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稻草的个人空间 http://www.zzwave.com/?89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要吃米找万里???骗人的?

已有 1687 次阅读2015-7-15 17:07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随笔评论| 统计局, 万里, 国家, 粮食

看如下国家统计局数据,就可以看出:“要吃米找万里”,这是一句历史的谎言,骗人的。


年度 粮食产量(万吨) 人口(万人) 人均粮食(公斤/人)

  1965 19453         72538     268.1766798
  1966 21400         74542     287.0864747
  1967 21782         76368     285.2241777
  1968 20906         78534     266.2031731
  1969 21097         80671     261.5190093 
  1970 23996         82992     289.1363023
  1971 25014         85229     293.4916519
  1972 24048         87177     275.8525758
  1973 26494         89211     296.981314
  1974 27527         90859     302.9639331 
  1975 28452         92420     307.8554425
  1976 28631         93717     305.504871
  1977 28273         94974     297.6919999
  1978 30477         96259     316.6145503
  1979 33212         97542     340.4892252 
  1980 32056         98705     324.765716
  1981 32502         100072     324.786154
  1982 35450         101654     348.7319732
  1983 38728         103008     375.9707984
  1984 40731         104357     390.3044357 
  1985 37911         105851     358.1543868
  1986 39151         107507     364.1716353
  1987 40473         109300     370.2927722
  1988 39404         111026     354.9078594
  1989 40755         112704     361.6109455 
     --------------------------------------
  从上表可看出,中国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毛泽东艰苦奋斗解决好了农田基本建设,在1972年袁隆平的
杂交水稻实验成功,1972年李振声的杂交小麦实验成功,和1973年启动化肥厂建设成功后,中国农业才出现质的上升。并不是因为承包的原因。
       大集体最后一年也就是1979年的粮食产量是33212万吨,而大包干的80年代的粮食产量除了83、84较高外,在80、81两年的粮食产量还明显低于79年,而85至89年期间的粮食产量并不比大集体时代的79年有多少明显的增长。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毛泽东在1973年启动的43计划中的13个大化肥项目竣工投产,大包干的80年代的化肥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则是其间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当年的资料显示,一公斤尿素可使粮食产量提高4斤左右。由此可见,包产到户并非是人们吃饱的主要原因。大包干的第一年1980年,中国粮食产量实际比1979年净减产1156万吨,大包干的第二年1981年,比1979年少71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农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严重阻碍。这种封建小农经济模式,与现代大农业相比,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国家每年用于农业的补贴,是一个非常宠大的数字,正如财政部长所说还不如从国外直接购买低价粮。这也是中国农业陷入三农问题困境,不能自拔的根本原因。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稻草 2015-7-16 10:20
看看下面这些没有搞承包的,现在仍然是集体的村,发展如何?这也从反面证明,家庭承包并不是解决吃饭问题的原因。

  1、华西村

  原叫华西大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我国农村的先进典型,毛泽东同志早在60年代末,看了中央研究室有关华西社队企业的调查报告后,就有了批示,说“这是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我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如今,华西村在传统工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洋工程、金融、旅游服务业,与4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成功实现经济转型。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可用资金35亿元,人均纯收入8.5亿元。,这里更像一个农业旅游景区、一个工业园区、一座小城市。家家拥有设施现代化的别墅、较高的收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医疗条件和生态环境,这里的农民感觉自己生活在“人间天堂”。
  领头人吴仁宝在叙述华西为什么能发展时说:因为,我们有一个信仰,就是信仰共产党,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始终坚持爱党、爱国、爱集体。坚持集体经济决不动摇。时刻不能忘记学习毛泽东思想。毛主席是人,而不是神,但是毛泽东思想胜过神。对于集体还是个体,吴仁宝的经验是这样的:
  “凡是哪个村把集体经济搞好的,这个村的党组织就有权威。像华士村,在镇上被个体户团团包围,但老百姓非常信仰集体,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党支部不要搞个体,还是要把集体经济发展好!集体经济到底好不好呢?应该说,集体经济本身是好的,但在‘转制’、‘转私’的影响之下,有不少人把集体的钱捞光了,转到个人腰包里去了。
  我记得,在六十、七十年代的时候,每个村都有集体资产。为什么发展到现在,有的村一点资产也没有呢?甚至是资不抵债呢?我看,这主要是那里的人缺少了信仰,缺少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有人对信仰有了失落感以后,往往就会贪赃枉法。
  这些信仰的动摇,很有可能会发生危机,造成坐牢,甚至被枪毙。最后,就造成了对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的不关心!现在有些人,人在党内,心在党外;居住在中国,心在美国。像这样的现象,很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
  2、大寨村

