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岳东晓 -- 珍珠湾全球网 ... http://ydx.zzwave.com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岳东晓 -- 珍珠湾全球网

日志

以理科思维与善意分析柴静生子

热度 6已有 9264 次阅读2015-3-11 03:02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随笔评论| 孩子出生, 宣传片, 江西, 北京, 河南

看到人群在愤怒地指责柴静的雾霾宣传片在靠自己的小孩欺骗世人,让我想起了当年贺梅父母因为要索回自己的亲骨肉饱受海内外网民的攻击。当一种哺乳动物固有的本能,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情感被质疑的时候,不能不深深感到我们面临的社会基本道德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让人感到安慰的是:理科思维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能力与创新、让人走出蒙昧,也能让人们重建互信与宽容。

先看看柴静在《穹顶之下》之下是怎么说的:【2013年1月份的北京,一个月连续25天雾霾...我当时在北京...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河南、陕西、江西、浙江...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我再见女儿的时候,她还在昏迷...一直到她睁开眼睛看我一眼。..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已经开始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得更多。】

根据柴静这段陈述,有一定阅读理解能力者可以看出,柴静说的是:(1)柴静2013年1月(最迟2月)间在北京发现怀孕;(2)孩子出生后立即需要手术(出生时间可以初步推断为2013年底);(3)手术后回家路上,漫天雾霾 (由于柴静的陈述没有进行地点的切换,因此柴静陈述的地点是北京);(4)柴静后来辞职照顾孩子。

注意,以上我们只是正确理解柴静的陈述,并未对这个陈述的真实性进行确认。

在这个采访中提到:【有媒体通过柴静前同事邱启明确认到,柴静在2013年底《看见》栏目停播后,便已离开央视,主要工作就是在家照顾女儿。。。柴静本人此前却一直没有对这次离职作过公开回应,直到《穹顶之下》播出后,她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辞职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孩子生病。她在辞职后打算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陪伴她、照顾她,所以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 

那么,传言柴静在央视辞职去美国生子是什么时候、依据是什么? 根据 http://eladies.sina.com.cn/news/2014/0217/14011240068.shtml,其消息源是《南都娱乐周刊》:【2月16日23点整,“南都娱乐周刊”发布消息称:。。。近日记者终于再次看见了柴静,她已从“柴女神”变成了“柴妈妈”,生下一女宝,与家人一起返回北京。】 网易2014年2月的报道中还附了一张柴静在机场抱着小孩的照片,大谈美国生子的问题,http://baby.163.com/14/0217/16/9LA4D2CC00362USS.html 。但《南都娱乐周刊》报道仅凭柴静抱着孩子就推断孩子生于美国显然是典型的娱乐妓者思维,可信度低。柴静如果是2013年底在北京生子,完全可能之后去美国2014年初再回来。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2014年2月16日之后的后续报刊评论称柴静于2013年10月在美国生子,维基百科上列出了这些链接,但查看这些说法,都是依据2014年2月的《南都娱乐周刊》。

当然,即使《南都娱乐周刊》的可信度低也无法证明柴静说的是真的,除非拿到北京相关医院产房的证明(注一),我们仍然我们面临一个判断:(1)柴静完全拿自己的孩子来撒谎,孩子实际是在美国生的;或者(2)柴静说的是实话,孩子于2013年底出生于雾霾笼罩的北京。

作为一种正面思维,理科思维的规则是:选择相信一个人的陈述,除非被证明不可信。

否则,我们的内心就会把这个世界折射得太阴暗,我们就会去质疑那位拉开快被汽车碾死的小女孩的老婆婆是否别有用心。


注一:即使有了这个证明,怀疑者仍然可以说这可能是伪造的

1

路过
1

鸡蛋
4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12
柴静《穹顶之下》的自相矛盾处

  作者:石毓智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以一个纪录片横空出世的,她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四处
寻找真相的英雄,走访了北大、中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尝试从科学的角度揭开
雾霾之谜。这个立意是积极的,主题是严肃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编导本应
该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求真态度来制作这个片子,然而十分遗憾,我发现这个片子
的一些重要关节点是虚构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前后矛盾的地方。下面略举
数端,供那些一亿多人看过此片子者参考。

  ① 柴静认识到雾霾问题到底是什么时间?

