博,刘淑芳等更是把这些歌曲唱到了巅峰。 这首《父亲》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我在妈妈留下的一本印尼直葛华侨编辑的一本小册子上发现了这首歌,妈妈在上面勾勾划划,圈圈点点,“我心中渴望见到你, 爸爸呀,歌声献给你”,这便是妈妈心中的歌,梦中的曲了。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4ODU4NzQ0/v.swf 寒凌(写于2013年四月五日,清明) (我想说禁止转贴,可是谁能阻止呢。要转,请标明出处)
494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旧文搬家 -- 寒凌的《梦中的故事》2
热度 12 jjsummer95 2013-12-12 10:42
旧文搬家 -- 寒凌的《梦中的故事》2
寒凌的《梦中的故事》2 这张照片是贴在老相册的前面。照片的背后写着一行印尼文。小时候,受妈妈和一些叔叔阿姨的影响,我学了非常简单的印尼语。虽然早就忘记了,可对照片上的几个字却能分辨出来, 尤其是地名。我梦中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Tegal,中文译为直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城市。印尼是个千岛之国,爪哇岛是其中一个大岛,印尼的首都雅加达也在这个岛上。直葛就是印尼中爪哇靠海边的一个城市,离中爪哇的首府三宝垄不到200公里。妈妈和她的姐妹们也出生在这里,她们的阿公阿婆也居住在这里。这张老照片贴在相册的首页,不同尺寸的同一张照片在这本相册里出现了好几次。      这张照片是拍于一九五四年。妈妈是一九五一年离开印尼回到中国大陆的。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九四年妈妈再次踏上印尼直葛,整整四十年,妈妈一直把这个照片珍藏着。在这个照片上,留下了妈妈的多少抚摸的痕迹,我无从知道,留下妈妈多少眼泪,我无从知晓。打从记事起,妈妈就很少谈及印尼那边的事。加上文革,妈妈顶着海外归侨和臭老九的帽子,对此更是讳莫如深。 然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时时难以掩饰妈妈思念父母亲人,思念那片故土之情。      我家厨房里有一个很简单的碗架柜,里面大大小小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佐料,一小包、一小包的,用塑料纸包着,橡皮筋扎着,用小瓶盛着,用小坛装着。许许多多的,我也叫不上来名字,有些写着中药的名字,桂皮,小茴香;有些写的是英文,有些写的是印尼文。而大部分是没有标记的。每次做饭时,妈妈就这个放一点,那个放一点。也不知都放些了什么,反正妈妈的厨艺在大院里是有名的。      妈妈的这些宝贝一直存着,即使有的外面发了霉,也不忍得扔掉。这些宝贝都是妈妈的那些马来、印尼归侨叔叔阿姨们之间串换着得来的。自从印尼和中国的关系恶化以后,妈妈和印尼家里的关系就非常非常难了。什么消息都要从香港转。到了文革,这条路也断了。那时候,物资本就缺乏,而在天寒地冻的东北,更别想找得到南洋印尼的食物和佐料了。所以,一旦哪位华侨无论以什么方式得到什么,都会一小包一小包地分发出去。而如果有人哪一天说想要吃什么什么的了,却又没有佐料,那么每个人都会回家翻翻看看自己家里有没有。      记得有一次,妈妈得到了一小瓶blachen,也就是虾酱。一开始只是包饺子时放上一点调味。家里人也没觉得什么。直到有一次妈妈用它来炖茄子,还用它炸辣椒油,奶奶可就不满意了,说:“这是什么,这么臭?”原本家里一般都习惯吃酱茄子,可妈妈给换了个样,还有家里就只有妈妈一个人能吃辣椒,再加上这虾酱。也难怪奶奶不满意了。没吃过虾酱的人可能不知道,喜欢它的人认为它是奇香无比。不习惯它的人,那可就是奇臭无比了。就是这样,妈妈也不舍得把虾酱扔掉。于是,每次炸辣椒酱时,都让我先把油热了,倒在装着铰好的红辣椒末的碗里,然后把碗拿到外面的走廊上,再把虾酱拌在里面,待油温凉了再拿进屋里,放在窗台上,吃饭时,妈妈就自己拌一大勺在饭里。如今,每次在店里看到这虾酱,我都会想起妈妈来。      再次凝望这张照片,我注意到,在外婆身后,两个姨妈之间留有一个空位,这一定是外公外婆给离家的女儿留着的。看着照片,我不禁凄然泪下。外公外婆呀,你们思念女儿之情就都集聚在这个空位之间了。 (在这清明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我的亲人,这是寒凌首次提笔以老照片的形式来讲述这个故事,请不要转发。)
4853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博客搬家 - 寒凌的《梦中的故事》
热度 12 jjsummer95 2013-12-12 10:03
(几天进不了村子,咱的肠子都悔青了,以为以前的博文都拿不出来了。 趁着现在恢复了,赶紧两岸三地进行搬家,到处都留个底。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咱就不怕了。) 寒凌的《梦中的故事》       序      最近一直很忙,这样那样的事在身边缠绕着,让人心情极度烦躁和郁闷,很难有心静的时候。想是到了这冬春交接的季节,正像朋友所说“就有心肾不交的感觉:睡眠会变差,偶尔的心悸,还有多梦之类”。想着刊物马上要出版了。我的后续稿件还在整理之中,心不静,改稿就很难。我写东西是凭心态,心态一过,再写再改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所以我非常佩服和欣赏我们的编辑们,默默地辛劳着。      这次回国,在灰堆里翻出一本老相册。里面是妈妈年轻时的照片。翻着这本相册,本已不平静的心更是纠结痛楚。回来后,本想马上写点什么,可劳碌的身心却再以难承担,哪怕是微微的吵杂,浑沌中,似梦似醒中,再起身向先生问去,才知我已经睡了两天多了。煨上一碗红枣茶,站在落地窗前,阳光明媚的初春已来到我家的后院,枯黄了一冬的草地开始冒青。脚边的妮妮也依偎着我,想要扑向那春的天地。推开门,走了出去,春的味,春的情裹住了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甜甜的,淡淡的,直沁心肺,纠结的心豁然开朗,仰开脸去,迎着那暖暖的阳光,带着妮妮,向着后院的小路走去。一路上构思着,联想着。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我该怎样写。许多人与事早已埋在尘埃里。从哪里着笔,才能写出心底的那片情,那片意?      好在有网络,先把这最原始的纪录留在这里,算是一个铺叙。慢慢地再继续故事的延续。 老相册 老照片    《梦中的故事》   梦中的南洋是虚无的、缥缈的。有的就是那一眼望不尽的大海。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踏上那块岛屿, 把梦境变成现实。      早年荷兰商队经过激烈的争夺占领了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的南洋群岛,战后的南洋群岛一片狼藉。加上此地地势低洼,本就人烟稀少,战乱之中,仅有的活下来的人都跑到山林里靠野生的食物为生。为了重建城市,就要有劳力。于是荷兰人就开始了‘箩人’行动。      而‘萝人’行动之一就是到东南沿海一带“狩猎”,猎到人即押往南洋群岛。于是有很多南洋的鱼民就被摞去了。而后来,有了蛇头的加入, 便有了大规模的贩卖“猪仔”的交易。 在南洋,有许多中国人,中国后裔。明朝末年,许多中原反清人士逃到了南洋,中国沿海有许多“猪箩”被贩卖到南洋。也有许多投亲靠友地来到南洋。      不知道兰家是什么时候到的南洋。应该是清末吧。怎么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兰的爷爷是独子。 一到娶妻的年龄,便负母令回乡娶妻。 那时闯荡去南洋的华侨大都是这样。一般是父子先行。稍有积蓄,便把老妻/老母接去南洋。待儿子一大, 就回乡娶妻带往南洋过活。新媳妇跟着丈夫到了南洋, 成了家。按照南洋华侨的习惯,新娘要过两次门, 一次是在家乡, 是离开娘家;另一次是在南洋, 是进婆家的门。而有的新媳妇是在家与木头先结婚, 然后再随人去南洋,再进婆家的门。 客家女子还有抱着公鸡结婚过门拜堂的。命好的随人去南洋找到丈夫。命不好的即便成为夫家的人,夫家的鬼而从未见过自己的丈夫。      兰的爷爷也是重复着南洋华侨的故事。回到了家乡, 不久, 他带着漂亮的新媳妇回到了南洋。兰的爸爸也是。到了兰的爸爸这辈已是三代单传。兰是排行老二,上面是个姐姐。为了不断香火,兰的妈妈一连又生了好几个孩子,可都是女孩。待老五出生后,兰的祖母便把兰的妈妈从老宅子撵了出去。兰的姐姐一直体弱多病,所以兰就成了当家的,帮着爸爸打理店铺,帮着妈妈带下面的妹妹们。      南洋华侨们在荷兰人的地面上艰苦地奋斗着。兰也在这种氛围下一点点地长大。先是进了荷兰人办的学校。南洋华侨们又在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办起了新学。兰的爸爸成为直葛新学的董事。兰也成了新学的校花。      太平洋战争时,日本人占领了南洋。为了逃避日本人,兰和所有的女孩子都剃光了头发,和父母躲到了山里。日本战败后,南洋华侨从新开始创业。几年下来,兰的爸爸拥有了颇具规模的家具工厂,成为当地的侨领之一。 我的故事应当就从这里开始了。 南洋的华侨学校 (我想说禁止转贴,可是谁能阻止呢。要转,请标明出处)
个人分类: 寒凌文集|705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忠犬八公的故事》(全)原声剪辑MV
热度 7 8288 2013-12-9 15:18
个人分类: 视频|668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n
admin1 2013-12-8 13:33
拾一片落叶仰望新旧交叠 嫩绿自梢头微微 微微露脸 被清风忽略 花 开得犹豫不决 独徘徊等你等你等你的一切 洒一地 斑驳阳 光穿过新叶 心事空 流转思念渐渐倾斜 草长莺飞慰籍孤单的 残雪 放开手 让 寒冷胆怯 日高悬风拂面 留下 丝丝温暖 别辜负眼前季~节~ 花 踌躇 柳 轻叹 敢问情何以堪 徒伤悲青春年~月~ 春知晓梦不觉 恰似 你我那年 心中对美好的留恋彻夜不眠地挣扎 不经事却说离~别~ 燕 归来 莺 语乱 谁在歌咏春天 眼清澈笑容无~邪~ 拾一片落叶仰望新旧交叠 嫩绿自梢头微微露脸 被清风忽略花开得犹豫不决 独徘徊等你 等你的一切 许一个心愿忘记忧伤情节 闭上眼合十双手默默 叨念 阳光映在眼睑我不再拒绝 暖暖的暖暖的 补心里空缺 云淡淡天很蓝思绪慢慢走远 慢慢走远 春光细细流淌幸福漫过指尖 漫过指尖 是谁在看风景她又被谁看 见 谁转身 微微笑谁的心事释然 洒一地 斑驳阳 光穿过新叶 心事空 流转思念渐渐倾斜 草长莺飞慰籍孤单的 残雪 放开手 让 寒冷胆怯 日高悬风拂面 留下 丝丝温暖 别辜负眼前季~节~ 花 踌躇 柳 轻叹 敢问情何以堪 徒伤悲青春年~月~ 春知晓梦不觉 恰似 你我那年 不经事却说离~别~ 燕 归来 莺 语乱 谁在歌咏春天 眼清澈笑容无~邪~ 春知晓梦不觉 恰似 你我那年 不经事却说离~别~ 燕 归来 莺 语乱 谁在歌咏春天 眼清澈笑容无~邪~ 是谁在歌咏春天 咏春 2014 方枪枪 http://www.zhenzhubay.com/zzw/upload/up/65/25d28c7.mp3
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热度 15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2-6 19:30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 ——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四合院的闲人 如今的年轻人如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当年北京去北大荒知青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特别是没有体会过农村生活的新时代青年,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都无法理解。提出质疑甚至怀疑都是十分珍贵的,起码认真地体会和思考了几十年前那代人的生活了。 从北大荒的角度看,与广大的上山下乡知青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北大荒解放初期就有了农场的建制,大批的复转军人从前线直接落户到东北边疆,另有部分劳改农场也在此内。我们的老连长就是从河南入伍,后复员留在北大荒直至今日。第一批垦荒人付出的劳动最多,吃得苦也最烈。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五十年代的国家号召,六十年代末期时,已有数不清的青年扎根农村和边疆了。那本小说《 雁飞塞北 》曾经感动了无数有志者前往。 我们到达农场时,相对条件较好,特别是老连队,土地定位,生活安定。但因为知青猛增,粮食住宿明显不足,造成许多困难。于是我们工程二连就被派往山沟建点,那时我们的粮食都是从附近连队借来或者现到老乡家买的,更别提蔬菜和肉了。所以第一年很苦,喝河水,在冻冰的河里砸出窟窿取水,洗脸。炊事员也很辛苦,大锅支在帐篷(武装排的男生住的地方)外,手上长满冻疮。每天保证每人一个馒头,剩下是窝头,喝冻的白菜汤。直到第二年开荒种了粮食才改善了部分生活。 我们自己修路、打井、采石、伐木盖房子,包括生活用柴(冬天到山上伐木,然后又背包绳顺着铺满厚雪的山拉下来,再用镐头劈成柴烧)。但仍然没有蔬菜,我们的炊事员发明了一个食谱:干棒子面(窝头)、稀棒子面(粥)、不干不稀棒子面(用棒子面放点油炸酱当菜)。我们的厕所由树枝围成的,入冬前挖个大坑,上面垫几个条木板(很冷啊)。冬天必须刨粪(成冰坨了),否则大家都无法如厕。 我们到山坡较为平坦的地方开荒,陆续开了千亩地。我们要清理杂木林和锯倒大树,最难的是把树根刨除,好让拖拉机耕地。还要拣出石头,不让拖拉机的耕犁崩口子。拖拉机手日夜不停地耕地,需有一人在拖拉机后面操作犁,山里的狼甚至是群狼就紧紧地跟在后面,绿色的眼睛十分吓人。 我们必须养马,因为那时离连队最近也有十里路远才能看到公路,所有的物资都通过我们修的土路拉进山。结果马也曾被狼拖走,听见马叫人也不敢出来。我们先后吃过狼肉、鹿肉(连队自养的鹿)、狍子肉和熊肉。 那时,战备十分紧张。我们的武装排好像只有1-2支枪,我没见过。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根拳头粗的棍子,把树皮扒去,白晃晃的。它的用处:每天练习拼刺刀!男男女女全都是如此,练习30分钟左右。更让人胆颤的是半夜的紧急集合!连长吹哨子,然后最快速度穿衣排队,跟着队伍猛跑,说是有敌特潜入附近。有一次,隆冬的半夜紧急集合,许多人没戴帽子,耳朵冻得直流黄水,幸好没冻掉。我那次带了皮帽子、围巾还有一顶毛线帽,先后支援了俩人。后来我们才明白,根本没有敌特,是在演习。一年以后这样的事情没有了,我们的棍子也不知去向。 开始时,我们睡地窨子,40多女生睡在两条通铺上,男生也是如此。床是用树枝铺的,下面放东西,地窨子有一段火墙,靠门口有个用汽油桶改的炉子,炉子上可烧开水,早上一个班一盆洗脸水,先舀出水刷牙,剩下的全班洗脸,晚上可以轮流等着烧水洗漱。第二年我们烧砖、脱坯盖了新房,一个屋一个班一条火炕,暖和了许多。 我们有工资,开始每月12元,6元交伙食费,剩下6元买蜡烛、邮票、信封、手纸和零食(到几里路外的营部小卖部买点白糖或者罐头),后来涨了工资,好像是20多。我还每月寄给在山西插队的姐姐5元,直到她去东北当兵。这一点比插队和内蒙古兵团的同学强多了。 三年多后,我们连队与一个老连队(二十多里外的)合并,小毛营作为养殖梅花鹿基地,那一千多亩良田长满荒草,成为森林的一部分。到新的连队后,有电了,盖了新房子,6人一间,生活改善了。我们养猪、养蜂、种菜,还有香瓜黄瓜。新连队有三千多亩地,还有老职工、家属和小卖部,我们有了较为正式的食堂。 介绍一下团部吧。团部建设的更早,已经形成规模,有照相馆、医院、食堂、招待所、商店(尽管没多少东西)等等公用设施。 我们办公就在那座三层的白楼里,地是木板铺的,供暖很好。到那后,我不怎么习惯,可能是干活干的,人有些粘了。很快我们就被派到连队蹲点考察,一干又是一个夏天。这次去的是平原的连队,他们有部分水稻。那次体会到东北种水稻的苦处,插秧的水是扎脚般的凉!穿雨靴很快就破了。那位年轻的北京知青连长就带头光脚下田,那时才5月初,东北很冷,没脱棉衣呢。 在那,我再次感受到一种震撼:知青的忘我无私和英雄主义精神! 那位连长有许多的事迹和被全连人爱戴,深深地感动了我。 现在他成为北京市一位局级干部了,我很钦佩他并远远地祝福他。 我们团部的知青也个个精明强干,有的是劳动模范,有的是先进标兵,还有的有着事迹和光荣的故事,更多的是能写能说的老三届知青,后来放开招生,全部上了大学或者中专。 不久知青们开始返城。 ——北大荒的大豆田 2011年摄 ——团部女知青合影 2011年8月我们回北大荒时去的连队就是合并后的连。 ——完—— 2013年12月6日记录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26272 次阅读|74 个评论
分享 来自纽约的农场子弟的诗
热度 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2-5 12:00
来自纽约的农场子弟的诗
来自纽约的农场子弟的诗 读大姐知青回忆文有感2009-5-1 作者: 野木耳 (黑龙江农场的子弟,出国留学现居住纽约市) 从北京城的胡同 到北大荒的田野 到北大西洋的课堂 北方指引着你生命的方向 在天高云淡的仲春 听你深情的诉说 带着知青才有的深沉厚重 我闻到了高梁米饭的清香 我听到了干脆热烈的京腔 我看到了挂满蚊帐的大炕 我梦见了小孙老师的模样 那紧束着细腰的皮带 在幽幽闪亮 那挡不住稚气的眼镜 在掩藏忧伤 那回响着蛙鸣的夜晚 在回忆理想 那浸透了汗滴的泥土 在陪你成长 那样的人生 锻造坚强 那样的青春 并不绝望 那样的奋斗 充满力量 那样的友谊 永远牵肠 你就是那群大孩子中的一个吗 叽叽喳喳地说笑 就像在眼前 杨胖子,还我肥皂 什么呀,难怪你姓赖 真能赖 你就是那队烧地开荒人中的一个吗 辽远苍凉的夜空里 燃烧的野草火焰 扑向天上的繁星 完达山逶迤在地平线 狼嗥穿透了滚滚浓烟 你就是那些终于返城者的一个吗 多少个难眠和苦盼 多少回流泪和辗转 从广阔天地回归四合院 从挥锹劳动到重温书卷 从反帝防修到休闲海外 命运总是在意外处转弯 在曼哈顿的高楼眺望 东河像古画般斑驳苍茫 想象缓缓的游轮 化作乌苏里江上的渔船 看网中飞鱼溅起浪花 在没有污染的年代 也许 我们从没有离开 我们一直 在北国 ——2009年5月1日写于纽约市 在此,谢谢野木耳兄弟的理解和厚爱!也谢谢喜欢北大荒知青故事的朋友们! ——深情遥望北大荒(2011年8月摄于北大荒行)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556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返城还是扎根(下篇)——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三)
热度 12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2-3 07:51
返城还是扎根(下 篇 )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二十三) 四合院的闲人 北大荒生活是我们从未有过的,与城市有天壤之别的生活体验。虽然苦、累,但是就如同“五四运动”的青年一样,有股自我献身和改天换地的憧憬,这正是最困难、最危险中生活下去的支撑点。 那时申请入党,是一件崇高郑重的事情,当递交申请时,自己的心因激动而怦怦乱跳,那份感觉纯真而又带着坦然,更没有一丝一毫功利的企图。因为那时,父母兄长和英雄是我们的榜样,人做得简单率真,生活也变得轻松得多。 去北大荒的第四年,终于获准回家探亲。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但来自亲人和朋友的信息很快输入我们的头脑中。比我们小的学生几乎都留在城市,他们当了工人、售货员、服务员,还有留在学校的。最差的也是北京近郊插队,随时都可以回家改善伙食,哪怕洗个澡。对我这个四年没洗澡的女孩来说(幸好没长虱子),他们几乎生活在天堂里。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忽然发现自己扶着把手的手比男生的还要黑,那一瞬间明白: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体现在自己身上,再也不是父亲常说“养尊处优”的女孩了。 那年,我终于把自己十二岁时磕掉的牙补好了,可以张开嘴大笑。我到战友家送东西,受到家长的热情款待,深深体会到父母思念远方孩子的感情。这时,心底那个想法又冒了出来:为什么要扎根边疆?在哪里不是为人民服务呢?工人,那是领导阶级啊。临回北大荒时,妈妈为我准备了一套数理化教科书,嘱咐我复习功课,做上大学的准备。 读书学知识,成为我心中强烈的梦想。 我到团部工业办公室工作不久,听说老连队团支部正在就“扎根边疆”进行签字活动。几位热血知青表示要永远扎根,不上学、不当工人、不当兵等等。为此我有一种预感:这是不可行的! 于是,急忙用信件或电话和我的朋友们进行辩论,各自说着不同的观点。我竟然重复了当年排长说的话:“在哪都是革命,只是分工不同啊!”当然,我不可能制止这个活动。但是在内心,为他们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作为而苦恼,感受到强烈的无助和无奈。 年底,我接到妈妈单位按照规定办理的调令:作为符合北京返城条件的知青,批准回北京工作。告别北大荒是痛苦的选择,但又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年春天,团部的知青们全部返城上了大学,好朋友娟进入同济大学建筑系。 四人帮打倒后,知青返城潮出现了。 多少人挣扎在返城的努力和实现中,知青们以雷霆万钧之势,在短短几年重新涌回城市和家庭。他们面对新的就业和新的生活,一切从头做起。到八十年代初,我们连队没有留下一个人,全部回到城市。 实践证明,当理想消失的时候,精神上的苦闷要比肉体上的痛苦强烈百倍。我的同学和朋友们都走过一条困难重重的路,年轻的我们,将面对更严峻艰难的考验,回城后的路仍然曲折。 命运就是这样左右着人生。渴望的未必得到,没想要的却轻而易举。 ——完—— 2009年9月写于华盛顿 DC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8942 次阅读|35 个评论
分享 返城还是扎根(中篇)——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二)
热度 11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2-3 07:45
返城还是扎根(中篇) —— 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二) 四合院的闲人 有时发生的事情,像一幅图画牢牢地留存在头脑中。那年是“文革”中大学恢复招生的第N年,连队正为推荐一人上学而人心惶惶。 在暖融融的日头下,我们几个连队干部站在正在春播的千亩粮田的地头,看着去年冬天翻过的黑油油土地,拖拉机牵着播种机隆隆地播撒玉米种子。 来连队视察的团部干部股股长走到我身边,冷不妨问了一句:“想上学吗?”我先是一愣,马上说:“想。”接着我说的话让自己后悔了好一阵:“不过,比起老三届的人,我们差得太远了,能考上吗?”干部股股长——矮个粗壮的转业军人,略一沉思回答:“也是。”“想去团部宣传队吗?你挺上妆的。”啥?宣传队,做梦都不想的地方。我摇摇头。似乎有个预感:作为副连长的我可能要被调动了。 那年初秋,调令果然来了,我怀着对连队和战友恋恋不舍的心情到团部工业办公室任工业统计。由工业办管理的团奶粉厂在黑龙江赫赫有名,既现在的很有名的奶粉。第二年春天,尽管作为团部工作组到基层连队工作,渴望上大学的愿望却更加强烈。我和团部十几名知青都踊跃报名上学,而推荐名额有限……。 这时,我猛然想起去年和干部股长的那个对话,顿时后悔不已。尽管我知道那时身处环境不同,一旦上了大学,可能会被人误解。可是,团部知青这么多,我又是新人,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认可和推荐呢?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偏偏这个时候,在团部开会的老连长找到了我。那次,我们站在团部的操场上,微风吹过,远处杨树树梢轻轻地摇动,夏季的北国别有一番景色。我们互相问候,老连长的表情发生某种细微的变化,似乎犹豫了一下,然后笑呵呵地说:“给你说个事,有人想和你交朋友。”“什么?”我有些不明白。“你认识的,是某某。”那位某某,很熟悉的战友,聪明直爽。我低着头想了想,小声地说:“程连长,现在我特别想上大学,还不想考虑这个问题,您帮我转告他好吗?”后来朋友说,为我捏着一把汗。哦?为什么?因为真怕你要扎根边疆呢。朋友的眼神充满关注。 兵团锻炼几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学会了独立思考。送别了程连长,我反复思考了扎根边疆的问题。因当兵离开连队女排长的话“在哪都是干革命,都是为国家工作”响在耳边。 “难道不扎根就是不革命了吗?时间地点不是区分的根本啊。”那么,我们应当也有权利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可唯一的出路似乎只有上大学,一时间忽然有种陷入绝地的感觉。 2009年8月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3003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朦朦胧胧的那点事——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
热度 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2-2 13:40
朦朦胧胧的那点事——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
朦朦胧胧的那点事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二十) 四合院的闲人 北大荒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有说不完的乐事,看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老电影吗?我们这些知青在一起,热闹劲儿比电影有过之而不及。 不会干农活的我们能保住性命简直就是奇迹。有一次,夜半女生宿舍的火墙忽然倒塌,砖头噼噼、啪啪落在我们身上和枕头边,幸好没有人受伤。我们把砖头挪一下,倒头又睡着了。还有一次装满风化石的拖拉机,刚开动翻斗就“轰”地一声翻了车,幸好没人在车上……等等,事故层出不穷,但还能从中得到乐趣。慢慢地,生活走向正轨,年龄也在增长,这些少男少女的心似乎活泛起来。 一天晚上,拖拉机耕地回库,没想到车灯下是一对正在接吻的男女生,他们是老高中的学生不感觉有什么,但年轻的女拖拉机手却羞得无地自容。 为了干活方便,连队把班变为男女混班。比如挖水渠,女生挖土,男生往上扔土,定额很快就能完成。场院里,女生装袋,男生扛包入垛等等。宿舍里,开始有了对男生的议论和平判 ...... 。更有男生趴在窗口看女生的时候……。有人悄悄地爱某个男生,虽秘而不宣,但细心人总能看出端倪。四目相对时脸红心跳,语无伦次,煞是有趣。还有的不停地议论一个人,你就知道,她芳心有主了。 我发现有两位南方小伙子特别能干,他俩都属于精干灵活且不偷懒型,康聪明脑筋灵活,平实在腼腆。只要有一个做搭手,活做的又快又好,心情也愉快。后来,偶然听到闲话,让人哭笑不得,心想:脚正不怕鞋歪。 不过,这闲话引起我的观察,发现别人不做的活,他们都抢着做,心里很感激。有时,下工洗漱完,总能见到平站在后门,似乎在等谁,见到我反而不好意思,让人觉得特别好玩。宿舍后门外有一块试验田,休息的时候,我这个团支书常常组织团员义务劳动,除草,施肥,平每次都积极参加,干净清爽的衣服一会儿就脏了,满头大汗的平一点不在乎,让我很不落忍。 秋天,一次烧荒时,遇到大风,我们排扑了整整一下午的火,脸熏得黑黑的,浑身都是灰土。康特别聪慧,带头压住火头,当我们终于扑灭火源,杜绝一场严重事故时,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当时觉得康就像一位英雄。 那时,追求女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学会搭话是本事。如果老有人和你攀谈,一定有某种原因,这是慢慢才悟出的规律。不少人都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可以编写成几部小说呢。 2011年8月我们回北大荒时,在老连长家计算了一下,一百多人的连队,竟然有十五对夫妇,且克服重重困难,和和美美生活至今。也许是共同的经历和境地,让他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爱情,珍惜生活给予的一切。 劳动的时候,如果有机会观察,你会发现人是美丽多姿的。特别与自然环境结合时,比如日落,细雨中,月圆时,黄花开放的春天,麦浪滚滚的秋日,那些挥汗如雨、肌肉紧绷、挺胸抬头的姑娘小伙,腮红体健,充满青春气息和人体美感。 从今天的角度看,那才是自然的和谐的美呢,没有一丝人工的雕琢和修饰。 —团部女知青 2009年6月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236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浣 纱——北大荒知青故事(十六)
热度 9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30 08:43
浣 纱——北大荒知青故事(十六)
浣 纱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六) 四合院的闲人 我们连队的那条饶力河,曲曲折折地有数不清的弯儿,整个冬天都是一副白茫茫的样子,坚硬的冰面上盖着厚厚的白雪,临近我们居住的地窨子,有一些伐倒的树枝,我们常把洗完的衣服搭在上面。 春天来临,绕力河慢慢地化冻,有天傍晚就听“呼拉拉”“咔嚓嚓”,绕力河彻底解冻了。幸好,女生们及时把挂了一冬天找不到的衣服捡回来,可有的男生却没有那么幸运,看到冰河化为一条大河,树枝顺着河而下时,大叫着:我的衣服啊! 居住在江南的人都有河边洗衣的习惯。传说美女西施,是 绍兴市诸暨市苎萝地区人,西施常在苎罗山下临浣江里浣纱。 入夏以后,来自杭州的几位姑娘,每到休息日,早早起床,端着满满衣服的盆,到饶力河畔洗衣。在我们眼里,她们有着无师自通的本事,一块石头,一条木棒,“通、通”地砸着洗着,不一会儿就被单、裤子,花花绿绿一大溜搭在了树枝上。 远远地看去,几位年轻俏丽的姑娘挽着裤腿,站在河水中,说说笑笑,甚至还飘来阵阵歌声,真有一番情趣和美意呢!兴头上,她们还会舀一盆河水洗洗长发,那清凉的河水和飘动着的泡沫,引出一干人洗刷的热情。 用惯自来水的北京人哪里见过江南人洗衣呢?先是看得目瞪口呆,然后学着她们的样子,冲向河边,打啊,闹啊,玩啊!河边的绿荫和灿烂的阳光下,年轻女孩们透出一股秀气和妩媚,真的能让上天着迷呢。 有男生竟然跑进河里游起泳来……,姑娘们毫不留情面地其轰将出去,北大荒之夏也有热闹美妙的时刻呢。 清清亮亮的饶力河水哗哗地向东淌去,顺河而去的还有青春年华,多少年后,我们都难以忘怀。 ——我们的卫生员 2009年6月 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273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留存心底的三景——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五)
热度 11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9 12:10
留存心底的三景——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五)
留存心底的三景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五) 四合院的闲人 人的记忆十分有趣。某天某事、一个事件、一个景象或许就留存在脑海深处,就如同一副图画,永远定格在原地。 一景:落日西斜时收工了。一时间整个大地仅有自己一人,锄头扛肩头,哼着小曲,享受着独处的时刻。猛抬头忽然看到,西边的太阳和东边的月亮呈现遥遥相对的景像——晚霞铺满西边的天空,把远处的房舍映红,而月亮悄悄地爬上墨兰的天空,清亮透明,像一个害羞的妹妹遥望着太阳哥哥,你在瞬间被大自然的美丽深深感动……。 二景:正是夏季锄地的时刻,忽然天降大雨,大家快速往回跑。但大雨不留情,哗哗地浇下来,所有人都成落汤鸡。后来发现,男生跑得快的,就爬在窗口等女生,那线条和平时难见的景色尽收眼底。女生们不知情,心想:反正也湿了,慢慢走吧。哪里知道正被一双双贼眼盯住呢! 后来,女生也学会爬窗口看男生了,一边看一边还喊着:快啊!晚了,饭没啦(这是他们最怕的事情)! 三景:北大荒进入夏季,虽然有现代化的机械,但还是离不开人工劳动。连队开垦了一千多亩地(实践证明是毁坏了自然,后来全部退耕还林了),一百多号人,人均百亩,从播种、除草到收割都由基本由机械化完成,但锄地这活大部分还要人工来做。 锄地是很累的活。一拢地能锄半天,顶着骄阳和干渴还能忍受,最不能容忍的是小咬。北大荒的夏季最厉害的莫过于像蚂蚁大小的昆虫,俗称小咬。它的活动场所是庄稼地、潮湿地带。据说抗日联军当年被俘后,就有被日本鬼子放在露天让小咬咬死的战士。小咬最厉害的时候是早晚,为不做无畏牺牲,我们在出工前做精心打扮。 最“时尚”有效,且男女不限的热闹打扮是:先戴一顶草帽,穿一件有领子的长袖上衣,把领子翻起,拿一块纱巾(红绿蓝白均可),从上往下,一直系到领口。袖口裤腿都扎紧,一定要穿袜子,这样就全副武装出门了。有的男生没有纱巾,就用一条毛巾或者布条往脑袋上一裹,和偷地雷的汉奸没多大区别。 每当这个季节出工时,人人精心打扮,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像在上演一场场活报剧。印象最深的是连里外号毛三的男生装扮,总能引来女生们的嬉笑。 ——老连长和排长 2009年5月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6508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怕的不是野兽,那是…?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四)
热度 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9 12:00
怕的不是野兽,那是…?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四)
怕的不是野兽,那是…?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四) 四合院的闲人 “怕的不是野兽啊!” “那怕什么呢?” “傻丫头,当然是人啦!” 这是去兵团四年的 冬天,我和一位当地老大爷的对话。 北大荒 12 月的一天傍晚,我乘汽车从百里外的团部回连,在宝清一个林场住地下车,还要走 12 里山路。看着渐黑的天,我站在路边犹豫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黑咕隆咚,万一从林子里冒出个狗熊或者狼什么的,赤手空拳的,可怎么办呢? 这时,林场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走过来说:“姑娘,天黑了不能走啊。”大爷似乎很有经验,我犹豫地说:“路远没什么,就怕遇到野兽啊!”于是,大爷说了上面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立即打消连夜赶回连队念头。“是啊,野兽能防,人可难防。” 可是晚上怎么度过呢?天寒地冻,没有旅社没有熟人。老大爷见我为难,领我走进路边一间灯光明亮却空无一人的屋子,一排大炕占据多半房间。他说,这是林场修路队的女生宿舍,一会儿她们就回来,今晚就在这将就一宿吧。老人拿来一件大衣,还端来一杯水。 坐在铺着炕席光秃秃的炕沿边,感觉十分陌生和不自在。修路的姑娘一个个回来了,她们都是本地人,对我这个知青流露出好奇的眼神 。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和当地人接触。宝清县境内的公路是通往珍宝岛的战备公路,那时正和苏联对峙,保持着一级战备的状态,每天修路很紧张,征用的几乎都是当地农村的姑娘小伙。快半夜了,我的眼皮打起架。这时,朦朦胧胧地听到拖拉机的隆隆声,我急忙打开门看,天啊!是我们连队的拖拉机,司机就是我们班最帅的男同学! 我喊着同学的名字,冲出屋子,心里有种得救般的感觉,为终于摆脱孤身一人在陌生环境而高兴。看着同学熟练地驾驶着拖拉机,淌河过沟,没多会就到达连队,那份羡慕油然而生。心里暗自思量:如果我是拖拉机手该多好! 据文件传达,黑龙江兵团某团政委(现役军人)竟然调戏霸占了二十多女知青,没人敢说,直到无意中暴露。另外其它连队厕所里出现死婴的事件时有发生。当然我们连队绝没有这类事件,因为程连长管理严格而且慈爱有加。 数十年之后,已是我好友伴侣的老同学早忘记这件事,我却记忆犹新。那晚他是大救星,而宝清县某村庄的夜晚,那位关照过我的老人更让人难以忘怀。他让我这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父母还没来得及教)明白,最可怕的是什么?懂得了要保护好自己。 ——我们 2009年6月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6637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苦与乐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三)
热度 9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8 12:15
苦与乐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三)