  即原来的大寨大队。大寨从单纯农业经济走向了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到2010年底,大寨集团资产总额达4.7亿元,从业人数达1243人,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达到2879万元。大寨现有20多个旅游景点,是山西省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大寨集团公司成立后,大力推进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寨已成为30多种商品的品牌。
  大寨经济总收入在近20年间增长了近200倍,500多人的小山村成了名符其实的亿元村。现在大寨的人均收入12000多元。大寨人住进了二层楼房,享受着现代交通和通讯带来的便利,享受着集体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从1993年开始,老人们按月领取养老金,孩子们上学不用交学费,考上大学发给奖学金,农户建房村里给补贴,农民种地村里实行“五统一”,全体村民就医有了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还可以领取1000元的公益金。
  3、周家庄

  1982年,在全国政策性、强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压力之下,周家庄人摁下红手印明志保留人民公社,义无返顾地选择继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共同富裕道路。据说,当时的支部书记雷金河向当时的河北省领导写下保证书:“不分包到户,社员的收入可以高于分包到户的农民。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他公社好,我们就将地分了。”
  30年来,周家庄农工贸齐头并进,已有9家大型集体工业企业,并有许多形成规模的农贸加工、养殖基地和文化服务业等。从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所有乡民享受免费医疗、教育、住宅等10多项福利或补贴,而且福利范围和水平在不断扩展和提高。当初,从公社出走搞单干的几户人家又纷纷回到了公社的大家庭。
  4、官桥村

  被称为“神州第一组”。联合国官员实地考察后,竖起大拇指赞叹:“这里同美国的农村相比,毫不逊色!”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800余户、3020人,在组长周宝生带领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办集体企业,1993年成立田野集团,如今拥有一批高科技的企业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达到22.5亿元,2012年的集体收入达12.5亿元,人均纯收入4.2万元,村里已有好几个工业园,许多村民都在家门口就业。
  官桥八组设立了村民子女教育、生活费专项补助,村里的每个孩子从出生之日到高中毕业,组里按月发放1000元的教育、生活费补助;村民子弟上大学,按照大专每年1.5万元、本科2万元、研究生2.5万元发放教育、生活费补助。
  村民都办有社会保险;对于一些每月退休养老金低于2000元的老村民,差额部分由组里补足;每年组织村民免费健康检查,建立大病医疗基金,治疗大病费用可报销90%以上;每年组里给每名在岗村民发送1.5万元岗位补助……早在2009年,田野集团就整合资金1.8亿元,启动了支持官桥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分散居住在方圆3公里内的800户农民,将统一迁入官桥新村小区。2013年已有300多套住房建成交房。
  5、南岭村

  深圳南岭村社区一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集体分配制度,发挥好村民工作积极性和为集体奉献的精神,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2.77亿元,比上年增长2.5%,村民分配增长10%。发年终奖1200万,其中1181万元授予了上百名退休人员,退休人员最多的可以获得奖励20万元。
  节后每名劳动力再分6万。随着中心大厦等旧改项目的全面落成,社区为全体村民分房,其中分给村民的房子最大250平方米,最小的180平方米。
  6、航民村

  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具有强大的集体经济。该村航民实业集团如今拥有25家企业,2012年实现产值96亿元,利润4.5亿。作为集体资产,除了村集体拥有51%股份外,剩余部分量化到村民,职工和经营管理骨干,每年进行分红。全村建起几十栋排列整齐、红顶白墙的三层欧式别墅,1080名村民就住在这里。
  象这样300平米的“豪宅”是村里统一规划、建成后仅以26万的价格卖给村民的。作为村民,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的所有学费都将由村里承担,一旦他考上大学,除了每学期8000元学费报销外,还将获得1万元奖励和每月200元的生活补贴。
  村里在1996年投资1600万建了这个集影剧院、运动场所、图书室等设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2013年预计产值大概在46亿,董事长朱思宝宣布下一步要成为“百亿企业”的目标。此外,航民集团还经营纺织,海运,为了企业供电甚至自办了热电厂,同时把成本6毛钱一度的电以3毛的价格卖给村民。
  “这儿福利好,生活开支非常低”,除了用电,居民用水1.6元的进价只收5毛,大米也是5毛一斤,农场还免费把鱼,肉,鸡等副食分发到村民手中。虽然物质富足,却不难注意到这里的村民仍留有一丝土地情结,很多人家在自己别墅的院子里辟有一小块菜地。
  村集体也留了800亩农田交由26个人进行现代化机械耕作,虽然每亩地需要补贴500元,却仍执着地坚持粮食自产自足,表达着农村人与土地的特殊情感。令人向往的新农村典范――实现集体富裕的航民。
  7、洪林村

