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中华文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历史甬道】孔子的大学
热度 9 RidgeWalker 2017-2-6 03:07
如果有人问,大学是个啥?马上就有人回答北大清华,耶鲁哈佛,牛津剑桥。错咧,错咧。中文里大学这个词特别是这个概念应该追溯到 两千五百年前的 孔子时代。 孔子一度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圣人。明清时代,村村供关公,县县有文庙哩。中华文化几千年,孔老先生如日中天,王朝在变,皇帝驾崩,孔家荣誉却一直在递增。到了19世纪初,孔子的名声受到了猛烈抨击,五四运动高呼“打倒孔家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有过莫名其妙的评法批儒运动,似乎仿佛中华民族不是因为孔子而丰满成熟了而是返祖没落了。以至于当代人对孔子其人其道知之甚少。无知者无畏,骂声载道,沸沸扬扬。近些日子看《百家讲坛》的节目,满足了多年的好奇,弥补曾经的错失和空白。没想到仲尼居然身高一米九以上(《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孔丘精于骑射一身武艺,教练学生。作为汤武王之后的孔子,其家族因受迫害而逃亡到后来的鲁国。孔子一生修为,几乎是人类有史以来缺点最少的人了,圣人之誉绝非空穴来风。孔子年轻时管过账,经营过牧马场;出仕鲁国小司空,掌管农业和城建;曾任大司寇掌管最高司法警察机构;官至鲁国付相,出使齐国,以杰出的外交礼仪和判断力,甚至挺身而出的勇武而威震天下。孔子编修《诗经》,懂音律,喜歌咏。但是,现代人却把炯炯有神多才多艺记忆成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佝偻老头。怪哉,怪哉,圣人之后,不知圣人, 大有不敬啊。 出身没落士族家道的孔丘幼年丧父少年丧母,曾经遭受贵族阶层的鄙视和羞辱。出国留学,发奋努力,终成六艺专家。六艺也称小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就是骑射和驾驭之术。小六艺在春秋时期为士族子弟升迁之必备技能。孔子的志向不在仕途。子曰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从事任何专业,却要着眼于更高更大的境界。君子志于学。 孔子以后,士人不再重拾专业 技术却成了社会职责和最高使命是价值承担者,中华民族从山坳从平原从部落从胼手胝足不仅走向识文断字,而且岁月经年漫漫征途,走向了高度文明,屹立于世界之林。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十哲领头,都是悟性极高的聪慧者,给中华文明培养了头一批独立知识分子,贡献是巨大的划时代的。孔门弟子们保持个性,独立思考,带着各自的社会阶层和身世独立思考,这才造就了后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诸子百家的文化盛况。孔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 。 孔子智商很高,而更好学。孔子总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好学 。他曾经感慨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就是说在十户人家的小地方找一个忠信的人不难,却很难找得到一个好学之人。好学造就了圣人;庸人一般不好学。 孔子三十岁建立私学,从小六艺入门,然后因材施教,着重传授大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的志于学的‘学’既不是谋生之学也不是谋仕之学而是‘大学’。君子之学就是大学。大学是远远高于术业技能之上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现代人求学讲究个进大学,名校情结甚笃。大学文凭不仅是求职证明, 也是个别人吹嘘的资本。可别忘了大学这个词在中文里最早或者最有担当的本意。儒家四书五经的四书首推《大学》。首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不是就业不是成功而是成人、不是为了一己谋生是为天下人谋生,不是为谋得一己一生的安逸,而是要谋得天下的太平,要臻全人类的福祉。仁者爱人,那是大爱,是博爱。大学之道是要一个民族从此告别蛮荒,走向文明,走向尊严,走向大写的人的崇高境界。大学是将探究宇宙人生的大道作为自己的使命;将研究历史的文化作为自己的职责;将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臻于至善作为自己的目标,大学之道就是让一个民族走出蛮荒,走出丛林,脱胎换骨,变得彬彬有礼,举止大方,高度文明,永久于世。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张横渠先生有四句响亮的话被称为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孔子的志于学改变了中国文化史。志于学就是带领一批精英头脑对道义的探讨。孔子实施有教无类,弟子来自各个地方,行业,阶层,并坚持解放弟子们的个性,让学术有了独立的价值和地位不再是体制的附庸,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高于政统。因为孔子,知识独立了知识分子独立了。孔子提倡志于学,学者就不再充当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担当天下担当道义才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孔子给儒这个字的内涵做了质的变化。尽管孔子是儒家学的创始人,实际上儒这个字孔子之前早就有了,曾经有个职业叫儒业。孔子以后,儒从术士从六艺专家中下层官吏最后变成了价值承担者。 如今的大学早已成了职业培训场所,能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就很好了。连孔子时代的小六艺的全面发展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还有,如果有人要鼓动一帮孩子打倒孔家店,也还是要先告诉孩子们孔子是谁,生平如何。莽撞不是文明,更不是文化。
个人分类: 历史甬道|12274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ZT:十年文革间蒋介石在台湾干了些什么?
