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light的个人空间 http://www.zzwave.com/?395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河边 非说不可(4)

已有 2854 次阅读2015-5-28 01:18 |系统分类:转帖-知识

河边 非说不可(4)    时间: 27 5 2015 16:32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非说不可(4)

还是一句老话:欢迎和感谢网友的质疑和批评!先就几位网友的问题和批评简答如下:

齐飞:“数学与形式逻辑的关系,老芦说他们相伴而生,并没有说他们就是一回事。没有提到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不等于老芦认为他们没有区别。”
河边:我的批评均根据老芦原话所作,你如果认为我的批评不对,也请引原文反驳,否则必然成为糊涂帐,等于重演“低级辩证法”,一切批评成为不可能。此外,我批评芦笛不等于我在为辩证法辩护,我只是说要实事求是。你的其他的问题盼望能看到你将其形成系统论述和批评。

granthnbc:坚持不作道德判断问题。
河边:我说的不作道德判断是指在讨论问题时不对观点和网友作道德判断,而不是说不对任何社会行为作道德判断,对此曾专门讨论过。我认为“对于共产主义实践的危害必须批判”本身就是出于道德判断。但是,在讨论认识论时选择性地对某一理论作道德判断是不对的,同时,也不能够因为批判共产主义是道德的就可以把求真置之不顾,讳言批评的失真。讨论问题时不作道德判断的明确提法,我是在传媒学创始人麦克卢汉(M. McLuhan)那里首次看到。现在想来,其实源头还是在亚里斯多德的“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即探求真理先于道德践行的思想。

lemon25:教练车就有两个方向盘,两套刹车。
河边:问得好,完全同意你的批评,可惜没看到你有任何的讨论。对于你的这一质疑,根据我过往看到过的辩论,我可以有下面几种回答:
1、我的推理不严,在前贴里给出的“汽车都有一个方向盘,我家的新车是汽车,所以一定有一个方向盘”的逻辑推理中犯了错误,因此我家的车也可能有两个方向盘。
2、我用的形式逻辑的第一条件“汽车都有一个方向盘”乃是假真,所以后面的推理错了。
3、你的反驳毫无道理,我说的汽车其实是家庭用车,前面第一条件里的汽车也是这个意思,你自己概念不清还要故意找茬。请问你家会买一辆有两个方向盘的车?
4、我在前贴里说过了,形式逻辑属于“分析的,先天的”,所以是无需经验验证的。严格地说,形式逻辑无法用于经验知识的判断。我在前贴里还有一例是“人有两腿,河边是人,河边有两条腿”,其实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因为现实生活里就有生来就是一条腿的基因缺陷的残疾人。所以形式逻辑只应限于验证先天知识,用于经验知识必然会有无休止的争论,因为它不能在经验范围内解决“假真”问题。
请问你认为上面那一条才算得上是回答了你的问题?

言归正传。在澄清过关于“逻辑”的几个基本概念后,再回来谈康德。个人觉得康德体系虽然很大,但是并非很难懂,只是要用几个帖子全盘解释它是不可能的。我以为在学习康德时要注意不要用现在已有的概念来边读边质疑康德,例如不能一边读他的时空观,一边想到相对论,那样只会觉得昏头;而在读过康德后在应用康德时则不能不忘例如现有的量子理论和大脑研究等各种康德时代没有的新发现,否则一定也会陷入自相矛盾。康德的了不起在我看来是在1770-1781年代就能想到即使现在看来仍然有真知灼见的人类认知机制和一些关于人类未来的根本问题。

但毕竟差不多近250年过去了,评价康德的一些基本思想时,不难看到他的时空观和知识起源思想都受到了他身后200多年的科学进步的挑战,此其一。而就辩证法批判来说,因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在康德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要用康德思想来批倒黑格尔并不容易,有点像要用古典形式逻辑来批倒后来的布尔逻辑一样难,此其二。这些问题可以在我们逐渐了解康德是咋回事,辩证法又是咋回事后看的更清楚。