  在片子的开头是个简短的宣传,里边柴静深情地讲道:“我是通过我女儿的
眼睛才看见了雾霾。因为我就在华北天空下生活,这十年来我怎么没有觉察到雾
霾的存在?”在影片中柴静多次用了一个小女孩站在窗台的前的背影,可是柴静
的女儿是2013年10月出生的,能站在窗台看外边的景致起码得一岁以后,这意味
着柴静只有到了2014年10月以后才注意到了北京雾霾的存在。然而光她这个片子
就已经制作了一年啦,也就是说,在柴静没有意识到雾霾存在之前就开始制作这
部反雾霾的片子啦!

  在纪录片的开始,柴静用了2013年1月北京空气污染记录来说明雾霾的严重
性,并说那一个月她走访了陕西、河南等地,获知媒体上报道全国6亿人笼罩在
雾霾之下。柴静的原话为:“我曾经是一个记者,报道了很多地方的污染。但是
一直到雾霾笼罩了差不多六亿人,我才第一次认真考虑说,雾霾是什么?它从哪
来?”柴静还说,这次外出归来时知道自己怀孕了。

  前头说女儿长大后才认识到雾霾存在,接着又说怀孕女儿时已经开始考虑雾
霾问题。此外,华北和北京的雾霾问题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柴静又
是多年报道污染的记者,竟在2014年底之前竟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浑然不觉。这不
太搞了!柴静这是在搞纪录片,还是在写小说?即使写小说,也不能出现这样的
前后矛盾呀?

  ② 美国护士如何敢确诊柴静女儿的病因?

  柴静的片子很煽情,这是她精心打造的,其中多次用到一个道具,它就是护
士在柴静女儿做手术时送给她的一只小熊。柴静说她怀孕时,女儿被诊断为患有
良性肿瘤,刚一出生就被抱走做手术。柴静说:“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
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这只小熊在开头和片尾都出现
过,结尾则是手画的图案,而且小熊的嘴都是用口罩遮盖着,表明抗议雾霾和防
备空气污染。

  然而,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女儿,美国护士怎敢擅自断定柴静女儿的肿瘤是空
气污染所致?按照美国的医疗制度,护士是无权诊断病因的。护士送这只小熊的
用意似乎就是为了柴静日后拍这部纪录片用的,而且这只小熊一开始就加入抗议
北京雾霾污染的绿色队伍。柴静在片尾又用手画的这只小熊,嘴上带着口罩,号
召人们关爱孩子,制止污染。

  此外,柴静说女儿做完手术被送回来时还处于昏迷状态,是她一声声呼唤女
儿的名字,才把女儿叫醒。此处很感人,然而暴露出医疗常识问题。美国的医院
也太不专业了,怎么会把尚处于昏迷状态的初生婴儿就送回来了呢?

  我总觉得,柴静似乎是在编故事,而不是在拍科教片。

  ③ 柴静在美国如何能闻到北京雾霾的味道?

  柴静的纪录片子里有这么一段话:“她吃她喝都让你来负责。(2013年底)
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可
能很快过去了。它就是我十年前在山西生活时看到的天空。”这里柴静讲的是自
己2013年底在北京经受雾霾的感受。

  可是,柴静是在2013年10月底在美国生女,2014年2月20号左右才返回北京。
也就是说,北京2013年底那场雾霾期间,柴静人是在美国的。她有必要虚构自己
的感受吗?

  ④柴静所描写的生女过程太蒙太奇。

  在纪录片,柴静重彩浓墨自己的生女过程,以自己女儿是雾霾受害者引入,
感动了无数的人。然而她所描写的过程是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请看纪录片的
三段柴静的解说词:

  一、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
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的。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
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二、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
慰我。我见到她的时候,她还在昏迷。我就拿着麻醉针眼儿的小手放在我脸上,
叫她的名字,直到她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

  三、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儿,我就拿一个
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得更多。

  任何一个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听了柴静上面这些话,都会认为柴静是在北京某
家医院生的女儿,而且是抱着初生的婴儿走着回家的。柴静没有交待生女的时间
和地点,一定会给人这样的感受。然而,事实上,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孩子,而且
在那里休养了3个月左右才回北京的。