苦与乐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三) 四合院的闲人 “来啦!来啦!”进屋就上炕的漂亮娇小姑娘咪子手里端着一个长把铁锹,怪吓人的!可看到里面的东西,大家欢呼起来,原来她在外屋炕洞里,扒拉熟一铁锹的瓜子。个大籽满香脆爽口,吃得牙肿舌头破都不肯停,我们都馋疯了! 北大荒农活基本机械化,有康拜因、拖拉机、脱谷机、扬长机、除草机、播种机等等,但还是离不开人工劳动。 收麦。正常年景收麦子也是一场战斗,拖拉机挂着红色康拜因(也称联合收割机),在黄灿灿的千亩麦浪缓缓前进,日以继夜地轰隆隆前进着,后面跟着卡车,装入从康拜因扬长机里脱出的麦粒,哗啦啦、哗啦啦,卡车很快就满了,第二辆卡车又跟上。康拜因开过的地方一片矮麦茬,清凉凉的让人看着心里爽爽的。 如果你有机会站在康拜因上,听着咔嚓咔嚓的割麦声,看着滚滚麦浪顺服温柔地进入康拜因怀抱,闻着清香的麦浆味,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过,康拜因是“老爷”,我们是它老人家的“仆人”。它出行之前先由农工挥镰为它开道,千亩粮田顺着边割也要好多天。一字排开六个人一起割,足有十米宽,这时候考验我们的腰和手疾眼快,汗水、手上的大泡,麦芒刺伤和镰刀割伤及每晚磨刀霍霍成为必修课。好在这时连队改善伙食,一定程度堵住牢骚不断的那些嘴!心里只盼望着老天爷千万别下雨,好让康拜因“老爷”能下地。 遇到涝灾康拜因无法下地,进不去出不来(捂进泥里),几台拖拉机都拉不动,平原地带的连队遇到涝灾,划着小船载人用剪刀收麦子,更多的则是看着麦子烂在地里,一年的辛苦化为乌有。 收玉米。北大荒土地只长一茬,玉米八月末熟。因为玉米多用于喂牲口,收割不能机械化,收获时完全靠人工。一般出工时的打扮是这样的(请注意,上海姑娘发明的,很有创意):找一条麻袋,四角捆上背包带,然后把麻袋挂在胸前。手上戴胶皮线手套(那时我好羡慕这种手套,只有上海工人才有),因为棒子要剥皮再掰下,手很快就被干涩的玉米皮磨破。棒子放进胸前麻袋里,到规定的地方倒出,一人负责两垄,有定额。当然衣兜里顺几个棒子,回来烤在炕洞边,吃起来嘎巴嘎巴响,满屋子的香味,让人想起爆米花! 收大豆。一般年景由康拜因收割。但初秋的北大荒雪雨来得早,怕黄豆捂到地里,康拜因和人工一起上。地里经常泥泞不堪,大豆茬子坚硬如钉,一脚踩下去能把雨鞋或者胶鞋底穿透,于是每人都想方设法弄双鹿皮鞋(胶底人造防鹿皮面)专为割大豆用。另外要有一双手套,否则手在一小时内被豆荚割出无数口子,血淋淋的吓人。这活比割麦还费力,镰刀还要快。每晚磨刀声此起彼伏,加上炕上翻身的呻吟声,弄的连长好闹心。 最挡不住的是,黄豆在脸盆里,加酱油块和水煮熟,全屋人一起抢着吃,那颗颗豆子进到嘴里,赶上极品牛肉,一个字:香! 场院扛包。粮食收下来放到场院先扬长,然后晾晒,太阳好两、三天就起场,装车运走。扬长是把粮食装进麻袋,扛到用跳板搭起的约四、五米高的扬长机里,装车也要上跳板,往四吨解放牌大卡车垒放。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这时候就见身强力壮的男生把一百八十斤重的麻袋背在背上,或者扛在肩上一袋一袋往上扛!女生最多只能背半袋,还气喘吁吁的。场院翻场是轻活,偶尔可以打打牌消遣消遣。 脱粒。大豆割完后堆成一人高的垛,到十一月秋收忙完,开始用康拜因脱粒。一天三班倒,每班八小时。用木把铁叉挑起豆秸送入康拜因的脱粒机里,几个人挑散垛的,传豆秸的,轮流着往脱粒机“虎盆大口”送豆秸。不说豆秸里的灰尘和残渣冒出一股股烟尘让人喘不过气来,豆秸受潮之后,分量沉许多,女生往半人高的“虎口”送豆秸很吃力。不小心把铁叉送入,可能连胳膊都保不住!这样的事故每年在兵团都有发生。 不过,那样强度的劳动使人的意志受到磨练,真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感受。数十年后确实人才辈出,那是后话。 现在想来,很想很想写一首收获、劳作、汗水以及苦乐的诗篇,歌颂叙说劳动带给我们的喜悦与痛苦! ——同学和战友 2009年5月 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261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迷失在大山里——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二)
热度 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8 12:07
迷失在大山里——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二)
迷失在大山里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二) 四合院的闲人 “坏了!人怎么都不见啦?” 在树林里的一棵大柞树下,闷头拣着橡子的我,一抬头发现四周寂静无声。跟着连长的两个女生班一会儿的功夫,都销声匿迹了! 我急忙站起来,拎着装了小半袋橡子的麻袋,四处张望寻找着。忽的,一个念头闪了出来:“别把我一个人落在这吧?那可就惨了。手边没有指南针,绝对找不到家啊。” 我们连队建在完达山山脉名叫小毛营的地方,背依完达山,前临绕力河,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大荒中有座山,是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这是《山海经》中记载的。 后人把这座山誉名为完达山。“完达”为满语,意为“梯”,有攀登高峰之意。这座具有神话色彩的完达山脉把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平原,即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平原,称穆棱——兴凯平原。 完达山山脉有取之不尽的宝物,除了野生动物外,树种十分珍贵,有红松、云杉、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以及椴树、杨树、柞树等,而柞树的果实就是橡子。 秋天来临,老连长召开动员会,告诉大家:橡子用来作橡油和饲料(后来才知道还可以制作橡酒、酒精和淀粉)。要赶在冬季来临前,多拣橡子上交团部,这是紧急任务。于是,我们两个班十几个女生跟着连长上山。学会认识柞树是第一课,然后在树林中寻找,不是所有的柞树都有橡子。 特别好奇,我们的程连长怎么懂那么多?什么事情都难不倒。 在我的印象里结橡子的柞树都是根深叶茂,粗壮威武的,远远看去像一座小山,密密实实地矗立在杂木之中。踩在多年腐朽的枝叶中,静静的没有声响。柞树下,抬头看不到天,蹲下扒开淡黄色的落叶,一颗颗像胡桃样的橡子露出小脸,一粒一粒捡起装入麻袋,那种感觉很奇特很美妙。如果遇到一棵硕大的柞树“妈妈”,可就丰收了。 一般情况是,如果没有找到合适 的 柞树,大家招呼着一起移动。 那天,我正是找到这样一棵“妈妈”树,高兴 得 忘乎所以,连大家的招呼 声 都没听到。 站在大树下,放眼望去,茂密的树林顺着山势向远处延伸,望不到边的山峦令人生畏,哪里分得清东南西北?我拉开嗓门喊:“有人吗?有人吗?”大山传来回声,四野更加静谧,我手足无措了。 正在这时,树枝摇动了,一个苗条轻盈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笑咪咪地脸颊上露出两樽小酒窝,原来是漂亮姑娘——依文,别名“咪子”。 上帝啊,我的大救星! 我俩一人拖着一个麻袋,手拉手边喊边向山下跑去。密密的丛林在午后的阳光下,变得斑驳迷离,满地的橡子咕噜噜地和我们一起滚动,树棵下的一只小兔子眨着眼睛,疑惑地看着这对姐妹……。 其实,连长他们离我们并不很远呢。 如果有一天再去完达山密林中拣一次橡子,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同学和战友 2009年5月写于 华盛顿 DC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331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被雷击中的他——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一)
热度 9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7 14:44
被雷击中的他——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一)
被雷击中的他 ——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一) 四合院的闲人 小汪衣衫褴褛、摇摇晃晃地走进连队。浅色上衣袖子裂了一条长口子,后背衣服几乎成碎片,裤子有一条腿也破了,脸上有明显的伤痕。所有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怎么啦?指导员急忙上前问他。 显然小汪受到惊吓,半天说不出话来。有人端来一杯水,扶他坐在一个木凳子上。大家看到小汪的脸上黑黑的,像是烫伤。从他断断续续的话中,大家才明白,小汪被刚才阵雨中的雷击到了! 小汪是上海知青,连队的拖拉机手,这天从团部取回拖拉机的部件——一个马达。下了团部的交通汽车,要走12里密林中的山路才能到连队。小汪是个积极向上的年轻人,不愿麻烦别人,所以没告诉连部派人去接。 马达似乎不很重,小汪用绳子捆了,拎着走。到一片红松林附近时,天上轰隆隆轰隆隆雷声阵阵……,小汪就近钻入松树林。这片红松据说是50年代的知青种植,松树长得慢,十几年了也就一、二十公分粗。小汪站在一棵比较大的树下,把马达放在左脚边。雨刷刷地下起来,很快小汪的衣服就湿透了。 这时,一个炸雷轰的响在头顶。小汪觉得全身一麻且疼痛无比,失去知觉。等他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衣服碎了,浑身疼得站不起来,特别是左腿麻木不堪。后来,他挣扎着走了一公里,总算回到连队。 大家分析,小汪被雷击,一是雨天在树下避雨;二是小汪浑身淋湿;三是上衣兜里有支钢笔加上脚下的马达,成为导电系统,雷电穿身而过。连长立即派人用拖拉机把小汪送到一百多里外的团部医院治疗。 三个月后他的左腿剧痛,转院到上海,诊断为骨癌。小汪被迫截了肢,但他很坚强,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连队继续工作。没有想到,一年多后小汪还是没有保住年仅二十四岁的生命。 团部根据他的表现,树立为青年标兵。 他的父母要求把孩子埋葬在北大荒,团里组织了一次骨灰安葬仪式,许多知青都赶来参加。 几年后,所有的知青都回城了,只有小汪——一位工人的孩子、淳朴的年轻人,永远地留下那块黑土地上。 ——连队全家福 第三排左一为小汪 ——2011年回北大荒时拍摄的小汪永久的地方 2009年4月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280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惊心动魄的跑荒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
热度 9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27 14:21
惊心动魄的跑荒 ——北大荒知青故事(十)
惊心动魄的跑荒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十) 四合院的闲人 如果你问:北大荒最怕什么?不是狼、不是熊瞎子、不是重活累活,而是跑荒!黑龙江每年都有因跑荒救火烧伤烧死的知青,俗话说:水火无情啊。 那是 11 月初的一天下午,连队场院的钟声猛然“铛铛”地响起,又急又 响 。不论在大田、采石场、山上伐木的知青们,全都跑步集合到场院。矮个子的程连长站在队列前,立即用河南话做起动员。 原来附近的连队烧荒不当引起跑荒,火已经烧进山林,团部要我们火速支援救火。北大荒漫山遍野的树木和荒草,地多人少,种地方式是广种薄收。灭草兼施肥就是靠每年冬天的烧荒。 烧荒是在烧荒地区圈出百米宽的火道,火道中把草割净,然后点火烧火道中间的草。烧过荒的土地,草变成草木灰,土地肥沃,粮食丰产。冬季烧荒,同时也是跑荒的季节,因为总有人偷懒,防火道过窄,或者根本不打防火道。 我们连队平均年龄不超过22岁,除外出未归、个子矮的、身体弱的外,大约集中六十多人。尽管我们也曾支援过别的连队灭火, 但 每次火势 都 不大,距离也不远,而这次却很不同。 连长的脸色凝重,一定是发生大的山火。 作为 主心骨和指路人 的 转业军人程连长,详细地嘱咐了救火事项:首先要穿暖,二用树枝灭火,三不顺风跑,四互相保持联系,并提醒我们可能要在山里过夜,寒冷异常,必须穿棉衣。随后连长异常严肃地,让炊事班发给每人两个馒头(连长心里一定担心有人回不来)。 我这个女生中高个儿(现在看不高,但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一代人就不同了)是当然的主力队员。不知为什么,看着连长严峻的表情,我的腿有点发软,神经紧紧地绷起来。出发前我穿上绒衣绒裤,外加一件军黄色棉袄,把馒头放进棉衣口袋,拍一拍,仿佛它是我的定心丸。 程 连长一马当先,边喊边迈开步 子 :“路远,一个跟一个,不能 落队 !” 那晚,山高路远,天黑路滑,男生女生插着走,两个多小时我们一家伙翻了三、四个山头。我紧紧地盯住前面的大个子小李,钻树林迈河沟,一步也没落下,汗顺着脊背额头刷刷地流,脚板开始变硬发麻,很快磨出的水泡生疼生疼,什么想法都没有,就一个字“快!”。有的女生跑不动了,就被男生连拖带架着走。 大家认准,决不能落队,山里有野兽,且不辨方向,那可是没命的事。 远远地我们看到了火光! 这时已经是半夜时分,我们先到的五、六个人聚在一起,有人用手里的镰刀,割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枝,举着这个灭火“武器”,大家勇敢地向火光和烟雾跑去,噼啪噼啪的爆裂声、人的叫喊声越来越近了, 一股灼烈的热浪滚滚而来……。 我们也烧过荒 , 当火苗窜起的时候,足有丈余高。如果把树引着,那就是冲天的大火。一旦跑荒,火随着风势走,风向变火头变,可怕点就在这!你刚站到安全的地方,风向一变,你就处在最危险的时刻了。可能被火熏晕毙命,可能被火燎伤,如果会保护自己也许火瞬间燎过,危险也就过去。但我们这些城市青年,还没来得及学会自我保护,因为时间不等人。 大概是人的本能,离火场越近,心跳也越快。我紧张地四处张:漆黑的夜幕中一片烟海,听得见声音看不见人 影 ,脚下有 一个连一个的 草墩子,磕磕绊绊地,我连着摔了好几个跟头。显然这里是泡子地,草墩子底下是积水,火势到这里骤然减小。 感谢老天,后半夜风势减弱了,火苗随即越来越小,我们急忙冲上去用树枝拍打着,互相叫喊着,用脚踩着跺着……。最终,在近百人努力下,火场没有了明火。所有救火的人脸都熏得黑黑的,头发蓬乱,甚至语无伦次。11月的北大荒就是北京数九气候,寒气逼人,汗湿的衣服冰冷地贴在脊背上,夜风吹来一阵阵的寒战不止。 经验丰富的程连长怕我们着凉,立即命令返回连队。十几里山路,又开始新的奔波。有的人还没到火场,就看到撤回去的队伍。还有的女生累晕,干脆由男生背回连队。 返回营房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早霞映红天边,一夜的奔跑和惊吓,让人筋疲力尽,浑身散架一样。肚子闹起革命,我翻出兜里的馒头,看到的是两个缩成团的小球,揉的不成样子,且冻得硬邦邦。 据说,这次跑荒死了五名知青,女生占多数,现场惨不忍睹。后来看到过被火烧伤的战友,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以后的人生包括返城的遭遇难以想象。 连队最大新闻是,一夜十几里山路跑出一对情侣,可能就是被背和背人的那对年轻人。他们连火都没见到,却生出一份很深的感情——生死之情转化成爱慕之情。 那年我们才18岁,应该是上大学的年龄啊。 ——连队战友 2009年7月 写于华盛顿 2011年10月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3048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伐木的惊悚——大荒知青故事(七)
热度 14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17 10:28
伐木的惊悚——大荒知青故事(七)
伐木的惊悚 —— 大荒知青故事(七) 四合院的闲人 开春不久,班长小唐接受了新任务,带领我们上山伐木,用于房梁。连队建在完达山支脉的山坡上,背靠山,面朝绕力河,呈坐北朝南状。冬天我们冒雪上山用斧头砍檩子,都是小树,拳头那么粗。伐木则是用锯伐大树,有的还要俩人拉大锯伐一棵。程连长是师傅,教了我们一天,亲眼看到班长小唐学会,才放心离开。 伐木,那可是纯技术活,这是后来吃了亏才知道的。连长让我们注意:一定要先锯树坡下那一面离地二十公分高,再锯坡上那面离地约三十公分高,且锯茬一定要高于坡下那面。当几十米高的树将倒下时,人一定要站起来,看好树要倒的方向,高声喊:“顺山倒!”或者“逆山倒!”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选好锯口。 砍过一冬天的檩子,并没有把伐木当回事。那些檩子也有十几米高,每天八十根,晚上磨斧子,满屋子杀气腾腾的“刷刷”声。锯可比斧子文明多了,长把大齿,钢好锯快。一天四棵大树,完成不算困难。树打完树枝以后,由 6—8 名男生,喊着号子(很雄壮的号子)往空场上运。然后装爬犁运出山,有的 用 卡车运往一百多里外的团部,再 装 火车运往 全国 各地。 记得那天,我稳稳地坐在山坡上,锯着一棵直径有40多公分的杉树,这树长的慢,木头密实,锯着很费力。我知道右上方有人在蹭蹭地锯着,坡下也有人忙碌着。 春末的北大荒雪化了,草青了,天空像一口圆锅,蓝蓝地扣在头顶上,没有一丝云朵,山雀忙着找食,发出喳喳叫声,一时间我沉浸在超然的意境中,心里盘算着:如果能在这草地上躺一会 儿 ,该多好啊! 忽然,听到“顺山倒!”的大喊声,随后是木头发出“嘎嘎”的巨响,我急忙抬头看去。还没等明白过来,一声巨响“轰隆!”,树已经顺着坡倒下去!是右上方那棵树。因为坡陡:树提前厥了!(既 : 树没锯完就倒下)。 “完了!”有人喊。 我们一起向下面跑去,因为树倒的地方正是大张干活的方向。等我们找到她,这个后怕啊——以前曾有人被树杈刷着丧命的。树倒下的力量几千斤重啊!大家围拢上去说不出话,李华明刚刚离我们而去,再出事,可怎么办……?! 大张就站在倒下那棵树旁边。树就像长了眼,没碰她一根毫毛,真是命大福大造化大。 从此以后,我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小唐班长嘱咐了又嘱咐,让我们这些毛丫头终于记住,危险——时刻就在我们身边。 2009年4月写于华盛顿 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658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美人肩与水库 ——北大荒知青故事(四)
热度 21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15 18:53
美人肩与水库 ——北大荒知青故事(四)
美人肩与水库 —— 北大荒 知青 故事(四) 四合院的闲人 那天朋友们在一起聊到旗袍,说美人肩也就是俗称“溜肩”穿旗袍好看。这让我想起溜肩让自己吃的苦头。 我们到北大荒的第二年的春天,团部的现役军人领导提出修建 一座 水库,每个连队派 40 人,说好要男 生 。但在我们 的 坚决要求下,去了 10 名女生,我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的我们 正 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受上山下乡豪气的熏染,有改天换地和“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信念,内心有干出点啥的冲动。 一到工地,满眼都是红旗,大喇叭不停地播着革命歌曲,和电影《雷锋》那场面差不多。一人发两只藤编的筐,一根扁担,两头是铁钩子,勾住筐挑起就可以走。那时我已经入团,是同学中第一个,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客家女的吃苦耐劳的特征呢。我和小高在一起,她和我差不多年纪,有一头泛黄的卷发,皮肤很白,是 个 漂亮姑娘。我们调整铁钩长度,把扁担蹭蹭,那时扁担都是现做的,糙得磨手,然后戴上垫肩(主要怕蹭破衣服),就顺着路找男生装土。 到装土的地方才知道,原来在一个泥潭里挖土,再顺着小路往已堆起几人高的大坝上走。说来容易,做起来真难啊。 北大荒冬天最冷达零下四十度,土地一般冻透一米左右,土像石头一样坚硬。黑龙江的 5 月冻土只化表面一层,也就十几公分,因为正在化冻,地特别泥泞,一脚踩进去脚都被泥吸住,很快鞋就湿透了,冰凉冰凉的。冻土是湿的加重了分量,湿土粘在筐上,筐也重了许多。一锹土放进去,等于几锹土的重量。 可想而知,我和小高一前一后,摇摇晃晃总算爬上大坝,没喘口气,接着是第二圈第三圈。很快,我们的腿开始打起哆嗦,鞋湿的拔脚。对我来说,最麻烦的是溜肩膀挑不住担子,要不停地上挪,没多久肩膀就疼得厉害。饭就在工地吃,有馒头和冻洋白菜,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因为在连队只能吃窝头。当天晚上,天黑得看不见了,我们才收工。我们十个女孩最大的二十岁,最小的不满十七岁,住在一间教室里,把桌子拼到一起,铺一条被,盖一条被,我和桃梅就这样睡。 晚上一看我肩膀已经磨掉了一块皮,鲜红的肉露出来,大家都唏嘘着,不知说啥好。和我同病相怜的还有一位大三岁的大春,没有药,连洗脸水都没有,一下子聚几千人修水库,哪找那么多水啊? 第二天起床后,我和大春成为难兄难弟,互相鼓励着,把垫肩系好,咬着牙出发了。第一挑担子,我出了一身冷汗,不过,这人要是下定决心没有做不成的事。我俩就这样坚持了一天又一天,到第四天晚上回来,天啊,肩膀开始化脓,流出黄色的水,把衣服都浸透了,干了以后成硬壳,磨的更厉害。没别的办法 , 只有坚持。我对自己说:没后路,挺住! 第五天,早上起来觉得不对劲,除了浑身痛以外,怎么身子底下湿湿的,起来一看,坏啦!小高许是太累了,尿炕啦!我的被子铺在下面,水淹七军。气的我想说点什么,小高用大眼睛哀求我,没办法,啥也别说了。那天晚上被子没干,我们和别人挤了一夜。更可怜的是脚下那双球鞋一直湿着,真不知道当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可能真如东北人的话:愣小子不怕 睡 凉炕吧。 说好水库要十天完成,到第八天的时候,任务还差一截,连男生也受不了了,叫毛三的男生大声哭起来!所有人的筐里只能装一锹土,根本挑不动。偷懒的自然越来越多,进度明显慢下来。 此时,我们女生排排长小邢(她近1.7米高,打过篮球,是北京市女四中学生)带头用肩膀扛土块,现在看冻土块根本不能垒水库,天暖一化土不实,大坝会出现缝隙。但那个时候,求进度根本 顾不上 那些了。冻土很凉啊,冰水顺着脊背往下淌。男生都不敢扛,可小邢却迈着大步稳稳当当闷头干着,最后带动着连里的男生们一起干起来。不过,程连长坚决制止别的女生去背土,事实证明老连长十分英明,我们要感激他终身。 我看着他们那股拼命劲,眼泪都流出来了!至今,摇摇晃晃地,挑着那对沾满湿土的筐,往大坝上爬的情景,还时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而我们的排长小邢返城后身体一度不好,我的肩膀落下一个疤痕,万幸的是风湿性关节炎没发作。 后悔吗?不!因为我们曾经有 过 激情满怀的青春,所以无悔! ——我们排长和同学 2009年3月写于华盛顿 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7375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北大荒的第一天——北大荒知青故事(二)
热度 1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1-14 20:08
北大荒的第一天——北大荒知青故事(二)
北大荒的第一天 —— 北大荒知青故事(二) 四合院的闲人 两天后 火车到达黑龙江东部一个小站, 火车硬座上 疲惫不堪的我们 , 不停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 、 一间候车室 的 小火车站,一百多人和行李聚在站台显得拥挤 不堪,几 分钟后 火车继续前行 。 跟 随 着迎接我们团 里的 干部 们,大家 上一个高坡,顺着一条沙石土路走了几百米, 终于 看到一座三层红砖砌的楼房,那就是我们的团部,楼前有个很大的操场,操场边种着高高的 白 杨树。 我 心里暗暗高兴,这和 自己 想的差距不是很大啊。我们被直接带进团部食堂,好家伙桌上摆的是又大又白馒头。那个年代北京也不是顿顿都能吃到馒头的,粗粮占多数。我们抹着嘴从食堂出来时,肚圆如牛一般。 很快分配连队了,我们同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分配到架桥的工程二连,连长是工程兵转业 兵程连长 。不过那天带我们下连的是副指导员,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米八几个子,大脸盘,大眼睛,头发不多,露出宽额头。他穿 着 褪色的蓝 布 上衣和打着补丁的裤子,两条裤腿挽的一高一低,脚上鞋子沾满泥巴,看上去匆忙而来。 副指导员站在我们三十多人面前,用有点沙哑的嗓音,讲了几句欢迎话,没有更多客套,我们上了卡车向连队 驶 去。工程二连离团部只有几公里远,在一片平原地带,有很多水和草甸子,没有路,卡车颠簸行使,不断有人发出惊叫。 卡车停 稳 后,我们发现面前是一条河,连队的帐篷在河对岸,老兵(我们称先来的战友)们在河对面看着我们。河虽然不宽,但河床挺陡,不知水有多深,河面有两条木板达成的独木桥。几个胆大的男生开始过桥了,在直径20 多 公分粗的桥上走,简直就是练平衡木。 “喔!”的一声,有人险些掉到水里,他扒着木头被人拉了过去。女生一下子没有了声音,谁都不敢过,怎么办啊?还有行李和大木箱子呢?!有的老兵实在看不过去了,三步两步过来,一件一件地帮我们把箱子、行李和零零碎碎全搬了过去,有的大木箱子 竟然 是女生扛过河的, 这 让我们目瞪口呆。 我 借机随着老兵,颤颤巍巍地过了桥。 最后岸边只剩下几个胆小的女生了,大家使劲鼓励着,还是不敢行动。这时,我看到一位高个子、体健的老兵一下跳到河里,那水没到他的腰部,八月末的北大荒已相当冷,大概 类似 北京九月底气温。他站在桥下护着剩下几位胆小的女生走过独木桥,我为他的果断和助人为乐精神所感动。 第一天,留下了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 很快,我们被安排在帐篷中。固定在草原上的帐篷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那是一种野性的浪漫和与众不同的期待。帐篷内两排地铺,下面铺着干草,上面是我们的褥子,一排能睡十几人。连队男生多女生少,我们嘻嘻哈哈地度过每天紧张的生活。 有幅美景一直留着脑海中:拖着沉重的脚步下工回来,天色渐暗,拉出一张马扎坐在帐篷前,看着天边日落中的晚霞,远处群山在地气中若隐若现,草原上特有 清新香甜的味道 环绕身边,清凉 地 湿漉漉 的雾 气沐浴着我们的手和脸,有一种神秘朦胧的感觉 让 人沉醉。 周末,我写信给家里:妈妈,这里的自然风光真美,我喜爱北大荒。相信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与女儿有着相同的感情,同是十六岁花季的年龄,妈妈在山东参加解放军,而我加入生产建设兵团,成为兵团战士。 ——当年我们修建的桥 今天仍在使用 2010年1月 写于华盛顿DC 修改于北京
个人分类: 难忘岁月|16328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七年半的故事-给O东家交“爬藤”作业
热度 14 宜修 2013-11-2 11:29
七年半的故事-给O东家交“爬藤”作业
七年半的故事 --给O东家交“爬藤”作业-- 宜修 O东家讲了几个“爬藤”(上常青藤大学)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位中文学校的学生家长讲述的她朋友家女儿的故事。 那位姑娘是家里的独生女,还是特别听家长话的孩子。升大学时,听从父母的意见,姑娘凭着其高中的好成绩考取了本科和研究生连读八年的医学院。 七年半的时候,姑娘突然对家里说:“我准备take a lap year (停学一年),好好儿想想我将来是不是要当医生。” 可想而知,家长当时听了,脑子“嗡”地一声炸了:“小姑奶奶,你早不想,晚不想,革命马上要成功了,你想起来还该不该革命了?!”不过这已经冲到家长嘴唇前面的话,被家长自己生生给自己扣上了嚼子,而没说出来。 家长知道女儿的秉性: 这只差半年就革命成功的道理,这么聪明的姑娘不会不懂。 倘若她不是实在解不开心里的扣儿了的话,断不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提出停学一年的要求的。相信他们也早已经考虑到了一年后果真重返学校完成学业时,面对已经延宕的学业,以及同期入校的同学已经骊歌唱毕而遇到的心理上的重重重压...... 无独有偶,前不久,一位现在本该在“藤校”读大四的朋友的女儿也决定停学一年。她跟家里提出的理由是“自己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她是我看着长大的,是我儿子初中的同学、朋友。我扪心自问:假如我自己的孩子以上述两种理由提出类似的停学要求,不管是不是藤校,我作为家长,也只能顺其自然。毕竟,孩子前面的人生道路还长,而心里健康才是首要的。 ********** 我更想起:连续两年,我曾经有目的地带女儿去参观过某家藤校。每一次参观结束,她都没有兴趣在那所学校多停留一会儿,连我提出的在学校食堂午餐的建议都没有兴趣。第二次参观完,开车回家的路上,我问她会不会考虑报考该校,女儿断然地回答:“不会。”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决绝,她反问我:“你没有留意到校园里的学生们脸上都几乎没有笑容,校园里的学生们之间,彼此都没什么互动吗?”为娘惭愧,的确没有太注意。但,女儿自己留心了。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一日录
个人分类: 家有少年|9231 次阅读|47 个评论
分享 。。
VANO 2013-10-15 18:14
我下班到家了,聆听着五轮真弓的歌曲,准备把一个女人故事写下去。 这次,写她的故事是凭记忆,随意的写, 可能,没有日文的歌曲,我写不出。 没有日文的环境,我写不出日本的事。 一个女人的故事 前篇简述: 我去家里附近的整体店按摩,认识了一位上海老乡,她告诉了我她的故事。38岁时付了10万人民币办了商务签证来到日本,来了就准备黑在日本,是为了扒分。 到达东京的第一天,蛇头并没有按事先约定好的去接她,她成了东京的孤独者。 在彷徨焦灼的时刻,她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上海女人领回了家。 接下来的几天,领她回家的女人白天睡觉,晚上出门,凌晨回来。 她每天在家里无所事事,为了报答恩人她就为她做午饭,为她整理房间。 她如实地告诉了对方她的情况,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个女人的故事
热度 14 VANO 2013-10-13 01:09
4年前,我去做整体按摩认识了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乡。之后的一年多一直去她的店,不过现在已经不去了,因为她换地方了。 她的故事。 那家店离我家很近,原来我也常去那家店,是一个日本人开的,也不知什么时候换成她的店了。 进店时,她满脸笑容用日文迎接了我,自然我也用日语回答她,我头痛,腰也痛,需要治疗。 很累,躺在治疗床上几乎睡着了,也没和她说话。 她熟练的指法令我很满意,第一次按摩结束后支付费用,就离开了。 第2次,第3次又去了几次,那家店生意不错,进进出出的都是日本客,看的出这位大姐很会做生意,和客人寒暄起来一套又一套,虽然日语不怎么样,几乎每句话都会有语法的错误, 但能和客人交流的很畅通。 那里女客人特多,一边接受按摩一边和她聊天,谈孩子,谈工作,谈家庭,都和她很亲近。 我不和她多说话,每次一去就躺床上,直接睡觉,按摩结束了用日语说声谢谢就走人,去了几次她也不知道我是中国人。 直到有一天,她把我按痛了,我扭扭身体以做暗示,她也没有觉察,于是我开口用普通话对她说,再轻一点,我痛了。 她大吃一惊,啊?原来你是中国人呀,你怎么不早说呢,来那么多次你又不讲话,还真没看出来。 我趴着,恩了一声,没有继续搭腔。 我常接受按摩,知道按摩师特喜欢和客人聊家常,以此和客人培养感情。 但我不喜欢说话,不想让60分钟的按摩时间浪费在聊天上, 我只想休息和享受,一般我是刻意地主动保持沉默。 这次按摩结束后,她多看了我几眼,结账时还主动给了我500日元的优惠券。 要我多去去,她说,这家店几乎都是日本客,而且她这里也不便宜,中国客几乎没有。 看见我是中国人,心里特高兴。 问我中国哪里的,我告诉她,上海。 她又激动地,邀请我一定还要去她那里,她表示一定帮我好好的治疗。 再一次进入她店时,我们开始用中文交流,中国人都有一个特点,见到老乡了,就会畅所欲言,她也是这种类型的,我不是,但我是一个很好的听者。 之后每次按摩时她很喜欢和我说她在日本的故事,她的经历的确波澜万丈,我将她的故事发表在我的博客中,写成连载小说,在日本很轰动。 2000年她38岁时,花了10万人民币办的商务签证来到日本。 当时,她带了一个团队,她还是团长,都是上海人。 从上海到东京的飞机降落后,护照都是真的,签证也是真的, 他们顺利的过了海关, 签证只有三个月,三个月过后,他们都会成为违法滞留者,命运何去何从,听天由命了。他们都有心理准备。 出了机场,团队的人各自离开消失在人流中,按照上海的中介公司的指示,他们各自找方向。所谓的方向也就是各走各的,谁也不知道其他人会去哪里。 团队的人渐渐离去,她也选择了去东京新宿的高速巴士。 按照原计划,她到了终点站,就站在那里会有人来接她,安排她的住宿。 那天晚上,她一个人站在日本的街头,接应她的人迟迟没有出现,从晚上6点一直等到12点,也没有出现。 她告诉我,那时她很失落,一句日文也不会说,想找个电话又不敢离开那个约定地点。 正当她毫无头绪的时候,有一个年轻女子主动和她说话了,你是不是中国来的,一直站在这里等人吗? 她一听是中国人,立刻象见了救星一样,告诉这位女子,她是今天刚从上海来的,在这里等朋友来接,却没有来。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那夜,她跟那女子回了家,一个素不相识的同样是上海的女人。 待续。
345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宋襄公子孙兴旺
热度 1 稻草 2013-10-11 23:42
宋襄公子孙兴旺 作者:秋石客      人自从创造了文字和文化,产生了千千万万个贬义词,其中有一句愚蠢如猪类说法,人们常用之。古书上有春秋时期有名的宋襄公就演出了两则蠢猪故事:   宋襄公雄心万丈想成霸主事业,他约会诸侯,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中原大国却没理他。宋襄公计划借重大国去压服小国,决定去楚国求助,认为楚国如能跟他合作,借大楚国之威其它小国家自然就会臣服他了。   公子目夷不赞成宋襄公计策,认为宋是小国,谋当盟主,不会有好处。宋襄公不听,一意孤行,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来宋开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大计。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于公元前639年七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开盟会。   七月,宋襄公驾车要去赴会,行前公子目夷提醒:要防楚君不怀好意,主公要多带兵马去。   宋襄公不听,回答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战才开会,怎能反倒带兵马会谈呢?   果被公子目夷说中,开会时,楚成王和宋襄公争当盟主,闹起来。楚国强,依附楚国的诸侯自然会多,宋襄公不辩形势还要强争,楚国的一班官员见势脱了外衣,露出铠甲,把宋襄公活捉了。   后来,宋国费九牛二虎之力,争得鲁国和齐国的调解干涉,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放个宋襄公回国。   事后,迷信和平主弦律的宋襄公遭人耻笑,视其如蠢猪。   宋襄公回国后愤愤不平,特别对邻近的小国郑国站在楚成王一边,使他不能接受,于是,宋襄公为了出恶气,化和平为战争,决意讨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伐郑,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用围魏救赵之计,不去救郑国,派大军直取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手,急率宋军赶到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南岸,与楚军隔江对抗。   楚军持强渡泓水攻宋军,公子目夷瞧见楚军渡河,军容不整,就建议宋襄公对楚军半渡而击之,可大获全胜说。   宋襄公不听,说:宋乃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没结束击之,不仁不义。   当楚军已经上岸,正列队布阵时,公子目夷急对宋襄公说:不能再等了!可击敌于未稳,还有胜机,否则就危险了。   宋襄公又不听良言,反批评公子目夷责备太不讲仁义,认为楚军队型还没有列好,不能出击。   当楚国兵马摆好阵势后马上发起冲锋,其势如决堤之水,直冲宋军,宋军大队败,宋襄大腿中箭,幸亏宋军冒死保护,才免强保住性命。   宋襄公败回国都商丘,遭宋国人指责,批评他一错再错,不会用兵。公子目夷国人议论报告宋襄公,宋襄公却毫不动摇坚持错误,执迷不悟,揉着受伤的腿教导公子目夷,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指挥战争,并引例云,见受伤之人,不可再伤之;对头发花白的老兵,不可捉当俘虏。   公子目夷忍无可忍,批判开导宋襄公说:发动战争就是要取胜,取胜就得杀敌,如不忍伤敌,就不要打仗,如见头发花白的敌军不抓,不如直接当敌军俘虏算了。   宋襄公不肯反思,因伤重,一年后卒。   宋襄公死后,史学家和政治家、军事家都视其愚昧无知,是蠢猪式人物。   几千年过去了,宋襄公蠢猪虽死,然其徒子徒孙不绝,且青出于猪胜于猪。   例如,王明一类就被毛泽东喻为宋襄公式人物,愚蠢如猪,以至连猪都不如,因为猪尚且知道碰壁回头,而王明类死不悔改。   再如,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改革开放,明明漏洞百出,民心厌恶,右派要挖共产党的祖坟了,合当反思,应该落实以人为本,反对以资为本;提出科学发展,反对单一经济发展;提倡和谐社会,反对两极分化;提倡共同富裕,反对少数人先富政策等新思路,可党内有人就是不承认有重病,还要高喊改革不动摇,拒绝反思,要一条道走到黑,也是宋襄公的后代,愚蠢超过猪的主。   再如有些所谓响当当“左派”,明明右派基本独裁专权,掌握主流媒介,自己混到只能在常被封杀的网站发口水贴的地步,却也跟着大反民主,大反自由,或把社会主义民主混同资产阶级民主的理论,其言行也可与宋襄公、王明、不动摇者比个高低,也快成蠢不如猪了。   由此可见,同宋襄公及子孙相比,猪的确不是最蠢的。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4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1 【2013中秋联欢会】配音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
热度 39 情系中国 2013-9-21 06:58
1, 配音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 配音: 老黑鱼 vano 视频制作: 自在飞花 国内的朋友请看这里:
34227 次阅读|86 个评论
分享 棉毛裤的故事(旧文重发)
热度 17 宜修 2013-8-31 12:32
棉毛裤的故事(旧文重发)
