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姜子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皖北一个生产队收入变化调查分析报告
热度 1 稻草 2015-4-15 20:02
  石破天惊,历史数据雄辩说明:农业改革失败了   ——皖北一个生产队收入变化调查分析报告   姜子牙、吕高、柴尚   安徽是农业改革的先行者,30多年过去了,安徽农民先富带后富了吗?1%的农民富了,99%的人并没富起来;1%的人过了资本主义之河,99%的人还漂在水里挣扎。安徽农业旱涝不保,农民颠沛流离,农村荒芜冷落,三农成了老大难,农业现代化越来越远……   去年中秋节,笔者遇见了家乡的一位叫腊月的农民朋友,他记忆力惊人,能把80年以来的绝大部份农业数据回忆出来。他本人也是行家里手,很有发言权。笔者为之动容,当即认真记录,认真考问,认真整理出来。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原第三生产队队长,原来的生产队会计,还有一些朋友,以求得数据的相互印证和补充。笔者务求数据的真实准确,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很久,才写成此稿。   笔者着意把这段历史以数据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沸沸扬扬的农业问题提供一个冷激止沸的全新观点。只有敢于事实说话,才能用实践检验出真理来,真理本来就是真理,不是信口开河,更不是信口雌黄!   一:变化表形成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1)笔者选取80年、90年、14年为三个时间点,这三个时期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80年没分队,为集体性质;90年为单干时期,农民税赋较重,民怨沸腾;14年,农业免税,有各种补贴。   (2)当地农民午季以种小麦,秋季以种玉米、大豆为主,80年栽白芋(红薯),90年也有种麻的(2000年后渐少了),笔者以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大豆、玉米为成本核算对象。   (3)国家是按地亩课税或补贴。为了能够比较确切反映农民收入,不按人头,按地亩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这样也便于统一核算。老三队按地亩国家标准660平方。同一乡镇,地亩有大小,所以产量有差异。   (4)90年以后才有收割机,才使用除草剂。80年为人工收割、除草,人工按工分折价计算。表中1分按0.81计算。   (5)秋季作物一般为玉米、大豆,一块地一般不能同时种这两种作物,玉米收入高,就以玉米为秋季的成本核算对象。   (6)笔者家乡为淮北平原,粮食主产区,研究农业问题,有特别重要的代表意义。这个老三队当时在公社中是比较先进的,分队前最后的工分,1分值1角。社员从来不吃粗粮,连玉米面也不吃,当时副业搞得好,为模范生产队。82年以后才开始分田单干。   (7)80年与90年以后的分配方式不一样。前者为集体统一分配,平时按工分与人口相结合,各占一半的原则分配实物,体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粮食多得吃不了,公社不让多分,中秋节、春节每人分50斤,作为一种自主分配。年终分红,现金只按工分,体现多劳多得。家里劳动力多的,可以分到100元至200元。90年后单干,为自负盈亏。   (8)80年时,这个生产队土地共计234亩。收成不好的情况下,不交公粮。变化分析表中的数据为正常无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内容。   (9)午季上交小麦每亩100斤,秋季上交白芋干子(红薯),每亩50多斤,7分钱一斤。正常年份,也有一些生产队秋季不交公粮。90年,这个三队全年每人上交提留340元,每人13.5亩地。每亩上交251.85元。   (10)生产队长,哪活重,干哪活,带头干。能吃一顿饭,算是落的,所以才有这样重的分值。抬水吃的和尚在这里看不到。实际上抬水吃的和尚饿死不亏。   (11)变化计算表不仅能反映出农民的成本、收入、利润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反映出农业生产资料与人工费价格的上涨幅度情况。   皖北某生产队改开以来农业成本收入变化表      二:变化表数据分析   (一)生产资料价格变化情况   (1)尿素   80年:47元/袋(100斤),90年:62元/袋(100斤),14年:120元/袋(100斤)。   