热度 6 天涯过客 2015-8-19 03:20
ZT:十年文革间蒋介石在台湾干了些什么?
十年文革间蒋介石在台湾干了些什么? 蒋介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虽然蒋中年后皈依基督教,但其思想主要以中国道统为根源。终其一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甚力,自诩以服膺和承继儒 家道统为己任。他时常以儒家道统的卫道者自居,为此不惜殚精思虑。蒋介石在台湾将传统文化平铺在了城市的路面上,台北市区几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被他重新命 名,从北往南依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典自四书五经的路名。 1966年,中国大陆发起〝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严重破坏。几乎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台湾发起复兴中华文化运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以复兴文化为名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 为了保护中华文化,并与文革运动分庭抗礼,1966年11月由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启天、孔德成等一千五百人联名发起,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即国 父孙中山诞辰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次年(1967年)七月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发起大会,蒋中正亲 自任会长,运动即在台湾和海外推行。 文复会草创之初,蒋介石事必躬亲,在他的督导下文复会,创建了众多专门机构和委员会,如学术出版促进委员会负责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轻一代普及学术 精华,前后出版了大量中国古籍书目,像《周易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孟子今注今译》等,还有《白话史记》、《白话资治通鉴》 等。 负责伦理道德发扬工作的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则发起了〝复兴中华文化青年实践运动〞,制定出〝国民生活须知〞,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诸多生活方面提出基本要 求,以期弘扬礼仪之邦的文明。经过修订的〝国民礼仪范例〞1970年正式颁行,把对青年的培养目标扩展为全社会的生活理想。 蒋介石非常重视国文和历史教育。日据时期台湾的学校禁读中国史,光复以后为了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学校坚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并重政策。蒋 介石指示:〝国文是一国文化的根基,无论学习文科和理科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中小学校国文、历史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各级学校都必须开 设《生活与伦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等,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蒋介石给各个学校共同校训几乎都是〝礼义廉耻〞,冀使传统文化生根发 芽。 蒋介石还督使教育实行经费保证和法律保证。自1969年始,台湾义务教育从6年延长至9年,这不仅提高了全民素质,有助于经济腾飞,也为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根埋下种子。而与此同时,蒋介石还通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在六十年代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政策下,台湾在当时从小学教育到大学的入学考试,以及政府的公务人员的考试,都大量强化了学习古典中华文化的相关科 目。尤其是以孔子为主的儒家学说,受到特别的推崇。原因也是因为某党当时为了政治上的斗争,进行所谓〝批林批孔〞的运动,把孔子的儒家学说打成〝反动派的 文化〞。蒋介石为了反抗某党对孔子学说的打压,在台湾成立了以维护孔子学说为使命的〝孔孟学会〞,也以复兴中华文化为教育的目的,成立了〝中国文化大 学〞,以进行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研究之任务。 