在本系列(2)的结尾,我介绍说,康德提出了“综合的又是先天的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命题。在康德之前,形势逻辑和数学这类知识都被认为是分析的,也是先天的;而如同物体的颜色和大小等知识都是“经验”,是综合的,当然也是后天的。分析的和综合的两者之间泾渭分明,没有交集,经验论不同意唯理论,后者自然也不同意前者。除此之外,双方还向自己的阵营里“拉”知识,例如休谟说因果律是经验不是先天知识,唯理论(又称独断论)不同意,但又没法解释休谟的问题。

康德则说,数学是综合的,又是先天的,因为人没有外界的经验是无法建立数学概念的。例如从一数到十二,人都要借助外界的的物体,即便是自己的双手,也要看着一个一个手指的相加,才能学会数数。但是,一旦学会了,再来进行推理和论证,那就完全是无需经验帮助了,可以通过纯粹思辨而建立数学理论和各种模型。这就证明了数学既是综合的,也是先天的。

康德又说,休谟没错,没有经验的话,人不能建立因果律;但是一旦有了这个因果律的建立,人从此对于单纯的理论思考也能无需经验性归纳得出因果关系。例如,学习物理学后,人看到一个球滚动了一程停了下来就知道这个球的动能变成了热能,尽管人并不能经验到动能向热能的转变,这中间并没有归纳过程,只有因果推论。所以因果律既是综合的,也是先天的。

推展开去,康德说,每一项知识(不包括形式逻辑那样的先天分析知识)的产生都不可能没有经验,但是每一项知识里面都包含着先天性知识。所以他说科学和数学都是综合的,也就是说都离不开经验,但又都包含先天知识。康德认为,要懂得这一点,除了要懂得“分析的”与“综合的”不同之处,还要懂得“先天的”与“经验的”不同之处。

我试用下面这个模型来帮助理解康德的这一思想。




设上图的各部分分别代表:
O:目标物
A:摄像头
B:计算机
O S :系统软件
N:二进制数据
S:数据处理软件
T:时钟
K:输出图像

对于所得到的输出图像K来说,其成像过程是:
1、摄像头A获得目标物O的仿真信号;
2、上述仿真信号输进计算机,通过系统软件O S的处理变成数字信号N;
3、再由数据处理软件S对于N进行处理,成为输出图像K。
图像K反映的是目标物O的表象,而O的本质无法通过K得知。

如果将上述模型重新定义如下:

O:经验对象
A:人的眼睛(感官)
B:人的大脑
O S :感性能力(先天的)
N:感性直观的杂多
S:知性(先天的)
T:时钟
K:知识
A+B=产生知识的装置(apparatus)

我们这就得到一个类似于康德的认知模型,它的特点是:知识(K)=感性(N)+知性(S)。

在这个模型中,经验对象首先被感知后表现为“感性直观的杂多”,这是因为我们有感性能力OS以及感官A而获得,但它还不是知识,只是“感性直观”,它必须在知性S的作用下成为知识。而知性在这里的作用是提供概念,感性直观被概念化了后,就成为了知识。知性提供的概念是“概念的概念”,也就是前一帖里说的康德的12范畴,它们不是直接的具体的概念,而是为了形成具体的概念所需要的概念。为方便起见,在将12范畴列表如下:

1、 量的范畴: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2、 质的范畴:肯定判断、否定判断、无限判断;
3、 关系的范畴:直言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
4、 模式的范畴:或然判断、断然判断、必然判断。

试举例来看范畴的用法。假定某人看见一只动物(经验对象),这只动物的直观形成时,知性同时介入,首先根据看见的动物的运动,确定为一只会动的动物(质范畴的肯定判断),再对于该动物的直观加以“一只”(量范畴的单称判断),然后根据动物看见人靠近它就发出警觉的低声怒吼,就认为这动物不喜欢人(关系范畴的假言判断),如果再根据以往只间过狼没见过的其他狗但听说过狗的经验,断言这可能是一条狗(模式范畴的或然判断)。于是,就有“我(肯定)看见了一只不喜欢人的会跑的可能是狗的动物”这一判断。如果运用更多的范畴,判断就会内容更为丰富,这些判断并且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康德认为,他的12范畴囊括了所有的概念的建立。