  总之,我觉得柴静更像是在演戏拍故事片,里边穿插着不少虚构的成分或者
说假信息。特别是,编导虚构故事也不够细心,不该出现内容上的前后矛盾。
《穹顶之下》不是一部严肃的科普片,更像是一部以雾霾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
是可以虚构、幻想、穿越,然而科教片则必须求真,必须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方法
来制作。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26
罗永浩,柴静都是北京的相声演员都是一伙的。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27
罗永浩在柴静的光荣榜上荣列第一名。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31
日本情结

2014年6月,罗永浩在微博上发表一些日本的图片,附上少许的评述,文中极富对日本“情怀”的推崇。他还与网友热烈的交谈,对很多具有争议的词汇大加推崇,多次称呼中国人 “支那人”,称赞日本合作厂商的员工为“太君”。此言论让一些中国青年无法接受,引起争议。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35
柴静幕后的朋友圈:罗永浩定风格范铭做文案
2015年03月04日16:45  新浪传媒 我有话说(3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娱乐资本论 吴立湘

  娱乐资本论观点

  浩淼繁星,言极穹顶,两会前的这一个周末,是属于柴静的。

  在一个习惯着睁眼说瞎话的文宣系统中,产生了“看见”的柴静。然后在一个自我承担风险、资金以及荣誉的自媒体时代,柴静又努力去解释那些“看不见”。

  不过真要把柴静当如娱乐资本论一般的自媒体,把《穹顶之下》当做一次私人恩怨,那就实在是属于幼稚。

  不信看看《穹顶之下》片尾的字幕,里面每个人都是隐藏的Boss。简单地说,就是提供技术支持和风格定位的罗永浩团队+范铭的文案摄像团队+通过常年客厅社交积累下来的大V智囊团。同时,柴静在全片中运用的21个演讲技巧,也几乎堪称案例教学。

《穹顶之下》总编导是范铭《穹顶之下》片尾字幕
  仔细看看《穹顶之下》片尾的字幕,里面每个人都是隐藏的Boss,而在小娱看来,主要是分成三个部分(同时笔者也采访了两位参与人员):

  1.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都知道的《看见》的原团队

  以主编范铭、制片人李伦、编导郝俊英以及摄像团队为主。按名单分析,应该主要以拍摄、文案为主,是幕后主力。

  2.然后是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

  其中许岑、东东枪、欧阳念念都是锤子的员工。有人说“演讲的场位是罗永浩指导的”,然后许岑、欧阳念念都是负责 keynote 制作,看样子整个TED式的互联网风格的发布会都是由罗永浩团队决定。

  3.大V记者、调查记者等外脑

  史航、土摩托、丁文山、汪韬、袁凌、黄章晋、杨潇等人,都是微博公知届或调查记者圈内赫赫有名的大佬。

《穹顶之下》片尾字幕《穹顶之下》片尾字幕
  数到这里,估计不加V就会又急吼吼的称柴静是“客厅派对主人”了,肯定也会有人称柴静是当代林徽因,到底是正常的客厅聚会,还是暧昧昏黄的舞会?或许如何评价柴静的这次人员聚集,也会折射不同的人心。

  当笔者采访某位参与了此事的“客厅客人”时,他非常精到的点评一句:“林徽因只是个沙龙主持人的角色,柴静却每次都在吸收众家所长,最终推出了让每个人都吓一跳的作品。”

柴静在饭局上柴静在饭局上
  下面,娱乐资本论也分析下这篇作品的21个演讲技巧,以及她幕后的数十人的团队构成。

  一 范铭团队有哪些人?范铭是谁?

原《看见》团队“闺蜜铁三角”原《看见》团队“闺蜜铁三角”
  随便找期之前的《看见》对比下名单,就能知道此次《穹顶之下》集中了大量的原《看见》团队的成员。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范铭,据她自我介绍中透漏,她是无锡人,这个可爱的天蝎座女孩1998年入读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2002年9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曾任《新闻调查》、《面对面》编导,CCTV-1《看见》主编。

  在CCTV的工作中,范铭和郝俊英、柴静等三人在合作中成为铁磁闺蜜,因三人对新闻的执着被称为“三剑客”。

  一位电视界的朋友说,2014年最遗憾的事应该是,老郝(郝俊英)、老范(范铭)、老柴(柴静)这三剑客离开了公众的视线”,@- Obscurity-写道:“看到(雾霾调查)编导是范铭,感觉柴静她们又回来了。”@洛之秋 说柴静只是前台,幕后是范铭这样的专业团队。@ 格桑小巫说“做过幕后以后就不容易产生偶像情结了,柴静的这个片子和她以往的作品一样,最厉害的是范铭。老百姓才崇拜独行侠,圈内人只钦佩好团队。”