就政治层面而言,国民党制造了一套中华道统的传承论述,指中国人的正统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脉相承,蒋介石即是这个道统的当代继承人, 这也是他向海内外中国人进行政治号召的合法来源;就文化层面而言,国民党也召集一批党官学者发表一系列有关中华文化的学术著作,并在学校里进行忠孝教育, 编印《文化基本教材》,让学者推行孔孟学说,并在中小学实施公民伦理课程。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对一整代的台湾学者与青年也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由于政治上鼓励文化寻根精神,台湾的学术、文学与艺术等领域中出现了不少洋溢着民族热情的佳作可以说,在大陆〝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台湾出现了一个复兴中华文化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国民政府退守台湾时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文物,都搬运到台湾来。也许是蒋先生有先见之明,如果当初没有带走这批文物,它们就极有可能要在 文革中被毁掉了。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大迁移中,可算是一件不可轻忽之事!因为这批搬运来台湾的故宫文物,可以算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精神象征,这也使得后来随 同国民政府迁移台湾的这批知识分子,能够依此护卫中华文明的精神。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逝世,其遗嘱写道:〝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为余毕生之志事。〞蒋介石逝世后,复兴中华文化的使命由其子蒋经国继承。 蒋先生以〝复兴中华文化,光复大陆国土〞为口号,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清除了日本殖民文化的影响,全面恢复了中华传统文化,使得台湾成为今日全球华人居住地区,最能承继中华传统文化的地区。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为台湾几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在岛上培植出丰富的文化土壤。在台湾不但每逢孔子诞辰岛内孔庙要举行庆典,其他一些节日社会名流均要举办诗歌雅集,普通百姓酒酣耳热时还常常吟诗唱和。 时至今日,台湾人的国文功底仍普遍强于大陆。
个人分类: 留档珍珠湾|650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蝴蝶翅膀的颜色(二)
热度 10 芳草地 2015-6-25 10:27
上文谈到因为观察者的局限性,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客观对象,因为所有的感知都与观察者有关。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悲观的想法,这就好像我们被告知我们其实是和蚂蚁一样,无论我们描述的宇宙模型多么完美漂亮,那不过是我们眼中的宇宙,真实的宇宙我们是无法真正得知的,就像蚂蚁无法认知天空中飞翔的大雁一样。《星际穿越》电影里为我们展示了想象中的五维空间,但这不过是我们的想像而已。那么为什么生物会被这样设计呢?这样的追问似乎是在询问上帝的用意,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清楚的,就是我们被这样“设计”是为了存在,不是为了求真。上帝造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而是让我们存在下去。这也许就是上帝不让人类去碰那个智慧树的原因吧。 其实了解了这一点对我们人类有一些积极的意义,那就是我们不必去纠结那个无法解决的“真”,而应该去体验享受优美的存在,在生活中寻求存在之美。比较中西方文化,我们可以发现西方人科学理性的建立导致了对真的不断追求,但中华文化却走了一条求美的道路,这与西方的逻辑符号语言与东方的象形语言使用相关。所谓语言决定思维。东方的形象艺术思维在近代常常受国人批判,认为这是我们缺乏逻辑思辨,落后西方的一个基本原因。但是这也是人类一种非常重要的求美的思存的生活方式。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发现“真“和“美”的相互矛盾和对立。比如我们说月色很美,在月色下我们看什么都很美,然而在明亮的阳光下也许眼前不过是断壁残墙。清代郭六芳的《舟还长沙》: 侬家家住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照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 始知家住画图中。 这首诗说的是我们要与观察的事物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才能产生美感。