棉毛裤的故事 宜修 “世纪审判”中,薄熙来的证词中提到,他现在穿的棉毛裤还是母亲60年代买回的......这句证词,不禁招得我重发一遍这篇五年前的文字。 北京的冬天,再抗冻的人,就算 “酷”得胆敢不穿毛裤,有几人胆敢不穿棉毛裤?北京长大的我,棉毛裤是冬天不可或缺的行头。 美国的冬天,室内有暖气,许多人又以车代步,所以不少来美经年的同胞都自觉不自觉地告别了“棉毛裤时代”。唯我,还自忖:告别棉毛裤,那得是牛肉吃上两代之后的事儿。谁让咱是吃草长大的呢?因此,我便把自己情有独钟的棉毛裤也囊括在孩子们越冬不可或缺的行头中。 底达上初中的第一个冬天,无论我好说歹说,再不肯穿棉毛裤了。可每天早上冒着严寒、步行十分钟去等校车,为娘安能不心疼? 一晚,童子军活动时,我便把这腔苦水倒给了底达的意大利裔小朋友 Chris 的妈妈 Fran 。同为母亲,她必能理解我的苦心!身为学校家长会主席,跟校方和孩子们打交道, Fran 一定知道怎么接招儿。 “底达说同学们在更衣室嘲笑他,问他棉毛裤为何物。他回答是‘保暖裤 (Thermo-pants) ’”。 “这样说没错啊!美国的商店里也有卖。” “可同学们都说‘没听说过’,更‘没人穿过’,”我将底达的抱怨一一鹦鹉学舌。 Fran 把底达招呼过来,一字一句的耳提面命道: “记着,再有人跟你为棉毛裤‘叫板 (challenge you) ’,就回答说:‘呦,你没听说过啊?我很遗憾你妈妈怎么可以这样不爱你。她怎么可以连棉毛裤这样的好东西都不让你知道呢? …… 现在我终于知道我妈妈有多爱我了! …… ’ ” …… ……Fran, I can’t love you any better!!!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日录于纽约
个人分类: 家有少年|8415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乾坤之奠——九十九个毛主席奠基立国故事
热度 6 yuxin_9605 2013-8-30 07:45
作者:张承永 乾坤之奠就是从毛主席奠基治国一系列的故事中。选编了九十九个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从各个侧面,向人们展现了1949年至1976年这段波澜壮阔的火红历史和伟大的建设成就。且每个故事篇首亦配以诗作,以抒感慨,增强韵味。    (献给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张承永编著   2013年9月9日(星期一)    序言   乾坤者,乾者为天,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坤者为地,柔顺宽厚、博大载物,两者精神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毛泽东特有的刚柔并济、进退有度、顶天立地的精神——道法自然,这是毛泽东师法天地之道的必然结果。    奠者定也。传统蒙学课本《幼学琼林》开篇首句曰:“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混沌,元气也,阴阳未分之象。乾,天也。坤,地也。奠,定也。《易经》曰: “太极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如鸡子。盘古氏出,则天地之道,达阴阳之理,于是伏者为天,偃者为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两仪,天地也。鸡子,即鸡 卵。盘古,犹言盘固。   毛泽东,新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奠定乾坤。他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 事业,从一穷二白起步,经过战天斗地,自力更生,改变了祖国山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6年9月9日毛泽东走完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经济成果?钢铁产量,1949年的是16万吨,1976年是2046万吨。增长了129倍。原煤产量,1949年的是0.32亿吨,1976年是 4.83亿吨,增长了15倍。原油,1949年是12万吨,1976年是8716万吨,增长了726倍。发电量,1949年是43亿千瓦/时,1976年 是,2031亿千瓦/时,增长了47倍。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40亿元的人民币,增长到1976年的327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3.4倍……即 使在文革十年中,除67、68两年外,其余各年都呈增长态势,有的年份增长率高达20%以上,超过改革开放中的增长率。工农业总产值,由1966年文革开始时的2534亿元,增长为1976年文革结束时的4536亿元。十年中,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7.1%。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5%;农 业为3.3%;国民收入年平均增幅为4.9%。   岂止是这些具体数字,从1949年到1976年,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不依赖任何国家的工业体系。从一个被西方国家称为“东亚病夫”的贫穷弱国,建设成为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连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都不敢冒犯的新中国!从一个连自行车都不能生产的国家,发展成为能制造飞机、轮船、原子弹、氢弹、导弹,用现代化武装人民的军队。人造卫星的上天,使中国成为核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大国。   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国已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独一无二。医疗保健以及营养和卫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极大增长,从19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到了70年代中期的65岁。 还特别指出,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在什么样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取得的?没有任何人给毛泽东创造一个“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搞发展”的战略机遇。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迫使毛泽东不得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美日的安全条约、美蒋的防御条约、东南亚的集体防务条约、剑指中国, 封锁禁运。印度反动派蚕食中国领土,挑起中印边境战争,前苏联在中国东北陈兵百万,甚至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从内部环境看,国民党反动派叫嚣反攻大 陆,潜伏下来的特务从事破坏活动,几十万国民党残兵败将和土匪颠覆新生政权、西藏达赖集团发动叛乱,不法资本家破坏经济秩序等等。在那样一个极其艰险、极 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毛泽东只能一面指挥打仗,一面进行生产,一手抓阶级斗争,一手抓经济建设,在当时那样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他----毛泽东!不知还有谁能担当此任? 取得如此建设成就和经济发展? 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为他的继承者铺平了通向世界之路! 创造了和平发展的国际与 国内环境!   乾坤之奠就是从毛主席奠基治国一系列的故事中。选编了九十九个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从各个侧面,向人们展现了1949年至1976年这段波澜壮阔的火红历史和伟大的建设成就。且每个故事篇首亦配以诗作,以抒感慨,增强韵味。   目录   (一)毛泽东解读五星国旗…………………………………………1   (二)毛泽东拍板国歌不改词………………………………………4   (三)毛泽东的民族自治……………………………………………5   (四)毛泽东为“二乔”断名………………………………………7   (五)毛泽东治下的“黑白”之战…………………………………8   (六)“新中国决不允许娼妓遍地,黑道横行”…………………10   (七)毛泽东的“年三十”与“年初一”…………………………12   (八)毛泽东任命陈明仁为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14   (九)毛泽东委任“皇叔”…………………………………………15   (十)毛泽东关心“皇妹”…………………………………………17   (十一)毛泽东宴请“皇上”………………………………………17   (十二)毛泽东代党还债……………………………………………21   (十三)毛泽东关照段祺瑞后人……………………………………23   (十四)毛泽东给一封贴着废邮票来信的回复……………………23   (十五)毛泽东与信访工作…………………………………………24   (十六)毛泽东与韶山亲友…………………………………………27   (十七)毛泽东的“苟富贵,毋相忘”……………………………33   (十八)毛泽东与宋庆龄……………………………………………35   (十九)毛泽东与肖华………………………………………………36   (二0)毛泽东与艾思奇……………………………………………37   (二一)毛泽东与梁漱溟的恩恩怨怨………………………………38   (二二)毛泽东的“三个人饭五个人匀吃”………………………40   (二三)毛泽东创新的刑名——“死缓”…………………………41   (二四)“杀了女匪首岂不太可惜”……………………………………43   (二五)毛泽东与胡志明论贪官…………………………………………46   (二六)毛泽东告戒:“不要做李自成”………………………………47   (二七)毛泽东:“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51   (二八)毛泽东与农业合作化运动………………………………………55   (二九)“一定要把淮河修好”……………………………………………57   (三0)毛泽东春节游黄鹤楼……………………………………………59   (三一)毛泽东调“五马进京”…………………………………………62   (三二)毛泽东命令成立“石油师”……………………………………63   (三三)毛泽东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64   (三四)毛泽东式的调研…………………………………………………66   (三五)毛泽东给农民让路………………………………………………71   (三六)毛泽东论“大仁政”与“小仁政”……………………………72   (三七)毛泽东命名“解放”汽车………………………………………78   (三八)毛泽东宴请工商巨头……………………………………………80   (三九)毛泽东拍板荣毅仁为“完全守法户”…………………………82   (四0)毛泽东堂弟毛泽青“三反”中被打“老虎”…………………82   (四一)毛泽东亲自起草宪法……………………………………………84   (四二)“我毛泽东太不够意思”………………………………………85   (四三)毛泽东调查与探索………………………………………………86   (四四)毛泽东谈人口的控制……………………………………………88   (四五) 毛泽东与“美庐”……………………………………………88   (四六)毛泽东“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三次尝试………………89   (四七)毛泽东对李宗仁的“投石问路”………………………………90   (四八)毛泽东亲手扶犁犁田……………………………………………92   (四九)毛泽东“钦点”李锐为兼职秘书………………………………93   (五0 )三面红旗是怎样提出来的?……………………………………94   (五一)毛泽东给小麦估产………………………………………………95   (五二)毛泽东的《党内通信》……………………………………96   (五三)毛泽东在合肥楼香楼的“约法三章”……………………98   (五四)毛泽东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99   (五五)毛泽东为身边卫士做媒……………………………………100   (五六)毛泽东韶山祭祖……………………………………………102   (五七)毛泽东处理战将王近山婚外恋毫不留情…………………103   (五八)毛泽东一双穿到鞋匠也不肯补的拖鞋……………………107   (五九)毛泽东“一边倒”的外交格局……………………………108   (六0)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外交名片………………………………109   (六一)毛泽东与斯大林那些事……………………………………112   (六二)毛泽东不吃死鱼……………………………………………119   (六三)沙皇寝宫的新客人…………………………………………121   (六四)毛泽东与中国留苏学生……………………………………123   (六五)毛泽东怒“请”赫鲁晓夫…………………………………128   (六六)毛泽东与外蒙古……………………………………………131   (六七)毛泽东和英国元帅的游泳外交……………………………138   (六八)吴旭君谈毛主席打开中美关系的“五步棋” …………144   (六九)毛泽东决定派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161   (七0)毛泽东要按中国人的“”惯例“办………………………174   (七一)不按“国际接轨”的“召见”……………………………177   (七二)毛泽东满足尼克松索要墨宝的要求………………………179   (七三)毛泽东为乔冠华续打油诗…………………………………181   (七四)毛泽东发明的英文单词……………………………………182   (七五)毛泽东的小国外交…………………………………………184   (七六)毛泽东与香港回归…………………………………………185   (七七)新中国甲字第一号持枪证…………………………………185   (七八)毛泽东的大迂回大包围………………………………………186   (七九)毛泽东一生中最艰难决策……………………………………188   (八0)毛泽东与彭德怀趣喻抗美援朝战争…………………………197   (八一)毛泽东的现代防御思想………………………………………199   (八二)“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201   (八三)“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202   (八四)毛泽东诗赞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203   (八五) “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204   (八六)毛泽东指挥下的炮击金门……………………………………207   (八七)毛泽东大手一挥:“扫了它”………………………………209   (八八)不战而屈人之兵………………………………………………211   (八九)毛泽东运筹帷幄的最后一仗:西沙保卫战……………………214   (九0)毛泽东妙笔生花 齐白石“废画”成宝………………………225   (九一)毛泽东忙里偷闲——编书……………………………………227   (九二)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229   (九三)毛泽东与文字改革……………………………………………230   (九四)毛泽东与三位学者的西湖佳话………………………………231   (九五)毛泽东推荐旧体诗……………………………………………235   (九六)毛泽东与“裸体模特”风波始末……………………………236   (九七)毛泽东的“白首吟”…………………………………………238   (九八)毛泽东最后读的一本书………………………………………240   (九九)毛泽东的最后岁月……………………………………………241
603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毛主席听我汇报《三八线上》的故事(ZT)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3-8-22 13:44
1959年秋末冬初,《火线文工团》的副政委通知我: “晚上换便装,去见中央领导。要注意四条,第一不准喊万岁。第二不准让领导签名。第三不许要求同领导人合影。第四见到领导人和中南海的一切情况不准说。这四条一定要做到。” 我重复了四条规定后表态“保证做到。” 我说:“这是不是要见毛主席呀?” 副政委笑了,我问他:“我向毛主席说什么?” 他告诉我: “基地文工团组建不到一年,就创作了《三八线上》,毛主席主要想听听怎么创作出来的。” 我当时就紧张起来,怕汇报不全面,要求叫高德华、裴有犹和路明同志一起去。 他说: “高德华正在紧张地整理剧本,去不了,去的人多也不好。当时怎么搞的,就怎么说,不要紧张,越放松越好。” 当晚我和团副政委还有一些文工团的女同志、乐队的同志坐一辆大轿车,从中南海西门进去的。我和副政委先下车,进了叫“春藕斋”的庭院里,室内没人。一会儿进来了一个同志,副政委给他说了几句话。 又过了一会儿毛主席进来了。我赶快向毛主席敬了礼,站在一旁,动也不敢动。 毛主席指指身边的沙发说:“坐,坐!”。 一会儿一位小同志给毛主席泡了茶,也给我泡了一杯。主席抽烟,我马上把口袋里的火柴划燃要给主席点上。毛主席把他的烟给我一支,说:“你吃、你吃!”我接了烟,又划了一根火柴给毛主席点上。我不敢吸主席给的烟,拿在手里。 毛主席说:“你们是怎么搞出的《三八线上》啊?” 我向毛主席汇报:“火线文工团是去年从朝鲜撤军归国的三个军的文工团合并成立的,我是十六军的,就是二野一纵队文工团。” 毛主席说:“是新团老战士呀!” 我说:“我们团规定,每年要下连队三个月体验生活。朝鲜停战前夕,文化处禹文淮处长命令我们所有的男同志都到前沿阵地去,等第二天停战后要和美军联欢。当天晚上,双方炮战打得非常激烈。” 毛主席问“谁先打的炮?” 我说: “美军先开的炮, 我们早料到敌人会来这一手。我们的装备改善了,炮不比敌人少,打的目标很准确,不比敌人火力差,敌人有的炮位就瞎火了。” 毛主席听了很高兴,连说:“你说!你说!” 我接着说:“第二天停战协定生效了!双方阵地一点声音都没有,静极了!我们前沿的部队都换了新衣服,有胡子的也刮得干干净净,主动地向敌人工事靠近,手风琴、提琴都奏起来了,有的人鼓起掌来,学的英语也用上了,“古得猫宁”、“豪都有都”…… 美国兵看到我们没有敌意,就陆陆续续出来了,特别是黑人士兵也喊着:“你好!”、“早安!”人越来越多,美国兵们个个衣帽不整,有的只穿一件背心,有的光着上身,胸部的长毛上系着十字架,满面污垢,由于长期躲在地堡里,衣服就没洗过,上衣和裤子都发霉了,真是臭气熏天。 我们跳起舞来高喊和平万岁! 他们也跳各种舞,毫无路数,又不时喊叫,不少美国兵喊的是“乾那古得”,并伸出大拇指,双方聚集的人真不少,过了大约个把小时才互相告别慢慢散去了。” 当时南朝鲜物资很匮乏,看见我们抽烟就主动向我们要烟,给一支不行,还伸手多要,我们干脆就把余下的半包烟、多半包烟全给了他们,有的同志还把口袋里的奶糖给了他们。 双方的关系好了许多,第二次会面气氛就更好了,我们主动给他们烟和糖,大家坐在地下拉家常, 如: 他们也敢问我们为什么到韩国来? 我们告诉他们: “ 我们是志愿军,是来抗美援朝的,美军占领朝鲜后把炸弹扔到我们中国,更可恨的是把细菌弹扔到中国的安东地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灭绝人性的行为,是违反国际公约的。 美国五角大楼公开说,要向中国投原子弹,美国作战部长罗伯特卡内公开在报纸上说,美国已经做好了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的计划。 我们都是翻了身的中国人,农民分了土地,工人进了工厂,人人都有饭吃,有活干,美帝又要像当年的日本鬼子侵略中国,让翻了身的中国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我们是坚决不答应的。 ” 他们告诉我们说:他们的班长要回家结婚了,能不能送给他些糖和烟? 连长电话告诉了敌工科,第二天就给他们送来了白糖、水果糖、几条烟,还有三条太平洋牌双人床单,有双喜字带花儿的、有双凤带花儿的,特别是一条印有仙鹤的被单,因为仙鹤是朝鲜民族的吉祥物,他们看到后非常感动,连连鞠躬致谢。 后来听说这个班长是退役回家结婚的。为了感谢我们,他把新娘子头上戴的花、簪子,新郎戴的帽子和鲜族泡菜,还有新娘子赶缝的绣上了“和平”二字的十多块手帕,人托人,送到他们班,再转交给了我们,看得出他的一片真心诚意。 毛主席听到这里连声说:“做得好、做得好。” 我也说了发生过紧张和误会,一次我们同他们会面时,刚坐不久,从对方的后边突然对我们开了一枪,双方都很紧张,我们的一个同志受了伤,双方赶快撤离。大概两三周的时间互不交谈了。 后来,韩方一个会说一些中国话的士兵告诉我们,是“洋给”(指美国狗)在后边开的枪,并告诉我们整个‘三八线’的美、韩宪兵都归美军情报部门控制,常常监视他们的行动。 后来为了避开美军的监视,我们双方约定:会面的时候如果他们唱歌,就表示没有美国‘狗’的监视,不唱歌就是有监视。 更有一件让我们感到惊奇的事:就是他们会唱《东方红》,我看到毛主席听后也很惊讶,我想到我违反规定了,头上的汗就流下来了,赶紧补充说是他们听我们唱学会的。 主席还是高兴地在听,并问:“以后关系恢复了吗?” 我回答说:“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了。南韩的炊事兵没斧子用,就到我方一侧高喊‘要抱西要,道古,彼勒诸西要。’(就是我借你们的斧头用一用)咱们的哨兵回应一声‘安得’(就是可以)。斧子给他用完后,不仅送回来,还把斧子磨得锋利,斧子把也擦得干干净净。” 毛主席听完笑着说:“这叫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 我说:“以上的每段小故事,都是很生动的创作素材。 作者高德华同志,当年到军事分界线与巡逻官兵同吃、同住、同巡逻。 根据他深入生活写的小话剧《抓特务》剧本,内容是:美方把一个受过特工训练的年轻人偷越过军事分界线,回到他的家乡。当他母亲得知儿子回来后要为美国鬼子做事,搞破坏,就沉痛地斥责儿子,并大义灭亲,让他自首揭露美国鬼子的阴谋”。 毛主席听后说:“深入生活好啊,从生活中吸取营养,认识提高了,材料也有了,短时间就搞出为十年大庆献礼的节目,有功呀!” 李银桥同志进来见毛主席这么高兴,他也很高兴,指了指手表,毛主席点下头,接着陈毅元帅、何长工同志、一些老首长进来了,文工团女同志和乐队都进来了。 我赶快到乐队那边坐了下来,我这才发现我的衬衣全湿透了! 毛主席给我的那支烟,我一直舍不得抽,保存在一个小盒子里。 50多年过去了,烟和烟纸都变成灰粉,我却舍不得丢弃。 一看到它,毛主席的音容笑貌,立刻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令人激动难眠,不能自己! 尘封了半个世纪的思想闸门一下打开,我用颤抖的手拿起笔来,一口气划拉了八大篇稿纸。 这是历史的记录,珍贵的回忆。 这篇不长的回忆,了却了我终身难忘的一桩心愿。 (原《火线文工团》84岁杨振淮忆) 2013 年8月17 日三省宅录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22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周末讲故事
热度 2 VANO 2013-8-11 12:08
7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vs.刺青 --薇薇的故事之二--
热度 40 宜修 2013-8-11 02:34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vs.刺青  --薇薇的故事之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vs.刺青 --薇薇的故事 系列之二 -- 宜修 听了薇薇初中时密谋独自出行的故事 http://www.zhenzhubay.com/blog-14-17025.html#.UgbxKo15c1s ,沪上来的美女同学和我惊诧莫名之余,却又委实佩服薇薇这小妮子过人的胆识。觉得这孩子十分卓尔不群、想法独特呢! “卓尔不群? 特立独行?再给你们俩爆点儿料吧!”见我和美女两人的承受力还说得过去,酒酣耳热之际的老魏不禁解开了另一层包袱皮儿 …… 某天晚饭后,薇薇跟她妈念叨起同学、朋友中的谁谁,弄了个刺青。她妈马上说“那玩意儿,又难看、又受罪。女孩子千万别弄。将来后悔了,想洗掉都费劲。” 薇薇没接妈妈的话茬儿。一转身儿,脱下了上衣......后背两条胸罩肩带之间,已经刺上了一片图案 …… 她妈惊得语不成句,慌得不知所措:“你这......不是真的刺青吧!” 知道她妈不是“钟鼓楼的麻雀”,没受过大惊,薇薇甜蜜蜜地过来安慰她妈:“是真的。可我这不是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刺青吗?不想让人看的时候儿,只要穿上上衣,没人看得见呢!” “那你还多余刺它干吗?”她妈又心疼、又着急。 “这,就跟你这二十世纪的老年人说不通了!这份美丽和性感,是你们不敢承认、也不敢接受的。而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有我们自己的活法儿。” “我们的朋友里,没有人、也没有谁的孩子刺青。你这让人家怎么看我们?” “老妈,你可真逗!首先,你的朋友、他们的孩子身上有没有刺青,你未必看得见,也就未必知道。知道你们的承受力差,人家也未必让你们受这刺激。这说明人家替你着想,够朋友!至于人家怎么看,那是人家的事儿。不关我的事;我刺青,也不关他们的事。 其次,我事先已经打听好了。有朝一日不喜欢了,可以用药水洗净。我是打听好了后路才去刺青的。怎么样,你闺女还没你想得那么傻吧?!” “那我可告诉你,家里来人的时候儿,我提前跟你打招呼。你可别把这玩意儿露出来,你那彩虹似的头发到时候儿也给我弄干净了!” 刺都刺了,事到如今,当爹妈的还能怎么着?能 舍得逼孩子再受一回罪去清了不成? 再者说,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道理,跟小鬼子们,扯得清吗?就算扯出来,还不一句话就让小鬼子顶回去:“你是生了我。可我是一个独立个体。不是你的附属品!” 听了薇薇的话,再看了网上的这些刺青图片,你对刺青的成见被颠覆了没有?我不能不承认它们性感而美丽。只是......我还是不希望我的孩子去以身尝试。 (未完,待续)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日录于纽约
个人分类: 家有少年|18300 次阅读|165 个评论
分享 坚持, 是一种魅力
热度 20 雨柔 2013-8-7 10:48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视频. Alice Fredenham, 参选英国"好声音", 信心满满,可惜, 没有一个导师为她转身,这打击实在非她能承受, 整个人信心大跌. 从下面这个视频开始的对话, 就可以看看出她的胆怯. 非常让人心痛. 但是, 几个月之后, 她参加达人秀. 当她开声时, 全场为她动容. 连最"挑剔,小器"的裁判Simon Cowell都说到: "Oh my God, this is what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r voice is like liquid gold".(我的上帝, 你是我一直等候的. 你的声音象流动的金子". 四位裁判, 全部投她的票. 他们的评语, 非常感人. ... "You don't even know how good you are. "( 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hJ6eO3k48 她越战越勇, 虽然最后没有入三强, 但她已经成功羸得了裁判和观众. 再看她最后的表演, 太Amaz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osCVbMhVA 她的故事, 让我想到, 当对一个人说"不"时, 将有可能怎样摧毁一个人. 同时, 只要不放弃,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坚持, 是一种魅力.
个人分类: Music|18132 次阅读|78 个评论
分享 达·芬奇 《丽达与天鹅》中的情与诱
热度 3 新闻速递 2013-6-26 20:23
Lost-in-Paradise-by-Joanna-Wang-(with-lyrics) .mp4 【 1 】 《Leda and the Swan(丽达和天鹅)》达·芬奇 1510 《丽达与天鹅》的故事由来已久,本是古希腊一则著名的神话故事,传说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王后丽达(Leda)以美貌著称。丽达实乃海之仙女,廷达瑞俄斯娶了丽达之后,得意忘形,忘了向阿佛洛狄忒祭祀,于是遭到了阿佛洛狄忒的报复。廷达瑞俄斯将丽达安排在一个十分幽雅恬静的小岛上,几乎与世隔绝,只有一些女伴陪着她,外人很难接近。   【 2 】 (Ammanati, Bartolomeo 1511-1592)1555   一天,丽达正在湖中沐浴,阿佛洛狄忒就让宙斯化为天鹅,自己变成鹰,苦苦追逐宙斯这只天鹅。天鹅宙斯被阿佛洛狄忒追到湖边,盘旋于湖上,恍惚之中看到美丽的丽达,顿生爱慕之情,翩然落到丽达身旁,丽达看它健硕可爱,把它搂抱怀中爱抚不停,谁知,这是阿佛洛狄忒的精心策划,丽达受孕,生下四只鹅蛋,孵出四位天使般的儿女。  【 3 】 《Staatliche Museen, Berlin》柯雷吉欧1532     历代的文学家、艺术家对这一题材钟爱有加,创作了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下面,是编辑为大家选取的一些世界各地的该题材的艺术作品,这些有名的、无名的艺术家,或绘画、或雕塑,都表达了心目中的《丽达与天鹅》故事。 【 4 】 古罗马壁画:丽达与天鹅     天鹅还是那个天鹅,丽达却不是一样的丽达。 【 5 】 丽达与天鹅  【 6 】 马赛克图:丽达与天鹅三世纪 【 7 】 丽达与天鹅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77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珍珠湾周年纪念】讲出你的故事来
热度 15 蓝天绿地 2013-6-16 02:22
自在飞燕‘分享职场的经历‘,令我眼睛一亮。 (我偷偷给她起了个外号:‘香燕’, 拜托各位先别告她,省得万一她不乐意,打我一拳! ) 因为长时间以来我盼望我们华人有机会分享职场见闻和感受。为什么? 1. 这类话题你只能跟海外华人说才有共鸣。 2.不管你干过多少家公司,一个人的见闻经历总是片面。 3.书店没有这样一本书讲给你听,一切都要靠你我自己观察和摸索,或从别人的故事学习。既然经验是用你我血汗付出得到,拿来分享大家不是都受益? 4. 这个过程能增强华人团结一心的意识:由于我们的 共同的背景, 共同的问题,就应有共同的努力来取得 华人整体的共同进步 。 5. 特别是看到同胞在职场上都是佼佼者,他们那么高超的工作能力都不在话下,如果因为一点举手之劳的事情让别人挑毛病岂不是太冤枉!我心里真为他们抱不平但是不很熟悉的话这些小事真不好跟人家提!( 我算哪根葱呀? ) 而且每当这种事情发生,会影响组里其他同胞。 ’香喷喷飞燕‘引出了华人职场一系列的话题:穿什么,吃什么,谈论什么,桌上放什么。。。进去了才明白,其实华人在职场,被挑毛病的往往不是业务水平。 何止是味道,你的面部表情,你的体语(body language), 你的眼镜框是否合乎你的脸型,你说话的声调,你走路的样子,你用电梯的礼貌,你有没有给女士开门让路,有无及时洗手洗牙, 打喷嚏有没盖住。。。都会被人注意。并不是我们害怕谁(甚至别人的挑剔令你不快因为 有很多是出于种族偏见 ),但是我们 最好知道别人会怎么看这些细节的,对自己好 。有人说细节是魔鬼,此话不假。 当然以上只是个具体易懂的例子,是很小一部分。 其它如: 1. 如何 与 同事相处 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学问,也是很有趣味的话题。谈话多了会出麻烦,少了他们觉得你不爱搭理他们。 2. 国际化的今天,职场上不光是 除了美国白人 ,我们怎么和其他族裔相处? 比如印度人,俄国人,黑人。如果你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历史,他们觉得受到尊重,相处起来会有个良好开端。 3. 看到其他族裔 有什么 优点,好的做法?你分享了,我们大家都可以学习他们。 怎么样,湾湾,讲出你的故事来?
个人分类: 移民|1668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转] 三个故事说穿了许多人
热度 5 yyyy 2013-6-7 09:12
一、甲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乙吃。 刚开始乙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 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 于是,直到有一天,甲将鸡蛋给了丙,乙就不爽了。 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甲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 二、有一年,很热的夏天,一队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时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 到岸边的时候,全是晒的很烫的鹅卵石,他们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于是,女孩儿就向别人寻求帮忙,可是谁都只有一双拖鞋。 女孩心里很不爽,因为她习惯了向别人求助,而只要撒娇就会得到满意地答复。 可是这次却没有。她忽然觉得这些人都不好,都见死不救。 后来,有一个男孩将自己的拖鞋给了她,然后自己赤脚在那晒得滚烫的鹅卵石上走了很久       的路。 还自嘲说是铁板烧。 女孩表示感谢,男孩说,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 帮你是出于交情,不帮你是应该。 女孩记住了男孩的话,自此以后学会了对施以援手的人铭记在心,并给以更大的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     一开始,感激不尽。 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 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 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 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三、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 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 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 兔子一听,更是箭一般离去。 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来,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 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来了, 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 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 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 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 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 在这闹嚷嚷的一群中,唯独没有狗。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关键时候拉你的那只手。 那些整日围在你身边,让你有些许小欢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看似远离,实际上时刻关注着你的人,在你快乐的时候,不去奉承你; 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为你付出、关心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个人分类: 转贴|9185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法官包庇藝術之一,LIE
热度 1 wx1wx2 2013-6-3 00:56
法官包庇藝術之一,LIE
法官故意包庇? 人們不願意相信,可活生生的事實將讓您震驚。 法官幫助 一個小老闆,驅逐 受傷雇員/配偶,鐵的證據 讓你不得不信。 被告,中國人, 不懂英語、 舉目無親。來美旅遊途中被 試婚、被度蜜月,后被愛得欲罷不能、被試工,被訂婚、被結婚、被申請移民,被雇用--證據充分;工傷后遭勒索、驅逐、誣告陷害--證據充分。 這號事,甭說法官, 小兒都能 一眼看透 。然而, 把自己與原告及其律師捆在一起,組合成一個 “wife”;打擊、撂倒被告的律師,阻止被告 舉證、取證,甚至 不惜 親自 撒謊,親自做偽證,合謀、 合夥誣陷被告。這是爲什麽,您知道嗎 ?
个人分类: 法律相关|59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雷锋日记》当代雷锋的悲惨故事
热度 1 8288 2013-6-1 14:39
如果雷锋存在于如今的社会,他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选择了雷锋生活的苦逼的故事,他是否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文化丝绸之路】If Lei Feng exist in today's society, he will go from here ...... This is a choice of Lei Feng's story hard to force life, whether he can stick to their beliefs?
