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light的个人空间 http://www.zzwave.com/?395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河边 辩证法批判(2)------绝对真理和普世价值

热度 2已有 3518 次阅读2015-6-18 08:04 |系统分类:转帖-知识

河边 辩证法批判(2)------绝对真理和普世价值     时间: 17 6 2015 16:34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辩证法批判(2)------绝对真理和普世价值

上一帖说的是,早期西方哲学里面关于认知学说的演变有一个过程,简言之就是从苏格拉底的“概念就是知识”到柏拉图的“判断产生知识”再到亚里斯多德的“运用概念通过无误的判断得到真知”的演进过程,结果是形式逻辑的研发在亚里斯多德手上最后完成,而把形式逻辑作为唯一的哲学工具则使哲学的研究内容愈来愈远离人的实际生活。

不过,上面说的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希腊哲学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影响。自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借助希腊哲学建立了系统神学以后,哲学逐渐成为经院哲学。基督教神学自创立后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起复古运动时,其间统领欧洲1000年。这一千年称为中世纪,也曾被认为是“黑暗”的中世纪,但那是过激的批判用语,早已不再是学术界的认识。因为正是在这漫长的一千年里,康德们的祖先从野蛮人变成了文明人,西方伦理建立了,欧洲各主要民族的文字形成了,大学教育开办了,亚里斯多德被重新发现了,代数从阿拉伯人哪里输入后数学发展起来了,科学实验开始了,法治系统出现了,而所有这些中世纪的成就都是后来的现代科学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发动所不可缺的。

中间的缘由说开来并不复杂:当西罗马在公元4-5世纪垮台时,它是垮在野蛮的日耳曼人的蚕食入侵下。罗马帝国只剩下东罗马,欧洲留给蛮族统治的结果当然是文明的倒退,但是已经被罗马帝国奉为国教的基督教却没有随罗马统治离开欧洲,这个发源于亚洲的宗教随着罗马帝国扩张来到欧洲,然后留在了欧洲,也将希腊文明中的理性精神以神学哲学的方式给了欧洲,欧洲因此才没有完全退回到野蛮时代,而是有一个上面说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我们认识的所有来自欧洲的近、现代思想家身上,就是其中没有一位不受基督教神学的影响。这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之处,其他文明如我们中国文明都没有类似的经历。试看下面几个人物:

亚里斯多德:希腊人,公元前384-322,用希腊文写作;
奥古斯丁:努米蒂亚(今阿尔及利亚),公元354-430,用拉丁文写作;
阿奎那:意大利洛卡塞卡,公元1225-1323,用拉丁文写作;
笛卡尔:法国图赖纳州,公元1596-1650,用拉丁文、法文写作;
康德:德国哥尼斯堡,公元1724-1804,用德文写作。

上面这些人物,除了亚里斯多德,都是基督徒,并有不同的民族背景,但其哲学思想又都离不开亚里斯多德,因为基督教神学的建立靠的是运用希腊哲学方法。所以要理解18世纪以后成长起来的现代哲学,一定要了解基督教神学对于欧洲的影响,否则不仅有违历史事实,而且难免导致错误结论。

希腊哲学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有两个方面:它把“绝对真理”的观念引入欧洲社会;它又通过信仰将“爱”建立为社会的普适价值。

基督教虽然在公元4世纪(380年)被罗马皇帝康斯坦丁立为罗马国教,但基督教在那时候并没有完整的教义。希波大主教奥古斯丁根据柏拉图的真理观,从怀疑一切出发,证明知识可以通过思考和判断得到,所以真理的世界是存在的,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人类精神的主观产物,而是独立存在的,不论人是否掌握了真理,真理都是永存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世界的源泉是上帝,柏拉图说的那些理念、形式、本质等等,都是来之神圣的精神。