  湖北省洪林村1975年在全县第一个通高压电,不仅解决了全村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向国家提供100多万斤原种粮。在1978年村民就实现了自来水到户。在1980年前社员们就实现了自行车、沼气池、电风扇“三个一到户”。
  1981年,在贯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中,当时一些父老乡亲对大队党支部书记说:“不能分,不管上面怎么压,坐牢我们替你去坐;不能替,你坐牢了,我们替你送牢饭。”在方问和道路确定之后,大队党组织制定了“稳农兴工、工农并进”的发展举措。
  在八十年代的十年间,在原来棉织厂基础上又先后建起了砖瓦厂、棉纺厂、麻球厂、服装厂等10多家企业,全村逐步实现了由农业型向工业型的转变,大大壮大了集体经济,完全消灭了贫穷。1985年村民就有了电视机,住上了楼房,是全省第一个电视化和楼房化村。全村还实现了吃水、用电、医疗、理发等“十不要钱”的福利待遇。
  现在全村己拥有农工商企业19家,分属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水产养殖、粮油加工、餐饮娱乐等八大行业,资产总额达2?8亿元。迄止2003年,全村实现利税2100万元,村民人均分配控制在5500元。近几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成为荆楚大地上的一颗社会主义新农村明星。
  在首先富起来之后,洪林村积极帮助周围村脱贫,共与周边108个村支部建立了互联关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百村互联网络。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各方面,给他村以支持和帮扶。到目前为止,已帮助34个村脱贫致富,18个后进村跨入了先进行列。
  8、兴十四村

  黑龙江省西北部甘南县兴十四村,从七十年代后开始使用拖拉机开垦,并逐渐走向机械化生产,使耕地面积、改土造田规模更加迅速扩大。在坚持集体富裕的前提下,1985年建起一座日处理10吨鲜奶的乳品厂,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1988年建成了一座以玉米为原料年产1500吨、创产值5000万元的甜蜜素厂。
  之后又陆续建成了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3家企业,组建了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现已发展成为幅员3.3万亩,其中耕地1.68万亩、树林1.13万亩、草原4000亩,198户村民、956口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耕地由18人承包经营,仅有2%的农民从事种植业生产,98%的劳动力成为二、三产业工人。全村人工种植松林1.13万亩,森林覆盖率34.2% 。
  2006年全村总收入达到7亿元,总资产达到10.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5万元。 兴十四村的经济发展直接带来了村民的收入迅速增长和共同富裕的实现。从住房变化看,1981年实现了砖瓦房化,1982年成为彩电村,后来又发展到普通的“小二楼”。从2002年开始,先后建了136栋单体花园式别墅住宅,大部分村民住上了别墅。
  每栋别墅面积是196.6平方米,平均每人50-60平方米,每栋平均35 万多元,户均拿10万元,村集体补助20多万元,产权归个人。还建了村小学校、卫生所、三星级宾馆、村史展览馆和休闲广场等。村民享受合作医疗待遇,生活方式实现了城市化。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兴十四村自70年代以来,先后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表彰奖励100多次。其中,1979 年受到国务院嘉奖,1994年村党支部被黑龙江省委命名为"奔小康红旗村党支部",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2004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生态建设文明村",同年被国家评定为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2005年被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评定为"国际生态产业示范基地",被联合国机构确定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佳范例",同年还被中央文明委评定为"全国文明村镇"。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国十大特色村"、国家级"巾帼示范村"。被誉为全国闻名的"龙江第一村"。
  9、阳山庄