80年到90年,尿素上涨31.91%,80年到14年上涨155.32%,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最大,93.55%。   (2)复合肥   80年:38元/袋(100斤),90年:120元/袋(100斤),14年:200元/袋(100斤)。   80年到90年,复合肥上涨215.79%,80年到14年上涨426.32%。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66.66%.   (3)麦种   80年:0.8/斤,90年:1.4/斤,14年:2.5/斤。   80年到90年,麦种价格上涨75%,80年到14年上涨212.5%。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78.57%.   (二)每亩成本变化情况(不含晒,田间运费,仓储费等)   (1)小麦   80年:123.82元/亩,90年:323.8元/亩,14年:652.5元/亩。   80年到90年,小麦成本每亩上涨161.5%.80年到14年上涨426.97%。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101.51%.   (2)玉米   80年:61.4元/亩,90年:162元/亩,14年:265元/亩。   80年到90年,玉米成本每亩上涨163.84%.80年到14年上涨331.6%。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63.58%。   (3)大豆   80年:26.6元/亩,90年:115.5元/亩,14年:230元/亩。   80年到90年,大豆成本每亩上涨334.21%.80年到14年上涨764.66%。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99.13%。   (三)每亩产量变化情况   (1)小麦   80年:650斤/亩,90年:650斤/亩,14年:750斤/亩。   80年到90年,小麦产量每亩提高为零.80年到14年提高15.38%。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15.38%。   (2)玉米   80年:650斤/亩,90年:750斤/亩,14年:850斤/亩。   80年到90年,玉米产量每亩提高为15.38%.80年到14年提高30.77%。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13.33%。   (3)大豆   80年:200斤/亩,90年:200斤/亩,14年:200斤/亩。   80年到14年,大豆每亩产量均无变化。   (四)主要粮食作物售价变化情况   (1)小麦   80年:0.4元/斤,90年:0.6元/斤,14年:1.15元/斤。   80年到90年,小麦售价提高为50%.80年到14年提高187.5%。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91.67%。   (2)玉米   80年:0.35元/斤,90年:0.6元/斤,14年:1.1元/斤。   80年到90年,玉米售价提高为71.42%.80年到14年提高214.29%。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83.33%。   (3)大豆   80年:1元/斤,90年:1.5元/斤,14年:2.4元/斤。   80年到90年,大豆售价提高为50%.80年到14年提高140%。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60%。   (五)每亩盈利变化情况   (1)小麦   80年:136.2元/亩,90年:66.2元/亩,14年:210元/亩   80年到90年,小麦每亩盈利下降为51.40%.80年到14年提升54.19%。其中90年到14年提升幅度为217.22%。   (2)玉米   80年:166.1元/亩,90年:288元/亩,14年:670元/亩。   80年到90年,玉米每亩盈利提升为73.39%.80年到14年提升303.37%。其中90年到14年提升幅度为132.64%。   (3)大豆   80年:173.4元/亩,90年:184.5元/亩,14年:250元/亩   80年到90年,大豆每亩盈利提升为6.4%.80年到14年提升44.18%。其中90年到14年提升幅度为35.5%。   三:数据分析总结   复合肥是化肥的主体肥料,80年到14年价格上涨426.32%,实际上也就是货币贬值的最好反映。   小麦每亩成本80年到14年上涨426.97%。