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lfyhao的个人空间 http://www.zzwave.com/?29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看一看武汉北的地形——简谈花园口黄河炸坝

热度 7已有 7750 次阅读2015-8-30 18:45 |系统分类:历史| 花园口, 武汉, 黄河


     1938年6月9日国军为了阻挡日军沿陇海路西进攻取郑州,匆忙中,决定在郑州北部炸开了黄河大堤。

      事情的大约经过是,决堤地点首先选在了中牟县境内大堤较薄的赵口,因赵口流沙太多,没能扒开。蒋介石知道赵口无望扒开后,就指示再换地点重新决堤。经过紧急协商,驻守在黄河附近的新八师初步把地点选定在赵口以西的花园口附近。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担心手下执行消极,一再通过口谕、电令催促手下扒堤,不要有“妇人之仁”。1938年6月9日凌晨,经过两天两夜不停的挖掘,几乎在距郑州30公里的中牟失守的同时,花园口也终于挖开了。花园口决口后,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场暴雨,黄河水量猛增,花园口决口处被冲大,同时被淤塞的赵口也被大水冲开。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贾鲁河开始外溢,漫溢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日军被黄水阻隔后,就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他们退守到徐州后,南下到蚌埠,过淮河,再到合肥与日军其他部队会合,又开始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


黄河改道,虽然为国民政府争取了喘口气的时间,但到了1938年10月,花园口扒开后第4个月,武汉仍然失守。花园口决口终究没有挽救武汉失陷的命运。

本文不想讨论这一事件的对与错、功与罪,只是想从军事上,尤其是军事地形学的角度,检讨一下,花园口决堤所争取到的四个月时间,能不能通过其他损失更小的战略部署得以实现。武汉以被地形.png

大家通过上图可以看得出来,在武汉的背面,是沿秦岭往东分布下来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并不是平原地区,更不是什么华北平原。正是这片大山,把江汉平原与华北平原分割了开来。如果当年从徐州战场撤下的20多万国军,能充分地利用片山地,是完全可以形成有效的阻击的。

      再看上图,这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淮河,它也横亘在武汉以北。并且,淮河的年流量,并不黄河小多少,如果,国军能加以利用,只需要像1949年,国军防御解放军过江时,将北岸大些的船烧掉,或者全部拉到淮河南岸,就可以形成一道相当有利的战略防御屏障。

      其实,除了上面两个天然的屏障外,还有一个迟滞日军进攻的办法。因为日军的快速机动,还离不开火车,他们的汽车配备并不足以运载全部近二十万部队。只要国军将陇海路、平汉路两条铁路线做彻底的破坏,将平汉路上的淮河特大桥炸断并拆除,这样的行动也会有效的迟滞日军的进攻。并且,早在1938年的2月国军就将平汉路上的郑州黄河大桥炸掉了。

     我能在此写下这些,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不过,不管在任何年代,只要你作为一名军人,领兵作战,都不得不察地形地利。作为我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当过几年兵,读过几本军事学教材的人来讲,都能大略的想到以上三点。我们所谓的“民族英雄”、“英明”的三军统帅蒋介石先生怎么就没想到呢?这只需要让我们看看他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作出炸开黄河堤坝的决定的吧。(下面一段文字基本上全是从网上各类文章中摘抄来的)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挥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从他著名的“抗战三日即亡国”论一下变成了速胜论。他匆忙把他的20多万中央军调到了徐州战场,计划借李宗仁等胜利的余威,和日军在徐州决战。对于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的大量集结,日军认为这正好是消灭中国军队主力的好机会。5月初,日军迅速集结10多个师团30多万人向徐州地区夹击。1938年5月15日 ,日军在徐州的包围圈马上要形成时,蒋介石发现自己的主力部队有被包围在徐州的危险,就又匆忙决定放弃徐州。这样,所谓的徐州会战刚开始就失败了。而且,从各处调来的机动部队就这样被拉来拉去,毫无作为,对全国各地的战局造成不利影响。正在这时,日军土肥原贤二率第14师团约2万人却强渡了黄河,他的目的是阻止一战区的援军增援徐州。这样第14师团在陇海线附近就形成了孤军深入之势。蒋介石匆匆飞往郑州程潜第一战区指挥部,决定亲自指挥豫东战役。此时豫东中国军队有6个军,6个军12万人包围土肥原1个师团2万人,程潜积极进行作战部署,称“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1938年5月23日,土肥原开始突围,并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兰封。镇守兰封的是蒋介石的爱将桂永清。桂手下的蒋嫡系第27军,装备精良,甚至有一个德式战车营的支援(装备德制Ⅰ号坦克,武器为两挺7.92MG13机关枪,使用钨芯穿甲弹可以在近距离击穿日军87式、94式、95式轻型坦克。但是Ⅰ号坦克装甲十分薄弱,容易被日军野战火炮和坦克炮击毁,而且穿甲弹数量非常有限),这是连日军的师团也未必有的,但桂永清军只守了不到一天,兰封就失守了。日军步兵还没有冲锋,桂永清所部就开始全线溃退,往兰封以西的地方逃去。土肥原跳出包围圈后,程潜不得不再次调兵布阵,围攻土肥原。战斗正激烈进行,据程潜预计,再有两三天的时间,就有全歼土肥原的可能,不料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守商丘的第8军黄杰所部又不战而逃了。守军还未与日军先头部队交火,一枪未放就放弃了商丘,让位于商丘和兰封一带的中国军队又处于被日军东西夹击的危险境地。黄杰逃跑的“理由”是电台被炸,无法与第一战区联系。蒋介石的两支嫡系部队不听指挥,临阵脱逃,彻底打乱了程潜的战略部署,歼灭土肥原的宝贵战机被葬送。因蒋介石嫡系部队将领临阵脱逃,中国军队前后共投入15万多人,没能消灭土肥原的2万人,连蒋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兰封战役是“战争史上一千古笑柄”。程潜刚一撤退,土肥原就重新占领了兰封,并立即向仅有50公里的开封进攻,开封失守已成定局。郑州岌岌可危。这么快被土肥原逼到城下,这是蒋介石根本没料到的。蒋介石决定孤注一掷,扒开黄河。1938年6月3日,土肥原猛攻开封,蒋介石怕开封失陷,再扒黄河就来不及了,就急忙打电话命令程潜掘堤,并告诫他“要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去干,克竞全功”,不要有任何的犹豫。”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蒋公决定炸开黄河的决策过程。