  是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的一个村庄,东眺黄河,西依荆山,南靠郁水,北临东门,108国道依村而过,全村共436户,1901人。现已以”亚洲第一汽车村”而名扬天下了。
  阳山庄现有大小汽车782辆。几乎每户有两辆汽车、一台电脑、几部手机、几台电视.农民们住进了宽带网接入的花园楼房,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人均年产值一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04年上交国家财政各种税费4000多万元,平均每户上交各种税费10万元。2000年至今荣获“韩城市企业纳税二十强”、“中国工业矿业效益十佳企业”、渭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军民共建点”、“法律服务保护单位”等称号。
  达到今天这种状况,当然是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的路的。
  阳山庄在2000年前也实行了分田到户.那时,村里几乎没有集体经济,除了几家开矿的人,绝大多数人仍然很穷,大多数村民人均年收入才几百元。
  后来,村两委会为了兴村富民,一班人走山西,下河南,实地考察、论证,在十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三十万元,于一九九三年秋建起了第一家选矿厂。 1993年起步办矿时,村上大多数人不理解、不支持.村上当时没钱,村委会主任高民权个人用身家性命做担保,在外地的亲戚和熟人处借了30万元。当时一些人说风凉话:赔了是集体的,赚了是高民权个人的。
  但是,高民权坚决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斩钉截铁地说:赔了是我个人的,赚了是集体的。这是因为,高民权受过长期的毛泽东思想的培育并有个身为老共产党员的好父亲.他的老父亲是个退休教师,一辈子为人师表,一直给高民权灌输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毛泽东思想。
  在集体矿山的带动下,全村发展起了60多家私人采矿点。但是,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私矿与集体争利,村民收入不平衡,贫富差别不断扩大。私营矿主一心挣钱,不考虑持续发展,乱采乱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还经常为争矿而发生恶性事件。有些矿主赚了钱,但不给集体交承包费,偷税漏税,还用钱勾结黑社会势力,打、杀、威胁干部。2002年2月,中央信访局批转了朱熔基总理批示的包括阳山庄矿在内的污染急待治理的文件。
  怎样才能彻底整顿呢?村长高民权、支书程兰生日夜苦思.终于,他们组织80名党员、干部到河南南街村和宝鸡市岐星村参观学习.这两个村庄集体办企业,统一经营,达到共同富裕的经验使他们身受启发。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座谈访问,村两委会最终决心排除各种障隘,彻底废除承包制,走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当时,私营选矿厂资产已高达两千万元。当时阳山庄人感到不可思议,上级政府部门更感吃惊。面对着少部分人的诽谤、责骂、威胁,背负着2500万元的债务,村两委会终于带领着阳山庄人迈开了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大步。
  由于集体断了少数人发财的路,斗争尖锐到了极点,甚至有人扬言要杀村长。是进,是退?是为少数人谋利,还是为多数人谋利?阳山庄的领导们在毛泽东思想的照耀下终于挺过来了。两委会贷款、集资2500万元对60多家选矿厂实行兼并,一次性买断,成立了韩城华阳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开采,统一票证,统一结算,统一销售”的“六统一”。从此,集体经济飞速发展。
  由于集体的强大力量,过去私人的土法开采改成了大机械开采,效益翻了三番。现在公司共有干选车间23个,水选车间11个。球团车间1个,职工1700多人,年产铁矿石精粉60万吨。二00三年公司上交国家各项税费1000万元,在韩城市企业纳税中名列榜首。
  2004年初,村两委会一班人深入调查,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及时扩大生产规模,改变经营思路,2004年上半年销售已突破1.3亿元人民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十万元人民币。比私有化期间增长了百倍多。到2004年底,全年已完成总产值3.4亿元。
  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级各项公益事业和群众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上先后投资100万元实施了节水喷灌工程。扩大灌溉面积750亩;投资20万元对全村农电设施及线路进行了更新改造,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多万元改造了全村巷道,搞了环境的绿化、美化。
  投资150万元新建了总建设面积1984平方米的村综合办公大楼,建了老年活动室,村民健身房等,先后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园林式的标准化小学和幼儿园、浴室。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农村档次最高的标准化舞台.此外,村上每年对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240元,今年提高到600元。
  去年组织了60岁以上的老人到北京观光、旅游。从1998年开始,阳山庄人均每年从集体经济的各项资本权益分配从500元、1000元、2000元升至8000元,人均年工资约2万元,户均年工资约10万元。
  10、南街村