当我们遥望遥远的月亮时,我们会有嫦娥玉兔优美的神话想象,但当我们真正登上月球,看到的不过是荒芜的山石,那种神秘的美感顿然消失。这其实正说明美感的得到是和求真的对立。 唐李商隐的诗《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说的是时间上的距离感。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会有这种体会,就是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时隔数年再来回忆时,那段经历却变得非常美好。 回到蝴蝶翅膀的颜色的高考作文题,当我们求真时,蝴蝶翅膀的颜色是无色的,美丽就消失了,当我们求美求存时,蝴蝶斑斓的色彩于是就回到了我们的视野,带着这种艺术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感受幸福的存在。 http://a.tumblr.com/tumblr_lkbguzMlsX1qixod0o1.mp3
个人分类: 文史百家|10262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蝶恋花] 五月风和 用韵和众网友
热度 12 一蓑烟雨 2015-5-19 22:28
五月风和 用韵和众网友 五月风和枝渐绿, 雏燕羽丰, 自在娇音语。 试问光阴何处去? 鬓 霜 点点额纹驻。 人在红尘难自主, 独倚窗前, 默默流云数。 万里乡关天涯路, 几回梦里乘鹏顾。 Chi202 池兄雅和 五月风轻吹柳絮, 随意飞扬, 结伴同蝶舞。 问讯春愁何处觅? 绿波逐水东流去。 人在江湖身不属, 意气之争 生死皆天数。 看破红尘一步路, 心无挂碍神仙顾。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好的古诗词,用词讲究,寓意深刻,言简意赅,读之平仄音律抑扬顿挫,令人爱不释手。今人学作古诗词,难得古韵十足,然而,即便是依葫芦画瓢,也算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注:最后一句借李清照 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之意境。
个人分类: 一蓑烟雨|10693 次阅读|46 个评论
分享 美女帅哥靓丽纽约,“亲情中华”闪亮登场(组图)
热度 15 xinsheng 2015-2-13 02:40
美女帅哥靓丽纽约,“亲情中华”闪亮登场(组图)
由中国侨联主办、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承办,以中国杂技为主体的大型文艺晚会将于 2 月 13 日在纽约曼哈顿上演。此次演出是中国侨联自 2008 年起所开展的“亲情中华”全球主题巡演的一部分。担纲这次演出的是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陈迈率领的“亲情中华”艺术团,他们一行已经飞抵纽约。 昨晚( 2 月 11 日),纽约和平统一促进会 在纽约法拉盛飞越大厦牡丹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设宴欢迎“亲情中华”艺术团来美演出。 和统会马粤会长主持欢迎会,演出主办方、各协办单位代表和纽约各大媒体出席了会议。马会长致辞感谢 中国侨联走进纽约华人社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华人精神生活,为华人社区增添新春喜庆。他说,这不仅为华人华侨带来美好的艺术盛宴,对中华文化走向美 国也有积极推动作用。他希望广大华人华侨积极参加,观看表演。 “亲情中华”艺术团团长陈迈在会上发言,他感谢和统会及纽约各侨社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他还介绍说,今年中国侨联在全世界共派出 10 个团分赴世界各地慰问华人华侨,其中 5 个团在海外各地,另外 5 个 团在中国大陆,以侨民居多的福建、浙江、安徽、广西和江苏为主。中国侨联不仅有文艺团体走进华人华侨社区中来,还有中医团、书画团、武术团以及文化教育 团,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华人华侨的生活,传承华人的血脉亲情。此次“亲情中华”艺术团将由中国国家杂技团担纲出演,还有数名来自中国东方演艺团、中国广播 艺术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著名歌唱家、舞蹈家共同参与表演,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向海外华人华侨传达祖国的问候,也希望华人华侨能够有一个愉快的春节。 1. 纽约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马粤主持新闻发布会 2. 亲情中华艺术团团长陈迈发表讲话 3. 出席会议的演员及来宾 4. “亲情中华”艺术团和主办协办单位代表们合影 5. 陈迈团长、马粤会长向演员们祝酒 6. 陈迈团长、马粤会长与纽约演员代表谈笑风生 7. “干杯!” 美女演员笑得多甜 8.演员们使用自拍神器在自拍 9. 近距离看看美女帅哥。不仅长得俊,而且一个个身怀绝技!