原《看见》团队合影原《看见》团队合影
  李伦又是谁?是《看见》和《24小时》的原制片人。

  柴静还曾经发过一篇和李伦相识的博文,里面详细记载了李伦是如何给予柴静施展拳脚的空间的:“我临时做了几天《24小时》的主播,跟邱启明搭 档,他当天重感冒,咳嗽得不得了,有一会儿我实在觉得他够呛,就把他的稿子接过来,对观众说“让他歇一下,我来替他播”。我没有直播经验,不知道图和文是 按照主持人坐的位置配好的,我这么一换,导播临时调换图都来不及,这要出点事,就算是播出事故了。李伦是制片人,第一责任人。但他不动声色,节目结束了还 噙着点笑。第二天我想在直播中采访新闻当事人。通常为了避免直播的风险,主播只连线记者,但我职业惯性,觉得采访当事人是最接近新闻核心的办法。我倒是不 假思索,风险都是李伦担着,可他鼓励我这么做。”

  二 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

柴静与罗永浩柴静与罗永浩
  罗永浩就不说了,点击原文,我们会附上了一篇《罗永浩跨界对话柴静:畅谈彪悍人生》的对谈,从中也能看出两人在风格上的不同和价值观上的某种一致。

  至于备受好评的keynote风格,则是由锤子团队的许岑、欧阳念念负责。其中,许岑是早期罗永浩的伙伴之一,与罗老师在电影进修班相识,后加 入老罗英语培训。著名的老罗培训在迷笛上放的广告片(mother fu×k那个),就是和他一起做的。锤子科技历来发布会的keynote制作,均由他负责,之前他还出了一个 keynote 教程,一个英语学习教程,感兴趣的人可以搜一搜。欧阳念念则是锤子科技的设计师。

  三 大V记者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36
http://news.sina.com.cn/m/2015-03-04/164531567597.shtml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37
岳先生也要开始称呼日本人太君了吗?
回复 岳东晓 2015-3-11 07:45
中西部人: 岳先生也要开始称呼日本人太君了吗?
你不能就事论事?? 这篇文章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柴静就小孩的事情撒谎,还是反对者在小孩问题上撒谎。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58
柴静造假 必将封杀

如果数据造假被权威部门查证,柴静的作品必定被封杀。

中宣部、广电部、环保部等部门应该对作品质量进行审查把关。

新闻报道真实性、科学性最重要。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完整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xMzQ1NzY0_ev_1.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Nl8wMV8wMQ

知乎网质疑柴静数据造假  http://lt.cjdby.net/thread-1973062-1-1.html

原文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475780

1. 6:10, 她问雾霾是什么?然后一下子转到PM2.5, 雾霾不等于 PM2.5好吧,smog中有CO, Pb, NOx, PM, 还有SO2.怎么逻辑上一下子就套换了呢。 (Smog and Particulates: Pollutant Descriptions)

2. 6:30 我注意到她的这款采样仪, 是LIbra Buck pump, 看样子是LP4的pump, 这个pump的工作时常是8小时左右,怎么可以采样24小时? 恩,她应该是背了好几个大电池吧,不过我没见着,而且额外的电池也不是标配 (http://www.buckservice.com/manuals/Libramanua%20L-4.pdf...) LP5是可以工作20个小时的,不过她的型号不是LP5的。


3 . 你能告诉我你知道采样膜本身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吗??你知不知道是PVC和MCE材料的?大部分黑色的是吸附的碳吧,碳本身的毒性不大,哦,这是不是又和你研究结果的大部分是致癌物矛盾了?