那么,时空概念又在哪里,起的什么作用?康德说,人的认识装置(apparatus)有着关于时间的内感官T,时间只是内感官的能力,但人能够同时先天性地也是经验性地认识空间,时空的认识不是如同范畴那样的高级概念,而是独立的认知能力,其中时间最为重要。尽管在如上面模型中的经验对象O是不可知的,但是我们的时间认识能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现象随时间而持续存在,那个现象后面的物体就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存在,因此科学不是虚假的。时间同时也是经验所获得的因果关系的基础,没有时间认知能力也就没法产生基于时间先后的因果关系。所以,正是有了时空认识能力,人对于上面得出的关于狗的判断才能建立确信度。

总结起来,就上面的模型而言,我们有下面的结论:
1、如果没有了观察对象,我们就不会有关于这个对象的知识。
2、如果没有了先天具有的观察能力(即A、OS、T),就不会有N。
3、如果没有先天形成的范畴的能力,也就是知性,N就不会成为知识K。
4、OS和S都属于先天知识,来自于人的先天能力,而所有这些先天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知识K的形成因此取决于A、OS、T、S这些人固有的和外界无关的部分,它们构成人的认知结构(apparatus),是先天就有的,不是外部经验可以改变的;而知性S尤其重要,因为它规定了关于对象的概念之形成,直接参与知识的形成,成为知识的一部分。

在上述意义上,我们因此说“知识是主观对于客观的构造”,而不是“主观对于客观的反映”;认识和对象的差别因为先天的局限而永远存在;知识里面有经验的也有先天的成分。这就是上面要分清的“先天的”和“经验的”两者的差别。

不仅如此,康德还认为,理性(不是那种“人是理性动物”的理性,也不是上面模型里的知性)还要对于通过感性+知性获得的知识进行系统化,例如上面的狗的概念,结果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产生对于观察对象的逼近,尽管永远不会达到彼岸。所以科学才是有意义的,系统性知识既不是毫无可靠性的“感性的杂多”,也不是限于知性的一般知识。所以,理性是一种观念,迫使人朝着它自己规定的目标努力。这个理性话题暂且到此。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理解,知识的这种“主观对于客观的构造”既不等于主观先建立一个狗的概念,然后用客观的狗(看到的狗)来迁就证实这个主观认识;也不等于先天就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客观的狗只有一次认识,知识和物体只会各说各话,认知永远和对象相差很远。知识的产生是主体用其固有的认知装置―――而不是可以任意改变的具有太多不定因素的装置,对于客体进行不断逼近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是康德关于人的主动性思想的来源,是康德之前没有过的。

而《魔咒》对于认识过程的理解是:“因为事物只能以我们固有的感知形式去感受,以我们固有的智能去理解,所以我们只能以其在感知中出现的那样去认识它们,但不可能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什么样。既往哲学家们,不管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其实都弄颠倒了,不是感知迁就(confirm)外界,而是外界迁就感知。”(见《魔咒》第二节“形式逻辑是从哪儿来的?”),比较康德对知识产生的解读,我们应当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了。关键在于人有自由意志,人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

康德提出了他的知性理论,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但这不过是他的目标的一部分,他还要用自己的分析通过他的“纯粹理性的辩证推论”来证明过去的“形而上学”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不是错的,而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彻底推翻形而上学的心理学、物理学、神学这三大部分。这是下一贴的话题了。

最后要说的是,上面的模型来解释康德只是近似,当然会有偏差,是我前面说的希望能“将康德的庞大体系作一最简单的介绍”的努力。除了这个模型,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即便如此,还要感谢吴耐的启发,他的建议让我想到了这一点,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否则我会更加焦头烂额。

(待续)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27 06:04 , Processed in 0.019101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