个人分类: 活动报道|9217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并兼述满清的文化殖民
热度 3 黄种人 2013-1-14 14:51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潘启明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永乐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的年号。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任皇帝。   《永乐大典》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计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正文为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成祖朱棣赐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撰序言以纪其事。   《永乐大典》实际就是明朝初期中国全部书籍的总录。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 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 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 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编成后,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 ☆ ☆   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是解缙和姚广孝。   解缙生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明成祖朱棣很赏识他的才华,任用他主持过《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编纂。不过最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经历。   姚广孝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 年),苏州长洲人,比解缙年长34岁。姚广孝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姚广孝被明成祖朱棣请出来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第一是因为解缙编纂的《文 献大成》(《永乐大典》前身)还是遵循儒家正统,没有兼收佛道之书;第二则是朱棣听说建文帝隐姓埋名在佛寺中,要通过姚广孝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机会, 拉拢佛道信徒,以找到建文帝,根绝后患。 ☆ ☆ ☆   《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余者寥寥无几。   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衙门时,清点《永乐大典》,只剩5,000多册。20年后再清点,竟然只存800册。一部大书,几乎被偷光了。   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在教 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周树人建议和努力下,教育部咨请国务院,将翰林院所存《永乐大典》残本64册送归教育部,其中60册交由京师图书馆储藏,这是国 家图书馆入藏的第一批《永乐大典》。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后,对《永乐大典》的收集更是不遗余力。副馆长袁同礼和考订组组长赵万里等人都付出了 巨大的努力。到1934年,馆藏《大典》已达93册。   1941年,代理馆长袁同礼和上 海办事处钱存训通过驻美国使馆与美国联系,决定将这批善本再做挑选之后运往美国寄存。选取的3,000种书中有60册《永乐大典》。于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发生之前运抵美国,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1965年这批善本转运台湾,目前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放在上海的另外25册《永 乐大典》后来运回了北平(今北京)。   1943年,大连满铁图书馆的松冈洋右与东洋文库一起,从湖州刘承干嘉业堂处购得49册《永乐大典》,这些《永乐大典》一直放在满铁图书馆,直到1945年大连被苏联红军占领后,被当作战利品运往苏联。    1951年,当时与中国友好的苏联把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收藏的11册《大典》赠还中国政府。继这次赠还《永乐大典》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藏书机构也纷纷 赠还藏书;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赠还3册,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赠还52册,苏联科学院也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移赠1册。