4. 让我来告诉你实验该怎么做吧, 采样仪的测试范围和灵敏度数据要有吧,空气的湿度和风向条件要有吧,采样仪的流量数据要有吧,什么都没有就敢上数据,数据就是垃圾。(说句老实话我根本不相信filter会黑成那样,24小时,污染再大,顶多是灰色,我实验室放了7年的filter都没有那么黑,弄得太黑亮了,真的。)

5. 8:40 这个是柴小姐NASA的碳密度图,这个数据好像很神秘,其实他是这样的: http://svs.gsfc.nasa.gov/cgi-bin/details.cgi?aid=3668


这个是官方图,怎么样?我截的是不是看上去没有那么恐怖? 因为这个图是8-11月的数据,所以她可以随意截出最槽糕的图片,甚至人为调亮度,既然都是网上资源,干吗不直接连网络而要截图片?因为图片是可以操作的。 实际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东南亚,非洲,一些南美国家,都差不多。




6. 12:41 这个是最吐嘈的地方, 看到这个数据,我的早饭都喷出来了,来,先上图看看。



看清楚了吗??图的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各种死亡率。 你能告诉我和PM2.5有一毛钱关系吗, 吗? PM2.5的数据在哪里啊?你不要欺负我看不懂数据图啊,尤其这个“复杂”的数据图还有三个销魂的多项式,放在右边。我懒得截图了,不过我随便看了一下,如果X=0的话,Y应该是负的,而我随便代一个X的数据,Y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根本不在图表显示之类。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做线性拟合。柴小姐太入戏了,我做学生的时候导师常教导我说,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图表不要去误导人,看来不同人的职业操守是不一样的。

7. 这个是全国的PM2.5来源,我看着不对,因为PM2.5来源复杂,这个图有点把问题太简单话了,我知道,简单的东西比较容易发挥,因为这时候的攻击对象是煤。


然后接下来,她又扔出来一张图,是北京PM2.5的来源,现在这个数据显示:31.1%来自机动车


同学门要问了,为啥这附图不把燃煤+燃油放在一起呢? 因为柴小姐要讨论汽油了啊!放一起不就显示不出汽油排放的害处了吗!所以数据的“处理”是可以根据需要来玩的。当然,北京的数据我是有的 (R. Zhang et al.: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 in Beijing)这篇文章分析得很详尽,关于污染源也按照不同季节区分了,事实上,机动车的污染并没有那么严重。我就是不喜欢为了自己的论点来manipulate数据,很恶俗。



8. 24.06pm 全球化石能源燃烧强度表

首先,你可以告诉我这是全球吗, 吗??你不要欺负我没学过地理啊!南半球呢? 这个图说真的我不是很懂,什么叫燃烧强度?怎么测啊? 不过我稍微转个弯想想,她们是想说二氧化碳的排放吧,因为大部分能源燃烧排放的是CO2, 于是我找到了下面这张图。
[img=NaN,262]http://pic1.zhimg.com/36a44931d527be9d1faee015eb2e2d20_b.jpg[/img]

这个确实是NASA2014年公布的CO2 emission的资料(Both Beautiful and Disturbing, a New NASA Visualization Show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Swirling Around the World)不过这个图明明写的是亚洲和喜马拉雅地区。还有这个图是超级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是个visualization,不是真实数据,虽然是NASA2014年放出来的,但是模拟的是2005-2007的情况,也是为了响应中美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协议。柴小姐这样随便串改资料背景,为自己所用,还堂而皇之的拿出来show,我真是佩服。

9. 接下来,柴小姐给大家普及了一个时髦的名词,叫蒸汽压。也就是Vapor pressure. 看着红外镜头下的汽油蒸发物是不是很酷的东西?好吧,不懂vapor pressure的人自己自行补课吧,我要说的是数据。



柴小姐数据常常是信口就来,我该佩服她博学多才呢还是记忆力好呢。这个1升等于多少克的概念是不是很熟悉?学过中学物理的都会算吧。
PV=nRT, n=PV/RT=(0.5X1)/(8.3X298) m=nM=0.02g. 不是0.02g吗,怎么是1.5g??
注意: 我用的pressure是她表格里的50Kpa, T是室温,M是105.
http://www.methanol.org/energy/r ... uel-properties.aspx

接下来注意



越来越入戏了。
请看标准的汽车尾气排放数据,就算是高标准的美国,每加仑CO2的排放(还不是全部尾气哦)就是8.8kg per gallon, 1gallon是3。78升,也就是排放33g的二氧化碳。
你是要告诉我1.5g 比33g 多吗???
https://www.chargepoint.com/files/420f05001.pdf

10。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想继续看下去了。一般来说在学术界,你要一个数据错误,造假,manipulate.你的reputation就没了,因为你就是这个水平。柴小姐这个错误百出的PPT还是越发来劲,最后再补一个吧。凑个整数(其实到处嘈点还很多...)