  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下,南街村几近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
  南街村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集体主义。南街村是国家4A级景区,长期生活工作在南街村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南街村籍人士,被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南街村集团是南街村创建的集体经济实体,下属28个企业,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南隅,紧靠107国道,西临京广铁路和石武客运专线,东临京珠高速公路,早在20世纪90年代产值就突破1亿元成为有名的“亿元村”,但资产负债率一直偏高。南街村村民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多项福利待遇,生活富足而安逸,但外来劳动力无法享受村民的待遇。南街村村容整洁,宁静而美丽,并设有自己的工业区。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共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
  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诸如拉面工厂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在2008年,该村银行负债实际达17亿元人民币。一度传出南街村破产的谣言。实际当时资产26亿,负债17亿,远未达到破产的边缘,也比同时期大部分在金融海啸中挣扎的企业强很多。
  经过2年努力,到2010年,资产已经积累到30亿,负债下降到4亿,重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无条件获得了大量银行贷款,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南街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以雷锋精神鼓舞人,以革命歌曲激励人,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强化了职工村民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了浓厚的昂扬向上的集体主义氛围。全村党员干部、职工村民发扬“二百五”的“傻子”精神,坚持“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人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党务、村政、企管、教育、民兵、治安、工会、共青、妇联、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这些均受到了党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称赞。
回复 稻草 2015-7-17 08:42
 最近,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杜普林县的居民们有点烦。由于住宅附近的养猪场不断扩大规模,污水池的恶臭弥漫整个小镇,入夏后更是蚊蝇猖獗,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近500户居民一纸诉状,将当地的猪肉生产公司告到州最高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让这个案件更具争议的是,被告公司背后是中国企业双汇,而当地生产的大部分猪肉也都出口到了中国。当地居民称他们的家园变成了中国公司的外包养猪场,让他们饱受环境污染的恶果。
  据美国商业报道网站Quartz的报道,当地居民的仇外情绪使这个案件变得更加复杂。被告公司的律师要求在这起滋扰诉讼中去掉提及中国的语句,称为避免煽动陪审团的排外心理。
  美国养猪大县的生态困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杜普林县就是美国的“养猪大县”,以高度集约式的户内养猪设施而闻名世界,最多可以饲养2百万头猪,人猪比例高达1比32。
  与这么多猪伴随而来的,还有它们成吨的排泄物。猪的排泄物是人类的两至五倍。据食品饮水监测组织估算,杜普林县猪的排泄物是2007年纽约整个城市废弃物的两倍以上。
  由于“臭名远扬”,杜普林县的居民苦不堪言。臭味熏跑了食客,当地餐馆被迫关门;臭味也熏跑了亲朋好友,没人愿意登门拜访;有些小朋友在学校被欺负,因为身上总有股怪味。
  当地71岁的居民布兰奇女士说,臭鸡蛋味一样的恶臭每周至少两次“冲击”她的家和院子,呆在屋里常会感到头晕恶心,她有时不得不叫儿子载自己去附近的沃尔玛超市躲避。而长期来看,当地居民还要忍受健康问题和房产贬值。
1999年飓风弗洛依德过后,南卡州许多污水池溢出,生猪等待救援 图片来自
  上世纪末,一次暴风雨过后,养猪场的粪池溢出,使整个杜普林县淹没在猪的排泄物里。这让当地居民和猪肉生产公司的矛盾白热化。这次事件也把周围其他的养猪县吓得不轻,抗议者为了不重覆辙,拿枪赶走了新建的养猪场。
  值得一提的是,杜普林县也是南卡州的贫困县之一,约人口的四分一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里聚集着大量的“有色”族群,根据Quartz的报道,诉讼中几乎所有的原告都是黑人,此外印第安人和西班牙裔也饱受困扰。有学者称这起案件是“环境种族歧视”。
  美国人为啥给中国养猪
  这起纠纷和中国的关系还要追溯到2013年的一起轰动中美的收购案——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属万洲国际有限公司)以47亿美元的价格(约合28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这笔收购意味着美国四分之一的猪都归中国的双汇公司所有。中国公司发现,由于美国养殖业的规模效益,即便在南卡州养猪再出口到中国,也比在中国小户散养便宜很多,成本节约一半以上。此外美国还有技术先进、饲料便宜、安全卫生等优势。
  而杜普林县居民控告的猪肉生产公司Murphy Brown正是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分支机构。
  根据Quartz的报道,在南卡州生产的猪肉大量出口到中国,而美国本地消费则很少。为了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猪肉消费需求,南卡州养猪数量一度达到限额,养猪场为了生产更多猪肉,猪越养越大,平均体重比20年前增加36磅。
  当时就有不少美国人不看好这桩收购。《纽约时报》刊发马克•比特曼的评论称,“美国为中国人养猪不划算”,此举是把生产猪肉的负面影响转嫁给了美国,而中国人享受到了充足又安全的猪肉供应。
  而仅在收购案后的2个月,当地居民就提起了诉讼。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法律顾问说这起诉讼“莫名其妙”,说当地居民显然故意为之,在收购案之前,并未有居民向州或公司相关机构抱怨的记录。
  中国双汇公司对Quartz说,他们已经注意到了这项指控,并称“基于我们了解的信息,我们认为原告要么过分夸大了事实,要么就是轻率编造。”
  若杜普林县居民赢得这起诉讼,他们将获得等价于他们房屋的金钱赔偿。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律师估算,案件还需要两年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26 02:58 , Processed in 0.034833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