这样67册远离故国的《永乐大 典》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   1951年8月20日,著名藏书 家周叔弢 率先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并致信北图:“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随后赵元方也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捐赠 出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张元济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21册《永乐大典》赠送北图。此后,北京大学、广东文管 会,以及张季芗、金梁、徐伯郊、陈李蔼如等纷纷捐献了自己收藏的共11册《永乐大典》。   在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对文物收藏极为关注,特批专款从香港藏书家陈清华手中购回一批珍贵古籍,其中就有4册《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在收集过程中还有一 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在偶然看一幅挂历上印的珍贵古籍图片时,发现过去自己家中有一册与《永乐大典》很相似的书,因为不 知道是书名,家中就用它来夹鞋样和剪纸,而且剪掉了书中天头地脚没有字的部分。由于有从祖上因袭的敬惜字纸的传统,有字的地方都保存下来了。孙洪林把这个 情况告诉了掖县文化馆,并要求北京图书馆派人来鉴定。经过专家鉴定,这册书无疑就是《永乐大典》的“门”字韵。孙家将这部幸运的《永乐大典》捐赠给国家。 北图在收到此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做了复原。这册流落在外多年的典籍终于与其他《大典》聚合了。 ☆ ☆ ☆   1959年,北京图书馆将历年收集到原本和胶卷提供予中华书局。   1960年,中华书局将其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   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现存的《永乐大典》近八百卷,缩印精装出版。 ☆ ☆ ☆ 《永乐大典》收藏单位   1. 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222册(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册)   2. 上海图书馆(1册)   3. 四川大学图书馆(1册)   4. 台湾中央图书馆   5.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   6. 日本国会图书馆   7. 日本东洋文库(34册)   8.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9.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10.日本天理图书馆(3册)   11.日本静嘉堂文库(9册)   12.日本斯道文库   13.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1册)   14.日本武田长兵卫   15.日本石黑传六(1册)   16.日本小川广己   17.英国博物馆(10册)   18.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12册)   19.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3册)   20.英国剑桥大学(2册)   21.英国马登(9册)   22.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2册)   23.德国科隆基莫图书馆   24.柏林人种博物馆(4册)   25.美国国会图书馆(40册)   26.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27.美国康奈尔大学(5册)   28.美国波士顿图书馆   29.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4册)   30.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1册) ☆ ☆ ☆   《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 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永乐大典》共三亿七千万字;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 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 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也不及《永乐大典》的一半。 ☆ ☆ ☆   世界上所有的冲突,都是文化的冲突。   清代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将《永乐大典》的字数减半(《古今图书集成》)、种类减半(《四库全书》),完全是文化冲突的结果,是适应满清一个民族统治华夏大地的政治需要的。 ☆ ☆ ☆   马背上的民族——满清,入关之后所做的,就必然用他们的文化,代替华夏文化,他们禁止满汉通婚,强迫汉人穿旗服,强迫男人剃头梳辫子。   但面对幅员广大的国土和人数众多的国民,满清无法做到不准汉人做官,也无法做到灭掉汉文化。   康熙引进了西方文化。但没有把它本土化。   同时,康熙命皇三子胤祉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初定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雍正写序,并定名为《古今国书集成》,故冠名“钦定”。