这个加洲的数据,号称来自空气质量管理局。好,请看加州官网的数据。他是这么写的 1970, CA's population reached 20 million people. Total registered vehicles exceeded 12 million and vMT was 110 billion. Cumulative CA vehicle emissions for NOx and HCs were 1.6 million tons/year.
http://www.arb.ca.gov/html/brochure/history.htm

柴小姐右边是VMT ,也就是vehicle mileage traveled. (一年的里程数) 那么1970年是110 billion,

1billion=1000million, 110=110,000million. 请数下,是4个零。 再看柴的图表, 1970年对应的是1000000,我数了好几篇,就是6个零。白白的多了10倍!!
为嘛呀, 这个数据不用造假啊? 也不影响她的PPT的说教。 我想了一下,觉得这个应该是水平问题。我想看看PM2.5的数据,结果我得出来的是

原来这个数据1999才有,至于她们怎么拿到1970-1999的,大家就自行脑补好了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7:5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871752.html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8:10
方舟子挑战柴静《穹顶之下》
 
来源: qlVan 于 2015-03-10 11:00:27 [档案]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5681 次 (10137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柴静《穹顶之下》推出后,有多名网友指出其中的数据、图表造假问题。这些指控
,有的不成立有的明显成立,但都未见柴静及其团队做出回应。造假指控哪怕只有一条
成立,学术声誉即破产。我在这里不想一一分析这些造假指控,只从该演讲视频的开头
部分找出三处涉嫌严重造假进行分析。

为了表明她与雾霾的“私人恩怨”,演讲一开始,柴静就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
分09秒开始):

“她(柴静女儿)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
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了,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
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一只小熊,那是用来
安慰小孩的,她用来安慰我。”

在幻灯片上,柴静出示了这只玩具熊的照片(1分42秒),可以清楚地看到玩具熊
衣服上写着:Make Surgery Bearable—JSEI Affiliates. JSEI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的眼科研究所,难道柴静是在眼科研究所分娩的?但是查该眼科研究所信息,有数十名
眼科医生,并无产科医生,该研究所也无产房。

有无可能柴静在别的医院分娩,而该医院也有这种玩具熊呢?JSEI Affiliates是
JSEI的支持者组织,这种玩具熊是该组织专门为在JSEI做手术的小患者特制的,只在该
医院使用,支持者为每个玩具熊捐款10美元(http://www.jseiaffiliates.com /make_surgery_bearable.php ),所以在别的医院是不太可能有这种特制的玩具熊的。何况医院都会有自己用来安慰小孩的玩具,护士何必给患者提供有其他医院标志的玩具为其做广告呢?

柴静没有说她女儿得的是什么样的良性肿瘤。新生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骶尾部畸
胎瘤,如果肿瘤很大,一出生就要摘除,但是从柴静出示的胎儿超声波图片上看不出来
。当然新生儿还有可能得别的肿瘤,例如脑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瘤。但既然柴静
女儿是在眼科医院做的手术,得的就是眼科肿瘤。一出生就马上抱去做手术,那就是在
产前就已诊断、确诊了。但是常规的产科检查是查不出眼科肿瘤的。只有在极其特殊的
情况下才能查出,例如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病史并检测出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突变
,那么通过非常规的产前检查,例如做MRI,是有可能在出生前检测到视网膜母细胞瘤
,但这种情形非常少见,少见到有这样的病例可以发论文了。而且即使在产前发现,产
后也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了才去动手术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恶性肿瘤不是良性肿
瘤,虽然凶险但不是急症,不至于一出生不让产妇抱就去做手术。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罕
见疾病,通常是在出生后的三个月内在对新生儿进行视力筛查时发现疑似,经过MRI等
仪器确诊,才去做手术。

这个玩具熊也有可能是柴静从谁那里拿来的一个道具,选中它是因为它带着口罩,
可以影射雾霾。如果这个玩具熊与其女儿的手术无关,那当然也是造假。其实这个玩具
熊是个“医生熊”,穿的是医生服装,那个口罩是外科口罩。

柴静谈到她在生下女儿从医院回家的路上,“全是烟熏火燎的味,我就拿一个手绢
捂在她鼻子上”,这显然不是在洛杉矶,貌似在北京。难道她是在北京分娩的?之后发
现女儿有肿瘤才去洛杉矶做手术?那样的话其叙述的一生下来就与女儿生离死别的故事
岂不仅仅是故事?