个人分类: 娱乐|5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也谈谈我对基督教的看法 1
热度 13 ojx111 2013-5-30 04:02
我 读 了各种 圣经 故事30多年 , 教堂也去过十多年, 也谈谈我对基徒教的看法。 我在国内来美的华人中应算是接触基督教较早的。 我父母大学毕业于1950年以前,那是个西方教会办的学校, 你可想而知他们受到 基督教的影响, 他们后来也都不信,但从小就给了我不少这方面的信息。 我在70年代末,还在中学时就读过圣经故事。 90年代初来美后就被各种基督教派争取过,有:新教,天主教, 摩门, Jehovah Witness 等等,开始因为忙于学业,去得少。工作后, 特别是有小孩后,我也是周日早上去,虽说我不信, 但我还可以坐在一个华人的新教的大厅里听下去, 周五晚上也经常去参加小组聚会,算是朋友聚会,也让小孩有玩伴, 这样持续了十多年,直到好几年前的一次事件, 可以说导致我真正认清了教会的本来面目,我再也不去了。 我觉得,你要信教,必须先要把自己brainwashed, 先要无条件的相信 Bible 上的东西都是绝对正确,在这点上,你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否则你信不了。教会的人也是这样希望新来者的,他们要你先信, 然后一切都会好。这就是我说的 Brainwashed first。 Bible 上实际有很多问题的,前后互相矛盾(这点网上有很多文章, 包括方舟子的新语丝)。描述人时也很有偏向性,比如象大卫, 他是以色列王,他的大将乌利亚在前线打仗, 大卫却把乌利亚的妻子奸淫了,还使她有孕。 大卫把乌利亚召回来想让他同他妻子同房而掩盖此事, 但乌利亚却遵守军规,不回家去同妻子同房。眼看丑事要暴露, 他就让乌利亚带一个密令给前线的元帅约押, 让约押把乌利亚派去打仗,却让军队突然后退而不通知乌利亚, 导致他被杀,但大卫是以色列人和圣经的宠儿, 即使犯下了如此奸淫谋杀的滔天大罪,圣经上也只会 slap on the wrist, 教会(不只一个)的人也会找理由为他辩护,还把原因主要怪在约押身上。 简直是荒唐之极。 大 卫后来还娶了那女子做 妻 子 , 后来生了另一个 圣经 和 教 会 的宠 儿 King Solomon. 元帅约 押为 大 卫打江山和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 大 卫一死 , 其儿子 Solomon 就杀了他和别的一些老将, 圣经和教会的人也为此事辩护, 把原因主要怪在约押身上, 认为他不好。此事说到底就是: 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Solomon 为了坐江山的稳定, 杀了 约押。教会的人为了为圣经辩护, 可以把一切都颠倒的。
1627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一个故事
雨柔 2013-5-22 04:26
昨天读到一个故事,想跟朋友们分享~ 维多利亚女王曾经参加一个主日崇拜,被一篇讲道深深感动。后来,她就问自己的牧师:「我们能在今生就确定自己能得到永生吗?」牧师没有答案。不久后,一位名叫约翰•汤德森的传道人听到女王的问题,在多次祷告后,他写了一封信给女王说:「尊贵的女王陛下,我以颤抖的手和真诚的心,请您参照约翰福音3章16节和罗马书10章9-10节的经文。我们现在就可以确定自己能得到永生,因为耶稣已经在天家为我们预备了。」 两周后,汤德森收到女王的回信,信中写道:「⋯⋯我以祷告的心,仔细地阅读了你所指出的经节。我相信基督已经为我完成了救赎的大工。靠着上帝的恩典,我知道将来我们会在耶稣为我们预备的天家相见。」 A story is told that Queen Victoria of the UK was deeply moved during a church service. Afterward, she asked her chaplain, “Can one be absolutely sure in this life of eternal safety?” He did not have an answer. But an evangelist named John Townsend heard about the Queen’s question, and after much prayer he sent her a note: “With trembling hands, but heartfelt love, and because I know that we can be absolutely sure now of our eternal life in the Home that Jesus went to prepare, may I ask your Most Gracious Majesty to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s of Scripture: John 3:16; Romans 10:9-10?” Two weeks later, the evangelist received this letter: “. . . I have carefully and prayerfully read the portions of Scripture referred to. I believe in the finished work of Christ for me, and trust by God’s grace to meet you in that Home of which He said, ‘I go to prepare a place for you.’ —Victoria Guelph” 恩典,恩典,我们需要恩典,一切都是恩典,阳光,雨露,家庭,朋友,健康,工作。。。。。。每一个细节,都有着神的恩典。救恩是神赐给他儿女的特殊恩典。正如罗马书10章9节所说: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你是幽谷盛开的百合,你是沙仑绽放的玫瑰。我的主,我的神,让我更多我看到你的荣光,你的慈爱,你的忍耐与你的怜悯,我就欣然亲近你。你的同在是平安,是喜乐,是光,是暖,是我心的满足。 http://www.zhenzhubay.com/fup/up/4097/baa63b1.mp3
个人分类: 与主同行|4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2013年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海外觀眾收視調查問卷
热度 1 8288 2013-5-18 17:44
2013年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海外觀眾收視調查問卷 *請確保您已完成了問卷,並留下您真實的連絡方式,以免抽獎時被排除* ------------------------------------------------------------------------------- 親愛的觀眾朋友, 歡迎您來到2013年《CCTV中文國際頻道海外忠實觀眾調查》問卷填寫頁面,本問卷由CCTV-4發起,目的是爲了更好的瞭解海外觀眾情況以及海外觀眾 對節目的評價和建議,以助於我們提升節目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海內外觀眾。完成本問卷約需要8分鐘時間,我們將嚴格保密您的信息,請放心填寫。 2013年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已經和您一起走過了21個春秋,相信您一定有許多和CCTV-4難忘的故事。有通過CCTV-4學習一口流利中文的;有CCTV-4是您重要情感依託的;有業餘生活、義務擔起CCTV-4宣傳員的;有CCTV-4影響了您的生活或改變您命運的…… 拿起筆,寫下您的故事,您將有機會免費到背景參加忠實觀眾頒獎典禮,同時您的故事也將會呈現在海外忠實觀眾頒獎典禮上。題材不限,字數限3000字以內。 請您直接將寫有徵文的word文檔,發送至 info@mail.wcetv.com 郵箱;徵文首頁請寫明您的姓名、性別、國籍、職業、學歷、郵箱及聯繫電話。我們的截稿日期為:2013年7月1日。 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致電CCTV-4北美地區獨家合作媒體集團 – 朗思傳媒集團(RC Media Group, Inc.)626-912-3388, 或電郵至 wcetvdigital@gmail.com 瞭解更詳細信息。 1.您家裡主要通過以下哪種方式收看電視節目【單選】 A. 衛星電視 B. 本地有線電視 C. 互聯網 D. 免費數字電視DTV,如 Ch31.8 E. 其他,請填寫下一題 1E.如果您選擇了「其他」,請填寫: 2.您在海外主要通過以下哪些媒介接觸與中國相關的信息【多選】 A. 電視 B. 廣播 C. 報刊雜誌 D. 互聯網 E. 其他,請填寫下一題 2E.如果您選擇了「其他」,請填寫: 3.您在海外主要收看哪些華語頻道,可選三項 A. CCTV-4 B. 鳳凰衛視中文台 C. 港澳地區華語頻道 D. 台灣地區華語頻道 E. 當地的華語頻道 F. 大陸其他華語頻道 4.您第一次收看CCTV-4的節目是在哪一年 請填寫年份(格式為19**或20**) 5.您現在大概多長時間收看一次CCTV-4的節目【單選】 A.一天好幾次 B.一天一次 C.兩三天一次 D.一周一次 E.不一定 6.您現在每天花多長時間看電視【單選】 A.6小時以上 B.3-6小時 C.1-3小時 D.1小時以內 7. 收看CCTV-4節目的時間佔您收看電視節目的比例大約是?【單選】 A.51%以上 B.26%-50%之間 C.11%-25%之間 D.10%以下 8-1.請您對以下欄目進行評價: A. 沒看過 B. 偶爾看 C. 經常看 D. 每期必看 中國新聞 今日關注 海峽兩岸 天涯共此時 國寶檔案 中國文藝 中華情 體育線上 走遍中國 中華醫藥 華人世界 快樂漢語 遠方的家 文明之旅 流行無限 城市1對1 今日亞洲 深度國際 外國人在中國 8-2a.【中國新聞】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國際重大新聞 B.涉華新聞事件 C.中國國內動態消息 D.深度分析與系列報導 8-2b.【今日關注】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中國周邊安全(南海,釣魚島等) B.國際地區熱點(伊拉克,利比亞,半島等) C.首腦外交(中、俄、美、日、印、歐洲等大國首腦出訪等) D.世界軍事裝備動態(中國航母,殲-20,第五代戰機等) 8-2c.【海峽兩岸】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時政 B.經濟 C.文化 D.其他 8-2d.【天涯共此時】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傳統文化在兩岸傳承情況 B.兩岸名人訪談 C.養生服務 D.兩岸歷史事件揭秘 8-2e.【國寶檔案】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書畫文物 B.金器、玉器、青銅器文物 C.瓷器類 D.節慶主題系列類 8-2f.【中國文藝】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經典歌曲 B.人物訪談 C.魔術雜技 D.相聲小品 8-2g.【中華情】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風華絕代》:音樂人物傳記 B.《古典情懷》:經典詩詞誦讀 C.《音樂版圖》:地域音樂文化 D.《歲月如歌》:難忘老歌回顧 8-2h.【體育線上】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賽事精編 B.體壇人物專題 8-2i.【走遍中國】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自然探奇(奇珍異寶、奇特物產) B.歷史揭秘(考古發現、歷史之謎) C.生活之趣(美食、奇技絕活、奇人奇事) D.民族風情(奇風異俗、邊寨) 8-2j.【中華醫藥】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健康故事 B.洪濤信箱 8-2k.【華人世界】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華人足跡 B.知名僑領政界名人 C.文娛科技人物 D.普通草根人物 8-2l.【快樂漢語】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風土民情 B.自然景觀 C.手工藝 D.美食 8-2m.【遠方的家】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自然風光 B.美食物產 C.民俗風情 D.百姓生活 8-2n.【文明之旅】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細說中華傳統系列 B.國學與中華傳統文化系列 C.禮儀之邦說禮系列 D.文化名人系列 8-2o.【流行無限】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行業領軍人物 B.文化傳承類人物 C.有傳奇故事的普通人 D.勵志向上的人物故事 8-2p.【城市1對1】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推薦城市特色風味美食 B.展示城市別樣風貌建築 C.介紹城市獨有文化民俗 D.其它內容 8-2q.【今日亞洲】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本地新聞 B.焦點 C.特別策劃 D.突發事件快速報導 8-2r.【深度國際】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國際軍事題材 B.國際時事政治題材 C.國際社會經濟題材 D.與新聞相關的歷史題材 8-2s.【外國人在中國】您最喜歡該欄目下的哪個子類型【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該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 A.政壇人士 B.體育、娛樂界人士 C.文化使者 D.商界人士 8-3.您覺得以下欄目的播出時間是否合理【單選】 如果您第8題在某個欄目選擇了「沒看過」可不填該欄目和欄目希望播出時間 A. 非常合理 B. 一般,沒多大影響 C. 和我的時間安排有出入(之後請填寫希望播出時間) 中國新聞 今日關注 海峽兩岸 天涯共此時 國寶檔案 中國文藝 中華情 體育線上 走遍中國 中華醫藥 華人世界 快樂漢語 遠方的家 文明之旅 流行無限 城市1對1 今日亞洲 深度國際 外國人在中國 8-3aC.【中國新聞】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bC.【今日關注】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cC.【海峽兩岸】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dC.【天涯共此時】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eC.【國寶檔案】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fC.【中國文藝】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gC.【中華情】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hC.【體育線上】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iC.【走遍中國】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jC.【中華醫藥】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kC.【華人世界】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lC.【快樂漢語】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mC.【遠方的家】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nC.【文明之旅】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oC.【流行無限】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pC.【城市1對1】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qC.【今日亞洲】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rC.【深度國際】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8-3sC.【外國人在中國】希望播出時間是: 格式為:00:00am/pm (例:1:00pm 為下午一點 ) 9.您最希望CCTV-4增加哪些節目【單選】 A. 美食節目 B. 娛樂類節目 C. 選秀節目 D. 養生節目 E. 歷史類節目 F. 其他,請填寫下一題 9F. 如果您選擇了「其他」,請填寫: 10.您覺得CCTV-4近幾年有以下哪些變化【最多三項】 A. 更貼近海外觀眾需求 B.節目內容更好看 C. 文化品味更濃 D.節目編排更符合日常生活習慣 E. 有影響力的活動和晚會更多 F. 大型系列品牌節目更多 G. 沒多大變化 11.您收看CCTV-4節目的時候,若結束收看,主要原因有哪些【最多三項】 A. 節目沒啥意思 B. 喜歡的欄目結束 C. 廣告播出 D. 播出時間安排有衝突 E. 其他頻道有更好看的節目 F. 其他,請填寫下一題 11F. 如果您選擇了「其他」,請填寫: 12.以下哪種說法最能表達您和CCTV-4的關係【可選兩項】 A. CCTV-4 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CCTV-4 增加了我對中國的情感 C. CCTV-4 是我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渠道 D. CCTV-4 同其他頻道一樣,就是一個普通電視頻道 E. 其他,請填寫下一題 12E. 如果您選擇了「其他」,請填寫: 13.您對CCTV-4節目內容的總體滿意程度【單選】 A. 滿意 B. 比較滿意 C. 一般 D. 不太滿意 E. 不滿意 14.與其他華語電視媒體相比,您認為中文國際頻道有哪些特別的地方,請簡要概述 15.您的性別是 A.男 B.女 16.您是哪個年代出生的 A.1930年代以前 B.1940年代 C.1950年代 D.1960年代 E.1970年代 F.1980年代 G.1990年代 H.2000年代 I.2010年代 17.您目前的最高學歷是【單選】 A.初中 B.高中 C.大學 D.碩士及以上 18.下列各種職業或身份選項哪個符合您目前的情況【單選】 A. 政府公職人員 B. 教師 C. 學生 D. 商人 E. 技術人員 F. 其他,請填寫下一題 18F. 如果您選擇了「其他」,請填寫: 19.您與中國的關係【單選】 A. 短期居留海外 B. 僑居海外 C. 一代移民 D. 二代以上移民 E. 非華裔 F. 其他,請填寫下一題 19F. 如果您選擇了「其他」,請填寫: 恭喜!您已完成了問卷的基本問題填寫。我們希望您能留下您真實的連絡方式,以便我們與您聯繫,併發放禮品。 您的姓名 海外聯繫電話: 您的電子郵箱: 您的海外聯繫位址: 為了保證我們能夠及時準確聯繫上您,方便可否留下您在中國國內的連絡方式(非必填) 國內連絡人名字: 聯繫電話: 國內聯繫位址: 切勿通过 Google 表单提交密码。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104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社科院副院长:说毛泽东只会搞阶级斗争是误解
稻草 2013-5-13 20:00
李慎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李慎明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笔者认为,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一样,都科学、正确、准确地评价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功绩,这深得党心、军心和民心,具有重大意义。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毛泽东根本不会搞经济建设,只会搞阶级斗争。这是一种误解。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也确实有失误,我们应认真记取。但说毛泽东不懂经济,不会搞经济建设,不是事实。毛泽东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相比,成就不仅是主要的,更是伟大的。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一建立,并不是我们要闭关锁国。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多次谈过,革命胜利以后,他要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到美国去,要向美国学习如何搞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农业。还在我国解放战争之时,西方强国便协助蒋介石政府对我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30日,毛泽东在挥笔写就的批判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友谊的《“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明确指出,解放区比如上海,解放以后本来是开放的,现在却被人用美国的军舰和军舰上所装的大炮,实行了一条很不神圣的原则:门户封锁。新中国一成立,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便实行更加严酷的经济封锁,美国等西方强国对我国科技禁运的项目比苏联东欧国家竟还多出500多项。但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到毛泽东逝世的新中国前27年,一是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成功化解了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对我国进行的“核打击”。这实际上相当于三场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神圣领土。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霸权主义利用我国的自然灾害和工作中的失误,逼迫我国还债,企图压迫我国屈服。当时中国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折合人民币52亿余元(其中60%以上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借支的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按照原定协议,这些外债于1965年全部还清。当时新中国成立仅10年有余,工业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只能用猪肉、鸡蛋、苹果等农副产品来偿还。河南省一直是全国生产粮食和生猪生产的大省。现任郑州市金水区一基层单位党总支书记的宋丰年曾告诉笔者:“20世纪60年代,我曾在郑州市肉联加工厂生产一线劳动过。该厂连续几年每年冬季前后的半年时间里,每天都要宰杀5000多头优质肥猪,当即运往苏联还债。”这就更加重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但是,我国人民有志气,到1964年,我国提前一年还清了20世纪50年代欠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   二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一潜艇”。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不少人对“两弹一星”关注多,对核潜艇了解得少。这里所说的核潜艇不是核动力潜艇,而是意味着具备了具有战略意义上的第二次核还击能力的核潜艇,是最后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者企图威慑我和平发展的最有力的“杀手锏”。邓小平1988年明确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三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与研发技术。   四是建成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本基础设施。李先念明确讲过,基本建设是投入七块产出一块,而加工工业是投入一块产出七块。毛泽东时期的短短27年中,我国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最基础和中坚性作用。   五是排除种种干扰加入联合国。由于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正确指导,我国与美国、欧洲诸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打破外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的严酷封锁,真正跨入了大国的行列,并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上五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十分耗时。这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财富,又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六是毛泽东时期,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当然,我国不借外债,一度没有内债,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工作中的一个失误,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改革开放就汲取了这一教训。但从当时的客观情况看,那时还不具备大规模引进外资的国际环境。从两分法的角度看,没有内外债,也就没有为后人留下还债的包袱。   以上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从嗓子眼里抠出食物和节省必要日常生活开支而积攒下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所换来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在毛泽东时代“过穷日子”的主要缘由之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来说,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前进和发展的基础。邓小平说得好,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在多种场合也多次高度评价毛泽东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对党、国家和人民的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将永载史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将永远铭记在心。   笔者在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就曾吃过草籽和榆树皮等,但笔者认为,我们审视历史,决不能简单地站在个人得失立场,必须跳出个人局限,站在人民和历史乃至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方可能得到事物的真谛与本质。不能在毛泽东时代自己曾经饿过几天肚子,过了几年穷日子,就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时期前27年的艰辛奋斗与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决不能否认新中国前27年的失误和错误,决不能为毛泽东的错误辩护,一定要认真汲取其中的教训。但失误和错误也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现在有的人把新中国毛泽东时期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是暗无天日,这不是糊涂,就是别有用心甚至别有所图。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要搞垮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就要攻击这个国家执政的共产党;要搞垮这个国家执政的共产党,首先就要丑化这个执政党的主要领袖。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们的最直接、最便捷、花钱最少但却最有效的手段。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根本教训之一,就是苏联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投入大量金钱,创办和引导各种媒体恶毒攻击、抹黑进而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乃至列宁。   什么叫历史?历史由时间与空间组成,是相对于现在的过去式时空的存在。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所读的叫着“历史”的课本或书籍或相关文章等这些纸质记忆,仅仅是历史中特定人物的记忆、记录或认识。这些记忆、记录或认识是不是历史的本来面貌,揭示的是不是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是需要认真地分析与甄别的。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就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说,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动,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攸关的。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麦卡锡时代”,美国当局总共抓捕甚至杀害了多少美国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这是铁幕,无人知晓。1965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下,印度尼西亚军事当局杀害约50万至100万印尼共产党及其同情者,连当时的美国媒体也报道说,甚至河水被染成红色,在当今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却几乎也无人知晓。而所谓的斯大林在肃反中杀了三千万,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这“两个三千万”地球人都知道。但这“两个三千万”都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当然,说明这一点需要写专文论证。1957年的反右,划了55万右派,无庸讳言,其中有不少受冤枉的同志,但没有处死一个,却全部被描述成“血淋淋”的,地球人都知道。而他们在印尼杀死的50万至100万人,地球人却几乎无人知晓,更无人谴责。国际资本控制的种种媒体就是这么和这样的“客观”、“真实”和“公允”吗?!   1994年,海外出版了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笔者曾在中南海工作10多年,与毛泽东多名身边工作人员有过接触。看到此书中对毛泽东的攻击特别是所谓私生活的描述后,即找到毛泽东去世后仍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整理毛泽东图书的周福明。早在1960年,周福明即是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并兼管毛泽东的理发。周福明看了李志绥所谓的回忆录,十分气愤地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我看是恶意编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主席身体很好,很少吃药。要吃就是安眠药。安眠药都是我们警卫战士去拿的。李志绥基本接触不到主席,何来他所看到的主席的所谓私生活?!”李志绥1988年到的美国,带去的仅是一本薄薄的手稿。当时,有美国中央情报局背景的人找到他,说你这一回忆录没有可读性,没有市场效应。李同意润色,一种说法是100万美元,另一种说法为50万美元。至少李志绥是为了个人的生活,他所谓的回忆录即由别人捉刀代笔,变成了厚厚一本。书中把他到中南海门诊部工作的时间,从1957年6月提前到1954年4月,书中有相当的篇幅是描述他根本没有到中南海门诊部工作之前的事。所谓的事实即完全的杜撰。笔者建议读过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这本伪历史著作的能够读一读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林克、吴旭君和徐涛为批驳李志绥谎言而写的专著《历史的真实》。   英国情报机关也资助英国华裔女作家张戎与其英籍丈夫合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2005年出版。1991年笔者见过张戎本人。2008年,笔者访问英国剑桥大学,剑桥大学几位教授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可以不讨论张戎的书。里面的逻辑矛盾就比比皆是。这本书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去讨论。”连法国一家报纸在报道此事也说,在张戎等人看来,希特勒和斯大林早已声名狼藉,而毛泽东的肖像却依然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戎要移动这张肖像。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和张戎与其英籍丈夫合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被国际资本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不少国家出版发行。中文版也从香港、台湾等地带回到大陆不少。这两本所谓的历史著作,在国内外都产生过轰动效应。现仍在国际国内都有相当的影响。   拿破仑说,一支笔杆子胜过两千条枪。艾森豪威尔说,一美元的外宣费用等于五美元的国防费用。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受挫,差点受到弹劾。他慨叹,三份不友好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肆意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甚至不惜伪造事实,极尽造谣、诽谤、污蔑之能事,恶毒攻击毛泽东,这绝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个人的问题,而是他们企图进而否定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我们党的其他领袖人物和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盘否定我们党和人民艰辛奋斗的光荣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质是为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重新拉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制造思想政治舆论。   早在几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上就明确指出,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特有危害,并提醒全党要高度警惕。笔者认为,目前国际垄断资本基于其搞垮苏共和苏联的“经验”,在竭力贩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虚无主义”之时,把主要矛头集中放在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上,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在近期甚至近几年围剿、演变、颠覆社会主义中国战略部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是其“软实力”、“巧实力”十分重要的组成。尽管这仅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他们能量很大。加上各种资本控制的种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扩散与扩张作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恰当应对。能否恰当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国际资本操纵的对毛泽东以及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我们党的领袖人物的攻击,这对在现在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抵御他们的西化、分化,以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一定意义和一定范围讲,敌人比我们强大的只有一点,就是他们可以不顾人类起码的良知与道德,用造谣这一极其堕落和卑鄙的武器攻击人,并以强大的资本,给这些谣言、诬蔑和攻击插上翅膀,在全球各个角落“飞翔”。   但历史的经验也已反复证明,谁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打得越痛,谁就会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攻得越烈,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会对谁越亲,把谁记得越牢。   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就职典礼的讲话中指出,作为美国公民,有义务塑造我们时代的辩题,不仅是通过我们的选票,而且要为捍卫悠久的价值观和持久的理想发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同时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捍卫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上,就其清醒和坚定性而言,我们应该向奥巴马“学习”。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红旗文稿
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太平猴魁的故事 (转帖)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3-5-12 23:40
那天,天特别的暖和,我到东华大学有事。办好正事后从学校出来,在延安西路门口遇到两个男子。站在一部黑色的轿车旁边,车后备箱还开着。他们主动招呼我说,老师站一下,问你一句话。我以为是问路的,就站住了。他们很客气地对我说:“老师,送你两盒茶叶。”我一听笑了,这么简单的骗术也敢来骗我,天上哪会有掉馅饼的事。当时也许是因为今天的事办得顺当,所以心情特别忒好。就好玩地接了腔:“送我茶叶,那好啊?什么茶叶?”他们看我这么容易上路,就说:“老师你站一会,我给你说。我们来东华大学办事,带了一点茶叶来,该送的都送了。最后还剩下两盒,也不想带回去了。你看,就送你了。” 我一听这话有毛病,和我萍水相逢,为什么要送我茶叶?是看我长得有这德性,想骗我。我看看这两个人样子还好,穿的是休闲装,装的还挺体面的,我就假装放松了警惕,说:“那好哇,送我茶叶拿来吧。”其中一个看我这么快就入彀了,忙说:“你站一会,我们谈谈。”我知道这下面的话,就是有问题的了。我说你谈吧,我听着。他们两个轮流说了很多,我只当是春风聒耳,最后见他们话说的出现空子,我就说:“你要送我你就拿过来。其他的条件都不要说。” 他们说:“我们这个茶叶是太平猴魁,价钱很高的。你给我们一点本钱,给买个回程的车票钱吧。”我当时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还就来劲了,继续与他们瞎糊下去。我就笑嘻嘻地问他们:“你们要回到哪里?”他们说回修水。我就知道这里有问题了。我说:“修水怎么会有太平猴魁的?”他们说:“太平猴魁是我们那里的特产。”我说你能不能打开给我看看?他们说:“这是精包装的,打开就不好了。你要看,我这里有散的。”说罢从他们随身带的小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伸手进去抓了一小把递到我面前。我从他手中捏了一点放到鼻子底下嗅嗅。我已经明白了这是个骗局。我也不急着揭穿他。   我问他们,这是太平猴魁?他两个抢着说,上好的太平猴魁。我笑着说,第一,你这一粒一粒的,像黄豆这么大,你要说是铁观音还有点像,哪里是猴魁?第二,猴魁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你这不过是普通的炒青,“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这怎么会是太平猴魁呢?第三,太平猴魁是安徽太平县的特产,怎么会是修水的特产呢?第四,你说送我茶叶,又要给你们买两张去修水的车票,你们旁边明明停放了一辆小侨车,还要买火车票吗?他们赶紧说,小车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在旁边站一会,借用一下……我接着说,别忙,你们连太平猴魁和炒青都分不清,就想来干这事,也太业余了吧? 两个人也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看我是内行,骗不了,就急急忙忙将东西收到包里要走。我说:“堂堂的男子汉,做什么不好,偏偏去学骗人把戏,会到上海来骗人,不是那么容易得手的。赶紧回家谋一个正当职业,挣钱吃饭当紧,千万别再干这事了。”他两个铁青着脸,嘟嘟囔囔地说:“你能管得了吗?”,快速的溜走了。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1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半个西瓜》的故事(转)
热度 8 sujie_alex 2013-5-2 21:53
个人分类: |9521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读了这篇故事,真恨不能再生个孩子......
热度 7 宜修 2013-4-28 12:31
读了这篇故事,真恨不能再生个孩子......
本文太棒了!建议所有的父母和未来要为人父母的都要看看,再忙也要看看。 一则:儿两岁。 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 "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二则:儿三岁。 无故大哭,我问: "咋了,哪不舒服?" "没有不舒服。" "那为什么哭!" "就是要哭!"明显撒娇。 “好吧,你要哭我们都没意见,可是你在这儿哭不合适,会打扰我们说话的,爸爸给你找个地方,你一个人好好哭,哭够了再叫我们。” 说完将儿关进了洗手间:"哭完了敲门。" 两分钟,儿拍门:“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来吧。" 至今,儿18岁,仍未学会操纵和迁怒! 三则:儿5岁。 傍晚,牵儿散步经小桥,桥下碧水见底,暗流汹涌。儿仰头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过我们先回家,换一下衣服。” 回,儿换衣毕,见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儿子,下水游泳得把脸埋进水里,这你懂吧?”儿点头。 “那我们现在就先练习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 "好!"儿把脸埋进水里,豪气冲天? 仅10秒:"呸呸,爸爸,呛水了,好难受。" "是吗?等等跳到河里,可能会更难受些。" "爸爸,我们可以不去跳吗?"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从此,儿学会了谨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四则:儿6岁,好吃。 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 "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 "想吃!" "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 “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 "能不吃!"很坚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儿流着口水,随我回。 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 五则:儿8岁 顽皮,与大同学打架。伤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儿泣答。 "愤怒?" "愤怒!"儿嚎啕。 "你打算怎么办?"再问,"需要爸爸为你做点什么?" "爸爸,我要找块砖头,明天从背后去砸他!" "嗯,我看行!爸爸明天为你准备砖头。"继续问,"还有呢?" "爸爸,你给我弄把刀,我明天从背后去捅他!" "好!这个更解气,爸爸这就去准备一下。"我上楼。 理解支持,儿渐平静。约20分钟,我从楼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 "儿子,你决定了吗?是用砖头,还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么多衣服被子干吗?"儿困惑。 "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用砖头砸他,那么警察就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大概只要住一个月,我们就带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3年回不来,我们可要多带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带齐?" "所以,儿子你决定了吗?爸爸愿意支持你!" "要这样的?"儿惊愕。 "是这样的,法律是这样规定的!"我趁机普法。 "爸爸,那我们就不干了吧?!" "儿子,你不是很愤怒吗?" "嗨嗨,爸爸,我已经不愤怒了,其实我也有错。"儿脸红。 "好,爸爸支持你!" 自此,儿学会了选择和代价。 如是教子(2) 六则:儿9岁 四年级数学不及格,闷闷不乐。 "怎么了?考试不及格,还给我们脸色。" "因为数学老师很讨厌,她的课不爱听。"理直气壮。 "哦,怎么个讨厌法?"我很感兴趣。 "...... ......"儿说了很多,"总之她也不喜欢我。" “哦,别人喜欢你,你就喜欢她;别人不喜欢你,你就讨厌她。这说明你是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 “是个被动的人!"儿子回答。 “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大人,还是小人?”继续问。 “是弱者,是小人!”儿怯怯。 "那你要做大人,还是小人?" "做大人!爸爸,我知道了:无论老师喜不喜欢我,我都可以去喜欢她,尊敬她,主动影响她,做一个强者。” 翌日,开心上学,数学从此优秀。并知道了何为大人,何为小人。 七则:儿10岁 玩游戏。妻屡教,子不改。 "儿子,听说你每天玩这个?"我指着电脑。 "嗯。"承认,低头! "每次玩完之后,什么感受?" "茫然,空虚,没劲,自责,看不起自已?" "那为什么还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 "是的,爸爸。"儿很无助。 "好!爸爸帮助你!"我搬来电脑,给儿子一小锤,"儿子,砸了它!" "爸爸!"儿惊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了儿子!" 儿流泪,亲手砸了电脑! 从此,儿懂得了什么叫原则。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 八则:儿11岁 我与妻久居异乡,每日致电问候老母亲。 一日,儿接电话:"爸爸,您好!"很兴奋! "嗯,好!奶奶呢?请奶奶听电话。" "爸爸,你为什么每天只给奶奶打电话呀?" "这有什么好奇怪?因为那是我妈!" "那我呢?我也想你们!" "你找你妈去呀!" "哦!" 从此,妻每天6点,能接到儿子问候,风雨无阻,至今已8年! 九则:儿12岁 六年级作业繁重,情绪焦躁。傍晚,儿放学归,刚进门。 "臭小子,你昨天是不是把我的盘子打破了?"我妹妹开始发难。 "没有呀,姑姑,我没有!"一脸困惑。 "我看见你打的,还耍赖!"我母亲又铁证如山。 "我没有呀!你们冤枉我?"大哭,躺地,情绪爆发? 约5分钟,我从房间出,厉声道:"咋了?在这里发疯!" "爸爸,姑姑和奶奶冤枉我!" "冤枉?冤枉你又咋样!冤枉你就躺下了?没出息!你是不是男子汉?" 儿止哭,站起,低头:"爸爸,她们冤枉我。" "男子汉大丈夫,就算天塌下来,也不能躺下!何况一个小小的盘子?没出息!"我继续:"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被冤枉、污蔑、背叛、出卖?你就趴下了?那是孬种!" 儿挺腰,抬头:"爸爸,我懂了,现在我该怎么办?" "现在?问问你自已,你有很多时间吗?" "没有,很多作业要做。" "那还不去做作业!记住,哪怕山崩地裂,不理它,先做好自己的事!" 儿提起书包,向奶奶,姑姑行礼,从容走进书房。 我们仨会心一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儿子,当你长大后,看到这幅对子时,或许,你会想起今天,想起奶奶,想起姑姑,想起爸爸的良苦用心! 十则:儿13岁 初一成绩一般。某日突然问:"爸爸,读书有用吗?考试成绩有用吗?" "为什么问这个?"我一怔。 "这几天,家里來了很多叔叔阿姨,你总跟他们讲现代教育是5000年来最糟糕的教育?"哈,儿子旁听了我与朋友们的高谈阔论。 "没错呀,读书,考试确实没啥用。" "那我为什么还要去读,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呢?" "那是因为你还小,先搞些没有用的东西,试试你的本事。如果你连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做不好,那长大以后,有用的东西也肯定搞不好。所以,读书虽然没有用,但你还是要去读好它。" "哦,爸爸,我有本事把书读好!" 从此,儿子成绩优秀。 儿子, 其实人生也是虚幻不实的,但日子还得认真过,以假修真的中道精神需要我们一生去体会。 如是教子(3) 十二则:儿13岁半 儿走亲戚归。一身名牌,发型前卫,得意洋洋:"妈妈,我帅吗?二伯伯家哥哥给的衣服、鞋子,XX牌子的,很贵的;奶奶,你看我的头发,哥哥带我去剪的,前面特别长,哈哈,酷不酷?"象一只蝴蝶,满屋子飞。 我视而不见? 两日后,儿在镜前,自我陶醉。我悄然,立其身后: "累不累呀,儿子?" "爸爸,吓我一跳!" "哈哈,累不累,时刻有牵挂;老担心,总有不妥当;总猜测,别人怎么想。何苦来哉,大活人,受衣冠须发之累,愚呀愚,痴呀痴?" "爸爸,取笑我。"儿脸红。 "爸爸还你轻松自在,怎样?" "嗯。"换上校服,酷发落地,"爸爸,好轻松,好踏实!" 从此,儿知道了何为美,何为丑。 十三则:儿14岁 初二一日回,闷闷不乐。 "咋了?有心事?说来听听。" "没啥事。只是很奇怪,最近有两同学,平时关系还挺好,可这几天,在校群里,公然污蔑攻击我。" "呵,你受伤了?" "这倒没有,爸爸,我不解的是,我没得罪他们呀,我最近挺好的呀!"儿子眼神里,闪过一丝得意。 "你挺好的?来,说说你有多好。" "这学期成绩进入了前5名,作文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第一名,篮球比赛团队冠军,个人被评为十佳运动员,优秀班干部??" "停,儿子,你在找死!"我手心出汗,有点失控。 "咋了,爸爸?" "儿子,你犯了人生之大忌!爸爸这半辈子,还从来没见过笨死的,但见了太多能死的。人的灾难,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你拿多了什么。儿子,你拿多了,拿多了荣誉。" "那怎么办?爸爸。" "至少在一年内,禁止一切比赛,禁止任何评选;这叫双禁。人要有能力优秀,更要有能力让别人优秀!荣誉就象玫瑰,看着美丽,拿着扎手。" "一年啊?别的都可以,就是篮球?" "好,球禁两个月!"儿接受。 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 十四则:儿十四岁半 双禁两月,回。"爸爸,双禁以后,同学关系融洽了许多,可还是有议论。" "议论啥?" "很多老师同学都认为我这样,太消极,不进取。" "哈哈,做人当然要积极,关键是积极索取,还是积极付出;是积极竞争,还是积极谦让。" "什么都谦让吗?" "是的,都可让,名、利、权皆可让;只有一样东西绝对不让。" "啥?" "当仁不让!" "???" "也就是:没人扫地时,你不让;同学生病时,你不让;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不让?国家危难之时,你不让;凡大仁大义之事,决不退让。" "当仁不让!我懂了,这才叫积极进取!" 洒扫,应对,进退,此乃立身之本。 十五则:儿15岁 暑假。我受邀参会,携儿同往。 一路上,儿神色焦虑忐忑。晚,宾客散,问: "儿子,你咋了,不舒服??" "没有,爸爸,只是有点不安。" "不安?" "嗯,今早出门:乘飞机,头等仓;下飞机,大奔驰;住宾馆,总统套?记得了静师父跟我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一时无语。 "爸爸,您为众生劳顿奔波,有德。所以叔叔阿姨们这样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还是个学生,还没为社会作过任何贡献,享受这样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后恐有灾殃?" "儿子,爸爸太高兴了!"我激动,摸了摸儿子的头,"爸爸放心了,长大了!凭你这番话,你这辈子就不会有大的灾祸!" 我太高兴,高兴得流泪:"儿子,这样: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请做义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这下我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如是教子(4) 十六则:儿十五岁半 成绩优秀,考入重点高中。 某日,家来闲人,唆老母亲给老师送红包。母心动。 "奶奶,听说您要给我老师送红包?" "是呀。听说现在兴这个,对老师都有礼数。" "礼数?没听说过!" "你小孩不懂的,你爸妈不在家,奶奶作主,咱可不能失了礼。" "奶奶,您真的要送?" "那还有假,红包都准备了,明天奶奶亲自去。" "奶奶,如果您明天真的送去,我就不去上学了,您这样做,对我们老师是一种污辱,他不会收的,到时,只会让我很丢人,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这小子,不听话,奶奶是为你好,怕你吃亏?"奶奶有点生气。 "奶奶,我知道您疼我。可您要相信我,相信您孙儿有实力,不送礼,老师一样喜欢我。" 老母亲,被孙儿的豪气逗乐了? 后说起此事,我偷偷夸奖了儿子。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君子,当光明磊落! 十七则: 儿16岁 高一学业繁重,周日归。 "爸爸,我想辞去学校广播部部长的职务。" "为什么?" "高中学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考上名校,大多不愿意承担公共事务。而我呢,又当班长,又当团干部,尤其是广播部的工作特别繁琐,我又是负责人,在同学们看来很傻冒。" "这份工作重要吗?" "很重要,学校里没有电视,不能上网,还不能随便走出校门,所以,广播是近万名学生,了解时事,放松身心?的几乎唯一渠道。" "那你不干了,有合适的人愿意干吗?" "暂时没有。老师也觉得我比较合适。" "那就得当仁不让,要做一个讲义气的人。" "可是,爸爸,这样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是吗?假如家人都病了,你只能有其他同学一半的时间去投入学习,怎么办?" "我会严谨地安排好时间,提升专注度,提高学习效率,??" "哈哈,为了让你成为这样的人,爸爸和妈妈都愿意去生病。" "不要!爸爸,儿子懂了,谢谢广播部的这份工作,谢谢老师。" 儿子,顾此失彼的时空对立观念,是愚人们的永远借口。许多人,工作时,说家庭影响了事业;在家时,说事业耽误了亲情;这是无耻之徒。人这一生,父母,老婆,孩子,朋友,上司,众生都要照顾好,这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哦,吃饭了。吃完饭,去帮姑姑洗碗。" "好的,爸爸,家务也要做好!"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十八则:儿十六岁半 情窦开。妻告我,儿子喜欢上一女同学。 "儿子,过来一下。" "哦,爸爸,有事吗?" "最近,我瞧你,似喜忽忧,神色不定,有心事?" "??"低头,坦白,脸红。 "哈,这是好事,说明我儿子对人有兴趣,取向正常,爸爸放心了。" "爸爸,??" "现在很多孩子,对人没兴趣,只对电脑有兴趣;对异性没兴趣,而对同性有兴趣。如果这样,爸爸就得在祖宗面前羞愧而死。呵呵?" "哈哈,爸爸,我以为您会骂我呢,纠结了很多天。"儿子也乐了,一下放松了。 "儿子,爸爸考考你。" "嗯,请出题。" "何为礼?" "简单讲,礼就是人与人及人与天地万物间的最合理的关系。" "说得好!那么,你跟那个女同学是什么关系?" "同学关系呀!" "好,同学关系!那么,保持着同学关系就叫合礼,僭越了这个关系就叫非礼。这个道理懂吗,儿子?" "懂,爸爸。从六岁读经,已经10年,这个道理不懂,怎么对得起爸爸和妈妈的苦心教诲。" "只是懂还不够,怎样才能做到?"语气严厉。 "克已复礼,爸爸!"语气庄严。 从此,儿子顺利度过了"青春期"。 兴于诗 ,立于礼 , 成于乐。 
个人分类: 家有少年|40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组大龄剩女的故事 完
热度 8 ojx111 2013-4-18 11:20
接着该 8 O 了。 O 与 A,E,I 不同的是她是在军队里长大的, 高干子弟出身。 O 爹是正军级军官, O 娘是正师级文职。家里住洋楼,配厨师,警卫,勤务员。 说到高干子弟,按 A , E , I 的想法那肯定是牛得不得了的,开豪车,泡靓妞, 花天酒地的那种。所以当她们三个知道 O 家的背景,都有点不信。 认识 O 很偶然。 A,E , I 有一段时间心情都不太好,需要排解,于是三人结伴去了五台山。烧香拜佛完了,难免四处游逛。听说北台最高,叫了辆车就上去了。那时是 4 月初, 山上还很冷,根本没有其他人在山上。爬了一半, 山上开始下雪。三个人根本没有爬山的准备, I 和 E 还穿着高跟鞋呢,山路很滑,就困住了,有点下不来。正为难时, O 从山上冲了下来,一个人,速度飞快。当然 O 看到了 I 和 E 的窘境,帮了忙, O 和 A 一人拉着一个,把 I 和 E 弄下了山。这样就认识了。 I 很奇怪,过后问她,你一个姑娘家,一个人跑到那山上去干什么。 O 倒是无所谓的样子,说就是去看看。 O 刚到北京不久,是来读研究生的。刚来没什么朋友,就一个人乱晃。这回晃到五台山来了。 O 家实力雄厚,但是对 O 并不娇惯。 O 爹,  O 妈都是军人,很多时候派驻外地, O 多数时候是跟着保姆长大,跟院子里的大兵们混得奔儿熟, 颇讲哥们义气,男孩气十足。也挺懂事的。 O 长的谈不上漂亮,有点粗壮,个子高高的,半长不短的头发胡乱扎起来,在加上一副黑边眼镜, 总之跟温柔, 秀气之类的词不沾边。 O 的直爽,大气很得其她三人喜欢。 O 也需要朋友, 就跟这三个混在一起了。 O 那时26了, 从没谈过恋爱。她大学里的男生都当她是哥们。要追女生时,都找她帮忙约人。约到了手, O 就得退出,避免当灯泡了。 O 自己其实也有喜欢的人,只是不好意思表示出来。其他女孩子有心事会找妈妈说,找闺蜜说。 O 妈根本是个事业狂,很少关心女儿的心理。当然无论 O 想做什么,她都能迅速的把事情搞定。比如 O 说想读研究生了,就有一个位置等着她了。 O 说想出国了,就有人给联系好国外的邀请。 O跟 A,E,I 在一起,看着三个小女人讨论装扮,讨论吃喝,诉说心事,她也很愿意听。渐渐的她的打扮也开始女孩化了,不再是一水的休闲装,旅游鞋了。也烫了头发。在姐三个的鼓励下, O 跟她心仪很久的一个哥们表白了,结果却是悲剧,人家回答说就是拿她当哥们的。 O 的自尊心大受损伤,就又把自己弄回成了男孩子的样子,吹口哨,抄裤兜,晃晃的走路。 但是 A 和 I 知道,她大大咧咧的外表下有着很敏感的自尊心。以后几年 O 没有谈恋爱。研究生毕业,她家里帮她联系好了美国的位置, H1B 出国了。 出国后 I 和 O 不在一个城市,但离得不远。 O 妈给安排好了相亲对象,也在美国,是 O 爹某下属的儿子。 O 却没有兴趣。连见都懒得见。 I 后来发现 O 好像恋爱了,神神秘秘的,不给大家看。当然 O 最后也没有瞒着老朋友,告诉 I 她的男朋友是个黑人,年龄挺大的。离过三次婚,现在还在付某个前妻的抚养费。 I 觉得不妥,这是个什么烂人呀! 就叫这哥们叫 W 吧。 I 并不很歧视黑人, 虽然晚上碰到黑人是要躲的。 I 在同学,同事里认识好几个黑人,都是善良,聪明,有担当的人。 I 觉得,好的黑人也是很好的选择。当然 I 自己非老中不嫁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 I 看到了 W 给 O 留的一个便条,即使是便条,也是甜蜜的发腻的词句一堆。  I 知道 O 陷进去了。大大咧咧如 O , 她内心也是渴望别人把她当小女人哄的。那些甜言蜜语简直是所向披靡。 O 很快跟 W 同居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 I 和 A 都结婚生娃好几年了。 O 还是跟 W 同居,没有结婚。 W 经常不回来, O 还是经常自己一个人呆着。 I 劝O该结婚了, O 哭了,说 W 离了三次婚,不想再被婚姻约束, 不肯结婚。 O 不是那种很有冲劲的人,可能她从小要什么都有,所以从不需要努力去争取什么。她的 H1B 转眼6年就到期了,她根本没有动手申请绿卡。原以为跟 W 结婚就搞定了身份, 结果 W 不肯,即使 O 说可以签婚前协议也不肯。 O 很伤心。跟 I 说准备回国到父母身边陪老人了。 期限很快就要到了, O 开始变卖家具(两人同居的家具,房子都是O在付钱),卖车。最后几天,车卖了,家具卖了,房子退了。 O 住在 I 家里,黯然神伤。 这时 W 打来电话, O 出去了。 O 再回到 I 家的时候,满脸都洋溢着光彩。原来 W 终于不忍心让 O 就这么走了,求婚了。他们迅速结婚, 然后 O 的绿卡也办下来了。这年 O 36岁,  W 55岁。 I 看着O彻底变成了一个小女人,每天琢磨 W 爱吃什么,跟 I 学做饭给 W 吃。要知道 O 原来是从不会做饭的。 O 不肯要孩子。她说她是丁克族。当 O 看到 I 家新买的大房子的时候,满眼都是羡慕。 O 家其实可以给全款买房的。可是 W 不屑于买房,弄家务。就是要租房住,对 O 也不是很体贴。但是 O 还是觉得很幸福。   I 就只能远远的祝福了。 完!