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 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 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 “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四库全书》是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   《四库全书》毕竟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乾隆借纂修《四库全书》之机向全国征集图书﹐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   乾隆皇帝利用修纂《四库全书》的良机,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让那些“蛇”主动地游走出来,然后一个个打死,最终达到了清除“不良思想”的预期目的。   由于《四库全书》由乾隆敕编,为 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记载,全毁于 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共一万三千六百卷,15万册,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除了焚毁书籍,满清还系统的对明 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 (其中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满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 改。   《四库全书》在辑佚中坚持儒家正 统观念,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佛道、戏曲、小说等概不辑录,对于牵涉违碍的言辞也毫不留情面,一概删去。有些科技方面的著作,如邓御夫的《农 历》200卷详细程度超过《齐民要术》,还有些军事方面的发明为怕洋人学去,也都丢掉,不加采录。甚至已经辑佚出的散片如《兼金合璧》、《晋史挥尘》等, 或签出的典籍《元一统志》等重要的方志类书籍,都弃置不顾,所以,这次系统辑佚古书工作留下了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同时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开馆后10年内竟发生了48起“文字狱”。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如此   据史料记载,不但在修纂《四库全书》过程中大量书籍遭销毁,而且书的主人也多因献书罹祸,在新罗织的文字狱里饱受煎熬。 ☆ ☆ ☆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根据一些近代学者,发现的宋代刻 本看,很多描绘金元屠杀的史料,在满清《四库全书》中,全部遭到了删除和篡改。最令人发指的是,满清还通过篡改文献,达到对汉民族进行诬蔑的目的。如满清 宣称,张献忠立有碑文,曰:“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但根据近年四川考古工作者,找到的张献忠碑文看,实际却 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根本没有七个杀字。这些杀字,显然是满清走狗文胡编出来的。 ☆ ☆ ☆   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中曾说,   “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 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 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 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 ☆ ☆ ☆   《四库全书》历任正总裁官(16人)   永瑢 永璇 永瑆 刘统勋 刘纶 舒赫德 阿桂 于敏中 英廉 程景伊嵇璜 福隆安 和珅 蔡新 裘曰修 王际华   历任副总裁官(10人)   梁国治 曹秀先 刘墉 王杰 彭元瑞 金简 董诰 曹文埴 钱汝诚 沈初   总阅官(15人)   德保 周煌 庄存与 汪廷玙 谢墉 达椿 胡高望 汪永锡 金士松 尹壮图 李绶 窦光鼎 倪承宽 李汪度 朱珪   总纂官(3人)   纪昀(纪晓岚) 陆锡熊 孙士毅
个人分类: 潘启明 老师|58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泪流满面
热度 14 乔雨风 2012-9-15 10:16
泪流满面 乔雨风 两首保卫钓鱼岛的歌曲, 听得我泪流满面。爱国是一种融入血液的情感, 是没什 么道理好讲的。 更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 他们是中华文化的具体传承。我们有时自己认 为是一盘散沙, 有的外国人却认为中国文化特性之一就是团结一统的观念。 我们 在春秋战国时期后统一了中国, 欧洲从那时起走向分裂, 一直到今天。 "天涯"是国内一个很自由的论坛, 平时骂政府得声音不断。 可是在民族的紧要关 头, 却超常的团结。下面是一个大概20多岁小姑娘的贴子和跟贴, 可以看出很多 人文化水平不一定很高 , 但爱国的赤诚让我更感动。 ________________ 『娱乐八卦』 刚刚和妈妈聊到钓鱼岛 大家家长想法是不是都一样 刚刚老妈给我打电话 问我吃没吃饭   然后叫我注意点 可能真的要打仗了 我们那个小城这两天很多军车路过 上面还 有大炮啊什么的   说着说着我就意外了 没想到她很赞成打仗   于是我问了个天涯上的问题 假如要求大家捐1000块钱会不会捐   结果我妈来了句 我捐2000 我爸在边上插嘴捐2W 还来了句 国都没了要钱有屁用 打仗打赢了才有命花钱   平时我娘是死扣死扣的人 自己买凉鞋就买10块一双塑料的 买除冬季以外的衣 服绝不超过80块一件 没想到在这个问题上那么深明大义   大家家长对待钓鱼岛是什么态度捏?