总之柴静讲的这个感人故事疑点重重,希望她能具体讲讲她女儿究竟得的是什么良
性肿瘤,在哪家医院做的手术,JSEI小熊是怎么来的。她既然把其女儿病情拿来公开宣
讲,不涉及隐私了,别人自然希望她能澄清疑点。

柴静在演讲中讲了自己24小时背着PM2.5采样仪(6分30秒开始),检测结果发现:

“其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强的致癌物之一苯并[a]芘,它是国家标准值
的14倍。因为在刚才那个片子(指2004年央视“新闻调查”的片子),当我站在孝义四
五个焦化厂中间的时候,呼吸的苯并芘才超标9倍,现在我在一个国际大都市的中心,
举目四望我根本看不见工厂跟烟筒,我怎么可能超标14倍呢?邱博士自己也怀疑了,他
说不太可能这么高吧,我再算一次。第二天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没错,就是14倍。
大量的样本显示,有很多人比你更高,超标20倍。”

这意思是现在北京大气中苯并[a]芘的含量比孝义四五个焦化厂中间的含量还要高
得多。但是她这个耸人听闻的结论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她播出的幻灯显示,她在炒菜时把pm2.5采样仪放在炉子旁边(6分41秒)。
炒菜油烟中的致癌物比大气污染的多得多、严重得多,这应该是其采样仪搜集到的致癌
物以及黑乎乎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柴静显然没有合理取样的概念,她用pm2.5采样仪
搜集到的污染物其实主要来自其炉灶油烟,也就是说,她比较的不是北京与孝义焦化厂
的大气污染程度,而是她家炉灶油烟与孝义焦化厂的大气污染。她说,“如果我不对自
己和孩子加以保护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呼吸进去”,没错,她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
和孩子远离厨房油烟。

第二,柴静出示的幻灯显示,其使用的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7分15秒)。该标准是2012年发布的,北京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在2004年的孝义显
然不会执行该标准。2004年执行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两个标准
的苯并[a]芘的限值不同:2012标准的限值为0.0025,14倍是0.035;而1996标准的限值
为0.01,9倍是0.09,所以实际上2004年孝义焦化厂大气中的苯并[a]芘含量比北京高得
多,而不是相反。

另外,既然邱博士知道有很多人超标20倍,为什么一开始认为柴静测得不准,不可
能超标14倍呢?还要再算一次才肯定?这故事讲得真乱。

柴静在演讲中提供了一张随着图表表示:“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
是随之上升的。”(12分34秒)。图表上显示数据来源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实际
上它的数据取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2013年12月在《大气环境》杂志上发表的一篇
论文: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Atmospheric Environment 81 (2013) 253–262
,改自该论文的图6。这张图表示的是2005到2009年这5年北京pm2.5浓度、非事故总死
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情况。最上面的那条曲线是循环系
统疾病死亡率的情况:在论文原图,最高的是2007年,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又升上
去了。但是在柴静的图中,这条曲线却变成了平滑上升,也就是说,这五年北京循环系
统疾病死亡率是逐年上升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是对原图的篡改。

有人会说,柴静团队是用原始数据重新画图,进行拟合,表示的是死亡率的上升趋
势。那好,我们再来看看原图。原图有一组重要的数据被柴静的图删掉了,那就是北京
2005到2009年这五年每年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是:76、84、78、69、65。可见在这
五年,pm2.5值最高的是2006年,之后由于要开北京奥运会进行治理,北京pm2.5值其实
是逐年下降的。柴静的图却显示那几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岂不成了随
着pm2.5下降,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按:pm2.5会立即导致循环系统疾病的死
亡,不存在滞后)难怪要删掉pm2.5值,同时捏造出一条逐渐上升的死亡曲线。请问这
不是捏造数据是什么?