492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一组大龄剩女的故事 3
热度 8 ojx111 2013-4-17 06:40
I 是家里的老二,从小被全家人当宝贝的那种。 I 的父母是老师,管理学生那是一套一套的。 I 从小被宠,又被管理的恨不能连吃饭都要喂到嘴边,所以习惯了被动接受。做什么事都很被动,同时又是出名的乖孩子,学习很好,爸爸妈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连考大学都是父母决定专业。 I 家里并不富裕。 那个年代的老师都很穷。 I 妈是那种连送到嘴边的肉都要省下来留给两个孩子的那种。虽然全家宠 I , I 妈 I 爸还是做到了在吃用方面公平对待两个孩子。所以 I 的姐姐不但不嫉妒妹妹,反而宠妹妹最甚,自己最喜欢的新衣服一定是要给妹妹的,不要都不行。当然 I 对姐姐也是很亲很好。总之这是个超有爱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 I ,结果就是单纯的一塌糊涂,完全不通人情世故,以为全世界人都是这样对人的,一切事情都不用去争取,自然会送上门。 就像高考一样,自己只要负责考高分就行了。 I 的父母非常保守。从小教育孩子不能爱打扮,不能贪吃,陌生人送的东西决不能要。早恋是坏人做的事,不能跟男生拉拉扯扯,要自立,不能依靠别人,不要别人东西, .... 结果就是, I 被培养成了修女一般的性格,对男生都不正眼看的。任何来接近的男生都被当成有不良企图的而拒绝。但是高中以后,男女生的接触开始多了起来。总不能人家跟你说话都不理吧, I 看书学了一种对付男生的办法,跟他们说话时盯着鼻子看,这样既不直视,又不显得忽略别人。 I 个子不高,勉强一米六,皮肤雪白,瓷娃娃一般,微胖,圆脸,显得年龄非常小,爱笑,她平静的时候看起来就是一个微笑的模样。老有同学问她,你笑什么呢?她瞪大眼,我没笑呀。 她本来年龄就比同班同学小两岁,所以同学间有什么秘密大家也不告诉她,认为她小,不懂。 I 就这样在一种自我封闭的氛围中长大了。她的笑模样很吸引人,可是真的去接触她,她又据人于千里之外。 高三的时候班里有几个男生暗恋她,全班都知道,就她不知道。还是大学以后,其中的一个男生表白被她拒绝,告诉她的。她竟然连感觉都没有感觉到。这也可能跟她近视眼又不肯戴眼镜有关。总之她不怎么跟人打交道,跟陌生人也不说话。虽然一说话就先微笑,可是说话的内容就给人以冷冷的感觉,把人就赶跑了。 这样的一个矛盾混合体,使 I 错过了高中,大学里的很多优秀的男生。其实 I 对高中的一个男生很有好感, 那个男生也暗恋她。不知是被她的冷淡吓跑了,还是怎么,那个男生从来没跟她表白过, I 当然不会去主动追任何男生了。同班同学的说法是 I 当众拒绝了那个男生。 I 自己却莫名其妙,好像没这事呀。大学里追 I 的男生就多了。但是 I 有老妈的 “ 不许早恋,耽误学习 ” 的圣旨在身,所有接近的男生都当坏蛋处理,能躲多远躲多远,能多冷淡多冷淡,即使对方很优秀,她也挺有好感,也统统一样处理掉了。她的老妈实际上已经开始考虑女儿终身大事,可是她也没想到她的话女儿遵守到这样的地步,从来就没想到她得告诉女儿,可以开始谈恋爱了。 大学毕业以后, I 留京工作了。工作也后虽然接触人多了,但是素质好的男生就少多了。 工作后遇到的男生比大学里的素质差了很多。聪明的 I 心气实际上蛮高的。 她实际上是个很有主意的女孩子,反应快,心思敏捷,对谈吐中那些反应跟不上趟的根本看不上。她想找个成熟的,能让她崇拜的。 这时 I 又 遇到了 K 。 K 是 I 大学同寝室同学的小学同学。大学时经常去 I 的宿舍, 也许是追那个女生被拒,总之后来不去了。 I 是跟一帮大学女生同学聚会时遇到 K 的。大家问候近况,然后就都知道了 K 家里出了事。 K 的小妹妹的得了恶性肿瘤,全家都很伤心,全力给这个小妹妹治病。 聚会结束,跟同学一起回住处的路上,有个女生说 , K 完了。家里有这么个病人,没人肯嫁他了。 I 听了心里有些鄙视这个女生,怎么那么势利。 没多久, K 就开始打电话约 I 出来玩。 I 开始有些拒绝,但是一开始 K 表现得就像普通朋友, I 就答应了。 K 比 I 工作早几年,显得很有社会经验,处事成熟很多。这样没几次以后, K 就迅雷不及掩耳的夺去了 I 的初吻。 I 目瞪口呆,从来没有那个男生这样对付过她,他们多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惹恼她似的。但是,这一套对 I 是有效的。 I 很快沦陷,开始和 K 谈恋爱了。 实际上 I 对 K 的家境是考虑过的。但是她考虑得太简单了。她觉得不就是生病了需要治疗么,花钱就花吧,反正自己也不是奢侈的人,生活简朴点没什么。没有像样的婚礼就没有,自己还不喜欢站在婚礼中间被摆弄呢。 K 实际上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学历,工作,能力都比 I 差。但是他社会经验多,能说会道。这样就把 I 弄得服服帖帖,连多余的工资都交给 K 存着了。 后来 I 见了 K 的家人,也见到了那个在做化疗的妹妹。小姑娘很优秀,学习好,长得漂亮,在学校一直是大队长。可惜这一场病,化疗后头发都掉光了。当然 K 全家都很怜惜她,摆出一副拼了命也要救活她的架势。实际上那个肿瘤虽是恶性,却对化疗敏感,有很高的治愈率。 I 和 K 交往了一年,两人都觉得很幸福。 I 和 K 开始考虑结婚了。这时 I 才知道, K 工作以后,全部收入都上交父母。即使在他妹妹生病以前也是这样。 K 手里只有 I 交给他的存款。 I 没太在意。想着 K 父母和她自己的父母一样,是替孩子攒着的。 问题是 I 跟自己的父母讲了 K 妹妹的病以后,父母不愿意。但是 I 坚持, I 的父母不愿意让女儿难过,勉强同意了。 I 傻傻的把这件事告诉了 K 。 K 又告诉了他的父母。结果这件事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K 的父母开始把他们对 I 的不满一一列出,比如个子矮,长得不够漂亮,牙齿黄,外地人 ...K 把这些一一转述给 I , I 再一一转述给自己的爸妈, I 的父母当然不干了,我们还没嫌你家儿子学历差,没有好工作,家里负担重呢,。。。于是你来我往,大战开始了。 I 和 K 各自都是家里的乖孩子,都是把父母的话当圣旨的。这场大战下来,两人都很痛苦,但是都没有考虑过分手。那怎么可能呢?两人那么好。 后来终于消停了一段时间,结婚的事又一次提了出来。 K 家父母的意见是两家见个面,一起吃顿饭就完了。 I 妈的意见是怎么这么不重视我家宝贝姑娘啊?连个婚后的安排都没有,你们考虑过结了婚住哪里没有? I 妈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I 和 K 从来没讨论过的。 I 自己住宿舍,不可能分到房子,也没有钱买。 K 倒是很从容,说就跟他父母一起住。 K 家父母是政府机关的职员。 K 爸好像是出过什么事,还作了几年牢。所以很不得志。 K 妈也就是个办事员,所以没有大房子住。家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两室一厅。 K 妈很强势, I 在 K 家就是像个小学生一样被管着的。 I 一听这个,立刻不干了。 I 表面上乖实际上是有自己的主意的。 I 表示要到外面租房住。 I 妈的意思是两家各出点首付,然后 I 和 K 贷款买房。这个提议遭到 K 家强烈反对。他们说所有的钱都是给妹妹治病准备的,不能动。 I 觉得这个理由挺高尚,接受了。虽然 I 妈不愿意,也办法。 I 说没钱就租个便宜的吧,那种最便宜的四合院,没暖气的那种,才 200 元一间。结果 K 妈爆发了,说 I 要把她儿子抢走,不管父母和妹妹了 ...... 几天后, K 爸找 I 正式谈了话,核心思想是, K 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妹妹又有病,本来指望 K 管家里的,看看 I 又要出去住,又要花钱租房子, 闹成的什么样子, K 妈的冠心病都犯了。临了, K 爸意味深长的看着 I ,问出了一串问题,你有什么?你有房子么?你工资才几个钱?你一个外地的,你爸妈什么忙都帮不上,能帮着 K 找好工作么?你结婚你爸妈也没给什么呀,才拿那么点钱就想买房子?你什么都不是,条件太差,我们还看不上呢。那谁谁给 K 介绍的女朋友父亲是 .... 局长,母亲是 .... 董事长。 I 被彻底说懵了,傻了。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被人这样说过,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被人嫌弃。 I 不吱声了。 K 爸走了, K 来了,把他爸爸的话基本重复了一遍。然后说,你现在看看你应该怎么办吧,我们都说到这份上了,你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么? I 沉默了很久,说我知道了,我想好怎么办了。 K 追问了一句, “ 怎么办 ” , I 回答: " 散伙 ". 这回居然是 K 傻眼了。 K 等着的是 “ 好吧,我听话,不闹了。 ” 后面的事情就难看了。 K 下跪,求饶,吵闹,自杀 ..... 都试过了。 I 打定了主意就是不改口。 K 爸 K 妈分别到 I 的宿舍破口大骂,到单位控诉 I 道德败坏,给他们伤口上撒盐 ... I 哭了很久,半年多时间,天天哭,但是就是不后悔。 K 半年后给 I 的父母,同学,单位写信,说 I 骗他,道德败坏,不是处女 ...... 由此看清了 K 一家的为人, 并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那年,她 24 岁。 彻底分手后 6 个月, K 通过相亲,跟一个富二代女孩结婚。从此过上了有房有车的日子,据说很幸福。 I 一直迷恋于初恋那一年的美好记忆,一直不肯走出来。对恋爱一直抗拒。 I 妈急得火急火燎,却没办法。 I 心里一直有个坎, 想不通,就是 K 家指责她自私,只想自己,不顾 K 的妹妹恶性肿瘤的事,光想着自己独立出去住。她一直在问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太自私了,没有顾到别人。 认识 A 以后, A 的一番话点醒了 I 。 A 说,你怎么那么傻? K 爸的那些话不是说得很明白么, 他们也想通过婚姻找到条件更好的,可以得到实际利益的女孩,你满足不了这些条件的。你光想着你不要求房子车子票子,你高尚了,人家还要求这些呢。不是你自私,是他们自私。 I 被这番话刺激到了,明白了虽然自己留在了北京,有了北京户口,自己也不是北京人。北京不是自己的家。自己在北京没有希望买房子接父母一起来住。于是 I 开始动手联系出国。 I 到美国的时候已经 29 岁。一个人,两个皮箱,不认识任何人。 换了新的环境, I 的心情也开始好了起来。她迷上了 internet ,居然在网上帮 A 找到了老公, A 去了加拿大。每到节假日, I 跟人结伴到处旅游,平常周末纠结一堆朋友,打牌,聚餐,倒也腐败得很。 这里的单身男女很多,但是合适 I 的却很少。仍然有很多人追 I ,但又多是她不喜欢的那种唯唯诺诺类型的。 I 妈到美国探亲,看到她一个人过,担心得很。 I 妈跟 I 说,你找不到合适的老公,哪怕找个情人作伴也行。省得妈担心。 两年过去,一起的伙伴渐少, I 又开始觉得孤单了。 I 终于开始接受相亲了。朋友们介绍了不少人,却没有一个对眼的。 I 觉得没意思,就 不见了。 她没事的时候就挂互联网上。有一天,她看到某个宠物论坛很有趣,猫猫狗狗们都很可爱,就开始网聊,聊来聊去,她跟某只小猫的主人聊的挺投缘。两人你来我往,各种斗智斗勇,从网上聊到了网下,打通电话,对方是个男的。这她倒是没想到,她以为爱猫的又那么细心的都是女的呢。叫这个哥们 M 吧。 一个月以后, M 飞了三千多迈来见 I 。见面第一天就大谈结婚的事。 I 居然不反感。 M 比她大两岁,不帅,不高,就是普通人。跟她一样,也有过受伤的初恋,最绝的是 M 的初恋谈了十几年,从十八岁到三十二岁,他跟着心仪的女孩从北京到南方某特区,买好房和家具准备结婚,女的竟然跟别人假结婚到美国了。他又跟到美国,女的跟别人真结婚去了加拿大。然后那个女的结婚离婚数次,他永远是那个备胎。直到最后一次,女的读书毕业了,不用 M 给交学费了,就又跟一个同学结婚了。 M 终于明白了,于是从东岸搬家到西岸,跟过去彻底告别。 I 真是开了眼,原来还有比自己傻的家伙呢。 认识 3 个月, I 跟 M 结了婚。 M 当时的 485 在 pending 中,就是所谓的 485 男。如果 M 在 485 批准前没有结婚,就浪费一个指标。当时有人出 3 万刀想跟 M 搭车, M 想我得找个老婆,不能便宜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 M 一下飞机就开始讨论结婚的原因。 I 糊里糊涂的跟着搭车拿到绿卡。因为两地, I 跟 M 还不是很熟悉,但是两人很投缘。 M 是 I 喜欢的那种有主见,能够引导她的人。 M 看了 I 第一眼,就确认了,就是她了。两个人婚后继续恋爱。几年后两人先后辞职,一起创业,办起了自己的公司,生了自己的娃,买了自己的房子,红红火火的小日子过得很美。 I 有时回忆起过去的经历,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缘分来了,隔了 3000 多迈,两个陌生人都能凑到一起。
659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一组大龄剩女的故事 2
热度 6 ojx111 2013-4-17 06:27
看大家讨论为什么A要嫁到加拿大去, 我想我应该多解释几句。实际上这也是我们4个当初私下里讨论最多的问题,到底要不要找人嫁掉。 以A的能力,她不需要别人来养活她。但是她心里一直渴望有个自己的家,有个人关心她, 跟她一起相依为命,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即使是个不完美的家,也是家。朋友关系再好,最终也是各干个的去了。 她最后嫁的这个老公是不能干,但是他也给了她有力的支持。收入不高,却也独力支撑这个家十多年,由着她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没有逼她在家看孩子。平时也挺关心她的。总的来讲A对这个婚姻是满意的。她跟我说,当她终于找到工作,全家一起欢庆的时候,她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好, 接着8 E的故事。 E出生在大西北某省某市某乡的一个小镇上。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妹妹。这就决定了她是被忽略的那一个。她的父母原来是北京的高中学生,大跃进的年代支边到了那里,在那里安家落户了,就在工厂里当个技术员。那个地方穷啊。用E的话说是穷到连水都喝不起。事实上到80年代的时候那里基本沙漠化了。 E的哥哥高中毕业没工作,E的爸爸就提前退休让E哥顶替了。E哥后来结了婚,娶了个当地女子,就不大管父母了。E家全家就靠E爸和E妈的工资过活,很是艰辛。E高中毕业,E爸让她别考大学,工作供妹妹上大学。可是E也找不到工作。 E还有个姨妈家在北京。就索性到了北京,投奔姨妈。那年她18岁。当然寄人篱下的日子难熬,北京工作有很多,对她来讲合适的并不多。她才高中毕业,北京话讲不好,长得不丑,大眼睛,皮肤挺白,但是个矮。 她才1米4出头。开始她当餐馆服务员,干小工,可是这些挣钱太少,不够她租个房子单住, 外加负担妹妹的学费的。她在她姨家住了10个月,已经收到了逐客令了。她就满大街转,试图找个好点的工作。后来碰到一家招推销员的,没有底薪,收入完全靠提成。E破釜沉舟去试了一把。头一个月她不懂产品, 什么都没卖出去,差点被罚款。她跟同事学,但是同事都很有心眼,不肯教。她一面陪笑脸,说好话,一面偷着学,渐渐的局面打开了。这期间有个男同事对她帮助很大。这个人,叫他F吧。 F是个资深推销员。他也看不惯公司里的勾心斗角。他跟E很谈得来,当然也把他的经验倾囊授予,最后连他自己也包括了。这就出了问题,F是结了婚有妻子孩子的人。 E是个聪明,不惜力的人。不出几年,E就成了这个公司的头牌推销员,她的普通话学标准了,不但供得起妹妹上大学,还在京郊花二十万买了个房子(离天安门开车一小时的那种),买了辆小车。可以开车到处跑了。 本来E知道F有家有口,并不想搅进去。这段时间她挣钱多了,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她的父母从小就偏心哥哥和妹妹,她是最不受待见的那个。她拼命挣钱,给哥哥在老家买了房,父母已经搬到北京跟她住了,妹妹在北京一所二流大学读书。结果她父母又提出要她给她哥哥在北京买个房,找个工作。她买不起第二套房,第一套的贷款还在还。就托人给她哥哥找了工作,在工地里打杂,记账什么的。哥嫂和侄子都住在她家,她父母和嫂子又不合,很让她闹心。无奈这个哥哥不争气,嫌钱少,不好好干,被开了。然后又要求她给找个跟她一样挣大钱的活。她怎么解释都不行,一家人都认定她没有好好尽力给哥哥找工作。 她妹妹快毕业那年,国家落实政策,当年支边的人员每家给一个回京户口。她父母得到了一个指标。所有人都明白E多么需要这个户口。但是,E的父母决定把这个指标给了E的妹妹,让她毕业好留京。其实那时大学毕业留京工作虽然不易,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E的妹妹又是很特殊的专业,留京指标不少,自己努努力是可能留下的。但是E的妹妹就是一定要抢这个名额,又有父母帮忙,最后妹妹毕业,户口由此落在了北京。 E坚强的挺住了,甚至都没有抱怨。她还是宠妹妹的。谁想到她妹妹毕业工作了才一个月,她的男朋友去了深圳,几个电话一招唤, E的妹妹就放下一切去了深圳,再也没回京。(多年后户口也转到了深圳。)。 E有些撑不住了。正好这时她二十万买的房子也出了问题,开发商没有许可证就盖了楼,卖了几百户,然后卷了钱关门大吉。剩下几百户投诉无门,被当地政府驱逐,大家到处告状,却连个被告都找不到。她父母反而怪她办事不利,买了个没证的房子。 E这下崩溃了。自己辛苦多年的打拼,换来的是亲人的冷漠,绝情。她没有人可以倾诉,这时F就是她的全部了。她当了小三。 当然F的老婆很快就知道了。打闹,漫骂, ... 不需多废话。E试着断过几次,F都不放手,两头纠缠。开始F不想离婚, 想就这么两头挂着。F的老婆没什么本钱,也没个正经工作。看老公还回家,养家,就听之任之了。 转眼E 27岁了,自己年龄大了,又这么吊着,不是事。就想下决心断了,找个正经人过日子。F见留不住E,转头就跟他老婆离了婚,信誓旦旦的表示要跟E结婚。E又看到了希望,再次出钱买了第二处房子,准备跟F结婚。F不肯出任何钱,说已经对不起前妻和儿子,要净身出户。以后挣得钱也要给前妻。E自知破坏人家好好的家,自己理亏, 想着给对方补偿也应该,就不计较了。 然而,F三拖两拖,就是不去办结婚手续。周末还是回前妻那里,号称给孩子补习功课,周一到周四在E这里住。 E加入I和A的小团体的时候已经29岁,每天为了婚姻的事发愁,又没人诉说。她父母只知道骂她 不要脸。她想结婚要个自己的孩子。 F却说已经有了儿子,不能再生一个了。E的哥哥在这一年因为肝炎去世了。E的嫂子拿了房子财产,走了。小侄子丢给了E的父母,从此也成了E的责任。 I 和 A 知道了 E 事后 , 目瞪口呆。I和A都是传统的人,平时对小三这种生物都不能接受的,没想到这样一个好朋友居然是小三。I和A开始劝E放弃,A甚至帮助E换了工作。E开始试图跟F断绝来往。 F看到E动真格的了,慌了,马上表示要跟E结婚。E又动摇了。I和A拼命劝阻,但是无济于事。E跟F登记结婚了。那年她30岁。两个人连婚礼都没办。F因为离婚的事跟他自己的父母闹翻,不来往了。E的父母也不待见他们。没有客人可请。E的婚纱照里只有一张有F。其它的都是她自己。 婚后没多久,F又恢复了老样子,周末回前妻家给 “ 给儿子辅导功课 ” ,所有的收入都自己收着。他年龄也大了,挣钱比E少很多,E也懒得跟他计较。 E 仍然想要孩子。 F 不肯。说E是乙肝阳性,生出的孩子质量不好。 E的生活就这么跟F凑合过下去了。一直都没有孩子。她是4人里唯一一个留在北京的。本来她还考虑过收养过她哥哥的孩子。无奈那是个小混蛋,被惯成了混世魔王,她看见就烦。 后来E不怎么愿意跟其它三人联系了,渐渐的她的消息就少了
494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一组大龄剩女的故事
热度 16 ojx111 2013-4-16 08:23
作者:GWYH 有这么一群女子,当周围的女同事,朋友纷纷有了归宿,而自己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单着,就逐渐的开始觉得孤单,于是就扩大交往,认识了其他的单身女孩,一起玩,作伴。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小圈子,有4个工作,学历,家境,生活经历完全不同的女子,唯一共同点就是,都是大龄剩女(那时叫老姑娘, 还没有大龄剩女这个词),都在北京。当年四个人常常一起结伴旅游,购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lz是其中的一个。希望大家别去猜是哪一个。 十几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四个人分开在世界各地,都有了自己的归宿。lz回头看这些年四个人的经历,心里有些感慨。想把这些事8一8, 以纪念我们的友谊。 先从年龄最大的开始,就叫她A吧。 我懒得去起什么苹果,蜜桃,香肠, 鸡蛋之类的名字了。 A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女孩子。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长大。A从小要强,会来事,很得大人,老师,同事喜欢。A的特点是做什么事一定要做到,有时后为了成功,竟然忘了最初的目的。A高中毕业后,很顺利的考进一所名牌大学(那个年代,在北京本地的学生,进名牌的机会比外地学生大很多)。进了学校,A如鱼得水,处处顺利,学生会,文艺团体都有她的身影。A长得还可以,不是那种大美女,但是很大方, 洋气, 身材不错。再加上人很活跃, 当然,追求者众多。有个学生会的男生B跟A走的很近,但是从未表白过。A对他有好感,但是也没有到倒追的地步。到了大三,突然有一天,B宣布有女朋友了,不是A。A震惊之余,又有些不甘,于是开始了艰苦卓绝倒追。 期间两个女孩抢一个男孩B, 种种事例不必多说。总之,A失败了,然后生了一场大病,休学一年。这一年里A几乎没有机会见到B。A复学后,又恢复跟B的交往。但是没有再倒追。 不久B跟他的女友出现了矛盾,两人又面临毕业,就分手了。B回头来找A,两人开始正式恋爱。一年后A也毕业了,两人筹划结婚,这时 ,种种现实问题开始出现,先是B的母亲嫌弃A生病休学,然后家庭背景配不上。B家是机关干部,B是独子。 A家是普通的工人家庭,兄弟姐妹一堆,都没有什么大出息.再加上A毕业后因为生过病,不好找工作,一直待业。...B母手段颇高,愣是找人介绍了个貌美,背景好的姑娘给B, B开始还坚持,渐渐的也就妥协了。两人在他们原定的结婚登记的那天分了手。 A因为此事深受刺激,再次生病(不是精神病, 但是可能会影响生育和找工作)。身体几乎垮掉。她对男人的信任也毁了。 病好了以后,A放弃了找国企工作的想法,隐瞒了病史, 进了一家外企。她本来就聪明,又努力,几年就拿到到了高薪职位。 这时她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姑娘了,她想找条件好的,争口气。可是周围的男孩子要么不如她,要么有女朋友了。来追她的又够不到她的标准。 好容易在29岁那年又准备结婚了,男方的家里再一次因为A的病史可能影响生育而阻挠。 虽然A没有对男方隐瞒生病的事,男方直到要结婚了才告知家里这回事。于是婚事再次告吹。 这样,A对男人失望透顶。 外企的工作收入虽然高,但是也是压力巨大,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也很严重。A的身体又差,就很觉得吃力了。这期间,她的干练得到了公司的大老板C的赏识, 他给了她很多支持和指点。这个C是台湾人。在美国拿了学位,派驻北京, 是中国公司的总监。 40多岁快50了。他号称是离婚了的。两人渐渐走近。 但是公司里不许同事间谈恋爱,两人开始地下恋爱。A租了房子,离开家,在外面单住。 C隔三差五的来她这里住。但是C从来不提结婚的事,也不带A见朋友父母。两年过去,A和C吵架数次后, C终于承认他在台湾有家, 有孩子。还没有离婚。A愤而辞职,换了家公司从头开始。此时A已经30出头了。原来的朋友结婚,生孩子,跟A不再有共同话题。 这一年,在新的公司,因为工作的关系,A认识了另外两枚大龄剩女E和I(E和I的故事晚点再8). E和I一个老练,一个单纯,但是都是热心,勤奋而吃苦,本性率直的人。 E本是A的竞争公司的对手。而I则是A和E的客户单位的。单纯的I跟A和E都交了朋友,又硬是把她们凑到了一起。 大家都有心酸的过去。 惺惺相惜,居然A和E也成了朋友。 后来在A的帮助下, E跳槽到了更大的公司,不跟A对立了。几个人结伴旅游,购物,闲话,后来又有第四个O加入,4个人一起玩了个不亦乐乎。E, I,O都不是北京人。A租的房子成了她们的小据点。本来A的心情暗淡,这下倒是有了排解口。这样两年过去,虽然4个人还是单身,但是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不在灰心绝望了。 A年龄已接近33了。她开始努力找自己的另一半。不在看中男方的外在条件, 只是想找个踏实过日子的就行了, 离过婚的也将就。相亲无数,却没有一个结果。 同时,I和O在这一年里相继去了美国。E也结婚了。 I是A最好的朋友。A很失落。I从国外鼓励A出国,但是A英文基础不太好,又放下多年, T,G是考不来的。I又给A出主意在网上找个老公。I帮助A在网上注册了帐号,登了个面对北美征婚广告,还背着A贴了个照片。这张照片居然给A招来了一大堆回复。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大多是人都不是很认真,找一夜情的,找二奶的。A认真筛选之后,联系了其中的3个人。中间过程不必多说。总之,一年后,A被结婚搬运到了加拿大。 A的老公D是个离过婚的IT男,老实巴交的,在那种政府部门做Tech support. 收入不高,位置偏远,在大山沟里,冬天下雪就被与世隔绝的那种地方。当然A去了也没有工作机会。一年多以后,一直被认为不会生育A居然生了儿子,而且顺产。 A不甘心就这么做了家庭主妇,一边带孩子,一边学英语。这期间A见识了D的JP家人,也明白了为什么D这么老实的人居然会离婚。A知道,她必须自立,否则过去的命运还会重复。 小镇没有工作,也没有学习的机会。A知道她必须学习,必须工作。但是她拖着个一岁的孩子,还没有钱交学费。唯一的可能就是做她的老本行,考药剂师。这个不用上学,她本科的学历就可以,只是要考试,申请执照, 但是难度相当大。 她从学英语开始,硬是把孩子送到半天的幼儿园,自己去当半天义工学英语,同时复习专业准备考试。准备了两年,她终于鼓起勇气报了名,考step I。名报完了,她却发现又怀孕了。怀孕生产不是很顺利,这次考试泡了汤。 带着两个孩子,她老公却被裁员了。 她不得不求她公公来帮忙看孩子,自己去打工补贴家用。这时她老公为了找工作,一个人去了美国(后来没找到,又回了加拿大,他们搬到另一个小城市找了个工作,那是后话)。她的JP公公却在这时向他们要钱在国内买房子,说再不给他们积蓄就花没了,以后就更要不到了。无奈他们硬是把自己住的房子卖了,给了她公公买房子。 那个房子卖了以后,当年就开始房市狂涨,以至于以后多年他们都不可能再买得起房子了。 老二满了两岁,她再次开始复习考试,和做义工。她有意识的到药房做义工,积累经验和人脉。中间经历的无数被欺负,被歧视,被白眼。终于在去年,她考完了考试,申请到了执照。有了执照,就开始找药剂师工作。 她的学历是中国的,年纪又大了,当地没有几间药房,医院是大家抢的地,根本没有她的机会。简历投出去,连个响都没有。等了几个月,她等不了,开始一家一家药房,包括医院药房去上门求职。吃了无数白眼。那年夏天两个孩子,大的上学了,小的在幼儿园,放暑假时都在家呆着。她不得带着一儿一女去跑药房。几乎快绝望了,她却收到了当地最大的医院的药房的面试。后面的事情就是,她得到了工作,收入很好。 当初力排众议给她面试机会的那个药房负责人后来告诉A,那天她看到两个小孩坐在长凳上,干干净净,彬彬有礼, 规规矩矩,跟她打招呼,说话。就觉得能养出这么好小孩子的妈妈一定很有条理,很能干,所以给了A面试机会。当然后来A顺利转正,成了她梦想的药剂师。 这一年A45岁了。A的老公很高兴。两人又贷款买了房子, 充满希望的计划未来。A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孩子们好好抚养长大,成为幸福的人。
5841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清明祭公公-英明决策大逃亡大迁移
热度 12 卉樱果 2013-4-6 12:23
晴了十多天的太阳今天躲进云层,下着不大不小的雨,知道今天清明。 初来时,加拿大的坟地常被我误为公园的延续。我那享年96岁的公公躺在本拿比一个坟场, 公公当年之所以选择那里,是因为可以居高临下地眺望Metrotown的繁华, 俯瞰着幢幢高楼大厦和盈盈鹿湖。 那个墓场没有一块竖立的墓碑,墓碑都水平方向地嵌入在草地中。 今天是周五,几乎没有什么人来祭祖。 远远看去,就是一山坡的草地间或许多鲜花。 往年周末来的时候,人会多一些。 泊了车,五颜六色的鲜花和绿莹莹的草地上行走着扫墓的人群,犹如春游一样。 也全然没有国内清明时节的浩荡和拥挤。更没有烧香烧纸摆菜肴祭祖的习俗(或许是不容许)。大家只是放一束花在预留的雨水洞里。 我们和往年一样,在老父亲的墓前放一束彩色的菊花,低头悼思几分钟。 然后就上车,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樱花,想着我所知很少的公公生平。 我来温哥华的那年,公公已经92岁了。我是一个喜欢听老人讲故事的人,第一次外出饮茶真见面了,才知道人老不一定话多的。公公不多话,如果你不提出问题的话,他几乎不讲话,只是说:吃吧吃吧。 可是我对公公的身世很好奇,让俺家LG做翻译,问了好多问题,公公都简洁地回答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没有任何装饰,只是直叙。 公公在一个大家族里排行十七,很小父母双亡,读了几年私塾,就跟着堂哥们做生意。十三岁去了墨西哥在堂哥开的店里当艺徒,算盘打得飞快。后来回到广东南海, 自己开店开鱼塘。再后来生意做到了广州,解放时可以说是一个工商地主-乡下有田,城里有店。就在土改后公私合营前,公公的家族全体大逃亡到香港,家乡的房 子至今是保护建筑,我和LG2005年回去看过海南乡下也去了广州老房子。广州老房子有个老乡住着,镂空的木雕门和阳台,很有故事。乡下的庄园大门挂着一 把大锁,一位开杂货店的乡亲有钥匙,我们进了大门,一座座房子看过来,我这个比较感性,看着空空如也的大院和门口的池塘,心想,当时要有多大的决心才能离 开这套地主庄园呀。 在香港,他们家族的人继续做生意,但是住的地方非常窄小。公公的堂兄陆续过世,他成了家族的老大。 大陆文革那年, 他觉得香港也不安全。那时俺家LG已结婚(与前妻),是个教书匠。寡言的公公突然请长子饮茶,说了一句话,准备办理移民吧,到加拿大去。 于是LG开始申请,他们家族的人同时申请移民全球,有去澳洲的,去美国的,最多的是加拿大。这样三年后,全家族等于第二次大逃亡 - 香港没有一个亲戚了。 公公1970年到了加拿大后,再也没有回去香港也没有回去老家过,即便他们家族的祖坟被“开发需要"而平掉,所有尸体被焚烧,他也没有回去认领他父母的骨灰盒。公公安安心心地在温哥华度晚年。他 坚持每天 早餐后坐天车去唐人街,不管刮风下雨下雪,步行两小时后进广州餐馆饮茶,这样的生活规律雷打不动。 他 坚持每周一次 去 世界佛教会做义工-用毛笔记账。 公公94岁那年在车站跌倒摔断了大腿骨,从此不去唐人街了,每天我LG陪他到附近餐馆饮茶,有时我也去。他拒绝别人的搀扶,自己拿着拐杖一点一点的走。 96 岁那年,公公在家里跌倒了,这次没有摔伤,但是他站不起来了。送进本拿比中心医院,大约两周后,LG的同父异母妹妹(医生)告诉我,今天爹爹会走的。果然 第二天一早,公公停止了呼吸,然后被搬上了灵车。守候在病房外的人们(我LG的继母,同父异母的弟妹,以及同兄弟们和下一代好多好多人)都站立起来,没有 人哭泣,只是静静地注视着他一会,车子就被推到太平间去了。 葬礼那天,他的三个子女都上台说了话,回忆了公公的助人为乐豁达的一生,还念了海外(墨西哥,澳洲,美国)发来的Email唁文。 大家哭声很小,我也哭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流泪但却没有过分地伤心。 却在葬礼上回想起2004年我和LG的i婚礼,当时92岁的公公是证婚人。 我钦佩并欣慰公公一生中的每次决策,使得他的人生完全不同于留在国内的工商地主们。他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也过上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我们家和公公家(现在继母一个人住着)很近,这就是我们附近的樱花树,继母有花粉症,要是公公活着,他一定会在雨中欣赏的。他喜欢加拿大,他喜欢温哥华。他第一次见面问我的话就是:你喜欢温哥华吗? 点 下 我 的 画 廊 -求加分
个人分类: 金秋年华|847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一个我工作中的故事
热度 7 VANO 2013-3-31 21:21
那是10多年前工作中发生的事情。 我的工作中有一个内容是审查客户的身份。也就是个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 我们是通过专用机器来审核个人身份证明书的真实和伪造。 比如,来自持有美国护照的客户,持有澳洲护照的客户, 当他们把自己的护照放入一个机器中,我能立刻判别这个护照的真伪。 日本客户出示的护照,驾驶证明,保险证明等也一律通过机器检验。 一日,来了一位中国客户。 当他把外国人登陆证明书放入审核的机器中,我立刻发现他的身份证明是伪造的。 按照工作的规定,我应该不做声色的立刻上报,我的上司会立刻给警察署电话,警察会在几分钟之内赶到,将此人带走。 等待这个人的命运就是遣返回国。 曾经几次看见我的日本同事发现中国客户使用伪造身份证明后,就先不动声色的稳住对方,然后报告上司,警察来了就将中国客户带走的场面。 日本的同事每次都会说上几句,中国人真是没有办法。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很心痛,很无奈。 我理解中国朋友在日本生活有多么的艰辛,很多失去在日居住资格的都是因为身不由己。 那天,当一个持有伪造身份证明的中国同胞出现在我的工作中,我必须选择。 我的工作过程全部是被录音的,如果我直接和他说,你走吧,快离开。因为你的身份证明是假的。 我的话就会被录制下来。那样对我的工作不利。 当时,我的身后还有一位实习生在观看我的工作,我很紧张,。 我找了个理由,让她帮我去取一本资料,在那短短的一分钟, 我写下了,快走!你的证明是假的,快走! 他走了。
220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在北大一次吵架的故事
热度 11 岳东晓 2013-3-28 10:25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天一位高年级同学带我出去买东西,就在北大南门外的一个商店买了些什么,出商店时,那位同学拿了门口的一个纸盒子装物品。 正当我们拿着东西信步往校门走去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呵斥的声音,回头一看,一店小二追了出来,口中嚷嚷,我等一愣,才知道他是在说不该拿门口那个盒子。我立刻站住,倒也没跟这小二计较,那高年级同学可能说了句为什么不能拿之类。小二态度相当恶劣,口中没有什么好话。很快,三个人周围聚集了一群围观者。其中一个有点风范、约50多岁的男士对小二的恶言恶语很是看不惯,对我们这两个学生比较同情,可能说了几句。小二则手指指着这位男士进行了反击。无非是您吃饱了、管什么闲事之类。男士当然不忿,说你指我干什么,两人争论不断升级。而围观群众支持男士的居多,说这小伙子怎么这般无礼。小二态度也更加激烈。这样你来我往,我与那位北大同学竟被挤出了争论圈。战场完全演变成了他们之间的争夺,双方肢体已经接近实际接触了---可能近到毫米量级。我记得我皱着眉头,一言未发。在湘地还没有遇到过这等架势,一时 不知如何是好,愣是呆立当场 。最后决定,走吧,似乎已经没有我们什么事了。于是走了。 走出十数米,回头一看,人好像越来越多。至于最后结论,就不得而知了。 今天,突然想起了这件事,觉得很好玩。