      回想一下,在蒋公的战略战役辞典里,他可能除了会部署所谓的“会战”外,好像基本上就没有其他方略。


路过

鸡蛋
5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陈营 2015-8-31 00:50
“蒋介石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兰封战役是“战争史上一千古笑柄””,这么严酷的历史事实被写出来,让那些反毛反共粉蒋的高学历们情何以堪啊。
回复 方枪枪 2015-8-31 02:54
不愧军事院校毕业

写得真好。
回复 岳东晓 2015-8-31 04:24
据统计,花园口决堤淹死了80多万人,数百万人家园被毁。就连欣赏老蒋的美国历史学家都说:“更人性点的领导人不会这么做”。

For the three affected provinces of Henan, Anhui, and Jiangsu, the number of dead was put at 844,489, with some 4.8 million becoming refugees. More recent studies place the numbers lower, but still estimate the dead at around 500,000, and 3 million–5 million refugees.13 In contrast, the devastating May 1939 air raids on Chongqing killed some thousands.

A leader more humane than Chiang might never have considered the dilemma, choosing to spare the dams and let the Japanese take Wuhan. But Chiang knew that if he did not break the dikes, and Wuhan fell within day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ight not be able to relocate to Chongqing in time and would be even more likely to surrender, leaving Japan in control of almost all China.
回复 lfyhao 2015-8-31 12:05
岳东晓: 据统计,花园口决堤淹死了80多万人,数百万人家园被毁。就连欣赏老蒋的美国历史学家都说:“更人性点的领导人不会这么做”。

For the three affected provinces ...
1938年的时候蒋还在“速亡”与“速胜”两端摇摆,何谈发明”持久占“啊?
回复 方枪枪 2015-8-31 12:37
lfyhao: 1938年的时候蒋还在“速亡”与“速胜”两端摇摆,何谈发明”持久占“啊?
有人说他发明了“论持久战”吗。
动机和结论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从历史事实看,他领导的战役就是持久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持久战的还有蒋百里。
1933年蒋曾言越持久越有利。
持久战是不少于一个人的相法,但是毛泽东把这些变成了系统的理论。

同样,对军队制定持久战的战略,不代表是“论持久战”的作者,也不代表他奉行的是毛泽东的持久战。
回复 lfyhao 2015-8-31 12:57
方枪枪: 有人说他发明了“论持久战”吗。
动机和结论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从历史事实看,他领导的战役就是持久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持久战的还有蒋百里。
1933年蒋曾言 ...
你这属于狡辩的范畴了。你看过蒋百里的东西吗?
回复 方枪枪 2015-8-31 13:25
lfyhao: 你这属于狡辩的范畴了。你看过蒋百里的东西吗?
这不是狡辩

没有蒋介石的国民党正面会战,只有GCD在敌后游击,这场战争能持久吗?也许就是个速亡战------蒋介石指挥的战役是持久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用历史结果看问题。



蒋百里是决战论的作者。他说过:“中国有地大人众两个优越条件。不打则已,打起来就不能不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事合流,把敌人拖倒了而后已。”


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概念啊。时间换空间,33年蒋的越持久越有利,以及蒋百里国防论里的拖倒敌人,都是持久战,但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著作不能算一回事。


国民党是蒋领导下的国民党,22次会战的的作用说不掉也没法抹去,是拖上八年不投降最后成为战胜国的必要条件。至于是不是换了个人会做得更好,那没办法,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
回复 岳东晓 2015-8-31 14:34
方枪枪: 有人说他发明了“论持久战”吗。
动机和结论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从历史事实看,他领导的战役就是持久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持久战的还有蒋百里。
1933年蒋曾言 ...
确实如此。”持久战“这个词早就有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这一点写得很清楚:【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3-29 22:41 , Processed in 0.023099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