这只是演讲开始十几分钟的内容,就已有了这三处明显的造假。后面还有多处数据
、图表是有问题的,我就不再一一分析了,因为正如我一开始说的,哪怕只有一条数据
造假,学术声誉即破产,没有必要一条条指出来,倒是柴静及其团队需要对造假指控逐
一地回应,如果珍惜自己作品的学术声誉的话。

最后我再罗嗦几句:我不是说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不严重—— 只要在中国生活过
的人都会有切身感受;我也不是说中国空气污染问题不值得重视、环保不值得呼吁。重
视环保问题当然很好,但是应该建立在科学、事实基础之上,不应该弄虚作假。中国环
境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哪还需要你通过造假来引起重视?(作者:方舟子
回复 岳东晓 2015-3-11 08:15
中西部人: 方舟子挑战柴静《穹顶之下》
 
来源: qlVan 于 2015-03-10 11:00:27 [档案]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5681 次 (10137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
http://zzwave.com/home.php?mod=space&uid=2&do=blog&id=28552

注意图中曲线Y值是死亡率每年的增加,如果曲线水平,说明死亡率在直线增长(注一),而曲线上扬,则说明死亡率在加速增长。

图中上部黑色的柱子是当年的平均 PM 2.5值,由图可见,2005年的PM 2.5值是76, 2009年为65,而人群死亡率一直在上升。“当PM2.5的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上升的。” 这个说法明显存在问题。

PM2.5 值是空气中悬浮物的浓度,悬浮物的吸入及其影响是一个积累过程。吸入雾霾当然不会立刻开始死亡增加,而是有一个积累的延迟。因此,如果悬浮物污染吸入导致死亡率增加,死亡率应该与悬浮物的吸入累积相关。换言之,死亡率应该取决于 PM2.5 吸入总量Z,这个总量是一个对时间的积分


Z(t)=∫t2005PM2.5dt∝70(t−2005)


由于 PM2.5 值基本持平,我将其约等于70。

看图结论:PM2.5 吸入总量 Z 随时间线性增长,而死亡率在2006-2009期间也几乎是线性增长。


但从【吸烟PM 2.5 为600,因此吸烟危害超过雾霾】的说法看出,方舟子也都没搞清基本概念,尽管这一概念只需要小学数学。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8:24
“死亡率在2006-2009期间也几乎是线性增长”的关连曲线有很多。如果这一年冻饺子的销售也增长,可以就推断说冻饺子的销售导致死亡率增长吗?流行病研究是一门科学,要有很多控制对照用来排除各种非真实的正性数据。不是一般的文科傻妞可以自学成才的。
回复 岳东晓 2015-3-11 08:27
中西部人: “死亡率在2006-2009期间也几乎是线性增长”的关连曲线有很多。如果这一年冻饺子的销售也增长,可以就推断说冻饺子的销售导致死亡率增长吗?流行病研究是一门科 ...
先不说数据得出结论是什么。方舟子连图都看不懂,文科傻妞层次。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8:31
说的好!真理就是在挑战中产生。数据有一个,解释数据是千千万万。不能自己想如何解释就如何解释的。没有对照的数据是搬不到台面上了的。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8:47
解读这个的是木一剑,而不是方舟子。看来岳先生的阅读有提高的空间啊,如果我没有错误的话!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8:49
解读这个的是木一剑,而不是方舟子。看来岳先生的阅读有提高的空间啊,如果我没有错误的话!
回复 中西部人 2015-3-11 08:49
解读这个的是木一剑,而不是方舟子。看来岳先生的阅读有提高的空间啊,如果我没有错误的话!
回复 岳东晓 2015-3-11 08:54
中西部人: 解读这个的是木一剑,而不是方舟子。看来岳先生的阅读有提高的空间啊,如果我没有错误的话!
你自己贴的后面写的是(作者:方舟子)

参见: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412361-1.shtml
回复 MingHao 2015-3-11 11:22
等有空再仔细读你这篇。你花费不少精力研究这个,赞。

今天想谈这一点:柴静即使去美国生孩子完全正当:37岁产妇,胎儿有肿瘤哪个父母不揪心不忧虑?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有经济条件的父母都会选最有经验的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
她说‘回家的路上’,这个我当时看时一直留意看她如何措辞。
‘回家的路上’ 完全可以是海外归来,所以我认为‘回家的路上’一点都没有否定是海外生的。镜头里那个熊像是海外医院给的
作为一个记者,我觉得,她选择这个说法也是考虑过的。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19 18:36 , Processed in 0.022353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