7034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泰迪......一个十几年不曾忘怀的故事
热度 6 宜修 2013-3-23 10:13
泰迪......一个十几年不曾忘怀的故事
一个温情故事:这篇文章让我湿了眼睛,有时候一份爱和温情能改变一个生命 她是汤普森夫人。开学的第一天,她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看着她的学生,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汤普森夫人很喜欢在他的卷子上用红笔画一个个红叉。   过了不久,汤普森夫人教课的学校要求老师对每个孩子过去的记录进行审阅,她把泰迪的档案放到了最后一个才看。然而,当她看泰迪档案的时候吃了一惊。   泰迪一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作业写得很整洁、很有礼貌,他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欢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的喜欢,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里生活困难。”   三年级的老师写道:“母亲的去世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试图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责任感不强,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会对他产生不利影响。”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性格孤僻,对学习不感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会在课堂上睡觉。”   此时,汤普森夫人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圣诞节到了,当学生们送给她圣诞礼物时,她更是无地自容。学生们的礼物是用明亮的彩纸包好,上面扎着美丽的丝带,唯独泰迪的不是。他的礼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纸袋包裹,那纸是从杂货袋上扯下的。汤普森夫人费了很大劲才打开这个礼物。   那是一只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石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孩子开始发笑,她制止了他们。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多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擦了些香水。   那天放学后,泰迪•斯托达德说了一句话才走:“汤普森夫人,今天你身上味道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   孩子们走后,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就从那一天起,她不再研究怎样教阅读、写作和算术,而是研究怎样教育孩子们。   汤普森夫人开始特别关注泰迪。与她一起学习时,他的大脑便显得灵活起来,她越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快。到了这年年末,泰迪已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尽管她说过“会平等地爱所有的孩子”,但泰迪成了她的“宠儿”。   一年后,汤普森夫人在门缝下发现一张纸条,是泰迪写的,他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最棒的老师。   又过了六年,汤普森老师又收到泰迪的另一张纸条。他说,自己已经高中毕业,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名,她仍是他一生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多年后,汤普森老师收到一封信,这次泰迪说,当初拿到学士学位后,他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他还说,汤普森夫人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但如今信上的落款变得长了些:医学博士西奥多•F•斯托达德。   那年春天,泰迪又来了一封信,说他马上要结婚了,他不知道汤普森夫人是否愿意参加他的婚礼,并坐在新郎母亲的座位上。   当然,汤普森夫人去了。她戴着那只丢了颗水晶石的手链,还专门喷了泰迪母亲用过的那种香水。师生俩互相拥抱,斯托达德博士轻声在汤普森夫人的耳畔说:“谢谢你,汤普森夫人,非常感谢你让我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汤普森夫人眼含热泪,低声说:“泰迪,你全搞错了,是你教会了我,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如何做老师。"
个人分类: 馨香一缕|461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讲出你的异乡打拼故事来!
热度 16 蓝天绿地 2013-3-18 14:07
兴致勃勃地浏览了盒子的美国洋插队,以前宜修写过去纽约医院生孩子的经历,老牛也写过一篇温馨回忆学生时代$50买卖电脑的事。 这种文只有在海漂一族才能真正引起共鸣,同时又象一阵清风吹散了记忆上的尘土。我们在海外打拼20了年了吧?人生最好的奋斗时光几乎都撒在他乡了!如果我们今天能轻松地围座在一起,含着喜悦,自豪和热泪,回忆并诉说我们在异国的成长足迹,辛劳,伤痕,收获,我们会感到很愉快。 建议湾友分享自己或者身边熟悉人的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求学,带孩子,找工作,办身份,房车,家庭关系, 职场。。。
个人分类: 娱乐|547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前苏联电影──梁赞诺夫《办公室的故事》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3-3-14 05:00
柳德米拉・普罗科夫耶芙娜・卡卢金娜局长和安那托里・伊夫里耶米奇・纳瓦谢里采夫同志的一段对白: “您总是支支吾吾的。” “不,我没支支吾吾的。” “我没法摸透您是怎么样的人。” “干嘛要摸我?别摸!” “您说我铁石心肠?” “不,您豆腐心肠。” “说我冷若冰霜?” “哪啊!我说您热情奔放。” “说我没心肝?” “不,您肝胆俱全。” “说我干巴巴的?” “不!您湿乎乎的……” 这个笑里带泪的故事有个完美的结局: “九个月后,安那托里家已经有三个儿子了!”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2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完结篇)
热度 17 VANO 2013-2-27 21:42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完结篇)
和杀人犯打牌的故事 简述: 20多年前的某日,在同学家,一人和打牌,其实在前一天他已经杀过人了。。。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续) 简述: 打牌结束他走了,屋里冲进来很多警察。。。 5点多,我同学的爸爸回来后,立刻去了分局。一个小时后,回来了, 告诉我们,他家的另一套新房子那里有个女人被杀了,还被截成几段,小舅子在回家的路上也被抓起来了,正在分局关着。 同学的妈妈一听这事儿,当即红眼啼哭,徐徐叨叨说对不起死去的老爹,没把弟弟管教好。。。 那天,他们所有人都兴奋的不回家呀,琢磨着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看天晚了,就先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就又去同学家里,他舅舅已经释放了,罪犯在逃往苏州的列车里被抓获了。 原来,同学的爷爷是老干部呀,多分配的一套房子一直空着,是给他舅舅结婚用的。 舅舅的老同学向他借这套房子说是和女朋友住几天的,却在那里用窗帘的铁丝把女友脖子勒死了, 然后什么工具断了尸体扔在楼下的花园里。 半年之后,上海的新民晚报登出这人被枪毙的新闻, 原来,这人的女友是已婚女性,一直逼迫未婚的他结婚,他烦了,就干掉了她。 就是这么简单的动机。 好吧,故事讲完了, 散会!
675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耳朵的历史故事
热度 14 卉樱果 2013-2-26 05:00
今天去温哥华听力中心测试了听力,做了耳模,下月4日取助听器,戴上它们之后,就可以听到所有的人讲话啦,据医生说,还可以改善陪伴了我十多年的耳鸣,哈哈~ 这次测试是回国之前就预约好的。那天,老公对我的“啊?啊?”厌倦了,说:还是给你配个助听器吧。 其实,我早该戴助听器了。还在英国公司上海代表处工作的时候,有次单独接待武汉的代理商,那两位温文尔雅的男子汉说话特别轻柔,我集中精神,只能抓住50%的内容,可以看得出两位儒商对我不适宜的反应很是惊讶。 还有一次,总部要我第二天就如何在下一财政年度将中国的销售额增长50%(压死人的指标呀,以前都是30%,很不错了)写一份策划。那夜我几乎没合 眼,总算 完成了书面报告。第二天到办公室,拿起电话听筒,觉得拨号音声细如丝,我以为电话坏了,连连拍打座机的弹簧。再拿起另一部电话,声音也是千里之遥。我大声 问同事怎么回事,结果只看到同事的嘴巴在动。 这才觉悟到是自己耳朵出问题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3月3日-世界爱耳日。(It’s Ironic, is not it?) 办公室在上海峻岭广场,隔壁就是长征医院,连忙赶去看医生。测了听力,医生第一句话就问,你是不是工作压力过大了?后来做了一个礼拜的高压氧舱,总算好多了。但是医生还是建议我戴助听器。我那时尚未到半百,觉得戴那个玩意儿太早了吧。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耳朵里有了永不间断地噪音,且好多种频率。一种像知了叫,还有一种犹如宛转的风吹声,再夹杂着工地打夯的鼓声 -那是我的心跳。第一次听到打夯声还是40岁出头的一个夜晚,我想:附近在建造什么建筑呢?总在晚上施工。一个月后,我出差到外地,夜里还是听到打夯声, 恍然大悟到是自己耳朵里的噪音。 不过,耳聋也有耳聋的好处,半夜打雷下雨我基本上是不知道的。有人说我坏话也基本上听不到的。和老公吵嘴后,听不清他在书房里的抱怨,我就以为自己赢了,呵呵。 可是,问题在于,我对某些频率过于迟钝了,比如和儿子对话时,比如女友在电话中要和我讲悄悄话时,比如看电视时(老公总把音量调的很小,怕影响邻居)。所以劳工建议我戴助听器,我还是接受了,再说自己年近花甲,身上的假冒产品已经有两三件,再多一件又何妨呢。 昨天下午,接到了温哥华听力中心的电话,提醒我今天上午十点的测试。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为买助听器测试了。上几个月回国我也做过助听器市场调查,原以为国内会便宜,其实不然。不少卖助听器的摊位设在大商场内,免费测 试,但是 环境很嘈杂,使我对测试的准确性就很怀疑了。销售人员又很“PUSH”,恨不得我立马下订单,似乎每个经销商只对动辄上万元的西门子产品情有独钟。 我还独自去上海五官科医院做过测试,那里的设施倒是很先进,测试费也不贵,18元人民币而已。带着测试报告去医院附属的助听器配戴处,那里的医生看 了看 我, 我的穿着实在太温哥华了(温哥华是世界上前三名最不讲究衣着的城市) - 普通退休工人一个。人家就问了:“侬还上班伐拉?”我说:“末。”人家就说:“格个末事老巨呃,两只要近两万块噢,侬阿已经退休了,值得不值得,回去搭侬 老头子、小宁商量商量再来伐!”(这东西很贵的,两只要两万元,你也已经退休了,值得不值得,回去和老板孩子商量了再来) “切~”,我心里讲。 今天准时到了位于百老汇西街的温哥华听力中心,一位非常和蔼的中东女子接待了我,问了姓名、家址、联系电话和出生年月,我报上了年份,幽默了下:“是不是 a long long time ago?” 她哈哈笑了:No,no,no~。 然后一位白人女子领我进了测试间,问了些问题,这些问题几乎可以概括我美丽的一生。 你有没有长期地处身于嘈杂的环境中? - 有。 何时?何种情况?当时有没有耳朵的防护措施? - 我16岁到22岁间,在模具车间操作大型磨床,周围都是大型车床,机器声轰鸣不断。那时,有人走进机床要和我讲话的话,必须扯着嗓门大叫才能听到。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你的耳朵有没有发炎过? - 有。 何时? - 40岁那年得了几次中耳炎,还发烧。(那是我生命中最低谷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天天夜里躺下后哭泣,泪水流进耳朵,导致发炎)。括号内的没有说出口。 有没有长期用过抗生素药物? - 有。 何时?为了什么病? - 47岁时,用了一年多,癌症手术后化疗。 医生的眼睛充满同情:现在身体好点吗? 我耸耸肩:So so,比较容易累,到处痛。 她又问:你的听觉在安静的环境中差,还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差? 这真是非常专业的问题!一般人总以为,周围鸦雀无声的话,你就能听清别人讲话了。其实不然,周围越是安静,我的耳朵似乎被静音了,耳鸣声越发明显。所以我答道:前者。 问题结束后,就开始了正式的测试。我戴上耳机坐在无声的测试室内,医生坐在玻璃隔着的外间,先间断性地对我的左耳注入不同频率的声音,由强到轻,只要我听到一点点,就立即按下手中的按钮。然后换右耳,同样程序。 接着,右耳注入不同强度的噪音,测试左耳在不同频率下的反应,然后对换。 最后,医生读单词,仪器控制她的声音由响到轻,我必须重复她所说的单词,直到我听不清楚以致无法重复为止。 测试结束,医生问我,是否同意我那门外等候的老公一起讨论助听器的事。我说当然愿意啦,心里加了一句:银子是老公口袋里的呀。 医生对老公说,你妻子确实需要助听器,除了解决听力问题外,还能缓解耳鸣的痛苦。我想,我早已经把耳鸣看作身体的一部分了,无所谓了。但是耳鸣真的能消失的话,那感觉应该也不错滴。就像医生所说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呵呵~ 接下来医生介绍了几种型号,耳挂式的,外耳式的,内耳式的。我首先选了挂在耳朵后面的那种:最便宜!老公的银子也是血汗钱呀,我可不能乱花哦;再说 我头发可 以遮盖那个小东西。医生说不合适:因为我戴眼镜,戴上摘下会碰到助听器的。我退而求其次,选了外耳式的:第二便宜!俺这个人,能省还是要省滴!这次老公说 不合适,因为我的发型是露耳的,别人很容易看出我戴助听器。结果呢,就选了最贵的内耳式,旁人几乎察觉不到的,^_^ 这样的话,左右两只助听器总共3200多加币,电池每周换一次,每月10加币,我这个老婆好昂贵哦~ 那位白人医生边为我打耳模,边说,助听器还有个用处,在飞机上可以当耳塞,只要把它们电源关闭即可。 打好耳模,医生又说,下个月就可以试戴了,随时可以来免费调整,一直到你觉得最适应最舒服为止,产品的保质期三年。 老公问今天付钱还是取货时付钱。医生说,无息分期付款,每月75加币。“这么好?”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医生很得意:“Surprising?(奇怪吧?)” 最后,用一句套话结束此文: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earing aids。届时再向大家汇报配戴助听器后的体会吧。谢谢大家! -写于2009年12月 - 我画了一艘船,儿子讽刺我船翻了,请大家看看,求加分
个人分类: 有病呻吟|7977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续)
热度 16 VANO 2013-2-25 20:53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续)
和杀人犯打牌的故事 (一) 是警察!全是便衣的,没有穿警服。 只听见正在打麻将的那个屋立刻稀里哗啦的一阵响,大家在藏钱呢。 ''没事,没事,继续打。谁是户主?'' 警察发话了。 屋里的气氛有点紧张,撮麻将的人全都自觉地立着,尴尬地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同学的妈妈没有吱声,倒是周胖子出来打圆场说,我们打的是1块,两块小麻将,白相相。。 警察说,那就暂停一下,户主在吗? 同学的妈妈说,我是。 借一下这里,问你点事情,其他人先到那个屋去。 警察让其他人到我们打游戏的房间来了。 警察把中间的门也关上。 隐隐约约听见那边在询问一些常规问题,户主,名字,工作,家庭成员,单位,, 过会儿同学妈妈进来了,又把打麻将的一个个叫了过去。 最后把我也叫了过去,还做笔录。 从姓名,学校,家庭地址,父母名字,工作全部问了一遍,问我什么时候来同学家的,,,。。。 突然间,门外传来对讲机的吵杂声音,。。 。。。。警察们就表示要离开,最后关照同学的妈妈,等你老公回来,叫他到分局来一趟,。 警察一走,我们所有人聚一起,兴奋的猜测发生什么事了,还互相交流被警察问了什么问题, 才发现原来警察是在找我同学的舅舅。 5点多,我同学的爸爸回来后,立刻去了分局。一个小时后,回来了, 告诉我们,他家的另一套新房子那里有个女人被杀了,还被截成几段,小舅子在回家的路上也被抓起来了,正在分局关着。
1042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做裁判的故事
热度 13 自在飞燕 2013-2-25 05:27
Normal 0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昨天去给一个中文演讲比赛做裁判,没曾想成了个头疼的差事。那十几个孩子个个都那么好:故事讲的流利,发音准确, 抑扬顿挫,自信满满,说得有板有眼,还有的孩子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 想着孩子们为了这个演讲一定花了不少的心血,就不忍心给他们扣分,可是, 这破裁判的职责是要挑出前三名,没办法,只能鸡蛋里挑骨头, 心里说着对不起了孩子们。 发音比不出来,流利比不出来,那就看谁有失误吧,觉得这个也不公平,再看看题材,看谁的题材好。一个小男孩儿愣把我们裁判讲得笑成一团,现在想想还想笑,将给领导听也笑得不行,说明这幽默还真有力量,咱中国人也是有幽默细胞的嘛。 后来下来和一个老师聊,结果她的女儿就在我的这组,印象也很深,是那个第二名,我注意到了是一个美国人的姓,就问她老公是不是美国人,她说是,我很好奇她是怎么在这样的家庭里把女儿的中文教得就像母语一样,特别是她说还有个小女儿。我知道一般说来,家里一个孩子父母还好教,两个孩子就难些,因为他们彼此之间会说英语。这位老师是这样回答我的:我的老公一听见俩女儿说英语,就会大喊:“不可以说英语!!!”绝了!有这样的爸爸,还愁孩子学不好中文? 希望这个故事对有些人能有点点借鉴,我见过这样的家庭,夫妻都是汉语的母语,偏偏操着一口不标准的英文和孩子讲英文,结果自己的英文没提高, 孩子的中文也没学到。也见过有些孩子大学里,毕业后花钱去学中文的。
17129 次阅读|37 个评论
分享 青花瓷的故事
热度 1 8288 2013-2-17 06:33
个人分类: 新闻和政治-视频|2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吴祚来:尽言故事莫言价值
wx1wx2 2013-2-13 07:15
莫言的故事态度与价值导向 莫言要用故事说话,那么,我们一起来听莫言的故事。 莫言的故事先是讲家人的故事,家有九十岁的老父亲,还有哥哥姐姐、妻子女儿,和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他最想念的人是他的母亲,生于1922年的母亲已长眠于地下,但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安宁,因为要修铁路,母亲被从墓中请出来,替国家发展让路,迁到更远的地方。他对母亲的感恩,是母亲对他的无限的爱与宽容,而他对母亲最大的痛心,是与母亲一起去集体农田里拣麦穗,母亲被看守田地的人打了耳光,血从嘴角流了出来。母亲“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这里,莫言的母亲宽容了一个作过恶的人,他不愿意儿子去报复一个垂垂老者,这就是中国民间的良心与宽恕,把过去耻辱的苦心咽成肚子里,消解仇恨。母亲同时忽略了真相,说那个老人并不是当时那个作恶的人。宽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某种无原则、忽略真相的自我欺骗。正是这样无数无原则的包容与自我欺骗,使许多主流社会与民间社会的恶,仍然在肆意地滋长? 莫言没有谴责那个时代。人民公社时代,一个造恶于亿万农民的时代,延安时代承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拥有土地,但通过人民公社化,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掠夺走,农民成为公社农奴,无数母亲带着孩子拾荒时,都会遇到同样的一个看守公社土地的人,抽母亲的耳光,同时羞辱他年幼的孩子,这些看守们因此获得邪恶而狰狞的快意。他作恶的权力,是谁授予的?为的是人民公社的公家利益,看守人同时获得了某种神圣感? 莫言没有说,这些作恶的人,仍然大范围存在着,他们在截访,找维权的律师与记者们“喝茶”或拘审他们,在跨省追捕网络上揭露真相的人,人民公社的看守们,从过去的专政人员变成现在的维稳人员,他们变换着服装,改变着语言,但作恶与违宪的方式,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文革时代专政作恶的力量,没有在中国被彻底清除,因为文革没有被彻底揭露真相,。而莫言也对那个煽母亲耳光的时代谛造者,仍然敬畏有加,当出版社需要他手抄毛氏语录时,他仍然义不容辞,一笔挥就。 莫言说了那么多的苦难,一句背景语言没有,一点对真相本质的揭示都没有,所有这一切,莫言的目的也许无意于真相,而是要证明母亲在苦难中的伟大与宽容。莫言沉浸于私自情感中,尽管他说自己的小说要写天下的母亲苦难,但他的讲演中,他没有指出天下母亲的苦难根源。 莫言只在形而下无限复述与纠结,对形而上,一无所言,狂言与放纵尽在形而下,莫言二字,只是对形而上的某种默许。 莫言对改革开放时代的感恩是坦言的,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股市,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 莫言没有感谢改革开放前的时代,没有感谢那个时代的苦难,大作家莫言能够相对自由写作,得益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开放,而他的素材资源,却完全来自国与家的苦难。所以,莫言只感谢了一半,莫言只是将自己写作发表与时代政治联系起来感谢,而对苦难的背景未置一词。因此,莫言并不是一个回避政治的作家,只是他知道,什么时候他要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讲故事的人,也是可以讲政治的;什么时候,他与政治与国家无关,他只是一个纯粹讲故事的人。 莫言这次只言家事,不言国事,是他的策略,也是他的战术。 但中国真是有特色,国家,国与家是一体的,只言家事,不可能不涉及到国事,莫言所言家事的背后,是苦难深重的国事,这样的国事,可以用魔幻的方式写作真实,也可以浮光略影地写些艳情与诡异,可惜,莫言更多的时候陷入到故事情景中,把苦难消解掉,而让人们只看到了搞怪与异趣,时代的苦难与罪恶不仅是人性的问题,更有着意识形态的决定性作用,而最为重要的因素,莫言总在莫言中。 阅读( 9.6万 )2013年 1月10日 14:55
个人分类: 人物|4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工作在旅途:俄中国际列车车长的火车故事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3-1-20 03:53
目前有两趟国际列车(中国国际列和俄罗斯“东方”号国际列)连接两国首都莫斯科和北京。中国国际列途经蒙古国,全程用时五天;“东方”号全程运行六天,穿越乌拉尔山脉,横跨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后经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入中国境内。 “东方”号的主要司乘人员包括列车长、乘务员、餐车工作人员和行李车工作人员。不过,对旅客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乘务员,他们工作得好坏决定着旅客对整趟列车的印象。“东方”号国际列车的列车长瓦列里·茹科夫(Valery Zhukov)对《俄中评论》记者介绍了自己在莫斯科—北京国际列上的工作情况。 “东方”号国际列车的列车长瓦列里·茹科夫(Valery Zhukov) 同事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当上“东方”号列车员?是这样,要来我们列车上工作,必须有两年以上的铁路工作经验并要经过选拔。此外还要学习一个半月的汉语,以便能进行最简单的口语对话。外语知识对我们的工作来说确实必不可少,因为在旅途中有很多外国乘客。从莫斯科出发的主要是欧美旅游团,他们一般在伊尔库茨克下车,从那里前往贝加尔湖游览。远东路段上车的主要是中国公民,对他们来说,火车是回国最方便、经济的交通工具。 我们每班工作十二天,然后休息两周。这样的工作时间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很方便,但对有家室的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不过,同事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夫妻二人在同一个班组工作在我们这儿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和其它远途列车一样,在莫斯科—北京国际列车上当列车员很不容易。首先你要不断朝一个方向跨越时区,然后再往反方向跑。旅途中最艰难的路段是西伯利亚,那里冬天非常寒冷,夏天又热得要命。 对我来说,国际列车上的工作尽管很累,但非常有意思。朋友和亲戚都知道我经常去中国,因此每次都会托我给他们带些茶叶和纪念品。好在我们在北京有时间购物。到达北京的当天到第二天晚上是列车员休息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去中国首都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游玩,或者去商店购物。 我们乘务组一般住北京朝阳区的铁路宾馆。近二十年来,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我们住的地方是老城区。有一次我们在一个月后返回北京时,发现宾馆周围好多楼房被防护网围了起来,里面正在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和写字楼。新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每次我们都像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一样。不过我们住的宾馆还是没动过。 当然了,这个职业开始时让我觉得挺浪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除旅途劳顿。以前我能下班后马上开车拉全家人去别墅翻菜园子种菜。现在不行了,下班之后我希望能静下来休息,在家里看看电视,在没有车轮撞击声的宁静气氛中与家人共度时光。 作者:安德烈·克留奇科夫(Andery Kryuchkov)
184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华裔投资骗子硅谷落网
热度 12 岳东晓 2013-1-15 15:49
刚看到 蓝天绿地 的微博报道了一个消息 :【 Albert Ke-Jung Hu对与该起诈骗案有关的7宗电信诈骗的指控供认不讳。联邦检察官认为,胡的诈骗对象主要是硅谷知名华裔商界人士,共骗得至少650万美元。胡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捏造了一个国际骗局... 胡在法庭上认罪,对所犯罪行感到抱歉,请求法院宽大处理.除了被判入狱12年,控方请求法官判处胡归还650万美元诈骗款给受害者。怀特法官计划在之后的审讯中裁决赔偿数额。 】 此人我颇有耳闻。 有次,我去参加一个活动,碰到一位男士向我提起一件事情,说是可能被人骗了,说的骗子就是这个Albert Hu。Hu设立了几个投资基金,号称有高额回报。这位被骗男士也是经朋友介绍(都是华人)认识。拿出一堆漂亮的幻灯片,带着两名白人 两名助手, 讲得神乎其神。他被煽动,再看还有白人当差,先投入一笔,然后每个月都收到漂亮的投资回报数据,于是追加投入。但有一次,他不知何事产生了怀疑,稍微打了几个电话调查了一下,就发现可能有鬼,要求将钱全数取出,Hu却不予回应了。最终,几个投资人都觉得不对,报了官。Hu逃到香港,在香港被抓,递解回美国接受审判。 实际上HU此人根本没有什么投资公司。那些报表都是伪造的。也就是个纳米级麦道夫。后来这位受害者几次找我讨论。作为投资者,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能否把钱拿回来。另外,他说很怕上庭作证。 我问到,你们这些投资人都是高等学历,怎么也不去调查一下?这位受害者说,此人绝顶聪明啊,而且真的非常懂,你要是听了他讲的,说不定也会相信。联邦执法人员抓住他后经常拿他没办法,此人极善于狡辩。 我说,这是没用的,陪审团才不会管这么多,会简单定罪。至于你最关心的拿回钱嘛,从多位投资者那(大部分为中国人)总共骗了几百万,几年时间下来,估计这家伙已经花了不少了。 你说这骗子真的聪明吗?据说好歹也是名校毕业,骗了好几年也就是骗了几个朋友的朋友,总共也就几百万,最后肯定坐上若干年牢,这是个可以预料的、只是个迟早的事。
608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2013/01/07 文茜的財經故事
8288 2013-1-10 07:15
个人分类: 新闻和政治-视频|2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折筷子的故事
热度 9 xinsheng 2013-1-9 23:57
折筷子的故事
今天在火车上教女儿学中文,学习的是一篇小短文《折筷子》。女儿觉得很有意思,还声称她懂得文章的寓意。 有时候, 我们是不是还不如孩子? 中文没学好的,40仍惑的,一起来好好学习深刻反思吧。
个人分类: 好为人师|927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老汪的故事(4)
热度 1 wx1wx2 2013-1-6 07:12
老汪的故事(4)
文不如其人 我一直相信文如其人。可一看老汪协议,脑袋大了!冷漠、残酷、没有人情味,像個小生意人在斤斤计较鸡毛蒜皮。 “ 你这是搞什么搞?! … …. ” “拜托,拜托 ……. ” “没房的、收入低的男人都 出家么... ?” “各人有各的情况,因人制宜嘛. … ” 一番争辩,结果是:文字可以修理,原则基本不动。 修理后的契约 , 我说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人家老汪堅持。 姑且摘錄(不管他同意不同意) 如下 :   == 共夕阳契约 == 一、甲方 ( 男 ) 承诺: 1、 提供双方住房。如果.......。 2、 每月从工资中拿出 x ,作为共同生活费。 3、 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4、 一心一意。  二、乙方(女)承诺: 1、 人住哪里(住男家、女家或旅行)协商确定。 2、 从工资中拿出 Y 补充共同生活费。 3、 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4、 情有独钟。   三、共同保證: 1、 齐心协力营造爱巢。 2、 善待对方的老人、子女和亲友。 3、 医药费.....。到了生活不能自理时,......。 4、 一方若先故去,另一方......。 5、 共同承担家务劳动。    四、偶约 ( 乙方随时随地有权更改,甲方有权对更改提出异议,但由乙方拍板 ) 。 1、 尊敬对方的父母长辈和子女,任何时候不得失礼。 2、生命不息交流不止,理解萬歲切忌慪氣。偶有誤解, 不准一走了之。不得擅自走出街区,出门不许不带手机和关机。 3、 在公共场所要互相维护尊严。 4、不論 谁对谁错,只要一吵架,甲方必须先轻声轻气哄乙方一次,否则后果由甲方负责。双方都想吵架之前去荒郊野外; 5、通話發生爭論 ,甲方不准挂电话,如遇断线要马重拨,并道歉。如遇乙方撂电话,甲方必须在 1 分钟内打给乙方,电话不通打手机,屡挂屡打。但是乙方也要适可而止,撂电话不得超 3 次。 6、 誤解不隔夜。睡前甲方必须主动拥抱乙方,即便遭到百般推阻也不得气馁,定要哄到睡着。 7、 每周都要给对方按摩一次。甲方手艺不好的话可以向盲人师傅学,严禁乱拜师! 8、 有错一方要主动道歉,无错一方在有错方道歉后立即原谅对方。 双方都有错时要互相检讨,认识到错误并道歉后由甲方主动提议带乙方去散心。    ========================= 當今,人們 觸及的世界是物质的。哪位美眉能在这種契约上签字,只有拭目以待啦 。 end
个人分类: 人物|502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扬州十日的忘却是汉人奴化的证明
热度 12 岳东晓 2013-1-6 07:09