主战还是主和?   昨晚我说,不主张打啊,不管日本怎么样,对中国不利的。   但是真的要有人敢欺负咱,咱也不怕打起来。   日本出钱买岛算什么,真打起来了我把命捐了!   我一副愤青样,我妈在旁边看着我,本以为她要说你好好的,别跟着闹事啊什 么的   结果我妈来了一句: 说得好,你上战场我送你   瞬间被老妈萌到了~~ 话说,你可就我这一个亲闺女,就没想过拉住我么?   说明,由此可证,我们的爹妈当年也是愤青啊~ 作者: 黑猫C  回复日期:2012-09-12 14:29:44   回复   我是个穷人,我没有一千块钱可以捐给政府   但是如果真打起来~我乐意上战场!!!!   别说一个岛了~一把土也不给小日本!!!!!   @我是神奇的爱玛 2012-09-12 14:28:45   我爹表示支持打,坚决打!他要带头拉着我全家上战场!我妈表示支持打! 但是我不能上战场,我爹可以自己去。。。   -----------------------------   突然觉得你麻麻好可爱   想想我妈应该也是这样的反应 作者: 秋天冬天春天夏天  回复日期:2012-09-12 15:51:41   回复   我父母那一辈都希望打起来,***现在这种状况必须“破”而“立”, 现在这种情况死不死活不活,让人更纠结……   我也希望打起来,我也可以去前线…… 作者: 马甲20122012ABC  回复日期:2012-09-12 16:44:16   回复   想起我爷爷了,我没见过爷爷,我爹10岁他就去世了。   我大姑是40年代生人,抗美援朝结束没多久就去参军了,分到北京军区。 那时候可能国际形势不好,随时有再发生战争的危险,我大姑走的时候哭着 跟我爷爷告别,说这一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我爷爷说,哭啥,就是在家 当小老百姓,也不能没骨气当亡国奴。   我爷爷一天书都没读过,小时候乡下闹灾荒穷到卖孩子为生,爷爷逃灾 走了几个月一路讨饭到城里,后来又经历八年战火,受的苦比现在的loser多 多了   一个人的气节跟他读过多少书真没有关系,看看微博上那些公知就知道了。 他们明明是体制的受益者,还整天厚着脸皮说国家多么亏欠他们,真正像我爷 爷还有所有经历过动乱年代的老人,国家亏欠他们最多,可也只有他们最懂得 国家的强大、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是多么宝贵,没有他们牺牲也不会有楼上这么 多人能有机会坐在电脑前大言不惭地当缩头乌龟。 作者: 煮不熟的汤圆  回复日期:2012-09-12 17:37:47   回复    @alvinsusu 2012-09-12 16:03:55   是我就没那么傻,国家都不是人民的,人民没有一寸土地。   就算拿回钓鱼岛关我们叉事。   死的是人民,赢了是权贵的。要死他们去   -----------------------------   知道什么叫做民族大义么?照你这理论,当年还抗神马日啊!   -----------------------------   嗯 你最聪明,比汪精卫还聪明!表将来下场跟他一样就好! 作者: 马小跳NJ  回复日期:2012-09-12 20:24:42   回复   我妈说宁愿回到原始社会都要把日本灭了。。她还要去前线帮 解放军哥哥们蒸馍馍,我说妈现在打仗可能不背着馍馍了~~ 作者: 冷楼清秋  回复日期:2012-09-12 20:37:32   回复   作者:村村通路路通 回复日期:2012-09-12 16:27:35  回复   有些个汉奸言论看着真碍眼。   张口闭口就是什么权贵,权贵怎么啦?   官二代怎么啦?那是人家爷爷辈的枪林弹雨奋斗过,流过血立过功, 才有的子孙的荫庇。   富二代怎么啦?那是人家爸爸辈的吃过苦创过业,挣下这个家业, 才有的儿女的享福。   你什么都没干,天天骂娘,抱怨老天不公平,到你的儿孙,还是吃 苦受累的命,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耕耘才有收获。不劳而获,那是不可 能的。===说的好,羡慕嫉妒没用,有本事你努力给你下一代变成富二代 作者: 三千世界的乌鸦  回复日期:2012-09-12 20:57:33   回复   我老公平时一副卖国精英样,我刚下定决心说要开打我捐一个月工资, 他居然说要捐半年的,还要上前线上战场,他是个1000度大近视文职啊, 去了当炮灰吗?也说是国将不国,所有人都不上去都往山里跑,中国就亡了, 他不能那样,搞的我都不知说啥好了 什么体系什么腐败跟我爱国没有关系,我爱的是我脚下的土地。   觉得国家不好的人,应该想着怎么为国家做贡献,改变如今的现状, 而不是把领土给别人。   虽然是和平不主站,但是咱也不怕。   大不了,咱一女性同胞就捐钱捐物,去做个后勤兵呗,懂医术懂护理的, 去救援一下伤员呗!每个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初军人吃窝窝头吃草根的日子都过来了,凭啥现在过了几年的好日子 就忘本了。   都是先人用鲜血换来的土地,一寸也不能让给岛国。 作者: 就是那眼神  回复日期:2012-09-12 21:53:19   回复   我愿意付出钞票以及生命,是因为日本狗不仅侵犯了我们的领土, 他们更是严重的看不起我国的地价!    作者: 五月茉莉清  回复日期:2012-09-13 09:21:13   回复   看的我泪水都出来了,咱们中国人还是很团结啊
2085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汉唐遗韵
热度 16 陆洋Joanne 2012-7-6 17:46
汉唐遗韵——不可没落的中华文化。ZT
个人分类: 最炫民族风|8865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4 14:45 , Processed in 0.062026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