玉米每亩成本80年到14年上涨331.6%。大豆每亩成本80年到14年上涨764.66%。这说明农民为什么辛辛苦苦,到头来,劳动成果都被上涨的物价稀释了,被超发货币稀释了,被没有税收却从种子、化肥、农药的环节收缴走了。   注意,这种货币、物价、税收三个管子吸取农民的血汗钱,是在粮食产量没有多大提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小麦产量80年到14年提高15.38%。玉米产量80年到14年提高30.77%。80年到14年,大豆每亩产量均无变化。农民的生存境况能不雪上加霜吗?   小麦售价80年到14年提高187.5%。玉米售价80年到14年提高214.29%。大豆售价80年到14年提高140%。只有玉米价格提得相对高些,小麦大豆的价格提高远远赶不上成本上升的幅度。   小麦每亩盈利80年到14年提升54.19%。玉米每亩盈利80年到14年提升303.37%。大豆每亩盈利   80年到14年提升44.18%。从每亩盈利的提升度可以看出,只有玉米高点,小麦与大豆提升有限,这种提升,是在可怜的产量与可叹的价格上获得的。14年小麦每亩盈利仅仅210元,大豆仅仅250元,玉米也只670元,何况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也难相当于80年的20元、70元。   如果再不给点补贴,农业真的就难以为继了。可是这每亩补贴101.58元对于人均拥有土地一亩多的农民来说,对于无数失地农民来说,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难怪农民胜利大逃亡(背井离乡打工)。   四:分配结果   80年:小麦每亩盈利136.2+玉米每亩盈利(从高)166.1-上交午季小麦100斤*0.4-上交秋季白芋(红薯)干子50斤*0.07=258.8元/亩。   90年:小麦每亩盈利66.2+玉米每亩盈利(从高)288-每亩提留251.85元=102.35元/亩。   14年:小麦每亩盈利210+玉米每亩盈利(从高)670+补贴101.58=981.58元/亩。   80年尚且能得到258.8元/亩,90年仅得102.35元/亩。14年可得981.58元/亩,但是,钱已严重贬值,远不及80年的258.8元/亩。   如果不打工,农民真的混不下去:   教育支出:幼儿园学费1700,小学学费160,初中,800,高中,2500,如果上了大学,家庭将会负债累累;生活支出:3、4口之家,水电费每月100,汽,50;往来出礼:200最低。如果不生病,就烧高香了。   六:结论   农业产量的有限提高,积极性收效甚微,关键是化肥的作用。黄淮一片,盐碱地很多。80年以前,化肥没有广泛使用,化肥与盐碱地中和之后,产量才得以提高。70年代后大兴水利,大搞良田基本建设,这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特别是甩掉贫油帽子后,衣被用品几乎全是化纤,代替了棉花,农田极大地解放出来,才解决吃饭问题。   管理成本太高,利用人的私心只能一时有效,不能长久。一家一户作业,不能展开,效率低下,抗灾害能力极差。   分田单干,打断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机站,供销社,乡镇企业,土崩瓦解,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14年夏季大旱,苏鲁豫皖庄稼枯死连片,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报复惩罚麻木的人们),现代化,遥遥无期。(86年一邻居向笔者苦诉,用某人假种子,十亩田颗粒无收,笔者帮助投诉,并无音果,仰天长叹。)   农民难以安身立命,安居乐业,对农业不感兴趣,不愿投入。外出打工,四处流浪,经常拿不到钱,终究不是出路。留守儿童,村庄荒芜,黑社会昌獗,社会问题严重。   中国现在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消费总量)达12.9%,自给率不足80%,中国人正越来越不能养活自己。单干不能解决问题,补贴也不能解决问题,流转更会带来天大的问题, 除非重建创新集体经济,走南街村,华西村的社会主义道路,十指纂紧,合抱成团,让人为分割的土地真正集约解放出来,让人力资源能量释放出来。   否则,农村土地——社会主义残余,只能沦为资本的乐园,几千万烈士的血岂不白流,历史周期律又要重现?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清明祭祖】百家宗师姜子牙
热度 10 RidgeWalker 2014-4-3 00:55
【清明祭祖】百家宗师姜子牙