满人入关后,在各地对汉人进行了相当大规模的杀戮,包括扬州十日。但是这些历史,往往很少被人提起。有人说,几百年过去了,人的记忆淡化了,历史的恩怨已经被洗白了。 真是这么简单吗? 汉民族并非一个容易丧失历史记忆的民族。恰恰相反,我们还清楚地记得两千多年前匈奴侵犯中国的历史。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故事一直被传颂。匈奴灭亡后1000年,岳飞还在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抗击金兵的事迹也被广为传播,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为什么更近的明末清初的事情反而失忆了呢? 按理说,一个民族遭受其他民族的侵犯是会留下深刻记忆的。这种经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非常的重要,涉及到它能否汲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而维持其生存。但在一种情况下,这种记忆会被刻意抹去。这就是当这个民族被其他民族彻底征服,并进行长期的种族奴役之后。 蒙古人对汉民族的侵犯我们还有相当的民族记忆,这是因为元朝的统治时间不到100年就被推翻,明军追杀蒙军到塞外,将其都城夷为平地。而清朝的种族奴役统治近30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那些反抗满清的人们大部分被暴力清除,那些反抗满清的言论也被严格加以禁止,记载满清暴行的历史也被逐渐抹去。 清代从顺治开始140多年时间内,大兴文字狱,汉人只要稍有不满,就大规模屠杀。康熙年间,庄廷鑨修撰《明书》,虽然是历史著作,却遭到清廷残酷镇压,被株连处死者72人,包括为该书作序的李令哲与他的四个儿子都被处死,另有数百人充军,妻女被卖为奴;又有戴名世作《南山集》,讲述明末抗清的历史,被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后被改为斩首),300多人被株连判死。同时,满清几代皇帝亲自主持修撰《明史》,大肆篡改历史、销毁明朝的历史档案,丑化、妖魔化明朝,美化清朝。满清对言论、学术的控制,对汉人的奴化,从未停止过。 以扬州十日为例,当地人或许还有口头传下来的一点支离破碎的历史传说,但其他地区的人们就很难得到相关的信息,他们一代一代从一生下来被强制接受的观念就是:满人是主子,汉人反抗满人就得死。即使扬州当地的幸存者后代,他们得到的历史教训也是:反抗满人=死。扬州十日后100多年,扬州举人徐述夔的诗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之语,就被满帝乾隆开棺戮尸, 徐的 孙子、学生被斩首。《扬州十日记》更被列入乾隆颁布的《 四库禁毁丛刊目录 》。扬州人就不可能提起那十日的大屠杀。经过200多年,这段历史、这段民族记忆就完全被满清抹去了。直到清朝末年,《扬州十日记》才被人从国外带回,汉人才知道有这么一段惨痛的历史,这对激发汉人的民族意识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梁启超称:“每读《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未尝不热血溢涌”。北洋士兵中这本书也有传播,冯玉祥当年就是看了这本书,出了一身冷汗、立志恢复“种族的自由”。湖北新军中不少人读了这本书,更是坚定了反清革命的决心。《扬州十日记》在两百多年后仍然促进了辛亥革命,足见民族历史绝非虚无主义。 在清朝,汉民族中只要有任何反抗情绪,就会被严酷镇压,其家族如果不被肉体消灭,也会被剥夺财产,失去受到良好教育与社会参与的机会,因此有稍许民族性的汉人就不可能在清朝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只有那些在满清面前奴颜卑膝的才可能进入主流社会。因此,满清近300年的种族奴役,导致汉民族的精英阶层普遍奴性十足,而保持了汉民族民族性的则大多沦为社会底层。汉民族对扬州十日缺乏历史记忆恰恰是满人对汉民族进行奴化的结果。满人对汉人的种族奴役也是某些汉人民族性丧失、很多人具有汉奸倾向的根源。长期的种族奴役使很多汉人失去了基本的人的正义感与民族精神。 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记得2000年前的匈奴,是因为匈奴没有征服中国。我们之所以记得南京大屠杀,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日本战犯们被推上了审判席,日本人的罪行被记录、曝光。 南京大屠杀后才两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汉奸政权,当时的南京人的中学教科书里会有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吗?当然不会有。日本人当然不会蠢到把南京大屠杀写入沦陷区教科书,而只会讲日本人比中国人高等、日本先进、日本不可战胜、日本提携中国的洗脑,沦陷区里的中国学生都规定必须每天向日本人请安、鞠躬,其中不少人也被培养成了汉奸---那才短短几年时间。 我曾分析为什么近现代历史湖南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湖南有什么不一样?我认为湖南山地多,很多地方交通不发达,因此湖南人受到的种族奴役程度相对较弱 。湖南人之所以强大,不过是因为他们更多地保留了真正汉人的行为、思维方式而已。
9735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老汪的故事(2)
热度 5 wx1wx2 2013-1-5 05:54
老汪的故事(2)
画瓢之理 老汪说,专家建议签订契约,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供双方共同遵守,有利于稳定。老汪说,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契约” 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道理。老汪说,自己也有一番道理。忍不住冲动,这才照葫芦画个瓢,强似烂在肚里。 这关子卖的!要不是看在内人份上,我才不会理他这一套呢。内人原是牌迷,后来转变为舞迷和球迷,老汪功不可没。 老汪这厮确有两刷子,洋舞都会跳。有人评判说,仅他那舞姿,就足以令 东西洋丰乳肥臀白富美们不能寐、竞折腰!我这个外行不懂舞蹈艺术,总以为是胡吹毛料。 2012-5-11
个人分类: 人物|654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老汪的故事
热度 7 wx1wx2 2013-1-5 04:52
1 锲而不舍之理 元旦,老汪强拉我们全家老小去 32 街吃自助,并一个劲地拍马溜须,弄得人云里雾里。耐烦临界时,他才拿出一纸 ” 协议 ”---- 他说这是根据自己三十年的经历总结的真理,就是那啥 …---- 需要修理! 老汪是我故交。这家伙有点汪大炮。他的“协议”, 不修理则别句连篇,修理则大失生动。好在基本事实尚存。记录于此,供湾友闲时打个牙祭。  前任老伴十几年前驾鹤西去后,老汪孓然一身。虽已经六十挂零,但目光炯炯有神、身板不僵不痛,看起来起码还能活个二、三十年。怎样度过余生?子女倒是愿意养老送终,但他近几年总想划拉个老伴。说他锲而不舍,他居然摆出一番道理! (1) 老汪说,据专家定义:相伴夕阳红,是一道人生美景。老年再婚,指兩個老人组成一个新家庭,特征是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共同子女,之前没有共同财产,没有同艰苦共患难相依为命的经历。 (2) 老汪说,专家提醒:相对而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的老年再婚家庭都是不稳定的。夕阳下的爱巢需要双方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并不断添砖加瓦,感情需要双方精心呵护悉心培养,亲情需要双方着意链接。 (3) 老汪说,专家提示,主流观点倾向于“契约组合”。认为,要想维持这个组合的相对稳定,最重要的是两个人都要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风格,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认为,只要两人愿意相依为伴,注册结婚也好,搭伴生活也行,其形式并不很重要。
个人分类: 人物|669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非常有趣,可爱的圣诞故事~
雨柔 2012-12-26 06:45
Have a warm and fun Christmas:) 一定要看,非常可爱滴小盆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kWq60oyrHVQ
个人分类: 与主同行|3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名画的故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热度 9 燕山红场 2012-12-22 04:01
尔加船夫曲.mp3 2012-8-10 10:19 上传 下载附件 (70.58 K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是列宾的成名作。列宾是彼得堡皇家艺术学院(Академия художеств)的高材生。学院门前是涅瓦河(река Нева),涅瓦河上的纤夫给列宾留下深刻的印象。1871年,列宾毕业了,他获得了一级金质奖章,本可以立即去国外进修三年。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出国,决定创作一幅有关纤夫的作品。画家曾三次来到伏尔加河,收集了许多素材,在1873年展出了自己的新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画面上的11个纤夫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每一个纤夫都有模特为原型,都有一段自己的经历。 走在最前面的纤夫是以一个名叫卡宁的人为模特的。卡宁原先是神父,丢了神职以后,才沦为纤夫,尽管他衣衫褴褛,但是神情中流露出善良宽厚。与卡宁并排的纤夫身体结实,以前是务农的农民。在卡宁旁边的纤夫曾经当过水手,眼神相当犀利。卡宁身后的带帽子、叼烟嘴的纤夫也许正在与同伴们逗乐,从他的姿势以及肩上的索绳的松紧来看,他没有使劲呢。 如果前面四人为第一组的话,那么以红衣少年为中心的四个人就算第二组了。这个年纪最小的红衣少年是纤夫行列中最引人注目的了。他的模特是一个名叫拉利卡的年轻人。红衣少年用手托起肩上的索绳,可见这纤夫的劳动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他左边的纤夫用衣袖擦着额头上的汗珠,这是一个肺结核病的患者。那个正在掏烟丝的老纤夫看来已经习惯了这个工作,那个只露出半个脸的纤夫是长期在露天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最后的三个人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其中那个高鼻梁。卷头发的纤夫回头眺望,眼睛冒着怒火,也许他听到船上工头的吆喝声。 列宾利用河道的弯曲和岸上的沙滩,营造了一个隆起的黄色底座,而这11个纤夫如同雕刻的群像屹立在这沙土的底座上。伏尔加河水与蓝天相映生辉,远方的船在画布上占的面积不小,可想而知,这艘船有多大,而桅杆上随风飘扬的旗帜在告诉人们,纤夫们是逆水而上。 1873年,这幅画在维也纳国家博览会上展出,得到高度赞扬。法国和德国的艺术评论家认为,平民的形象被塑造得如此动人,这是俄国绘画的奇迹。 2012-8-10 10:19 上传 下载附件 (143.29 KB)
259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ZT_ 海拉尔-二手车的故事续 作者:过客莫斯科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2-12-22 03:43
凌晨3点多。起床登车。背包里除了相机还有新补办的车牌。零下32 度! 车里的温度大约在零下20度左右,列车员说这辆车已经冻了大半夜了,一时暖和不起来。 2012-12-13 08:11 上传 下载附件 (117.72 KB) 窗外已经逐渐亮起来,可是车厢里实在太冷了。收起了相机,在车厢里来回的走动取暖。 终于到了地方,办事还是很快了,一个小时不到就办好了,可是属于我的车牌还得等到下午5:10,才能领取。这半天去那里呢? 找个小酒馆,进去一看,都是刚才办事的几个人在等着上菜,干脆坐到一起吃喝算了。 嘻哈中,大家都熟悉了,原来都是来至一个地方,办相同的事情。聊着喝着,时间就过去了。 酒足饭饱后,有了点热乎气。准备出去拍几张片,其他都劝我别去了,太冷了。 不去就亏大了。一个人再次扑进北风中。 看看什么叫冻的冒烟. 看看天之骄子的潇洒! 太爽了!太美了!向雕塑师致敬! 秋天的时候,曾经在这里拍摄了伊敏河的芦花。 有点坚持不住了。相机的电池也跟不上了。 胡乱拍几张就找个宾馆睡觉去! 回来已经是午夜了。关于车辆的过户手续,终于办理完毕了。 阿门~
1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文茜的財經故事
8288 2012-12-15 17:21
个人分类: 新闻和政治-视频|2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光阴的故事
热度 13 羽化成蝶 2012-12-7 11:36
是,这是一首老得不得了的歌,快30年了。那年毕业的时候,听着这首歌,放声大哭,告别学校,告别同学,告别初恋。之后每次再听,我的心都会被撞一下,无论何时何地,仍然会感慨万千。 奉上,与大家一起追忆青春时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fnhy_ExYPs
8531 次阅读|40 个评论
分享 学校里的故事:感恩节前的“饥饿午餐”
热度 15 自在飞燕 2012-11-21 23:29
Normal 0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0in;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好久没有写学校里的故事了,昨天发生在我眼前的一幕,让我又有了写下来的冲动,不再懒笔,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屋子中间有一张桌子, 漂亮的桌布上摆着花和蜡烛,葡萄酒杯,桌子边上的两个人正在用餐,他们身后站着两个侍应生。在两人悠闲地用完沙拉后,侍应生为每人端上了下一道菜:一只烤鸡,一只烤土豆和青豆作为配菜后, 又为两人的酒杯里到了“葡萄酒”。 说了句“先生们,请慢用”, 便站到旁边去了。 屋子里的一角,两排凳子上坐着六个人,正津津有味地用塑料勺子吃着他们的午餐:盘子里是米饭,上边是一种浇汁(后来才知道是上边张桌子上的人吃的烤鸡剩下的汁儿), 每个人的小纸杯里有半杯水。 屋子里的另一角,地下围坐着十个人,中间有一盆白米饭和一只大勺子,旁边放着一桶水,他们这把米饭盛到小纸碗里,然后用手抓着白米饭直接往嘴里送... 这就是我进到教室里看到的一幕:学校里感恩节前的“ 饥饿午餐 ”。 ………. 学校这周的活动是为那些贫穷家里的孩子们募捐食物。学生们动员,看电视,做课题,做展示板,学校里到处都是关于贫穷,饥饿的氛围和信息,每天孩子们都往学校搬各种罐装,带状,瓶装的食品。各个班还在比赛,看谁能夺冠。活动结束的最后一天达到了高潮,下午,大卡车装着近 3 千磅的食物在学生们的目送下开走了,校长宣布了赢了前三名的班级。 在我眼里特别有意思的就是这个“饥饿午餐”。上边描绘的场景便是同学们在分别亲身体会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吃午餐的情景。他们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去体会哪一个午餐。而这一天每个人都不许从家里带午餐! 当一个吃大餐的学生在吃完那只烤鸡的大餐后,吃甜点的时候说“太多了,我实在吃不下了!”。 那边坐在地下的人马上说 : “我们还 很饿呢。 ” ( 他们真的没吃饱, 处于半饥饿状态 ) 。 这 真是一幅绝妙的画面! 用这样一种方式教育孩子们有爱心,同情心;体会和理解他们不曾有过的生活,也算是独到了。 我想当孩子们在感恩节的餐桌上吃着火鸡的时候,想起自己曾为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的某一个孩子的饭碗里加了一勺的饭 / 菜,应该是多么自豪。 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美好!
13684 次阅读|41 个评论
分享 鹰,鲨
世道变了 2012-11-16 16:44
鹰 有一天我到教堂听布道,牧师讲了个鹰的故事: 说鹰的寿命是70年,它是这样度过的: 在鹰40岁的时候,它的喙老了,它的爪子钝了,它的羽毛旧了,它飞不动了.这时,它回到崖边的鹰巢,把喙猛烈地撞向悬崖,撞得鲜血淋漓,直到把喙撞烂,撞掉.然后在巢里等待,不吃不喝,等待长出新的喙. 再用新长出来的喙把钝了的爪子一根根的拔下来,再等待长出新的爪子. 然后再用新的爪子把身上旧的羽毛抓掉,等待长出新的羽毛. 当鹰有了一身全新的披挂以后,它会在崖边等待风的来临.当风来的时候,它便再度振翅而飞.以这身装备度过未来的三十年. 当我们的人生走到底谷,我们疲倦得飞不动了,我们希望能活在一个新天地里.可这世界总是这个世界,它不会因我们而改变,所以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象鹰一样,改头换面重新投入到这个旧的世界中去.当那阵风来,我们便可以以那个全新的自我拥抱它. 一如鸟儿历经燃烧才能变成凤凰一样,鹰的重生同样是痛苦难当,鲜血淋漓.可没有人可以代替鸟儿经历涅槃燃烧的煎熬,没有人可以代替鹰经历如此撕心裂肺的苦难.重生总是诞生于痛苦,而这痛苦,又必须自我担当. 鲨 海里有条鱼,日夜不停地游来游去,它好累啊,想象别的鱼一样在水里停下歇歇脚.可是它没有鳔.因为没有鳔,它不能停下来,否则它就会沉到无底的深海.它就这样游啊游,它实在是太累了,不仅地埋怨起上帝来:"上帝啊,为什么你造我的时候不把鱼鳔造给我?为什么让我这么累呢?"上帝回答它说:"因为我把你造成海中最凶猛的王,所以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原来这是一条鲨鱼. 如果你问我,我太疲惫了,为什么我不能停下来安静地游弋呢?那我告诉你,因为你是海中之王啊!因为你是王,所以你没有鳔. 心生万法,我们可以如鲨,如鹰.如鲨则勇猛,如鹰则顽强.当我们再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如鲨般勇猛,那我们就要顽强如鹰般去重生.让自己在重生后再成为鲨与鹰,这才是真的强者,永不被这世界打倒.
1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文茜的財經故事
8288 2012-11-2 11: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hoOFH_SMfeature=g-all-u
个人分类: 新闻和政治-视频|4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人生必读的五大启迪故事
热度 5 zjx 2012-10-24 22:37
一、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启示: 世间的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在你做一项抉择的同时,也请慢下手,仔细观察后再做决定,别让后悔找上自己。 二、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启示: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对别人有所决定与判断之前,首先,请想想这是否是一个“误会”。 三、心愿 有一个老母亲她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特别能干孝顺,一个儿子有些窝囊无能。 两个女儿常常塞钱给老母亲让她买好吃的,可老母亲又特别疼小孙子,于是常常把女儿给的钱又去塞给了儿子,让他给小孙子买吃的。 邻居气不过就去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女儿,大女儿说她给妈妈钱就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妈妈把钱省给儿子和孙子能够换来她的开心和尊严的话,那这个钱就算花得值得。老母亲听了大女儿的话特别高兴,她说看着孙子吃比自己吃香多了。 过了一个月,二女儿回来了,她知道了这个秘密后非常生气,于是她天天守在家里教训开导老母亲,规定她给自己买吃的买喝的,而且非要看着她吃下去不可,老母亲气得什么都吃不下,最后抑郁而死。” 一个人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启示: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的时候,旁人考虑的可能是他这样做值不值得,这种付出有没有回报?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拥有他想拥有的是最开心的,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人的心愿是最重要的。 四、生活到底是什么 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智慧老人的面前。 “先生,我急需您的帮助。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生活真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 “那你就停止厮杀呗。”老人回答他。 生意人对这样的告诫感到无所适从,他带着失望离开了老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情绪变得糟糕透了,与身边每一个人争吵斗殴,由此结下了不少冤家。一年以后,他变得心力交瘁,再也无力与人一争长短了。 “哎,先生,现在我不想跟人家斗了。但是,生活还是如此沉重———它真是一副重重的担子呀。” “那你就把担子卸掉呗。”老人回答。 生意人对这样的回答很气愤,怒气冲冲地走了。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他的生意遭遇了挫折,并最终丧失了所有的家当。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他变得一贫如洗,孤立无援,于是他再一次向这位老人讨教。“先生,我现在已经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生活里只剩下了悲伤。” “那就不要悲伤呗。”生意人似乎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回答,这一次他既没有失望也没有生气,而是选择呆在老人居住的那个山的一个角落。 有一天他突然悲从中来,伤心地号啕大哭了起来———几天,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地流泪。 最后,他的眼泪哭干了。他抬起头,早晨温煦的阳光正普照着大地。他于是又来到了老人那里。 “先生,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老人抬头看了看天,微笑着回答道:“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你没看见那每日都照常升起的太阳吗?” 启示:生活到底是沉重的?还是轻松的?这全依赖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烦恼,如果你摆脱不了它,那它就会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担子。“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太阳不是每日都照常升起吗?”放下烦恼和忧愁,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五、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启示: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4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普通人的故事
热度 19 雨柔 2012-10-24 08:11
中午吃完饭外出散步,一个乞丐坐在寒风中伸着手讨钱。 有一个老太太站在旁边,颤颤微微地掏着钱包,好不容易掏出二元钱,递到乞丐手上。 乞丐很感激地谢谢她,老太太没有说话,虔诚地抬头望向天空,用手指了指天。 我看了,眼泪夺眶而出。。。。。。 http://space.wenxuecity.com/media/201209/09/1347233921.mp3
26554 次阅读|67 个评论
分享 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 谨防网络暴力
热度 28 雨柔 2012-10-12 11:15
刚刚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十五岁的女孩,因为被人欺凌,被人瞧不起而自杀。在她自杀前的一周,制作了这个视频。她视频下的这段话,出自一个十五岁的少女,让人读后无法忘怀。她用卡片默默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不知道象她这样的孩子,需要多少勇气才能这样冷静地直面自己的痛苦。她也想让一切过去,盼望美好的未来。但最终Amanda走了,她敌不过恶毒的人的攻击,有些人居然要她去死。什么时候人们变得这样冷漠与凶残?生命中有些痛是无法承载的。真让人心酸不已。“请不要仇恨”,这是她的诉求,但愿她的离世,带给后人警示。 I'm struggling to stay in this world, because everything just touches me so deeply. I'm not doing this for attention. I'm doing this to be an inspiration and to show that I can be strong. I did things to myself to make pain go away, because I'd rather hurt myself then someone else. Haters are haters but please don't hate, although im sure I'll get them. I hope I can show you guys that everyone has a story, and everyones future will be bright one day, you just gotta pull through. I'm still here aren't I ? 看完视频,正如评论的那样:I have no more words, only tears for what this child had to go through. 安息吧,Amand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OHXGNx-E7Efeature=player_embedded
29351 次阅读|61 个评论
分享 「荷蘭最老性工作者」紅燈故事躍大螢幕
热度 1 8288 2012-10-7 04:3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DKI_Ga8oYcfeature=em-uploademail-new
个人分类: 视频|45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22张照片 讲述一个真爱的故事】
热度 4 8288 2012-9-22 15:37
【22张照片 讲述一个真爱的故事】最近这组叫做“A Love Story In 22 Pictures”的图片走红网络,无数网友都是含泪看完。收看提示:A picture is worth 1000 words. Keep tissues handy. 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个人分类: 图片|5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日子可以这样过(领你流览美国中部风光,讲述历史故事,附多图) ... ... ... ... ... . ...
热度 12 平凡往事 2012-9-5 01:49
日子可以这样过(领你流览美国中部风光,讲述历史故事,附多图) ... ... ... ... ... . ...
朋友说我失踪了两天,理由是没有上网,电话不通。事实是我趁劳动节长周末,破天荒地给自己放了两天假,暂时忘记世俗烦恼,还自由于己身,彻底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为了不受任何干扰,行前我没有通知任何人,甚至连手机也没带在身边。由于时间限制,我把目标所定在附近的两个州政府所在地和一个历史上曾经是美国本土上最大城市的遗址上。我的第一站是伊州首府Springfield(IL) 斯普林菲尔德 。从芝加哥出发到首府,车速保持在每小时平均72迈,除休息外我大约用了近四小时。沿途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能置身事外,心无二用的驰骋在大自然的广袤中,对于我而言无疑是很奢侈的享受。在两天的旅行中,天公真很成全,多阴少晴,不冷不热的天气,时而细雨霏霏,时而蓝天白云,加之刀郎的草原牧歌,让我整个身心无时不陶醉在超然世外的朦胧中,尽显诗情画意. 到了州府,我最先参观的是林肯纪念馆。我要说明的一点, 斯普林菲尔德市节假日期间停车免费,这点比芝加哥对旅游者来说方便得多。而且城市不大,除林肯墓地必须乘车外,其它景点均可徒步游览。这里虽然是伊州政府所在地,却到处空旷寂静,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和车辆。今天是周日,我竟然在市中心连家开张的饭馆也寻不到,想方便一下的愿望都难以实现,这在美国实属罕见。最后到了林肯墓地我才像被获赦免了,得以有的放矢。这里与到处一派繁荣景象,餐馆和各种公共设施齐全,人山人海的芝加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走在路上还在想,这里之所以能荣获伊州首府的桂冠,应该借了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发迹所在地的光吧。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接下来我又去了林肯的故居,律师事务所和墓地游览觅胜。通过这次旅游,让我在更多了解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同时,更加看清美国是个公平社会的事实。像林肯这样一个只受过一年半初级教育,毫无政府工作经验的人也能当美国民选总统,真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啊!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其实他的一生很悲惨。他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出生在肯塔基州哈定县霍尔以南 3 英里的小木屋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 9 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对林肯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长大的林肯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他的初恋暴亡,夫妻不合,四个孩子只有一个死在他后面,自己又被枪杀在内战刚结束,好日子即将来临时。后来,研究他的人说林肯的脸一半是忧愁,另一半才是坚毅。我以为这就是这位伟大的总统一生真实的写照。 都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这次完全出于休闲目的的旅程,却无巧不成书的变成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的学习之旅。 晚上6点去当地一家西人饭馆填饱肚子,又在附近随便找家旅馆安顿下来。市区有很多旅馆,都在100美元左右,俺洗个热水澡就呼呼去了。第二天一觉醒来赶紧去吃早餐,很丰盛,有各种糕点,烤肉,炒,煮鸡蛋,水果,橙汁,咖啡,牛奶,免费的啊。然后收拾行装,调好GPS就向另一个目的地CAHOKIA MOUNDS出发了。 卡俄基亚土墩群历史遗址位于 密西西比河 沿岸的 密苏里州 的圣路易士。大约在公元700年这里生活着代表林地文化的印第安人,大约在公元900年这里成为了的代表密西西比文化的地区中心,周围散布着许多 卫星城市 。大约400年后这里的人口开始下降,最终在公元1500年被废弃。17世纪末期卡俄基亚印第安人的先民来到这里定居,直至今天。然而使这个地区如此盛名的原因并不是由于他们的居住,而是由于在此以前的印第安人的杰出建筑成就。他们建造了100多个土墩,其中87个已经载入文献。据估计,这些勤劳的人们为了修造这些土墩用箩筐动用了5000万立方英尺的泥土,例如,僧侣墩(Monk's Mound)占地14英亩,分4层,100英尺高。在这个土墩之上,原来还有一个50英尺高的大型建筑。僧侣墩是在美洲大陆上最大的土建筑,它当时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的明证。 1982年被指定为世界历史遗产,入选的原因是这样陈述的: 卡俄基亚土墩群历史遗址 “它向人们提供了在 密西西比河 流域的这个地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人类文化信息”。在这个文化的鼎盛时期,这里曾经是成千上万人的家园,是文化和贸易的中心。这些土著人建筑的土墩就是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艰苦劳动的明证。访问遗址并且与考古学家进行交流和探讨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面对着世界遗产的时候,也许创造的灵感会在您的思绪中闪现。自从1982年被指定为世界遗产后,卡俄基亚就计划建设一个新的旅游展览中心,1984年获得批准,现已建成。位于遗址中心附近,在建筑过程中共发掘了80多个古建筑和不计其数的 陶器 。 一个遗址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后,如果不能保持规定的标准,就会被除名。防止诸如此类的事情的发生,由各国出资成立了一个 基金会 ,为那些面临着丧失其地位的遗址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卡俄基亚土墩遗址的恶化继续下去的话,它可能也需要这笔钱的帮助。目前对卡俄基亚威胁最大的就是平行于僧侣墩的高速公路,这个分为三层结构的最大土墩边缘的泥土由于高速公路上汽车产生的震动而开始垮落。 (向南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博物馆很大,陈列样品和模拟的东西很多) (吃的东西) (哈哈,变个颜色给你们看看,这是古人测量时间用的木杆) (双丘,等级越高,居住的土墩就越高。) (园区很大,事宜探幽访古) (首领居住的地方) 这里很原始,如果是一对恋人更好玩。走不远就是一片原始森林,里面,哈哈,我是不敢进去。我住在芝加哥十多年,原以为什么好玩的地方都去过了,其实不然。这里就值得一玩,而且全程免费。过腻了城市生活的蔽塞和死板,到此访古探幽,保你收获颇丰,回味无穷。
8499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养鸭的故事
热度 7 FatherPierre 2012-8-27 02:04
养鸭的故事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南泥湾的老领导去了陕西的农场:“你们农场可以养点儿鸭子嘛!” “养鸭子?喂什么呢?”俺娘私下里嘀咕。 ......后来还真养了鸭子。只可惜,鸭子们没有脂肪,进水浮不起来,个个儿往下沉......唉!
个人分类: 童年故事|122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八一征文]血压计的故事-“最可爱的一代人”系列之一 ... ... ... ... .. ... ...
热度 40 宜修 2012-7-26 06:58
[八一征文]血压计的故事-“最可爱的一代人”系列之一 ... ... ... ... .. ... ...