所以,上帝是真理,是至善;人通过爱上帝与至善结合,获得真理。奥古斯丁在《论信望爱》里提出信仰、希望、仁慈(爱)是道德转化的三阶段,爱是最高阶段。所以,“只要爱的正确,信仰和希望也就是正确的。”“没有爱,信仰无作为;没有希望,不会有爱;没有爱,也就没有希望;没有信仰,爱和希望都不存在。”奥古斯丁就是这样把信仰-----这一个人行为,与一种普适的价值-----爱,联系到了一起。从爱上帝到爱人,爱因此成了人类道德的普适基础。

上面这两点对于基督教神学和欧洲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都知道,哲学研究不论在哪里都是少数人的智力活动,如果没有基督教,不论柏拉图还是亚里斯多德的学说都只能是书斋学问,没法影响社会大众的行为。希腊理性一旦和基督教相结合,就通过“政教合一”开始影响到人的社会行为。这和中国“独尊儒术”的意义类似,这“独尊”后面的意义就是儒学从此在“政教合一”中取得了控制地位,从此可以影响的国人的社会行为。

到了13世纪阿奎那时代,阿拉伯人的扩张将在欧洲失传了的亚里斯多德思想又传回欧洲,亚里斯多德的完备知识体系所表现出来的确定性,正是阿奎那的认识论的最好工具。阿奎拉用的证明方法全部是亚里斯多德的逻辑方法,他提出“哲学是从事实到上帝,神学是从上帝到事实。”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到后人。例如,笛卡尔的哲学思考是,“我思,故我在。”他的推理就是:因为我思想了(原因),所以我确定我的存在(结果);如果没有思想,我无法知道我的存在,因此上面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这就是说,只有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或存在)。而精神的来源推论下去就必然是一个超于一切存在的创造,所以只能是神的创造,其后才有其他的存在。

在这个基础上,巴黎大学同意区分神学(神启)和哲学(人创),宣布“任何哲学教师不得考虑明确属于神学性质的问题”。阿奎拉的这一贡献是终于将神学问题排除于哲学讨论之外,使经院哲学达到了高峰的同时,也给哲学脱离神学创造了条件(梯利)。而欧洲教育的发展则是哲学脱离神学的催化剂。

世界上现存的古老大学中,位于意大利境内的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 University)最老,建于1088年。其他还有24所,均建于1400年之前,分布于现今欧洲各国:
意大利(11所)、西班牙(3所)、法国(3所)、英国(2所)、葡萄牙(1所)、捷克(1所)、波兰(1所)、奥地利(1所)、德国(1所)等国。

如果算到1499年,则还要增加18所,分布于欧洲国家:
德国(6所)、西班牙(3所)、意大利(3所)、英国(3所)、瑞士(1所)、瑞典(1所)、丹麦(1所)。

两者相加共43所,其中不包括后来停办的大学。而此期欧洲的全部人口最多在1亿到1亿2千万之间(根据D. Herlihy)。所以当时的欧洲不仅大学多,而且分布区域也广,可见教育的影响在晚期中世纪的欧洲已经相当大。

就说上面例举的阿奎拉、笛卡尔、康德三人,其中康德就读的哥尼斯堡大学建于1544年;笛卡尔就读的普瓦捷大学建于1431年;阿奎拉则除了在神学院学习过,还在巴黎大学(建于1160 后?)学习过三年。这些人物均是随手选来,说明希腊理性是如何基督教统治欧洲时通过教育在欧洲得到继承和发展的。

总结起来,我想说明的就是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独特的过程,它不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学说,而是一个通过宗教信仰将哲学逻辑融入神学,建立了神学哲学后又分开的过程,并且后来的继承人也都不是希腊人或罗马人后裔。认同绝对真理和普世的爱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它通过千年的政教合一而成为西方文化的特质,如同我们的五伦通过二千年的政教合一成为中国文化的特质一样。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人家为什么会有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辩证法。这就如同我们反思中国文化一样,如果我们不首先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批判起来固然容易,但是批判却可能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上。

(待续)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稻草 2015-6-18 12:47
普世价值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爱与恨都是社会需要的。
回复 light 2015-6-18 20:53
稻草: 普世价值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爱与恨都是社会需要的。
爱因此成了人类道德的普适基础比阶级斗争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 09:39 , Processed in 0.021460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