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湾口 新闻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最远直航 公里成都与世界 越飞越近(组图)-搜狐滚动

2014-10-2 03:01| 发布者: 新闻速递| 查看: 35| 评论: 0|来自: sohu

摘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飞工人正在制造飞机。(翻拍成飞画册)从一条泥面跑道到内地航空第四城  如果要探究成都航空枢纽的雏形,时间应回到1938年。那时的成都双流国
最远直航 公里成都与世界 越飞越近(组图)-搜狐滚动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飞工人正在制造飞机。(翻拍成飞画册) zzwave.com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飞工人正在制造飞机。(翻拍成飞画册)
从一条泥面跑道到内地航空第四城 zzwave.com
从一条泥面跑道到内地航空第四城

  如果要探究成都航空枢纽的雏形,时间应回到1938年。那时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还被叫做双桂寺机场,一条泥面跑道承载着小型双翼飞机的起降,也承载所有四川人最初的蓝天梦。

  1954年,双桂寺机场划归民用,并更名为“成都双流机场”。1957年,成都民航飞行正式由广汉机场转至双流机场,并开辟了成都至北京、太原、西安、重庆、昆明、贵阳、南充等航线。

  伴随着国力强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经多次扩建,打造成为如今的航空枢纽。航线也从最初的国内航线,朝着“开美、加欧、通中、达澳、盖亚”的目标步步迈进。今年6月11日,成都直飞旧金山航线,将成都航空枢纽最远的飞行距离刷新至11000公里。

  成都越飞越远,但与世界的距离却被拉近,到旧金山只需14个小时、伦敦11个小时、法兰克福9小时……

  ·空中枢纽·

  15万飞机起降今年已运送2140万人次

  在今年国庆65周年前夕,成都机场已经累计实现飞机起降15.5万架次,累计同比增长8.8%;旅客吞吐量2140.1万人次,累计同比增长13.1%,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机场中,增速位居第3位,预计 2014 年将突破3750万人次。

  特别是国际及地区客运业务增势强劲,实现旅客吞吐量172.7万人次,同比增速超过30%,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在中西部机场中位居榜首。

  成都,已成为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进出西部最重要的空中中继站,往返欧洲、南亚、中亚的最佳中转驿站,进出西藏最重要的通道。预计到2020年,成都地区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

  ·飞往全球·

  73条出境航线最远直航11000公里

  广播里会用中英双语播报最新的国际航班情况,身着商务西装的金发男子拖着行李箱从你身旁快步走过,来自中东的妙龄女子则戴着面纱,神秘又惊艳……这是联合国吗?不,这里是天府之国成都,这里是中国内地的第四大航空枢纽。

  73条出境直航航线,成都已经变成四通八达的航空枢纽,国际航线不断深入到中东与欧洲,甚至美洲。在外航眼中,成都航空枢纽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亚洲航空长途公司CEO亚兹然奥斯曼选择用数据说话。他回忆,其实从2009年开航以来,成都至吉隆坡航线也经历过一段市场培育期,“第一年,我们的上座率只有75%—77%。但是从2011年开始,上座率节节攀升。”据统计,2011年,成都至吉隆坡航线上座率超过80%;2012年上座率即达到80%—90%,旺季时更是超过90%,“这样的上座率在亚航长途所有长途航线中,可以排名前五。因此我们才顺势而为,做出加密航班的决定。”

  成飞一家三代见证三代中国战机

  9月22日,成都西郊黄田坝中航工业成飞工厂内,细雨蒙蒙。

  对于很多成都人来说,黄田坝是个神秘又怀旧的地方。人们深居简出,恪守着80年代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二八自行车、冲锋号、老式集体广播……一代人的记忆在这里完整地保留着。

  对于我国航空事业来说,这里走出了屠基达等一批航空人,以及歼5系列、歼7系列、枭龙、歼10等足以跻身时代第一梯队的战斗机。从第一代战机到二代战机,如今发展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成飞发展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付出和梦想。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今年63岁的中航工业成飞普通工人王继军一家,聆听一家三代与战斗机制造的故事。

  见证歼教5试飞

  1958年,王继军一家从湖南株洲举家迁来四川。当时的“132厂”成立后,很快开始了发家机歼-5甲的研制。1960年春调入成飞厂的屠基达被任命为歼-5甲飞机的主任设计师。后者也成了成都飞机厂乃至我国航空事业的重要奠基人。

  创业初期总是很艰难的。歼-5甲没有设计图纸和生产资料,只有两架实物飞机和全套歼5图纸和工装。飞机外型和结构是按飞机实物严格测绘的,强度计算、外载荷计算、静力试验任务书和技术条件等,则是按自行设计方法自己制定的。“可以说,发家机型完全靠着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靠仿制测绘生产出来的。”王继军的父亲王福生,当时还亲自参与过歼5系列战斗机的木模工作。

  “那个时候小,纪律没现在严,小孩可以随便到工厂闲逛。”王继军说,60年代,歼教5出来了,试飞就是在大院里的成飞机场,飞机在主跑道跑。我们一帮小孩在副道上远远地跟着跑。跟真机的亲密接触,更是坚定了他儿时的梦想。

  作为工厂自行改型设计的首架歼击教练机,歼教5型机的成功首飞,也标志着成飞的军品生产由测绘仿制转变为改型试制。

  搭起歼7“骨架”

  1975年,王继军在成飞参加了世界第二代战斗机中的经典名机—歼7的制造。“制造飞机要求之高。我光当学徒就当了三年。”王继军的工作就是加工制造飞机的主梁和大梁,作为飞机的连接件,相当于飞机的“骨骼”。“机械加工时对于工艺和公差要求相当精。公差必须要控制在6丝、7丝范围内。”一根头发是7丝,这种误差是个什么概念?

  王继军说,一根梁在制成成品之前,用千分尺测量数次。稍有误差,便被判定为超差品或者报废品。经过王继军的手,他成功搭起300多架战斗机“骨架”。如今,“成飞造”战斗机进入了歼10时代。王家的第三代,今年33岁的王磊正是歼10 一线工作的一员。“一家三代,几十年,可以说,我们家是跟成飞一起成长起来的。”王继军说。

  ·空姐说变化·

  当年一张机票值数月工资如今乘机出行可说走就走

  “深蓝色的外套里,加一件白色衬衣,再在领口系上蝴蝶结,那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空乘制服。”四川航空资深乘务长杨茜,总能回想起当初的稚嫩模样。

  光阴一晃21年,杨茜身上的制服,变美了,修身了,甚至有了旗袍的式样。而她身后的成都航空枢纽也换上了一袭至美华服,航线发展到上百条,一头聚拢在成都,另一头分散在世界各地,如烟花一般绽放出灿烂华彩。

  1993年7月份,19岁的杨茜第一次上机服务,执飞机型为图154。那时候成都机场地盘很小,每天的航班量也不大,主要是早上两个航班飞北京,一个航班飞上海。

  90年代初,能坐一盘飞机的乘客称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当时一张机票价值好几百块钱,我爸爸的工资一个月也才100多块钱。”杨茜说,“现在不一样了,坐飞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早已成为现实。”

  杨茜刚刚进入川航时,整个空乘队伍不超过100人,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2000人,“在19岁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绝对想不到会有这么多人将来会选择飞机出行,会有这么多国际航线会选择在成都开设航点。”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胡镪文张想玲

  摄影吕甲制图杨仕成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3-28 23:22 , Processed in 0.028358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