血压计的故事 - “最可爱的一代人”系列之一 - 宜修 前两年某次回国,母亲说她的视力和听力都已经下降,使用那只用了几十年的水银柱血压计已经力不从心了。要我把那只血压计带回纽约,并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如何使用。母亲这样做,一来是不愿意轻易地丢掉这件工作状态尚好的医疗用品,二来也是因为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的血压,要比电子液晶式的准确。 为此,母亲需要买一只电子液晶式的血压计来取代那只水银柱式的血压计。我奉母命去了王府井医疗用品商店。选好后付钱时,售货员问我需不需要开发票。我想:自用的东西,应该不需要吧?不过,考虑到或许会有因质量问题日后出现退换,还是开一个吧!售货员问我抬头开给谁时,我说是老人家自用。售货员又问:“老人是自费还是公费医疗?”我答:“公费医疗。”售货员随即问:“可以报销吧?”这一问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母亲从来没有提到过。 “呦,我不清楚。我打个电话问问吧!”咱现在整个一个外星人。 电话接通,“妈妈,咱们买的这个血压计,能报销吗?”我对离退休干部的医疗报销制度一无所知。 “你怎么能动这个脑筋呢?!这是我和你爸爸自己用的。怎么能让公家报销呢?!”母亲的声音一下高了八度。 “妈妈你别急。售货员问,我不清楚。跟你核实一下。自己用,不能报,我不要报销用的发票就是了。”没想到我的无知让母亲动了这么大的气,我连声解释。 “不该公家报销的,想都不要想!”虽然听了我的解释,母亲挂上电话前,还是这样大声地嘱咐了一句。 “你们家老人是老干部吧?”站在我一旁的售货员听到了我和母亲的对话,笑着问。“这种羞于沾公家便宜的人,如今都成珍稀动物了。我们天天见的,都恨不能让我们在发票上作假呢!” 被母亲无厘头地批评了一通儿。可我知道:妈妈知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她的血压不会再上去了。 如今,每当我在自己家中看到母亲传给我的那只水银柱式血压计,就会想起这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故事。它,是母亲为我树立起的一个人生标杆。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追记于纽约
个人分类: 心灵鸡汤|40439 次阅读|131 个评论
分享 珍珠湾民关注中国老百姓故事
热度 4 新闻速递 2012-7-15 18:38
导语:珍珠湾民 关注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中国人的一天」中国老百姓故事联播 http://news.qq.com/zt2011/oneday/608.htm 一个山区农电工的一天 http://news.qq.com/zt2011/bsfq/index.htm 中国百岁夫妻爱情
548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纪念八一>: 老头子的故事 盛伯伯和盛阿姨
热度 23 jjsummer95 2012-7-10 04:17
老头子的故事 (二)盛伯伯和盛阿姨 要讲盛伯伯盛阿姨的事,就不能不提海燕姐姐。 在大院里, 男孩子很多,个个一色的绿军装,剃个寸头,满院子里玩打仗。女孩子们有限, 大多也跟在男孩子们后面跑呀、疯呀的。海燕姐姐却是极少有的文静。会织围脖,钩窗帘,编茶套,还会绣花鸟。还会哼好多歌呀曲的。有事没事的,妈妈总会说, 去找你海燕姐姐玩。于是我就会蹭在海燕姐姐身边, 摸摸这, 动动那。海燕姐姐也会让我摆弄她的半成品,即使弄乱了,她也不生气。 拆了重新来。多少年来,无论我在哪里,海燕姐姐总是静静的融合在我的生活里。 盛伯伯是江西人。个不高,黑黑的。平时很少说话。只有盛阿姨和海燕姐姐在时,才能见到他说笑。而爱闯祸的津哥哥,也总是躲在盛阿姨身后免了许多的皮肉之苦。 盛伯伯很早就从家里跑了出来。所以没听他讲过他家里的事。只知道他参加革命后,到过延安。是早期派往东北去抗联工作的。抗美援朝后,他转入铁道兵,一直在铁道线上奔忙。 而盛阿姨却是正牌的‘格格’。盛阿姨家是正什么旗的。她的父母是曾经有封的。若清朝不倒,盛阿姨也能捞个格格的头衔。东北解放时,还是学生的盛阿姨参了军。于是就有了组织安排的婚事,嫁给了盛伯伯,所以我们叫她盛阿姨, 却不知她娘家的名字。私下里,我妈妈她们还叫盛阿姨为格格。 盛伯伯一年到头很少在家。每次回来也是匆匆忙忙。但盛伯伯每次回来, 总会带回来糖球球, 一种象花瓣玻璃球似的糖球。每次去找海燕姐姐, 一见到糖球球, 就知道伯伯回来了。后来,盛伯伯因劳累得了肝腹水,住进了医院。海燕姐姐和我就拎着妈妈煲的汤,一天天地往医院跑。在医院里,海燕姐姐和我就会依在盛伯伯床边,说说这,说说那。看着墙上的中国地图,听伯伯讲建铁路的故事, 于是地图上那些陌生的地名在伯伯的故事里边变得的熟悉起来。 半年多后,盛伯伯就去世了。 追悼会那天,来了好多人,我拉着海燕姐姐手站在人群里。那情景犹似昨天。
个人分类: 寒凌文集|17949 次阅读|29 个评论
分享 【20分钟微电影《梁亮亮和谢小星的简单故事|》】
热度 2 8288 2012-7-9 14:10
http://www.tudou.com/v/KwWQl-RblP0/resourceId=105639227_04_02_99autoPlay=true/v.swf
个人分类: 视频|506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纪念八一>: 老头子的故事 金伯伯
热度 30 jjsummer95 2012-7-8 06:12
序 汉衫发了一篇《你还记得三年前的温馨吗?》希望好友们以八一为题才, 重新营造我们的家园。 于是,咱把几个老头子的故事重新整理,发在这里。希望引来更多的朋友。 金伯伯 寒凌 ( 日前和海燕姐姐谈吕将军过世的事时,得知金伯伯不久前也过世了。 伤心之余,心里存下念想,要把金伯伯(们)这几个老头子写一写。。 他们或是英雄,或是将军,或是一个倔老头。然而 这些老头子都是看着我长大的老前辈,对我的影响实在是融于在早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可惜,我对他们的了解只定格于我对他们一些肤浅的记忆里。。。 今天又是卢沟桥事件纪念日,就以金伯伯这位老抗联英雄为首篇吧) 我还在娘胎里的时候, 就认识金伯伯了。金伯伯是鲜族。 早年加入抗联,按资历,要比老金的资历好。 东北解放后,随四野南下北上。抗美援朝后,成为军区后勤部政委。金伯伯有三个儿子。没女儿。我还在没出生,金伯伯就发话, 若是个女孩,就收做干闺女。我刚一落地,金伯伯就跑过来看,举着小不点的我说, 这小丫蛋儿, 咱要了。 于是, 咱就有了这‘丫蛋’的名子。 那时候, 吃饭时 小孩子是不许上饭桌的。可每次去金伯伯家, 他都把右边的凳子上架个小板凳, 把我绑在上面, 然后, 把玉米糊、 高粱糊什么的一勺一勺的往我嘴里灌。朴阿姨总是撇着嘴对我妈妈说, 哪有他这么喂孩子的? 金伯伯下管几个军分区。 每次下连队回来, 总能带回一些土货特产。于是我妈妈就成了他家的大厨,再加上几个叔叔伯伯拎来的,连队自酿的高粱酒,一伙人就吵吵嚷嚷的吃吃喝喝起来。 几年前, 咱借回国上项目的机会, 回到东北去看看金伯伯。 在饭店里,金伯伯大声地,丫蛋,丫蛋的叫着。 还说,你这小丫蛋儿, 全是咱五谷杂粮喂大的。 旁边的服务员捂着嘴直笑。 我儿子也搞不明白, 问,这是啥意思?我只好解释说, it is a nick name, not a duck egg. 原本想, 明年回国, 再去东北, 看看金伯伯(们)。可谁知。。 犹记往昔豪言壮 白山绿水育儿郎 突闻驾鹤西游去 哀哭失翁遗风怅
个人分类: 寒凌文集|18693 次阅读|39 个评论
分享 讲給健康人听的故事 (之二)
热度 19 路不平 2012-7-5 04:05
形势急转 当医生不容易。十年寒窗。相当数量的熬不出头。 现代化且新潮的诊所。居闹市中的昂贵房租。三个前台接电话的,account receivable, 等勤杂人员是不嫌多只嫌少。 若都像我这样,八年不看一次病,众多医生可能会失业。内疚啊。 而今,上了50而没做大肠镜检查的,不是没有,仅珍而稀少。 医生责怪我,说10年前我就应开始做。 检查是必要的,合情合理的。对于我,尤为适时。 及回家,朋友关切地问,“侬找的是哪个医生?” 如实禀告。 “千万不能去看这个医生!”他说。 这个医生,令他大病一场。未久,同是这个医生,令他太太大出血,差点性命不保。 朋友的遭遇让我动容,令我警醒。 有的医生要钱。有的医生要命? 时代真的会发展到傻子太多而导致骗子不够用的地步? “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我对自己说。 这回,我暂还不能怀疑他的医德,但肯定怀疑他的医术。 即将做大肠镜检查的那天的一大早,打电话取消了预约。 理由是,公司里有重要事需要先行处理。 “还有比你身体健康更重要的吗?”医生本人问。 真正理由,会和我的 pcp 讲。 毕竟,人是要面子的。 他可能会申辩,但我不想去冒险。 我的第一次做大肠镜检查的安排,无疾而终。 庆幸,有朋友就是好。
10742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讲給健康人听的故事 (之一)
热度 19 路不平 2012-7-5 01:13
不是歧视,只为对健康人更具借鉴意义...... 医生断言我有结肠癌 住院三天。6袋血,1万9千美元之后,血压,红细胞趋于正常,病情稳定,医院放我回家。 但,病因未明。 家庭医生建议我去做大肠镜检查。 第一次。 不爱看病,不爱吃药的我,看来难逃此劫。 都是些常规问题。 家族史?吸烟?喝酒?便血? 没有。不。偶尔。曾经。 大约10分钟,简单,明了。 透过眼镜片,医生告诉我,“你有结肠癌。” 那眼神,就像是老师逮住了不交作业的学生。 结肠癌? 平静的我,问能不能将大肠镜检查推迟一天。 “如果是我,我会尽早作。” 完全是出于为了病人健康。 癌,说来就来。 也该轮到我了。 一个大院里来美的两个小朋友,说小,是指年龄比我小,去年,因得了癌,一个于年初,一个于年末,分别离世。 美国癌症发病率较高,估计与我们吃的食品有关。看不到的污染? 大肠镜检查定在下周一。 明天要饿一天。 空腹一天,未必不是好事。 担心的,不是真的得了癌。担心的是,确诊后,所要经历的,大卸八块式的治疗。
12668 次阅读|50 个评论
分享 谁决定了你的快乐:乞丐的故事
热度 10 Chico 2012-7-3 06:29
我想讲一个乞丐的故事。在最初的时候,他只是每天坐在纽约地铁的某个入口处,前面倒放着一个破毡帽子,等待人们的布施。路过的人们有时候会往里面放一些硬 币和小额纸币。大多数人只是匆匆走过。虽然他得到的都是一些零钱,但足够他买一些面包活下去。乞丐的日子就这么平淡无奇地过下去,他和那些匆匆忙忙走下地 铁通道的人相安无事。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那个后来令乞丐爱恨交加的人出现为止。 有一天,有个穿着考究的过路人往他的帽子里面放了一百美金。乞丐非常惊讶,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他收到的最大面额的布施也只是几美元而已。他因为那一百美金而记住了这个人的脸。 第二天,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又做了同样的事。第三天,当这个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刚出现的时候,乞丐就已经认出他了。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十几天。乞丐每天都能收到一百美金的施舍。他开始盘算未来。他甚至开始打算为自己添置一辆汽车。 第十六天,乞丐没有在那个神秘人应该出现的时间看到他。乞丐开始感到不安,但仍抱有期待。他告诉自己:也许他是病了,所以没及时来给我送钱。明天他就会出现,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二天,从早上开始乞丐就盯着那个他会走过来的方向,他几乎望眼欲穿。但一直到下班时间,那个人还是没出现。乞丐开始崩溃了:他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这样不负责任。 你能从这个故事了解到什么?谁决定了我们的快乐?钱的多少还是我们的标准被满足与否?那个慷慨的布施者于他是恩人还是仇人?在最初,乞丐的收入非常不确定 的时候,他并没有多少痛苦,他也没有期待。人们给他多少他就要多少。这个时候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没有期待,没有标准。没有觉得每天必需收入一百美金才是正 常的。因此,他没有痛苦。 但事情发生了变化,有个人开始让他习惯一些东西,习惯每天有一百美金入账,这样,他就开始痛苦。如果我们有标准,有参考点,我们就有痛苦。 我们的标准一定正确吗?还是只是因为你习惯了他,其他人也习惯了他,就认为理所当然是正确的。有些标准是你自己亲手打造,诸如你必须喝什么样的茶,穿什么 牌子的内裤。还有些是社会大众共同打造,比如大家都觉得我们出去必须穿衣服。虽然没有人每天告诉你必须穿衣服,但你不会忘了穿。因为这是我们的共同标准。 我们臣服于这种看似真理的标准。但你若生活在一万年前,那时候的标准可能是不穿衣服。大家都光着屁股追赶猛犸象,如果你穿着衣服反而会被耻笑。我们的标准 就是这么不确定。 不要觉得你和乞丐不一样。事实上我们非常像。我们会为了一个 LV 背 包痛苦,因为其他人有,所以我们也觉得必须有,有才是正常的。这是某些人的标准。我们也会为了变成百万富翁而苦恼,因为我们以前是亿万富翁。习惯了亿万富 翁的人理所当然认为当亿万富翁才是正常的。这表示我们和乞丐没有任何不同。我们都被习惯驱使。被标准左右。都不能接受改变——不能接受那种变得更糟的改变。 然而,佛教的精髓之一就是无常,无常即改变,变得更好或更坏。若你不了解无常,你就会痛苦。如果乞丐了解无常,就会知道,不会每天都有人给你一百美金。这 样,在没有一百美金的日子里他也能安之若素。佛教并不要求你不去接受一百美金,而是在没有的时候你也不会沮丧。你要让自己没有标准。 阿秋法王说过一句话:没有的时候不期待,到来的时候不拒绝,失去的时候不遗憾。就是如此。通常,我们没有的时候很期待,到来的时候不拒绝,失去的时候很遗憾。 在最初,我们都是那个乞丐,我们的需求很简单。然后有一个人让我们习惯一些东西。然后我们就开始变的离不开那些东西。 我当然不是在说海洛因。我说的是比海洛因更可怕的东西,你知道要戒掉海洛因是很费劲的事。要戒掉其它习惯也一样不容易。当你习惯了一件事,你就会有标准。你会以你的习惯为标准,然后,你就会痛苦。 但是在没有标准之前,你必须有标准。你必须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有标准,那你永远也不会没有标准。 抄自: 灵山居士佛法文集
432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蓝莓蛋糕的故事
热度 13 浪花朵朵 2012-7-1 21:16
卡通杨的一篇《蓝莓蛋糕》,让我读出了她平凡小女人的大幸福:儿子唱的生日歌、老公订的蛋糕、妈妈煮的鸡蛋、婆婆做的面条、侄子外甥们的问候。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真正的幸福。这也是她平常关心爱护帮助家人的回报。 看着她的生日蛋糕,我一下子记起了去年我回国的买蛋糕的事情。 去年回国,正赶上婆婆的生日。因为老公回国的时候正赶上母亲节,所以老公去买蛋糕的时候,经不起人家的忽悠,买了一个600块钱的购物卡,好像是花600元可以买到800元的蛋糕。婆婆生日那天,我就拿着这个卡去我们那里最著名的蛋糕店--好世界烘焙房买蛋糕。这个蛋糕店坐落在一家高级超市的一角,我先进到超市里转了一圈,边看边连连咂舌,我的天,那些我爱吃的东西:火腿、鸡爪、烤鱼、烤肉、牛肉干,点心、巧克力,和我在美国用的同一个品牌的日用品等等,样样合成美元都比美国贵多了!我转了一圈,竟然一样东西没买,看着商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购物车上推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我不由得感叹:回了国,我们也是穷人。。。 来到蛋糕房,看到蛋糕做得个个都很精致。小姐迎上我,问我要什么,我说:我先看一眼吧。我看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紫色的蓝莓蛋糕挺漂亮的,那个蓝莓蛋糕,236块钱,实在不算便宜。我指着这个蛋糕说:“小姐,我想要这个蛋糕。”小姐一边答应着我,眼睛却盯在刚进来的一个老外身上,那个外国说着还算流利的汉语:他也要买这种蓝莓蛋糕。我等他们说完,我又说:“小姐,你能给我拿这个蓝莓蛋糕吗?”。 谁知那个小姐说:“这个蓝莓蛋糕已经被这位先生买了!” 我说:“那你再给我拿一个吧!” 那小姐却说:“没有了,就这一个,你另外买别的样子的吧!” 我一下子不高兴了:“明明是我先来的,为什么我要买别的?”  小姐不客气地说:“对不起,这个蛋糕我们已经卖出去了!你只好买别的了!” 要是以前,我可能扭头就走了,可是今天本姑奶奶的犟劲忽然上来了,我也不客气地说“买东西要有先来后到,我先来的,这个蛋糕理应卖给我。” 那个老外倒是还挺不错的,他出来打圆场说:“没关系,没关系,你买这个蛋糕吧,我在买别的。” 这时,我心里想:算啦,算啦,别跟人家争了。但嘴上说出来的却是:“谢谢!”那个小姐看着我不退让的样子,知道碰上了犟人,就乖乖地在蛋糕上写了字,打包,把蛋糕卖给了我。   回家的路上,我觉得自己今天做得很有些蛮横,我平常不是这么较真的人。是那位小姐在外国人面前的那种低人一等的样子刺激了我,我当时想,我们华人在国外被人歧视,被人看作是二等公民;我们回了国,怎么还当二等公民?我知道我的反应过于强烈,但在那种环境里,我没法冷静。   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在所有的所谓的“洋人”面前挺胸抬头,扬眉吐气地活着。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把自己和自己的同胞当成一等公民。
个人分类: 想啥说啥|9767 次阅读|29 个评论
分享 杰表哥的故事(下)
热度 18 鱼雷一号 2012-6-29 05:05
经杰的姨妈这么一闹腾,表哥的婚事黄了一大半.表哥没法说服母亲,就上门去找小姨(杰的母亲)求助.杰的母亲心疼这两个孩子,爽快答应,一定设法挽回局面. 两姐妹约好时间见面,杰的母亲刚提起孩子的婚事,老姐姐一口打断;行了,别再当说客.咱心里还搁着一个大疙瘩.当年你大学毕业,嫁谁不好,嫁给一个共产党干部,那会儿家里遭此大难,你倒好,家仇不计,转身就嫁了共产党的干部.爹妈在九泉之下不定怎么数落你这个不孝女儿呢.杰的母亲给侄儿的忙没帮上,倒让老姐姐数落得一无是处.根本没法和老姐姐商谈,搁下一句话;姐,几十年的旧事了,别让你自己心中的恨,毁了孩子的幸福。说完摔门而去。两姐妹闹了个不欢而散,差不多有两年都没有往来.婚事彻底黄了.杰的表哥一下子变了个人.上班回家,倒头就睡,谁也不爱搭理,杰姨妈托人介绍的姑娘他统统不见.杰的姨妈看在眼里,心里只能暗自着急. 这个时候,国家的大门已逐渐打开.一天,杰的姨妈意外地接到市政协的有关领导通知,说是一位黄浦军校的国民党退休高官,要从香港过来探望他们母子俩.来人是杰姨父当年在黄浦的生死同学,解放前夕,跑得比较快,随国民党政府撤到台湾,在台湾国防部干过几年,后来退休去了美国.此次前来,一是打探老友的消息,二是看看共产党领导下的大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老友见面,知道杰姨妈母子俩的艰难岁月,当即表态,如果杰的表哥愿意,他可以帮助他赴美留学.姨妈听后喜出望外,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一来解决了儿子将来的前途问题,二来换了环境,儿子就会忘记这段感情,重新开始;三来脱离了共产党的政府管辖,儿子将来不会再像自己这辈人吃尽苦头.出国真是一举几得的最好出路. 杰的姨妈送儿子出国的决定马上敲定。托老友一定上心帮忙。这边做开了儿子的思想工作,说美国是如何自由,民主,去了那里前途无量。杰的表哥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出国,但回过神来后,认为这是逃离母亲反对自己婚姻的绝好机会。私下找到女友,说了出国的事情,并发誓,自己站稳脚跟后,立马接女友出国。女友知道杰的表哥对自己的感情是认真的,也发誓,一定等到他回来的那一天。 那个时候,办护照比办签证难,但有有关部门的特殊指示,杰的表哥很快就办妥了出国的一切手续。分别的时候,杰的姨妈亲自将儿子送到了北京,当飞机轰鸣腾空的时候,杰的姨妈仿佛看到儿子的前途就如这架展翅的银鹰,鹏程万里。 杰的表哥到美国后在纽约落脚。接待他的是父亲那位老友的儿子。给他租了个房子,交了三个月的房租,把纽约一所语言学校一学期的缴费收据外带1000美金的现金都交到了杰表哥收里,说这些开销都不用还,这些都是家父的意思,好好奋斗吧。留下电话,走人。(这个起点比王启明在纽约好了很多了) 杰的表哥开始以为会住在那位伯伯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请教。哪知来后,孤零零地撩在了这里。英语对杰的表哥来说,除了“long live charimen mao "这句比较顺口外,其他的都得从头学起。出门上街,既说不出,也听不懂。但他还是给自己鼓劲,别急,上完语言学校咱就能懂了。 杰的表哥每天按时上学,猛记单词,英语没见明显好转,生存问题严峻地摆在了眼前。三个月后房租得自己交,下学期的学费得交,生活费还得挣。只好到唐人街餐馆找个活干,走了好几家,人家语言要求并不低,,连洗盘子都要求一定要会说沿海话(广东,福建等地方言)。好在碰到了一个上海人开的餐馆,给了他一份洗盘子的活儿,杰的表哥已经谢天谢地了。 日子就这么过着,白天到语言学校上课,晚上到餐馆打工。给国内打电话,那时的电话费贼贵不说,杰表哥的时间上也周转不过来。开始的时候还和女友每周通一次电话,后来一月一次,随着日子的流逝,生活没有实质性改善,杰的表哥连打电话的情绪都没有了。 30出头的人了,短时间内要闯过语言关谈何容易。杰的表哥对自己也没了信心。把大部分时间都转到了餐馆打工上。挣的钱,存起来交给办移民的律师,好歹3年后弄了个绿卡身份。杰的表哥没敢跟家里说在美国的真实情况,只是说过了语言关,在纽约某大学重新修了个计算机文凭.生活稳定等. 出国后的第五个年头,杰的表哥踏上了回国探亲的路程.杰的姨妈喜得合不拢嘴,见人就夸儿子在美国如何出息,惹得杰看表哥眼神,除了崇拜还是崇拜.私下和表哥商量,让表哥给他也想想办法,让他也有个出去开眼界的机会.表哥只是淡淡一笑.杰的表哥回去后,最大的愿望还是见见自己无法忘怀的女友.由杰悄悄出面安排,两个往日的情人在上清寺一家西餐厅见了面.女孩自从与杰的表哥逐渐断了音讯后,也坚守了二年不谈婚嫁.但背不住年龄要奔35了,父母好说歹说把老战友的儿子介绍给她.接触不到半年,两人结婚.这个时候已经是2岁孩子的母亲了. 女友;为什么后来断了音讯? 杰的表哥;学习太忙,想到成功后一起告诉你. 女友; 结婚成家了吗? 杰的表哥; 没有.心里再放不下别人. 女友;我真对不住你,没有等到你回来..... 杰的表哥; 我只怪我自己,我很高兴你没有再等待,,你是对的.我会为你祝福一生. 一顿没有滋味的西餐.两人出来后,都知道他们的命运不会再有交集点了. 杰返回美国后,生活完全没有了目标.缺钱的时候,打餐馆,送报纸,当工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空余时间就去赌城. 在那里赢过,但输的时间占多数.再也没有想过回国. 2001年,年过50的杰的表哥查出了肺癌,在纽约的医院作了手术和化疗.身体彻底垮了,靠政府救济金过日子.国内的家人对此一无所知.那年下半年,杰随单位的考察团到美国谈个项目,去纽约见到了表哥.杰被表哥的惨状惊呆了.太出乎意外,原来以为在美国飞黄腾达的表哥,怎么会是这副模样?凌乱的斗室,肮脏的洗手间,苍蝇,蟑螂出没的厨房.... 表哥见什么也满不住了,才把来美国后的真实经历告诉了杰.杰听得直掉眼泪,哥,你糊涂啊,在这边不如意为什么不回去.表哥摇着头,叹息道,咱是有家难回呀.杰知道表哥心里装着对他母亲的幽怨.   杰回去后,告诉了姨妈表哥在美国的真实处境,姨妈听后如雷轰顶.拿出所有的积蓄和不动产证明(这时政府已经归还了杰姨妈家被没收的房产),办好护照,急匆匆的赶到成都美领馆签证,要自费去美国看儿子,但被拒签,理由是姨妈年龄太大(80多岁了).杰的姨妈急火攻心,被拒签后回来没几天,心口剧痛,被送到医院急救,诊断为急性心梗,抢救过来后,人完全没有了以往的精,气,神.很多时候都在自己敲打自己的脑壳. 一天,姨妈打电话把杰叫到病房,说是想见见当年被她拒绝的表哥的女友.杰赶紧想办法联系到了她.当她出现在姨妈的病床前时,杰的姨妈双手握着她的手,孩子,我当年糊涂啊,仇恨让我断送了你们的幸福,我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啊?! 杰第一次看见刚毅的姨妈流泪,后悔,大家唏嘘不止.    不到一个月,杰的姨妈心梗再度发作,这一次没有再抢救过来.巧的是,杰的表哥在母亲去世后一周也在纽约医院去世.是杰的姨妈接儿子回家了?还是杰的表哥追随母亲去尽孝?如有来世,他们还会是母子吗.....?
259 次阅读|44 个评论
分享 杰表哥的故事(上)
热度 17 鱼雷一号 2012-6-28 00:21
杰和我是几十年的好朋友了.我们的友谊从初中就开始.他家和我家的故事,我们都了如指掌.今天要讲的不是杰,而是杰的表哥. 杰的母亲和这个表哥的母亲是亲姊妹.所以杰管她叫姨妈.杰母亲的娘家解放前在重庆是大户人家,父亲是国民党的高官,母亲(杰的外婆)是富商之后,解放前,在重庆是数得着的名门之家.随着蒋家王朝的土崩瓦解和新中国的成立,杰母亲的娘家从天上落到了地狱.命运翻了个个儿.杰的外公被枪毙,外婆上吊自尽.家产被没收,一家人被扫地出门.杰的姨父被判劳改20年,后来死在劳改农场.好在杰的母亲那个时候在上大学,后来嫁给了杰的父亲,一个工农出身的老干部.命运没有再恶化下去. 杰的姨妈是家里的长女,泼辣能干,在家顶了大半个天。面对时代变迁带来的生活动荡,姨妈仍然不改那刚毅的性格,带着儿子独自挑起了生活重担,姨妈就含辛茹苦地拉扯儿子(杰的表哥)长大.。杰说,他和表哥从小只怕这个姨妈.说话一贯是说一不二,没人敢唱反调.但历来政治运动也因为她的性格使她吃了不少苦头。 杰的表哥在高中时候就和班上一个女生谈上了恋爱,女孩的父亲是个"走资派",被打倒后送到五七干校劳动.但这事儿一直都瞒着他母亲.二人后来一起下乡,再后来一起考上同一所大学.毕业后,两人年龄都不小了,决定把恋爱一事告诉双方父母,如果顺利,就准备结婚. 女孩的父亲那时被解放出来,官至副市长。两人都认为,这段婚姻的难点应该来自女方的家庭。果然,当杰的表哥和女孩一起登门造访未来的岳父母时,遭到了两个老人的反对,理由当然是表哥家的家庭背景,这样的背景,在当时来说肯定让杰的表哥没有任何政治前途。弄不好,一有风吹草动,女儿和女方家庭还要受牵连。女儿见到父母的态度,使出了杀手锏,如果父母不同意,她以后再也不回这个家。最后,副市长夫妇只得服软,同意了这桩婚事。 表哥和这个女孩取得胜利后,信心大增。带着女孩去了他家,让母亲看看这个将来的儿媳妇。母亲对这个女孩倒还客气,该招待招待,只是只字不提是否同意他们婚事。临走的时候,淡淡地对女孩说了句,既然你父母同意你嫁给过来,能否请他们来我家一趟,我有话要对他们说。耶,通常都是男方家上门提亲,这姨妈把规矩倒过来了。但女孩和表哥都没有多想,乐颠颠地回去和那边约时间。女孩的父母虽然对男方家的礼数不太高兴,但为了女儿,也只好屈尊造访。 这天副市长夫妇带了不少礼物登门。两家人老少聚齐。这时候姨妈开腔了,第一句话就是重磅炸弹“这桩婚事我不同意!不是你家女儿不好,而是你家的政治背景”大家当场目瞪口呆,姨妈继续说“我家儿子娶媳妇,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和共产党无牵扯的人家。”这颗炸弹炸闷了在场所有的人。副市长夫妇要不是碍着小女的面子,打电话叫公安局来抓这个现行反革命的心都有了。 结果可想而知。副市长夫妇告诉小女,这桩婚事你就是不再回家,我们也万万不会同意了。 杰的表哥万万没想到母亲这么决断。客人们走后,扑通跪在母亲面前,求母亲收回成命,成全这桩婚事。姨妈对儿子说,不是母亲给你过不去,儿子啊,好好想想,这共产党跟咱家有血海深仇,你怎么就忘本了呢?你就找个捡垃圾的姑娘回来,我也不会说个不字。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不要再多说。 (欲知杰表哥的命运,听我下次道来)
247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小小礼物----
热度 14 拾得 2012-6-27 11:18
小小礼物----
今日故事一则,笑一笑: 从前,苏轼去看望高僧佛印,他们两人盘腿坐着。 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为了羞辱佛印,却说,‘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一堆牛粪。 佛印笑而不答。 苏轼回到家,洋洋得意地对他的妹妹苏小妹夸耀起这件事, 还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羞辱了佛印而佛印却不自知。 没想到,苏小妹却大声地斥责苏轼,‘你以为自己获胜了吗? 亏你还天天参禅,佛印说自己对面坐的是佛,是因为他心中有佛。 而你却自作聪明说对面坐的是牛粪,那你的心中有什么?
个人分类: |12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贝壳白话:闲谈网站编辑
热度 28 不惑而言 2012-6-19 21:16
贝壳白话:闲谈网站编辑
  记得在贝壳村的时候,有一个叫“天涯孤兔”网友写了一系列《贝壳夜话》的文章,内容比较地三俗一些,所以叫“夜话”,我这里不准备讲三俗,但内容要谈谈《贝壳夜话》里所谈到的人物,所以可称之为《贝壳白话》。刚才回村去找孤兔的文章,发现不少他的《贝壳夜话》不知何故好些都被被删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贝壳夜话》主要是写63的故事,我对63的了解是从WCAT 的系列文章和孤兔文章开始关注的,后来关于他是否是编辑的问题成了大家的关注的首要问题,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对63身份的质疑在roaming《别了,贝壳村》的后面跟贴里达到了高潮,那篇文章虽短,其跟贴数目超过600,点击数超过6000,可惜那篇文章也被删掉了。   因为好奇,对63的文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发现63的每篇文章都被推荐到了首页,那个时候,上首页的文章是会给一个绿钻以示区别的,现在推荐上首页不给绿钻了。继续研究发现,除了63以外,还有一个四眼,也是能够享受这等待遇的,只不过四眼写文章不多,主要是报道休斯敦总领事馆的活动,而且总是有好多MM在一起的活动才报道。那天一高兴,把这个发现写成一个段文发表了。没过多久,这篇短文就被和谐了,真是很受打击。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收集这类可能被删的帖子,结果还收集了不少。这是后话,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还在纳闷那么好的发帖评分体系,上首页给绿钻, 推荐 村口给黄钻,这些钻石最后在用户的积分里还算分的。就是这么好的评分系统,因为我质疑了63是编辑,结果不仅把我的帖删了,还把这个系统也废掉,太可惜了!我那帖值几个钱?这个系统才值钱呢!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舍车保帅啊!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做法正好证明了我要想证明的事实。    有人会问,那你想说什么啊?这回啊,我想说说四眼。自打我那帖子被删以后,我就开始关注四眼了,还到四眼的博客里读了几篇文章,发现他的文风跟63很接近,虽然文章里文字不多,图片多,但用词很接近,修饰很雷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贝壳村,只有63和四眼能享受如此好的超公民待遇,因为人家就是同一个人,人家是裁判啊~~~,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这种日子潇洒。只是苦坏了那些不知情的村民,还以为63也是普通村民呢!   所以啊,前车可鉴,为了珍珠湾的健康发展,希望珍珠湾的老A以此为戒,如果有编辑来推荐文章,编辑就是编辑,不要再来当写手,再去推荐自己的文章,那样做就有失公正。在这个世界上,我最讨厌的莫过于那些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人。 看了这么多人在跟贴,尤其是几位重量级写手的回帖,很感动,不知道如何回帖了,在这里表示感谢和敬意,不再写了!
个人分类: 时事杂谈|25682 次阅读|112 个评论
分享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如果·爱
热度 23 小雨 2012-6-19 08:01
《如果·爱》 · (一)陈磊篇 · 没有人知道我爱着那个每天从我的窗户下经过的小姑娘,也没人知道我每天为了看她,会提早半个小时醒来。 她每天早上七点整准时经过我的窗下,去学校上课。 如果喜欢一个人就不难知道她的诸多习惯,因为用了心。每天早上,我总是在六点半的时候准时醒来,然后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倚靠在窗台上,我总是习惯的点上一根烟,烟雾绕撩中,看到她从晨光中走来。 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有着纤细窈窕的身材,喜欢穿紫色的连衣裙和细细的高跟鞋,步态轻盈,秀发在走动的时候会飘扬,在晨光里,这样的景致,让我如此的欢喜。当然她不会回头,不会看到巷子口阁楼上那个打开的窗口上,躲在窗帘后那张睡意朦胧的脸,和清醒的充满爱恋的眼神。 我和她并不是陌生人,在这条小巷子里已经共同生活了快二十年了,每天都要在这条巷子里进出,我有时候为了故意等她下班,会一直的在巷口抽烟,看天发呆。 她叫羽禾,有着一头乌黑的卷发和过于清澈的眼神,笑的时候,会很灿烂和纯真,就像阳光般的耀目。 羽禾并不知道我爱着她。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的在巷口徘徊,每天都在想要不要告诉她,我对她的爱恋。说出来,羽禾也许也会爱上我,我年轻、强壮、聪明、还算英俊,最主要的是我对她的爱恋,这么多年里,她是唯一一个让我深深爱恋着眷顾着的人。 可是她太单纯,单纯到好似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我觉得下不去手。虽然我任性和狂妄,但是我对她,始终不会。 在我有记忆开始,家庭对于我就是无止境的争吵和打闹,直至最后的各奔东西,从来没人问我需要什么,最后我被留在了这个破旧的阁楼,还有年迈的奶奶边上。我没有抱怨,真的,我很高兴留在这个可以每天看到她的地方。 经常在夏日的黄昏,会看到她穿着轻薄的淡紫色连衣裙,像只小鸟般飞出她温暖的巢。她喜欢和她的母亲一起散步,那是个曾经美丽过,现在看上去虽然面容温和,但是绝对很威严的中年妇女。她们一同散步,并肩走着,说些什么或者不说,她有时候会撒娇的摇着妈妈的手臂,大概是提出什么要求了,这些看上去那么平淡的场景,却有着那么深刻的幸福。这就是家,一个温馨的可以阻挡一切风雨的家,这就是亲人,血浓于水的亲情。 于是我更加的不敢行动。我从12岁离开学校,一直在这个城市的西郊混迹,到现在身上的各种伤痕自己都数不清了,到现在的自保,怎么是那些温室里的花朵可以明白的。如果,真的羽禾爱上我,那也会吃很多的苦,经历过很多她以前根本没经历过的事情。 如此,我会舍不得。 于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下去,每天早上六点半我准时的醒来,靠窗点上烟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就这样在窗帘的后面看着她,有时候我常常想,这样的看会不会成为生命里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呢。 有时候机缘会在奇怪的时候,突然的降临,令人毫无准备。和往常一样,我在深夜晚归,却正好碰到她的母亲,也正好凑巧的赶跑了那些深夜无事生非的小混混。她的母亲为了表示感激,邀请我星期天的时候去她的家里吃饭。 那是个我梦里渴望着去了很多次的家,是羽禾的家,是我所有爱恋的根源。 羽禾的父亲极随和,母亲烧得一手的好菜,如我所看到的,这是一个温馨安逸的家,她的父母非常的默契,不用过多的言语,只是眼神的交流,就有一种共识,而她则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快乐的源泉。奇怪,我并不嫉妒,但是我很伤感,一直以为我一个人也可以活的很好,原来,是我还没享受过温情。 羽禾的母亲不断的给我夹菜,也许在她的眼里,认定像我这样形同孤儿的孩子,是需要更多的爱护。我知道他们都是好人,所以虽然我知道我爱着羽禾,可是却更加的无奈。 然后在吃饭的空挡,她的母亲很自然的问我,你开始上班了吗? 我愣了一下,不自然的看了一眼她,她并没有觉察我的异样,只是用她那乌黑的眼珠像看着英雄一般的看着我,我不敢直视,因为我的心里藏着一个令自己心慌的秘密。 因为她的期望,我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说,"嗯!" 她的母亲笑,又问,那你在什么地方上班?看你都是深夜才归,一定很辛苦的吧! 我又愣住了,原来,在我所不知道的时间里,别人也是留意过我的。也许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在无声的相互留意着。那么在她母亲的眼里,一个正常的正派的青年,最起码应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如同他们。可是我该怎么对他们说呢,所以我只是摇了摇头,看着她,慢慢的说,不,不累,习惯了就好了! 这个时候羽禾却笑了,妈妈怎么这么啰嗦,老是问这些不相关的事情,你看菜都冷了! 于是大家都笑了,可是这一刻我却异常清楚的知道,无论我拼了怎么样的力气,都走不进这样的温馨里,这样简单的温存里。 余下的时间很快的过去,要离开的时候,羽禾说,陈磊,你这么厉害,下次我要是上夜校回来迟了,你可不可以来接我我看着她那干净的眼睛,心突然一酸,我确定她只是单纯的看待我,因为我是她的邻居大哥哥,我是她熟悉的安全的男孩子。 可是不行,我知道我不行,我是那么浓烈的爱着她,我怕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 晚饭后是羽禾的母亲送我出门,在那条长长的巷子里,昏暗的路灯下,她妈妈的声音非常的温柔,"羽禾是个没吃过什么苦的孩子,生活对于她来说,都是已经规划好的,只要她能平平安安一路走下来就好了!"平淡无奇的声调里却蕴含着无穷的玄机,我不敢直视她母亲那双经历过人生,可以洞悉一切的眼睛,这样的夜里,我疼痛的发现,有些距离即使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跨越的。 "阿姨,我走了!"我说。 对,我准备走了,为了一场怎么也无法实现和得到的爱情,我准备走了,离开这个城市。 那天早上我最后一次靠在窗台上,点上一根烟,透过烟雾看她的背影经过,看得极不真切,淡淡紫色飘逸,一阵刺痛的酸涩在眼睛里晃来晃去,终于,变成了一种苦涩的水,划过这段时间,刻在我的记忆里。 在这样的一个夏天这样的一个城市这样的小巷子,没有人知道我和我爱着的人曾经那么近的生活在一起,也没有人知道我为了我爱着的那个紫色小姑娘,远离这里。 · (待续)
个人分类: 原创文学|9576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4 17:56 , Processed in 0.254240 second(s), 13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