千年的岁月抹平了甚或冲涮了许多当年波澜壮阔的史实。到了今世,提到中国文化,人们似乎只记得孔孟之道儒家教诲了。孔子孟子真是标新立异创立了一家学说的天才奇人么?如果不是空穴来风,孔孟之道师承何人?这些,似乎很少有人提起,或者正在遗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绝非儿女们自吹自擂的夸张之辞。从部落到帝国,从野蛮到文明,从理直气壮的鼎盛年代到苟且偷生的近世,几千年从手指间滑落,其中亦挟持着泪的洪流,血的凄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喂养了亿万万儿女。神农氏,伏羲氏,为了儿女和部落之生存,手把手地驯化着教导着 胼手胝足的先人 ,从猿到人,从树顶窑洞到土坯房飞檐走壁的进化,每一步的艰难都领先着散落在这个星球上的众多部落。我那在黄土里刨食的祖先哦,我的农耕能人匠的先辈哟,他们排列儿女,保护家园和劳动成果,中华有了国家的概念,才有了这世代不息。 丰沃的土地,绝佳的风水,千年的造化,钟灵秀,育精英。从胼手胝足到博士学子那是几万年的孕育,几千年的造化哦。中华第一相,千古奇人姜子牙就是一个民族大树上结出来的第一颗硕果。 姜子牙本名姜尚,出身望族,吕姓家族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那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而子牙本身半生潦倒,曾寄居商汤之都朝歌城南,以卖笊、面、牛、酒及贩猪羊为生,惨淡经营,穷困不堪,以至于妻子亦弃他另嫁。朝歌街头,精通道家学说的姜尚当过算命先生,也谋了个下大夫之职,却见不得商纣王帝辛荒淫无道,遂隐居于西岐的渭水南岸举无弯钩之杆,离水面三尺钓鱼。被当时的西伯侯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所得,留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著名典故。太公钓鱼不为鱼,旨在传言西伯府,子牙鱼钩钓着了丞相位。 (此图来自网络,其余均为本人拍摄) 商周交际是中华文化千年铁树开花的大季节。周文王利用被帝辛囚在羑里的时间 完善了古迹斑斑的八卦学说,周易也就是《易经》,对后代百世影响深远,至今仍然活力无限。 另一则成语故事也由姜子牙唱主角。话说 子牙拜相之后,昔日嫌穷另嫁的妻子寻到了相府,媚笑奉承,意在重续前缘。子牙仔细聆听,从头至尾未曾开口,等到妇人把婉转之意说到直白,子牙端出一盆水,泼向庭院。从此,中文里就有了覆水难收的表达方式,既含蓄,又明了。 集千家学业,万世灵秀的姜子牙,真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智者。中华民族之造化哪,生出来一个罕见的文武双全的干才。与其说西伯侯厚道,爱民如子,得民心,顺天意,灭纣王,立西周,倒不如说姜子牙手持黄钺,胸怀万卷,呼风唤雨,遣兵派将,塑造江山,决胜于千里之外,立改朝换代之奇功,著万卷奇书,映照一方族类。 朝代更迭不算稀罕,而让一族文化就地升华,让世世代代荣光不息的智者确属罕见。一个人集亿万人之万年智慧,任意挥洒,巧妙发挥,实践真知,姜太公不仅是齐国(太公望封地)的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姜尚的崇高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其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不难想象,齐国孙武创孙子兵法,鲁国孔丘创立儒家,鬼谷子炫耀纵横捭阖,等等,等等,无疑这些分支细腻,精确完美的知识体系对中华文化细节的雕刻贡献巨大。只是,儿女后代不应该忘记,诸子百家都师承太公,人人应该尊太公为祖师爷哩。是谁曾经在塬上挥袖,水边深思,引领子民营造了一个泱泱大国,高屋建瓴,层次分明,世代相接? 在皇权交替的文化里,姜太公堪为丞相之楷模。后世卓越之相,管仲(春秋之齐国),诸葛孔明(蜀汉)等人都继承了子牙风范,大智慧,大胸襟。当然,也有人把唐初之房玄龄,南宋之文天祥纳于杰出丞相一列,甚至上个世纪的周恩来。但是,姜太公,管仲和诸葛孔明的文武英才,堪称高峰,而姜太公是源头,是闯先河的奇峰。 我们都是孩子啊,清明时节,不忘为祖师爷上香。太公承前启后,大禹治水一般疏通了一条文化巨流,哺育浇灌的世代依然英姿勃发,傲立于这个星球。 黄历4812年,农历甲午年,公元2014年清明祭奠
个人分类: 历史甬道|20832 次阅读|4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03:39 , Processed in 0.025769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